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胆道手术后放置T型管引流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一般认为术后T型管引流胆汁量经历一个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且有学者将其作为T型管的拔管指征之.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许多病人并不完全符合这一规律.为此我们从1991年~1992年详细地观察并记录了55例胆道手术后放置T型管引流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U型管的护理特点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自1999年7月-2001年12月的行U型管引流的病例共30例护理。结果:U型管的引流明显起到退黄的作用,出现胆道出血2例,U管阻塞5例。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改变,做好管道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U型管的护理特点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自1999年7月~2001年12月的行U型管引流的病例共30例护理.结果U型管的引流明显起到退黄的作用,出现胆道出血2例,U管阻塞5例.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等改变,做好管道护理及出院指导,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胆道T型管引流术后的护理情况。方法:对279例行胆道T型管引流术后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79例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及护理,270例均得到满意的效果,只有9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通过正确的临床观察和合理的护理,胆道T型管引流术后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胆道手术后选择性不放“T”型管的200例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而胆总管探查后必须置“T”型管引流,以保证胆汁通畅,防止胆瘘。我科自1985年12月~1996年12月,行胆道手术选择性不放T管200例,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病人恢复顺利,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病例男引例,女149例,男:女1:3,年龄27~76岁,平均55岁,其中50岁以上者138例。200例均经CT、B超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胆囊结石、胆道蛔虫。其中胆总管下端结石144例,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54例,胆道蛔虫2例。1.2病例选择。胆总管结石多伴有胆总管末…  相似文献   

7.
李红根 《临床医学》2012,32(3):74-75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胆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尉氏县第三人民医院自2003年至2009年胆道手术后发生胆道出血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其中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4例;死亡4例,病死率36.4%。结论严格把握保守治疗的指征,在明确出血点的位置及出血的性质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手术及介入治疗手段,能够保证患者获得最大受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采用重置T管方式保持胆道镜术后瘘道通畅,研究胆道镜术后维持瘘道通畅的方法。方法 对所有胆道镜术后均置入不同型号、经特殊修剪的T型管。结果 患者541人,行术后胆道镜680例次。重置T管666根,经调整后总有效率97.94%。结论 重置T管维持胆道镜术后瘘道是简便、有效的方法,成功的关键是耐心细致、规范和量化的操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夹闭T型管对胆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夹闭T型管,实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管监测胆总管压力、流量、流量阻力,比较两组病人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胆管流量明显增加,胆总管压力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ALP、G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管压力早期夹闭T型管可以改善胆道流变学,促进胆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夹闭T型管对胆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胆总管探查的4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夹闭T型管,实验组根据术后胆总管压力监测结果确定夹管。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经T管监测胆总管压力、流量、流量阻力,比较两组病人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第3天、第7天胆管流量阻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胆管流量明显增加,胆总管压力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血总胆汁酸、直接胆红素、ALP、GG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术后根据胆管压力早期夹闭T型管可以改善胆道流变学,促进胆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胆道手术后胆漏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病理生理、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本院2000~2007年26例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胆漏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发生胆漏18例、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6例、胆总管T管边缘漏1例、胆总管空肠Roux—Y术后吻合口漏1例。非手术治疗24例,再手术2例,均成功治愈。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道手术后,主要原因与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较剧、粘连甚、解剖变异或操作不仔细有一定关系,胆漏发生后根据胆漏大小、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腹膜炎症状轻重等选择采取非手术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预防胆漏可从首次手术前、中、后三环节着手。  相似文献   

12.
对2008年3月~2011年11月间胆管结石需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手术126例进行术后多项指标的观察比较。126例患者均痊愈,平均手术时间67min,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平均34h,并发症发生率为3.96%,无剧烈右上腹痛及黄疸加重发生。胆总管探查后混合放置双J管与T型管引流胆道,能充分引流胆道,且并发症少,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苏悦  秦鸣放  吴瑜  蔡旺 《临床荟萃》2011,26(8):699-701
恶性胆管梗阻继发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炎等临床重症,治疗较棘手,病死率高。胆道梗阻引起胆汁淤积继发肝功能不全,消化吸收功能减退等是加速恶性梗阻性黄疽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胆道手术中放置T管引流,加强T管的护理和观察对病人康复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T管拔出后胆汁性腹膜炎在临床中虽不多见,其患病率仅为0.66%~0.98%[1],但若治疗、护理不当,均可导致严重后果,病死率高达28.6%,既增加病人痛苦及经济负担,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对T管的管理要求较高,要严防术后T管滑脱、堵塞、拔T管致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2].现将我科2007年12月-2009年12月T管引流病人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胆道梗阻治疗的原则是解除梗阻通畅引流,通常去除结石或肿瘤梗阻因素后黄疸会逐渐下降,但近年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少量结石或肿瘤梗阻性黄疸手术梗阻解除机械性梗阻因素后DBIL(直接胆红素)没有逐渐下降,反而术后第一日即出现升高现象。2002-2010年来我院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相似文献   

16.
背景:胆道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目前导致肝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评价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可行性.方法:纳入原位肝移植后出现胆道狭窄的 16 例患者,共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46次,其中1例行胆道支架置入.单例最多行胆道造影和气囊扩张成形术 11 次.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与结论:2 例胆道狭窄合并胆瘘患者和1例单纯吻合口狭窄患者,经气囊扩张和胆道引流后痊愈.5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患者,气囊反复扩张胆道狭窄段后,4例狭窄纠正而获得痊愈;1例气囊扩张治疗后出现肝内血肿,再次行肝移植.8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狭窄合并胆泥的患者,经反复球气扩张后,6例狭窄明显减轻,黄疸缓解;1例置入胆道支架,后因支架管阻塞而再次肝移植;1 例治疗后狭窄仍存在,黄疸无缓解而再次肝移植.提示经T型管及其窦道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痛苦小、创伤轻以及可重复等优点,是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狭窄及梗阻难以纠正,需要再次肝脏移植.  相似文献   

17.
56例胆道术后T型管引流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6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型管进行观察与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引流管的观察护理,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的观察.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闭管试验、拔管前后的观察护理,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本组未发生T型管护理并发症,2例胆汁漏患者均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胆道术后T型管引流不畅常引起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613例T型管外引流的护理和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本组男性219例,女性394例,年龄23—81岁,平均45.2岁。病种,胆管结石470例,胰头癌21例,急性胰腺炎68例,胆道蛔虫19例,急  相似文献   

19.
20.
胆道术后48例“T”型管阻塞的护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本文介绍5年来我科共做241例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其中男104例,女137例,年龄在13~74岁。安管时间为14~243天,平均为27天。其中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