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四届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及变化情况与趋势。方法运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07~2010级新生共计15088人进行心理普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一类学生比例连续四届稳定在17%,二类学生波动较大在26%~42%之间;四届新生间总分差异极其显著(F=34.239,P=0.000);四届新生排名前10位的心理问题比较一致,但问题比例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χ2〉14.19,P〈0.01),2008级学生问题比例最高。结论一、二类学生比例偏高;2008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其次是2010级、2007级、2009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了解我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SMHS)对我校2005级本科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结果 我校2005级本科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处在全国大学生的中等偏上水平。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但女生的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男生的焦虑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 2005级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需针对现状和不同群体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利措施完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性格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性格的关系,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齐齐哈尔市某大学451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232名,女生219名。采用青年性格问卷(CPI)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①本地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敌对性、恐怖和偏执5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而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的得分与常模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②女大学生在幸福感、精干性两方面得分高于男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性格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性格的各因子分(除感情化因子外)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各因子分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本地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偏低,应大力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性格有益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取样方法,以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UPI)为工具对6500名大学新生施测。结果青岛地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占20.4%;大学新生有无"振兴中华"、"提高教养水平"和"积极参加社团"入学动机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t=9.64,P〈0.01;t=3.66,P〈0.01;t=3.22,P〈0.01)。结论要重视大学新生的入学动机教育,包括理想信念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及社团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藏自治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现状。方法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全区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恐怖因子男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t=-3.700 P〈0.05);②农村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城镇大学生差,其中焦虑、精神病性达到显著性水平(t=-2.761 P〈0.05;t=-2.799 P〈0.05);③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藏族学生差,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精神病性3个方面差异显著(t=-2.856 P〈0.05;t=-3.312,〈0.05;t=-2.733 P〈0.05)。结论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有利于减少心理问题,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州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分析。结果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人际关系,其它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女生较男生各因子得分高(强迫P〈0.05、其它P〈0.01),而农村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各因子得分分别较城市学生和经济情况较好的学生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理科学生人际关系敏感得分高于其它专业(P〈0.05),其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述情障碍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191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结果TAS总分及因子Ⅰ、Ⅱ、Ⅲ得分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相关(P〈0.05或P〈0.01)。结论大学新生述情障碍状况与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研究警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对在校2007级大学新生进行筛查。结果大学新生中有30.02%人可能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25.25%人可能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结论警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应该有针对性地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量表,抽取了某理工类大学在校一、二年级学生,测试了436个有效样本,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理工类大学低年级男生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且具有显著差异(P〈0.01);体育锻炼频度和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对学生心理健康SCL-90各项因子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个因子的得分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育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528名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了解掌握大学新生心理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UPI量表测试,对测试结果分参测学生、请求来咨询学生、面谈学生不同群体比较分析。结果 新生中各种心理卫生问题检出率23.1%。请求来咨询学生筛选项目中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占59.0%。请求咨询学生与入学志愿无相关性(P>0.05),男女生群体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新生中主要心理问题与精神症状相关,反映在情绪、人际关系方面。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第一类学生中,人际关系问题占30.9%,居首位。A类学生占全体率1.33%,主要以神经症为主。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到社会大环境因素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学校与专业满意度、师生与同伴关系等学校因素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新生学校影响因素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选取某新建本科地方院校中2211名2008级新生进行测量。结果1不同学校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不同专业满意度(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0.05);3不同同伴关系(良好、一般、较差)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不同师生关系(良好、一般、较差)的大学新生在SCL-90及9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学校因素是影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高校应改善其生态环境以便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创造性人格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威廉姆斯创造性人格量表对20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然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之间不具有显著性;2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中的冒险性(r=0.40,P〈0.01)、挑战性(r=0.37,P〈0.01)和好奇性(r=0.25,P〈0.05)有显著的正相关;3不同水平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差异显著。结论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创造性人格具有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方式。方法运用班级团体辅导方法,对56名深圳某技师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心理健康维护》任选课学生进行为期18周、每周90分钟的心理健康团体辅导与教育,结束课程后集体完成自编《技校生心理健康维护课程效果调查问卷》的填写。结果①t检验结果显示,被试在"对心理健康的概念的认识"、"对自我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自信程度"、"对自身情绪的觉察程度"、"对自身情绪控制的能力"、"抗挫折能力的提升"、"人际交往的能力"、"异性交往的状况"、"对恋爱的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学习动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严重的心理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开学初得分(P<0.01);②学生最希望学习的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79%)、"有效的情绪调节与管理"(68%)、"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64%)、"认识自我,塑造自我"(63%)和"心理问题的预防"(52%);③学生收获最大的教学内容为"沟通与人际交往"(52%)、"心理问题的预防"(4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41%);④学生认为需要深入探讨的内容有"沟通与人际交往"(36%)、"学习心理与创造性思维"(36%)、"性心理健康及恋爱"(36%)、"挫折应对与成功心态培养"(32%)等内容;⑤学生认为可以少讲的内容有"心理健康概述"(38%)。结论①开设以团体辅导和知识讲座为主要方式心理健康课效果明显;②心理健康教育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开设符合其心理发展特征的课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上的作用以及对大学生人生意义感的影响因素。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随机抽取566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并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自编课程效果问卷调查。结果前后测数据对比显示课程前后学生在人生意义体验上存在显著差异(t=-5.635,P0.001);在人生意义追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755,P0.05)。在前测中专业满意度(F=10.667,P0.001)、家庭气氛(F=3.951,P0.01)、家庭教养方式(F=3.614,P0.01)显著影响人生意义体验。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人生意义感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军训期间睡眠质量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军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军训期间的190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大学新生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的得分中,睡眠不稳、服药情况(t=-4.936,-6.397;P0.01)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320,P0.05);②大学新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中,抑郁、敌对(t=-2.339,-2.305;P0.05)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t=6.289,3.676,3.338,2.900,3.606;P0.05)均显著高于常模;③军训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与睡眠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军训能改善大学新生睡眠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400名大学生,采用自编《大学生元认知能力问卷》和《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进行测试。结果1大学生元认知能力在年级、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文理科大学生在元认知能力、元认知监控上存在差异(P0.05),在元认知体验上差异显著(P0.01),在元认知知识上则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元认知能力与行为问题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1),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大学生在元认知能力问卷各因子和总分上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结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元认知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测评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地方师范院校大学新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心理健康状态;为大学新生建立心理档案积累资料。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测量工具,以班级为单位施测。结果①4077名新生中534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心理问题轻度的为380人,中度的为122人,严重的为32人;②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从重到轻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③2010级新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因子上,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显著(t=-22.24,P〈0.01;t=-32.54,P〈0.001;t=-19.47,-5.89,-26.3,-26.67,-5.68,-29.49;P〈0.01);新生中女生的抑郁、焦虑、恐怖3个因子分值较男生高,达到显著水平(F=11.06,P〈0.01;F=8.95,P〈0.05;F=92.64,P〈0.01)。结论 2010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新生的心理健康在性别上表现出不同的差异,但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新生SCL-90异常因子与心理问题严重者(≥3)分布情况,不同类型大学新生在SCL-90因子分上的差异及家庭因素对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编的民办高校新生基本资料调查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西北地区某大城市中随机选取某民办高校08级新生113名进行测量。结果 1在SCL-90因子中,检出率最高的因子依次为: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和敌对(并列第3),至少1个因子≥3的学生总体检出率为15.04%;2不同性别的新生仅在恐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t=2.41,P0.05);来自不同生源地的新生仅在人际敏感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F=3.35,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SCL-90各因子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1.57或0.50,P0.05);3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等家庭因素对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显著影响(F=1.49或0.02,P0.05)。结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研究者未来应探讨新生个体内的心理健康素质,以及学校因素或社会微环境对民办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一新生入学心理健康状况与第一学年成绩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某二级本科院校2783名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结果与第一学年学业成绩(包括平均成绩和班级排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一新生中有17.75%的学生心理异常,男女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业成绩上都有显著差异(P<0.01或0.001),UPI第二类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优于第一类和第三类学生;②UPI的精神分裂、抑郁症、神经症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0.83,0.73,0.97;P均<0.01),成绩越优秀的学生在UPI多项因子上更容易出现问题,这种相关性在男女生之间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间有差异;③性别、UPI的神经症和躯体症状因子这3个变量能联合预测大一新生平均成绩的21.8%的变异量。结论心理健康状况与学业成绩显著相关且有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