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totalspaoninsofpanaxnotoginseng,tPNS)对凝血酶诱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的促增殖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方法采用4~10代的vsMcs的单细胞悬液用于实验。通过MTS法和B—N-乙酰氨基己糖苷酶测定VSMCs细胞增殖率,观察tPNS对凝血酶诱大鼠VSMCs增殖的影响。结果(1)0.5u/ml和1.0u/ml两种浓度的凝血酶均有促VSMCs增殖作用(P〈0.05)。增殖曲线呈双峰样改变(峰值在1h和24h);(2)不同tPNS浓度(300.0。600.0μg/m1)在24h时对0.5u/ml凝血酶刺激VSMCs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各浓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3)相对凝血酶组,tPNS(450.0μg/ml)有效地降低了凝血酶(0.5u/m1)诱导VSMCs增殖的1h峰值及24h峰值俨〈0.05)。结论(1)凝血酶促VSMCs的增殖在时间上呈双峰样改变;(2)不同浓度的tPNS对凝血酶诱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3)tPNS不仅能抑制凝血酶早期快速促VSMCs增殖作用,而且能抑制凝血酶后期促VSMCs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Jak2在凝血酶诱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正旭  王伶  刘东  程晓曙 《江西医药》2009,44(11):1066-1069
目的探讨凝血酶诱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异常增生的时相关系,及Jak2在其增生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培养大鼠胸主动脉4—10代的VSMCs的单细胞悬液用于实验。用MTS法测VSMCs细胞增殖率。用免疫沉淀测定Jak2的活性。结果(1)0.5(u/ml)和1.0(u/ml)两种浓度的凝血酶相对于对照组,在各时间段均有明显促VSMCs增殖作用,且两者作用程度相似,增殖曲线呈双峰样改变,增殖峰在1h和24h。(2)凝血酶刺激组Jak2的活性在6h(P〈0.05)及12h(P〈0.05)均明显上升。相对于凝血酶组,AG490有效的降低了凝血酶诱导VSMCs1h峰值(P〈0.05)及24h峰值(P〈0.05)。结论(1)凝血酶促VSMCs的增殖在时间上呈双峰样改变,提示凝血酶不仅有早期快速促VSMCs的增殖作用.而且有后期促VSMCs的增殖作用。(2)由于Jak2活性高峰(6h及12h)在凝血酶促VSMCs第二增殖峰值(24h)之前。提示Jak2活性后期的增加参与了凝血酶促VSMCs后期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参碱(Matrine,Mat)对U937细胞及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技术,通过细胞形态、MTT实验、细胞周期测定观察Mat对U937细胞及HUVECs增殖的影响。结果:Mat(0.2~0.5mg/mL)作用24h后对U937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P〈0.05或P〈0.01),在该浓度范围内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作用U937细胞48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0.4mg/mL,有效作用时间为1d;Mat(0.1~0.5mg/mL)作用24、48、72h后对HUVECs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亦无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Mat(0.2~0.5mg/mL)作用U937细胞48h后,S期细胞比例增加,细胞发生S期阻滞(P〈0.05或P〈0.01);Mat(0.1~0.5mg/mL)作用HUVECs 48h后,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一定浓度Mat对U937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Mat在一定浓度和时间下不能抑制HUVECs增殖,对其细胞周期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琦  许进琼  刘付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17-2418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及核因子-κB(NF—κB)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OX-2和NF—κB在68例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例(63.24%)和3例(15%),差异有显著性(Χ^2=14.41,P〈0.01)。NF—κB在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9例(72.06%)和2例(10%),差异有显著性(Χ^2=24.43,P〈0.01)。宫颈癌组织中的COX-2与NF—κB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且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及组织类型无关。结论:COX-2和NF-κB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TL)对硝基酪氨酸(NT)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体外培养的系膜细胞进行研究。设立低糖对照组(糖浓度为5.6mmol/L)、NT试验组(100μmol/L)及吡咯二流氨基甲酸酯(PDTC)干预组(100μmol/L)和含PTL(1,5,10μmol/L)的干预组。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CP-1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MCP-1;WesternBlot方法检测系膜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NT诱导系膜细胞24h后,MCP-1分泌明显增强(P〈0.01),小白菊内酯(1,5,10μmol/L)对NT诱导的系膜细胞分泌的MCP-1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逐渐增强。系膜细胞在低浓度葡萄糖作用下可低水平表达MCP-1mRNA,NT作用24h后MCP-1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PTL可明显下调NT诱导的MCP-1mRNA表达(P〈0.01)。在NT作用1h后,系膜细胞核内的NF—κBp65蛋白核内表达增强(P〈0.05),PTL能部分抑制NT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p65进入细胞核内(P〈0.05)。结论在体外含NT培养条件下,小白菊内酯可部分逆转NT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p65进入细胞核内,进-步抑制MCP-1mRNA及蛋白在系膜细胞的表达,提示小白菊内酯对MCP-1的影响可能与NF—κB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L-精氨酸和氨基胍对内毒素(LPS)致肺损伤大鼠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肺损伤的机制。方法:将35只成年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Con组)、LPS1组、LPS+L-精氨酸处理组(L—Arg组)、LPS+氨基胍处理组(AG组)、LPS+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1组(AA1组)。在注射LPS后240分钟开胸采集标本,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测定血清中NO2^-/NO3^-浓度和肺血管通透性。另将22只大鼠分为LPS2组(n=11)和复合L-精氨酸和氨基胍处理2组(AA2组,n=11),观察大鼠5天内存活率,并对大鼠肺进行病理分析。结果:LPS1组肺组织NF—κB活性、血中NO2^2-/NO3^-浓度较Con组明显升高(P〈0.05);肺血管通透指数上升(P〈0.05)。L-Arg组和AA1组肺组织NF-κB活性和血中NO2^-/NO3^-浓度以及肺的通透指数均较LPS1组明显下降(P〈0.05)。但AG组肺组织NF-κB活性较LPS1组变化不明显(P〉0.05)。AA2组与LPS2组大鼠病死率分别为18.2%和45.5%,两组比较元显著差异(P〉0.05),但AA2组存活大鼠肺的病理损害程度比LPS2组轻。结论:L-精氨酸能明显抑制LPS诱导大鼠肺NF—κB活性,氨基胍不影响该活性,而复合用药可明显减轻内毒素所致肺损伤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抗干预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HepG2肝癌细胞并给予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以流式细胞术和AnnexinV—FITC/PI双色标记法分别检测细胞周期时相和细胞凋亡的变化: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分析用药前后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核蛋白NF-κB的变化。结果单抗(5mg/L)作用后,肝癌细胞凋亡率为21.5%±4.1%明显高于对照5.6%±0.9%,q=10.07,P〈0.01。G0/G1为66.2%±1.3%明显高于对照59.0%±1.0%,q=10.98,P〈0.01,而S期细胞比例无明显改变。用药后细胞株NF-κB水平为(59.0±1.02)ng/mg核蛋白,明显低于对照(73.9±7.4)ng/mg核蛋白,q=18.92,P〈O.01,与培养液中明显降低的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9,P〈0.01),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时作用最明显(P〈0.01)。结论以TNF-α单体干预肝癌细胞中NF-κB活化,可使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肝癌细胞增殖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肝脏损伤后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肝脏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伤后不同时间NF—κB的表达水平,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的NF—κB阳性表达.NF—κB在伤后0.5h开始逐渐增高,8h达高峰,12~24h略有下降,但仍保持较高水平。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及与相邻上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肝脏损伤后NF—κB表达持续增加,8h达峰值,12~24h持续高表达并出现下降趋势,其规律性表达可望用于肝脏早期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后脑组织中核转录子-κB (NF—κB)及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探讨乌司他丁(UTI)在大鼠创伤性脑水肿过程中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创伤性脑水肿组及UTI干预组,每组10只。并于伤后8、24、72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血清ELISA法检测脑组织NF—κB和IL-1β的水平。结果创伤性脑水肿组和UTI组脑水肿部位NF—κB的活性和IL-1β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于24h达到最高值,于72h时有所下降;UTI组各时间点与创伤性脑水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引起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通过抑制NF-κB和IL-1β信号传导通路是乌司他丁脑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黄艳  王波  董志  杨洪波  何科容 《中国药房》2013,(41):3879-3881
目的:研究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4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西维来司钠高、中、低剂量(200、80、30mg/kg)组,除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外其余各组大鼠行手术建立脑出血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建模前30min尾静脉注射O.9%氯化钠注射液,西维来司钠各剂量组大鼠同法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各组大鼠建模术后24h检测血肿周围脑组织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一氧化氮(N0)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和血肿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KB(NF-κB)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NE、NO、MPO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血肿脑组织中NF—κB表达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维来司钠高、中剂量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中NE、NO、MPO含量均明显减少(P〈0.05或P〈0.01),血肿脑组织中NF—r.B表达明显减弱(P〈0.05或P〈0.01),西维来司钠低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维来司钠对脑出血模型大鼠的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E、NO、MPO含量减少及NF-κB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药物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的影响,观察氨基胍、吡格列酮、伊贝沙坦三种药物对AGEs诱导的VSMCs增殖的拮抗作用。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s,6~10代用于实验,0、50、100、200、400ml/L的AGEs,与VSMCs孵育不同时间(0、8、16、24、48h);并用上述三种药物与200ml/LAGEs共同孵育24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比色法检测VSMCs增殖。结果 各浓度的AGEs对VSMCs作用8h,细胞增殖不明显,浓度200ml/L作用48h,细胞增殖最明显;三种药物均能抑制AGES诱导的VSMCs增殖(P〈0.05)。结论 氨基胍、吡格列酮、伊贝沙坦可明显抑制AGEs诱导的VSMCs增殖,在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方面可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小鼠缺血后心肌局部细胞因子TNF—α和IL-10表达及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持续性结扎小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心肌缺血损伤模型,用大黄素进行干预。实时定量PCR检测干预后心肌组织的TNF—α和IL-10的mRNA,ELISA法检测TNF—α和IL-10蛋白水平,EMSA测定NF—κB的活性。结果:经大黄素干预后,心肌组织TNF—α的表达明显减少(P〈O.01),IL-10的表达增加(P〈0.01),IL-10/TNF—α的比值显著性升高,NF—κB的活性明显减弱(P〈0.01)。结论:大黄素显著抑制干预后心肌组织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NF—κB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红霉素对哮喘大鼠NF-κB、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哮喘组(A组)、罗红霉素组(R组),每组10只。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在末次激发后24h,检测气道反应性后放血处死: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IL-4、IL-5、IFN-γ的浓度;免疫组化检测支气管上皮NF-κB p65活化。结果:哮喘组大鼠气道反应性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与哮喘组比较气道反应性下降(P〈0.05);BALF中IL-4、IL-5,哮喘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罗红霉素组均低于哮喘组(P〈0.01),罗红霉素组BALF中IFN-γ低于对照组(P〈0.01)但高于哮喘组;哮喘组大鼠支气管上皮NF-κB蛋白的活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罗红霉素组低于哮喘组(P〈0.01)。支气管上皮NF—κB p65活化与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856,P〈0.01;r=0.912,P〈0.01);大鼠BALF中的IL-4、IL-5的含量与Raw增加25%时(PC25Raw)呈显著负相关(r=-0.713,P〈0.01;r=-0.772,P〈0.01),与Cdyn下降15%时(PC15Cdyn)呈显著负相关(r=-0.738,P〈0.01;r=-0.818,P〈0.01)。结论:罗红霉素可能部分通过抑制NF-κB活性而纠正哮喘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罗红霉素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反应性可能和减少IL-4、IL-5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控白介素—18诱导核因子—κB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PI)3-激酶在白介素18(IL-18)诱导核因子-κB(NF-κB)活化中的作用。方法:Lipofectin介导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转染HepG2细胞。用逆转录PCR法检测PI 3-激酶mRNA表达水平,以Sandwich ELISA法检测NF-κB的活化。结果:1)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抑制PI 3-激酶mRNA表达。(2)IL-18诱导NF-κB活化。(3)反义PI 3-激酶寡核苷酸呈时间(5-24h)和浓度(1-8mg/L)依赖性地抑制IL-18诱导的NF-κB活化。结论:PI 3-激酶调控白介素-18诱导的NF-κB活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脂联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54只,体质量250~300 g,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脓毒症组(CLP组)、洛伐他汀处理组(LOV组)。 Sham组及LOV组术前1周腹腔注射洛伐他汀4 mg/kg,CLP组则注射等体积的溶剂0.5%缩甲基纤维素钠(CMC)。各组术后4 h、12 h和24 h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TNF-α及IL-6水平;取肺组织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及丙二醛当量(MDA)含量;另取血标本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Sham组4 h、12 h和24 h TNF-α含量分别是(1.80±0.13)pg/mL、(2.04±0.15)pg/mL和(1.93±0.19)pg/mL;IL-6含量分别是(20.56±0.23)pg/mL、(18.35±0.15)pg/mL和(21.23±0.20)pg/mL;MPO含量分别是(2.82±0.14)U/g组织、(2.88±0.07)U/g组织和(2.76±0.18)U/g组织;MDA含量分别是(3.32±0.12)nmol/mg、(3.09±0.11)nmol/mg和(3.21±0.08)nmol/mg;脂联素浓度分别是(2.68±0.14)μg/mL、(2.80±0.07)μg/mL和(2.86±0.18)μg/mL。与Sham组相比:(1)CLP组及LOV组肺损伤形态学改变明显,CLP组BALF中TNF-α含量[4 h、12 h和24 h分别是(4.23±0.18) pg/mL、(5.62±0.24)pg/mL和(5.14±0.10)pg/mL,t=28.41、30.98、36.62]及IL-6含量[4 h、12 h和24 h分别是(39.12±0.17)pg/mL、(47.25±0.21)pg/mL和(44.69±0.27)pg/mL,t=158.90、273.40、127.28]增高,肺组织匀浆中MPO水平[4 h、12 h和24 h分别是(4.85±0.13) U/g组织、(6.17±0.08) U/g组织和(7.84±0.10)U/g组织,t=26.39、79.40、60.43]及MDA水平[4 h、12 h和24 h分别是(6.24±0.06)nmol/mg、(7.56±0.15)nmol/mg和(8.43±0.10)nmol/mg,t=53.3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F-κB/IκB-α信号通路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HL-60细胞与不同浓度的ATRA共同孵育,MTF法观察ATRA对细胞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及电镜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NF-KB及JKB吨的变化。结果MTT显示ATRA呈时间-剂量依赖方式抗HL-60细胞增殖.作用72h流式细胞术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透射电镜下见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缩.凋亡小体形成,Western—Blot产物艟示HL-60细胞NF—κBp65下降,而IκB—α上升。结论ATRA能抗HL-60细胞增殖诱导捌亡.该过程可能与抑制IKB—α的降解阻止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desmosdumotin-C(Des-C)B环对位氟修饰衍生物TPP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质量浓度为1.0、2.5、5.0、10.0、20.0 μg/mL的TPP作用48 h后,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20.0 μg/mL TPP作用0、24、48 h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20.0 μg/mL TPP作用0、24、48 h对MCF-7细胞中NF-κB P65阳性细胞表达率的影响。结果 作用48 h后,2.5、5.0、10.0、20.0 μg/mL的TPP对MCF-7细胞增殖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率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大;20 μg/mL TPP作用24、48 h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作用48 h后,20 μg/mL TPP可显著减少MCF-7中NF-κB P65阳性细胞率。结论 TPP显著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MCF-7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两种抗氧化剂对NF—κB蛋白表达及活性变化和IκB磷酸化水平变化的调节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应用p65,p50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凝胶电泳迁移改变分析法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的死亡.结果:NF—κB的蛋白表达和结合活性在脑缺血复灌不同时间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NF-κB的活性在缺血/复灌6小时后达到最高;其活性变化均能被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盐(PDTC)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所抑制;组织学观察也证明了两种抗氧化剂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结论:抗氧化剂对脑缺血/复灌引起的损伤的保护作用是通过降低NF-ⅠκB的活性而实现的,而NF-ⅠκB的活化和失活主要受抑制蛋白ⅠκBa磷酸化降解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p65、PCNA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F-κBp65、PCNA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NF—κBp65、PCNA表达明显高于Ⅰa期宫颈癌组织(P〈0.05),低分化者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且NF-κBp65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NF-κB、PCNA与宫颈癌的发病、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其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予缬沙坦80m∥次、每天1次口服;B组予缬沙坦80mg/次、每天1次口服,同时予硫辛酸每天600mg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UAER)、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丙二醛(MDA)、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前A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分另U为(153.354-12.78)mg/d、(82.24±10.23)U/mL、(5.02±0.24)μmol/L、(71.58±9.22)U、(7.254-1.26)U/mL,治疗后分别为(128.85±11.62)mg/d、(83.04±10.36)U/mL、(4.98±0.23)I~mol/L、(72.24±9.18)U、(7.29±1.32)U/mL,其中治疗前后24h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85,P〈0.05)。治疗前B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分别为(153.18±12.65)mg/d、(82.25±10.24)U/mL、(5.0l-t-O.24)txmol/L、(71.60±9.21)U、(7.25±1.22)U/mL,治疗后分别为(106.54±10.82)mg/d、(91.35±11.53)U/mL、(4.21±0.18)izmol/L、(80.25±9.88)U、(8.76±1.70)U/mL,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7、2.523、2.748、2.652、2.644,均P〈0.05)。治疗后B组24hUAER、SOD、MDA、GSH—PX、T.AOC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7、2.444、2.633、2.579、2.525,均P〈0.05)。结论硫辛酸联合缬沙坦可有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下调其氧化应激水平,效果优于单独应用缬沙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