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为揭示其抗氧化活性物质基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20批罗布麻叶的指纹图谱,不同产地罗布麻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测试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GRA)法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BCA)法对谱效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建立了20批罗布麻叶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相似度在0.883~0.989范围内。运用对照品比对法鉴定了其中7个峰:X2为绿原酸,X7为芦丁,X8为金丝桃苷,X9为异槲皮苷,X12为紫云英苷,X17为槲皮素,X18为山柰酚。对样品的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聚为4类。20批罗布麻叶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自由基活性。GRA法分析结果显示,18个共有峰与清除自由基的关联度在0.691 7~0.959 3范围内,大小依次为X2>X9>X8<...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夏枯草指纹图谱,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进行谱效关系的研究。方法 样品经80%甲醇提取,采用XBridge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3.0 mm×150 mm,2.5 μm)为固定相,乙腈-柠檬酸缓冲溶液(50 mmol·L–1,pH 2.8)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6 mL·min–1;ECD检测电压为600 mV,柱温为40 ℃;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Folin-Ciocalteau法测定总酚含量,结合相似度评价对21批夏枯草进行质量分析,进一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对抗氧化谱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HPLC-ECD指纹图谱共标定19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的14个成分,21批样品相似度均>0.9;夏枯草具有较强的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HPLC-ECD指纹图谱可以特异性体现样品中抗氧化成分的信息,且色谱图总峰面积同总酚含量、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9个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的关联度>0.6,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咖啡酸、芦丁等化合物对抗氧化活性的贡献较大。结论 HPLC-ECD的指纹图谱结合体外抗氧化法可用于夏枯草的质量评价和抗氧化物质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枸杞类胡萝卜素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考察其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进行检测,根据《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34批不同产地枸杞类胡萝卜素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和共有峰指认.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考察枸杞...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红药子药材醇提物的HPLC-DAD指纹图谱,分析指纹图谱与抗氧化作用的关联性, 挖掘红药子抗氧化的物质基础,为控制红药子的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HPLC-DAD法建立10批红药子醇提物的指纹图谱,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评价红药子药材的抗氧化活性,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 HPLC-DAD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关系,筛选红药子药材指标性成分。结果:10批红药子的指纹图谱共匹配出21个共有峰,其相似度均大于0.90。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综合相关系数和VIP值两个指标, 确定9个共有峰与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呈正相关且VIP值均大于1,3个共有峰与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呈正相关且VIP值均大于1,8个共有峰与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呈正相关且VIP值均大于1。最后经HPLC-QTOF-MS鉴别了红药子药材指纹图谱中10个峰,共鉴定出7个共有特征峰,3个非共有峰。其中,与抗氧化活性最相关的三个峰10、12、14分别为绿原酸、岩白菜素、隐绿原酸。结论:建立的红药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可行,通过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抗氧化活性的重要成分,为明确红药子抗氧化作用提供物质基础,为整体控制红药子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甘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甘草的指纹图谱;在与对照图谱相似度评价均大于0.915的基础上,结合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其中的25个共有峰进行评价;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及水杨酸法评价甘草抗氧化活性;灰色关联度分析(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GRA)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analysis)研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甘草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其中26个色谱峰为共有峰,相似度均在0.915以上,通过对照品比对法指认了其中9个色谱峰。HCA结果表明,全部样品被聚为4类,与PCA结果基本一致,25批甘草均有不同程度抗氧化活性。谱效关系表明2、7、10、13、18、21、23号峰是与抗氧化活性关联较大的正相关峰。结论:甘草抗氧化活性是多组分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苗药地瓜藤的UPLC指纹图谱,研究其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筛选抗氧化活性成分群。方法 采用UPLC建立地瓜藤指纹图谱,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评价并指认共有峰,运用SPSS 16.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和主成分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总抗氧化能力测定法(FRAP)评价16批地瓜藤抗氧化活性;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GRA)、双变量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3种分析方法研究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了16批地瓜藤的UPLC指纹图谱并标定13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613~0.996,同时指认出峰9为芦丁、峰10为异槲皮素、峰12为水仙苷,HCA结果显示样品共聚为两类,与PCA结果一致;16批地瓜藤均有不同程度抗氧化活性。GRA结果显示13个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联度>0.8,均具有高关联性,双变量相关性分析及PLSR分析结果表明峰5、峰9(芦丁)、峰10(异槲皮素)、峰11、峰12(水仙苷)的相关系数及回归系数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且贡献度较大(VIP>1),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16批地瓜藤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发挥抗氧化作用是内部抗氧化成分群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共有峰5、9、10、11、12所对应的成分与其抗氧化活性密切相关,揭示了地瓜藤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杨武杰  郝季  鞠成国  张强  安悦言  王巍 《中国药房》2023,(19):2371-2377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抗氧化谱效相关性及多成分含量比较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异同,为寻找与经典古法相近的诃子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以10批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单炒品、麸煨品、砂烫品、煻灰火煨品、炒炭品、酒蒸品)为检测样品,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不同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对色谱峰进行指认,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采用HPLC法测定8种指认成分的含量。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抗氧化能力,并进行谱效关系分析。结果 从诃子生品及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中共识别出20个共有峰,各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共指认出9个共有峰,分别为色谱峰2(诃子次酸)、3(没食子酸)、6(安石榴苷A)、8(安石榴苷B)、12(柯里拉京)、15(诃黎勒酸)、18(鞣花酸)、19(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20(诃子酸)。与生品比较,诃子不同炮制品中上述8种成分的含量(安石榴苷A、B均记为安石榴苷)均发生了变化,其中诃子炒炭品、酒蒸品较其他炮制品含量变化更明显。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诃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测定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研究谱效关系。方法 以DPPH法和ABTS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筛选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最佳部位,测定13批不同产地木芙蓉叶最佳部位的抗氧化活性,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热图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并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分析其谱效关系。结果 木芙蓉叶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石油醚部位。13批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有17个共有峰,共指认出5个成分,峰4为秦皮素,峰6为芦丁,峰8为异槲皮苷,峰10为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峰15为银椴苷,13批样品的相似度在0.912~0.995。聚类热图分析和PCA将13批木芙蓉叶样品聚为两类;PLSR分析表明,峰3、峰4(秦皮素)、峰6(芦丁)、峰10(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峰12回归系数与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且贡献度较大(VIP>1),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有效成分。结论 木芙蓉叶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为多个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木芙蓉叶抗氧化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比较红芪蜜炙前后指纹图谱差异。方法:采用HPLC色谱技术绘制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利用相似度软件分析红芪与炙红芪指纹图谱差异。HPLC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梯度洗脱程序:0~5 min,乙腈2%~5%;5~20 min,乙腈5%~16%;20~35 min,乙腈16%~18%;35~36 min,乙腈18%~30%;36~66 min,乙腈30%~60%;66~80 min,乙腈60%~90%。结果:红芪与炙红芪甲醇提取液指纹图谱中有19个共有峰,除1,4,6,18,19号峰外,其余共有峰峰面积具有显著性差异。与红芪组相比,炙红芪组9号和2,3,8,10,11,16,17号共有峰峰面积均显著增加,P<0.05和P<0.01。5,7,12,13,14,15号共有峰峰面积显著减少,P<0.01。其中16号峰为毛蕊异黄酮,17号峰为芒柄花素;20号和21号峰为炙红芪组新出现的色谱峰。结论:红芪与炙红芪醇提液指纹图谱存在差异,红芪蜜炙前后化学成分存在量与质的差异,表明蜜炙过程对红芪中化学成分影响显著,可以采用指纹图谱对红芪与炙红芪做鉴别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9,(7):1014-1017
目的观察灌胃给药西洋参后大鼠血清指纹图谱与抗疲劳间的谱效关系,以探讨西洋参抗疲劳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UPLC-Q-TOF-MS建立给药后大鼠血清指纹图谱,并通过大鼠游泳时间、肝糖原含量、血尿素氮(BUN)含量和血清乳酸(LA)含量观察西洋参的抗疲劳作用,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对西洋参入血成分指纹峰与抗疲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西洋参血清指纹图谱中筛选出8个入血成分,通过PLSR分析发现人参皂苷Re、Rb1、Rb2与抗疲劳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人参皂苷Re、Rb1、Rb2为西洋参抗疲劳的潜在生理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黄芪、红芪提取物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采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分别灌服同剂量黄芪与红芪提取物进行抗衰老实验。UV检测脑组织T-AOC、SOD活力和MDA含量,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脑细胞DNA损伤。光镜和电镜观察其脑组织学和海马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黄芪高剂量组,红芪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脑组织T-AOC、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减轻DNA损伤,明显减轻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衰老。结论 黄芪、红芪提取物具有明显的延缓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轻自由基对脑细胞DNA的损伤,维护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结构完整性,改善或延迟脑组织和神经元退行性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研究红芪多糖与黄芪多糖的抗衰老作用,为充分发挥红芪的药用价值及临床红芪、黄芪的替代使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将50只清洁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红芪组、黄芪组及维生素E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余各组连续注射D-半乳糖6周造成衰老模型,并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红芪多糖、黄芪多糖及维生素E溶液,每日1次,持续6周。ELISA检测各组大鼠大脑SOD和MDA含量及GSH-Px和MAO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红芪组与黄芪组MDA含量及GSH-Px活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1),伴SOD含量与MAO活性明显增加(P<0.01)。红芪组与黄芪组比较,SOD、MDA、GSH-Px指标无明显差异,但黄芪组MAO活性明显高于红芪组(P<0.01);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结果均显示,模型组蛋白Bax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相比模型组,红芪组和黄芪组蛋白Bax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红芪组与黄芪组比较,蛋白Bax和Bcl-2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 红芪多糖与黄芪多糖对大鼠抗衰老方面有相似作用,其抗衰老机制可能与其抵抗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相关。  相似文献   

13.
黄芪药材利尿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述黄芪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与利尿药效的相关性,表征黄芪药材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对不同产地的10批黄芪药材乙酸乙酯部位进行HPLC指纹图谱研究;以小鼠的排尿量为指标来研究利尿作用:氢氯噻嗪(0.6 g·kg-1)为阳性对照组,小鼠灌胃乙酸乙酯部位的浸膏7 d(1.4 g·kg-1);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 黄芪乙酸乙酯部位的利尿作用是其所有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代表各自化学成分,其对利尿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P7>P6>P8>P5>P4>P2>P1>P3。其中4号峰为毛蕊异黄酮,7号峰为芒柄花素。结论 乙酸乙酯部分含较多中等极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排尿量,其HPLC指纹图谱与利尿作用之间有一定对应关系,这为进一步探讨黄芪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广东道地药材何首乌的指纹图谱,并对其主要成分进行指认。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何首乌药材的HPLC-DAD指纹图谱,并采用SPSS软件对指纹图谱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确定11个色谱峰为共有峰,13批何首乌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良好,对7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化学指认,SPSS软件将样品聚为Ⅱ类。结论该指纹图谱的建立可对规范何首乌药用资源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红芪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扶德  罗文蓉  林丽  李成义 《中国药房》2008,19(18):1391-1393
目的:研究甘肃红芪的质量标准。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薄层色谱、水分测定、灰分测定、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甘肃红芪质量较优,假冒品较少。结论:本研究对甘肃红芪进行了系统评价,可为控制甘肃红芪的质量、确保其地道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近年来数据分析技术在中药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中的进展情况,为抗氧化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方法 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于中药抗氧化谱效关系研究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相关分析(双变量相关、多元相关、典型相关)、灰关联度分析、回归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偏最小二乘回归)、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中药抗氧化谱效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各种数据分析技术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方法更合适,或者采用哪些方法组合更有效,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结论 将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合理地应用于中药抗氧化谱效关系的研究有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有力推动抗氧化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红芪与炙红芪对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9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炙黄芪组、红芪和炙红芪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大鼠正常饲养,其他各组大鼠均施加饮食失节、泻下加疲劳复合因素,复制脾气虚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炙黄芪组大鼠灌胃给予10.8 g·kg-1的炙黄芪水煎液,红芪和炙红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16.2,10.8,5.4 g·kg-1的对应剂量红芪与炙红芪水煎液。各药物组大鼠每天早晨以10 mL·kg-1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剂量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给药15 d。药物干预完成后,经眼眦静脉采血1 mL置于EDTA抗凝采血管中,直接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大鼠血液常规分析,经腹主动脉采血,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2和TNF-2含量,并计算各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药物干预后,各给药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1);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血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增高(P<0.0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不同程度升高。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较高(P<0.01和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药物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红芪中剂量组相比,炙红芪中剂量组大鼠血清IL-2和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和P<0.05)。结论: 红芪与炙红芪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脾气虚大鼠免疫功能,且炙红芪的干预作用强于红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谱效关系评价不同来源藏药材“加哇”的质量。方法 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17批“加哇”药材HPLC指纹图谱进行模式识别;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加哇”指纹图谱中13个共有峰与“加哇”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关系,并对其中关联性较强,响应较高的阿魏酸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 17批“加哇”样品的指纹图谱、抗氧化活性及阿魏酸的含量差异巨大,质量参差不齐,通过模式识别分成了A、B两大类。产于墨竹工卡县的A类样品与其它样品相似度太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差异很大;B类样品为市场主流的“加哇”样品,但组内差异巨大,其中产于林芝的抗氧化活性最好,阿魏酸含量最高;拉萨及周边的西藏凹乳芹抗氧化活性较好,阿魏酸含量居中;昌都阿坝地区的“加哇”样品抗氧化活性最差,阿魏酸含量最低。结论 阿魏酸与“加哇”的抗氧化能力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藏药“加哇”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