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374例严重创伤病例院前死亡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及减少院前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74例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资料.结果 严重创伤院前死亡以青壮年男性最为多见,多由交通事故或坠落导致,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居首位.转运间期平均(15.56±13.20)min.71.3%创伤评分<6分的伤员未作紧急处理就后送;有82.4%创伤评分<10分的伤员在后送途中未进行监护和预防性处理;院前间期全程采取复苏的仅占6.3%.结论 缩短院前间期,以创伤评分作为现场紧急处理和转运的依据,有助于降低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374例严重创伤病例院前死亡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特点及减少院前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4例严重创伤院前死亡病例的资料。结果严重创伤院前死亡以青壮年男性最为多见,多由交通事故或坠落导致,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居首位。转运间期平均(15.56±13.20)min。71.3%创伤评分<6分的伤员未作紧急处理就后送;有82.4%创伤评分相似文献   

3.
我国院前创伤评分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类型院前创伤评分的优点和不足。根据生理、解剖或二者结合的综合性评分方法,将创伤的不同严重程度以分值量化,用于快速区分有生命危险的重伤员和一般的伤员,使得重伤员能够尽快后送至高一级创伤中心或大医院并实施有效的抢救及合理的治疗,以便提高危重伤员的救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创伤评分软件在急诊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行设计的创伤评分软件在急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DELPHI6.0和FOXPRO等软件,自行设计出包括院前及院内评分的软件,并收集了2001年6月至2002年4月在中山大学黄埔医院急诊科诊治的较重创伤患者226例,将患者的年龄、院前时间、CRAMS评分值和ISS评分值用-x±s表示,输人计算机分析.[结果]①创伤部位以头颅及四肢为主,合计82%以上;②CRAMS评分在生存组和死亡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其它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③ISS评分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④CRAMS评分≤6分、ISS评分≥20分可作为病情轻重的一个评定界限.[结论]①本院前及院内评分软件在诊治创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上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②在创伤病人的评估中,CRAMS评分≤6分、ISS评分≥20分可作为区分轻重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雷凌云 《中外医疗》2008,27(13):11-12
目的 了解院前创伤评分(采用CRAMS记分法)结合院内创伤评分(采用创伤严重度评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多发骨折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救治及其预后判定的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43例多发骨折合多并脏器损伤患者的CRAMS和ISS评分进行总结,并对其并发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多发骨折合井多脏器损伤患者的伤情严重度、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与CRAMS评分和ISS评分法密切相关.并随CRAMS评分法分值的降低及ISS评分法分值的升高而增加.其中病死率CRAMS评分法和ISS评分法的极重症级与重症级相比相差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RAMS结合ISS评分可准确反映多发骨折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伤情严重程度和预测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对重症患者的优先救治和最佳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0):135-137+141+封三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检测联合创伤严重度评分(ISS)在急诊创伤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5 月~2018 年5 月于我院就诊的186 例急诊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D-D水平和ISS 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D-D、ISS 评分及联合检测对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186 例患者中,生存137 例,死亡49 例;生存组患者D-D 水平及ISS 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患者(P<0.05);D-D检测、ISS 评分及二者联合诊断创伤患者预后的AUC 分别为0.794、0.756、0.879,联合检测的AUC 明显高于D-D检测和ISS 评分(P<0.05)。结论 D-D 水平、ISS 评分与创伤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二者联合检测对创伤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5.12大地震后前沿医院短时间集中收治大量地震伤员的特殊情况下,采取及时正确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伤员气性坏疽发生和院内感染.方法 (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医院医务人员提高对气性坏疽的认识,制定气性坏疽相关的医院感染院预防控制措施;(2)院前对地震伤员按伤口情况分诊,对伤员去污染处理;(3)加强气性坏疽的筛查;(4)对气性坏疽患者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采取严格消毒措施.结果 本院收治1 400多地震伤员只发现1例气性坏疽患者,后无第2代病例发生.结论 在5.12大地震后,医院短时间集中收治大批地震伤员,本院采取医院感染消毒隔离预防控制气性坏疽的措施是及时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温州市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原因和流行病学特点,建立有效的院前救护,提高医院救治质量。方法抽样调查分析2005年1-12月温州市5所交通事故定点医院收治的道路交通伤死亡病例138例以致伤方式、部位和创伤严重度(ISS评分)等特点,对死亡时间与原因的关系进行Ridit分析。结果交通伤院内死亡者多数年龄较大,致伤方式多数为机动车肇事致钝性打击伤;头颈和腹部致伤比较常见;ISS值与伤后存活时间成反相关系,ISS值愈高,院内死亡时间愈短。结论提高伤后院前救护水平和院内救治质量,可降低道路交通伤院内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伤员损伤特点,探讨地震伤员的救援及治疗方法。方法:以华西医院骨科收治的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骨科伤员为对象,分析比较伤员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损伤部位、就医时间以及伤员转运速度等信息。结果:两次地震伤员的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芦山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2.1天,收治高峰出现早、持续时间短,而汶川地震伤员从受伤到入院平均8.3天,收治高峰出现晚且持续时间长。汶川地震挤压综合征、截肢、气性坏疽、血管损伤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于芦山地震。汶川地震以倒塌建筑及滚落山石砸伤/掩埋为主,占所有受伤原因的79.6%,而芦山地震砸伤/掩埋占所有受伤原因的39.2%,低于高坠伤和跌伤(56.8%)的发生率。芦山地震足部、脊柱骨折及多发骨折的发生率高于汶川地震,而开放性骨折、小腿骨折的发生率低于汶川地震。结论:快速的现场救援和病员转运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早期救援和病员转运可以显著降低创面感染、挤压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截肢的发生率,而正确的地震应急避难知识的普及有利于降低因地震而盲目跳楼、逃跑等逃生引起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创伤严重程度与住院不同时间营养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创伤病人损伤严重程度与其住院不同时间营养不良的关系.方法 对外伤后24 h内入院的120例创伤病人,入院首日依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分为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及重度损伤,各40例.入院次日对病人进行营养不良风险筛查(NRS),住院期间每周进行NRS评分,共4次.并对评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SS与住院期间第1~3周NRS评分呈正相关(r=0.408~0.752,P<0.01).重度损伤组第1~3周NRS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F=11.16~121.28,q=2.15~21.15,P<0.001).结论 创伤病人营养不良风险与创伤严重程度有关.对创伤病人进行ISS测定可预测病人住院期间不同时间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严重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患者病死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Background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clinical mortality of the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opulation.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that could affect mortality rate of acute lung injury (ALl) in severely injured multiple trauma popula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ertain risk factors on the prognosis of different patient subpopulations.
Methods This is a follow-up study treating trauma as a single cause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ED) and 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 admissions. Patients identified with severe multiple trauma with early onset of ALl were enrolled from five trauma centers. Nineteen potential risk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ALl were examined by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to identify the ones that affected the mortality of these severe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Results There were 687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ALl admitted to ED and EICU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The six risk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mortality with unadjusted odd ratios (OR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s) were Acute Physiology Score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Score (APACHE) II score, 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 duration of trauma, age,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an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Specific risk factors also affected different patient subpopulations at different degrees (surviving beyond 24 hours, 72 hours, 28 days and with multiple blood transfusions and higher injury scores).
Conclusions Factors of APACHE II score, ISS and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that could predict the morality of AL may exist in the early stage of trauma. Duration of trauma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mortality of ALl deserve special and DIC that greatly affected and predicted the short- and attention. Elderly patients (aged beyond 65 years)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the secondary sepsis and deteriorati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Patients with these risk factors need aggressive supportive care as early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prevent further aggrav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cut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isoning,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AOPP患者156例,根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96例)。收集2组中毒到入院时间、中毒程度、急性病理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评分)、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恢复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中毒剂量、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是AOPP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构建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4.782+年龄×2.507+中毒程度×2.778+CHE恢复时间×2.646+APACHE Ⅱ评分×2.905+住院时间×2.320,模型拟合效果较好(P<0.05);模型预测AOPP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31,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6.46%。 结论 AOPP患者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主要受年龄、中毒程度、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住院时间等因素影响,根据上述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具有较高价值,临床应重视CHE恢复时间、APACHE Ⅱ评分等,有利于指导后续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背景急性创伤性颈髓损伤(TCSCI)会导致患者膈肌麻痹,影响呼吸运动,因而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改善预后。但目前关于影响急性TCSCI后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相关因素的研究较少。目的评估急性TCSCI患者1周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脊柱外科治疗并随访3个月的74例急性TCSCI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受伤1周内是否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分为疾病组(n=43)和对照组(n=31)。收集患者入院后的病例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创伤原因、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程度分级、ASIA运动评分(AMS)、有无相关创伤、损伤平面、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删失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TCSCI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74例急性TCSCI患者中,合并呼吸系统并发症43例(58.1%),其中肺炎5例、肺水肿1例、行机械通气37例。37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31例在术前完成操作,其中21例为气管插管状态,10例为气管切开状态。疾病组ASIA损伤程度分级完全损伤患者多于对照组,AMS低于对照组,有相关创伤的患者多于对照组,ISS、CPIS高于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方式的患者所占比例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IA损伤程度分级〔OR=3.290,95%CI(1.214,6.862)〕、AMS〔OR=2.430,95%CI(1.103,5.436)〕、CPIS〔OR=1.235,95%CI(1.036,3.264)〕、手术方式〔OR=1.225,95%CI(1.033,3.106)〕是急性TCSCI患者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ASIA损伤程度分级、AMS、CPIS和手术方式是预测急性TCSCI患者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完全损伤、AMS或CPIS较高、行后路手术的患者,需早期加强呼吸管理,积极给予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9年5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06例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有无切口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29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和未感染组(377例,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对2组合并髋臼骨折、腹部损伤、BM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脑外伤、合并糖尿病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记录细菌培养结果。 结果 406例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有29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7.14%(29/406)。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髋臼骨折(OR=3.111)、腹部损伤(OR=3.475)、BMI (OR=2.053)、ISS评分(OR=2.443)、手术时间(OR=2.366)、术中失血量(OR=2.777)、合并脑外伤(OR=2.254)、合并糖尿病(OR=3.521)是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合并髋臼骨折、腹部损伤、BMI、创伤严重度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脑外伤、合并糖尿病是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要重视危险因素,及早做好预防性的治疗,避免闭合性骨盆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王豪  刘丁  陈萍  王政  成瑶 《重庆医学》2011,40(36):3665-3667,3670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06~2009年的创伤患者330例,采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ISS)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GC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30例创伤患者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36例。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较高的ISS评分(P=0.02)、较低的入院时GSC评分(P=0.03)、较长的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P=0.000 01)、内固定术(P=0.003)等,以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病死率,病死率高低与ISS及GCS评分有关。结论延长机械通气时间与内固定术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但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并不影响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香港与北京市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流行相关综合因素。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香港与北京市SARS流行的相关因素进行提取公因子,再对这些复合变量进行构筑式多元回归与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这些复合变量对香港及北京市SARS流行的影响。结果:香港SARS流行因素因子分析提取出3个公因子(措施时间因子、日发病数因子和院内感染倍增因子);随着日发病数因子的增加,香港特区暴发SARS的危险性约增大35.3倍。北京市SARS流行因素因子分析也提取出3个公因子(院内感染倍增因子、措施时间因子和住-出院因子);随着院内感染倍增因子的增加,北京市暴发SARS的危险性增加39.4倍。结论:影响SARS流行的重要因素可能是干预措施与时间因素,造成SARS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是SARS传染源数量剧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伤害控制骨科学的救治观点为指导,使严重多发损伤病人在接受"医疗救治干预"的伤害程度最小化.方法 对23例严重伤病例以"伤情评估体系(ISS)"进行评分,并根据一期临时固定、ICU病情稳定、二期手术时间与方式等进行分析,探讨ISS评分的分值数与手术治疗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23例手术治疗病人中死亡3例(ISS 34分、36分、41分).ISS >25分严重多发伤10例的总体疗效评价,优2例(ISS 27、34分),良3例(ISS 27、34、36),可2例(ISS 27、36分),差3例 (ISS27、36、41分).总优良率为65%.结论 严重创伤病人在原始创伤打击后,在对其后续"医疗救治干预"时应伤害控制骨科学(DCO)新观念指导下,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此类病人的医源性致死、致残因素,明确最佳手术时机与救治方案,指导多专业的联合救治更加有序、合理,把救治病人生命作为首要的救治目的 .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创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成为普通人群中第四位,45岁以下人群中首要的死亡原因[1]。严重创伤往往是多发伤,当其它部位与腹部创伤同时存在时,可因腹外损伤症状典型,而忽略了腹部检查,造成漏诊,后果严重。腹部创伤居创伤死亡第三位,其中85%为钝性腹部创伤[2]。钝性腹部创伤因病情复杂诊断相对困难,同时变化快,死亡率高,被当作是诊断和治疗的一项挑战[3]。如何及时准确的判断伴有钝性腹部创伤的多发伤的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入院特征与住院时间(LOS)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57例主要诊断为脑梗死患者的入院特征和LOS。结果脑梗死患者平均LOS为18.5d(LOS为16d)。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医保种类、脑梗死严重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类、某些合并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高脂血症]以及入院时白细胞升高是LOS的主要预测因子(P<0.05)。结论脑梗死严重程度、OCSP分类、某些合并症(冠心病、COPD和高脂血症)、入院时白细胞升高及医保种类是预测LOS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肖建萍 《河北医学》2012,18(10):1402-1405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胰腺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92例,根据胰腺感染的诊断标准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二组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指标和其他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APACHE Ⅱ评分、Ranson评分、腹部CT诊断胰腺坏死类型、血Ca2+水平,以及胃肠道障碍时间、低氧血症、肾功能衰竭和呼吸机使用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上述指标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和治疗过程中存在高危因素时,应高度警惕发生继发感染的可能,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