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骨骼肌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2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每组30只。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缺血再灌注(MCAO)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阻断大脑中动脉,不给于跑台训练;模型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未给予跑台训练;普通训练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每日给予30min的跑台训练(普通训练);强化训练组大鼠MCAO造模成功后给予每日早晚各1次的30min跑台训练(强化训练)。分别于训练第1、3、7和14天,采用Zausinger六分法评分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情况并加以比较。于实验第3、7和14天三个时间点,每组各取5只大鼠灌注后分别取两侧腓肠肌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腓肠肌纤维横截面形态,镜下每个视野取10个轮廓较为完整的肌纤维,计算每根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及其横截面积维持率。将各组实验第3、7和14天三个时间点剩余的大鼠取患侧腓肠肌,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分析其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①给予跑台训练第1、3和7天后,普通训练组和强化训练组的Zausinger行为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但跑台训练第14天后,强化训练组行为学评分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P<0.05)。②跑台训练第3天,各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而在跑台训练第7天和第14天时,假手术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96.67±2.76)%和(94.34±6.17)%]均明显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70.35±2.21)%和(64.89±2.45)%]、普通训练组[(78.68±3.46)%和(71.39±5.72)%]和强化训练组[(83.31±2.89)%和(78.78±3.67)%],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强化训练组大鼠腓肠肌横截面积维持率均明显大于同时间点的普通训练组(P<0.05)。③跑台训练第7天和第14天,强化训练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0.749±0.042)和(0.689±0.064)]明显高于普通训练组[(0.578±0.072)和(0.433±0.106)],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跑台训练可促进p-Akt蛋白的表达;强化训练比普通训练更加有利于p-Akt蛋白的表达,更能防止肌肉萎缩和改善患侧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涛  阚清  罗芳  赵继宗  孙异临 《中国临床康复》2005,9(5):220-221,F003
背景:大量研究报道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形态学上的变化,但是,再灌注早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血脑屏障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脑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麻醉科和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6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3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于缺血再灌注1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1h)皮质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胶质细胞肿胀,核内染色质溶解,核膜不清。血管周围足突轻度肿胀、与基膜分离。微管有部分溶解。结论:再灌注损伤早期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骨架和血脑屏障即发生变化。提示降低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等脑保护治疗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及其受体Flt-1、Flk-1 mRNA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不同时点模型,采用RT-PCR方法观察VEGF及其受体Flt-1、Flk-1的表达。结果VEGFmRNA在3h开始表达增强,6h达到高峰,后很快降低至第7天恢复基线水平;Flt-1、Flk-1mRNA在3h表达增强,3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至第7天仍有表达。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 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 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常温组 ( 37℃ )和亚低温组 ( 32~ 33℃ ) ,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 -PCR)法测定MCP- 1mRNA的表达 ,2 ,3,5三苯基四氮唑 (TTC)染色法观察脑皮质梗死灶的变化并对大鼠进行神经病学评分。结果 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 - 1mRNA表达于缺血 2h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 16h达高峰 (均值是缺血 2h组的 2 .2倍 ,与缺血 2h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 4 8h(与假手术组相比 ,P <0 .0 5 )。亚低温能明显抑制再灌注后6h和 16hMCP - 1mRNA表达 ( P<0 .0 5 ) ,但对再灌注后 2 4h和 4 8hMCP - 1mRNA表达无影响 ( P >0 .0 5 )。亚低温组的脑梗死灶面积和神经病学评分较相应时间点的常温组明显减小。结论 抑制MCP - 1mRNA的表达可能是亚低温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发挥脑保护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1mRNA和蛋白质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MCP) - 1mRNA和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用半定量的逆转录PCR(RT -PCR)法测定缺血 2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 - 1mRNA的表达 ,ELISA法测定MCP - 1含量的变化。结果 缺血核心区脑皮质内MCP - 1的mRNA表达于缺血 2h明显升高 ,再灌注后 16h达高峰(均值是缺血 2h组的 2 2倍 ,与缺血 2h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 ,此后仍维持较高水平的表达直至再灌注后 4 8h(与假手术组相比 ,P <0 0 5 ) ;MCP - 1含量于再灌注后 6h开始升高 (均值 2 2 5ng/g组织 ,是假手术组的 17 0倍 ,P <0 0 5 ) ,此后逐渐升高 ,4 8h达到高峰 (均值 110 9ng/g组织 ,是假手术组的 83 7倍 ,P <0 0 1)。结论 脑缺血 /再灌注后缺血核心区皮质内MCP - 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增加 ,提示MCP - 1在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7.
背景大量研究报道了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形态学上的变化,但是,再灌注早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血脑屏障的变化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早期脑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脑屏障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单位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麻醉科和电镜室.材料实验于2003-02/2004-02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对6只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3只)和假手术对照组(3只).干预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组于缺血再灌注1 h、假手术组于手术后1 h取脑,利用电镜技术观察皮质超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皮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早期(1 h)皮质神经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固缩.胶质细胞肿胀,核内染色质溶解,核膜不清.血管周围足突轻度肿胀、与基膜分离.微管有部分溶解.结论再灌注损伤早期皮质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骨架和血脑屏障即发生变化.提示降低脑水肿、保护血脑屏障等脑保护治疗应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P-选择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表达规律,探讨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2h再灌注组(3h,6h,12h,24h,48h),采用尼龙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组织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未见P-选择素的表达,P-选择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h出现少量表达,12h达高峰,48h仍有表达.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根据炎症反应的机理,说明其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内皮素-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内皮素-1(ET-1)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心肌中的表达,探讨脑心综合征发生的机制. 方法 将208只SD大鼠(220~250 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48)、脑缺血组(n=80)、脑缺血-再灌注组(n=80),测定线栓法制备的脑缺血及再灌注0、6、12、24、48、72 h时点的脑缺血面积、血清ET-1和CK-MB的浓度及心肌中ET-1的含量,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统计. 结果 脑缺血后6 h可见的缺血灶,12 h达到峰值(P>0.05);CK-MB逐渐升高,12 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P<0.05);血浆ET-1浓度在6 h达峰值,而后逐渐下降(P<0.05),心肌ET-1于6 h开始升高,12 h达峰值,而后下降(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面积、CK-MB、心肌中ET-1均于12 h达到峰值,而后下降(P<0.05),血清中ET-1与脑缺血组相似(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面积在24、48、72 h明显减少(P<0.05),CK-MB在6、12 h明显降低(P<0.05),血清ET-1无变化,心肌ET-1峰值前移,在12、48 h显著性降低(P<0.05). 结论 较面积的脑缺血可继发心肌损伤,ET-1参与腩缺血后继发心肌损伤的过程;脑缺血后再灌注可明显保护脑组织,但加重心肌损伤,ET-1参与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缺血3h以及缺血3h、再灌注3、6、24、48和72h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脑组织有极低水平的VEGF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由表达增强降低至正常水平,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结论内源性VEGF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 比较研究青年与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 (I/R)后超微结构与神经细胞凋亡特征。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观察缺血 3h及再灌注 3、6、12、2 4和 72 h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结果 老龄大鼠脑缺血 3h和 I/R12 h脑梗死面积较青年大鼠增大。随着 I/R时间延长 ,脑组织细胞损伤逐步加重 ,老龄大鼠较青年大鼠严重。细胞凋亡随着 I/R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 ,老龄大鼠出现的早、持续时间长。结论 老年脑缺血再灌注脑梗死面积增大、超微结构损伤和细胞凋亡出现得早且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远程缺血预处理(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组,每组10只。对照组仅行单纯缺血后再灌注;RIPC组按RIPC与脑缺血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0min及1、2、12、24和48h组,即反复3次夹闭双侧股动脉造成肢体缺血5min、再灌注5min后,分别间隔30min及1、2、12、24和48h后,行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120min、再灌注24h。对各组动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然后行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IPC1、2和24h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脑梗死容积百分比RIPC1h组〔(17.9±7.5)%,P=0.016〕、2h组〔(18.3±11.2)%,P=0.019〕和24h组〔(20.2±11.9)%,P=0.04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0.5±9.8)%〕;而RIPC30min、12h和48h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RIPC对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时程为预处理后1~2h,24h后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4.
Diabetescouldaggravateischemicbraindamage,butthemechanismsarestillunknown.Thepurposeofthisstudywastoaddressthepossibilitythatanenhancedaccumulationofadherentleukocyteswithinpostcapillaryvenulescontributedtoenhanced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ndiabeticstate.1Materialsandmethods1.1ExperimentalanimalsEighty-eightmaleSDratsweigh-ing180~200gweredividedrandomlyinto2groups,44ratseach(diabeticratsandnon-diabeticrats).Asneeded,16ratswereusedforevaluationofinfarctionsizewith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大鼠脑水肿及腺苷(ADO)水平的影响,并与缺血预处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12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针刺预处理组5组,每组24只。采用四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制模;脑缺血组:全脑缺血10 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全脑预缺血3 min,再灌注24 h后再次全脑缺血10 min;针刺预处理组:缺血10 min前7 d针刺大鼠双侧足三里穴和曲池穴并进行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同时刺激百会穴。每组分别于再灌注12、24、48和72 h各活杀6只动物,取脑组织,用干湿法测脑组织含水量,分光光度计测定ADO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脑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且随时间延长脑水肿越来越重;脑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比较均明显低于脑缺血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性;针刺预处理组48 h和72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AD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脑缺血组脑组织ADO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脑缺血预处理组与针刺预处理组各时间点比较均高于脑缺血组,大约是脑缺血组的2倍,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针刺预处理与脑缺血预处理同样可以使脑组织ADO含量增高,提示针刺预处理发生机制与ADO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增强内源性ADO含量很可能是针刺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1,自引:8,他引:3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 4 2例需行心肺复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 (A组 )与对照组 (B组 )。 A组 2 2例在心肺复苏开始同时给予川芎嗪 2 4 0 mg加质量分数为 5 %的葡萄糖 2 5 0 ml中静脉滴注 ,1h滴完 ,其后按上述剂量每日 1次 ,连用 7d。B组除不用川芎嗪外 ,其他治疗同 A组。检测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血栓素 B2 (TXB2 )的影响 ;并以意识恢复为主要指标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A组显效 16例 (72 .72 % ) ,有效 3例 (13.6 4 % ) ,无效 3例(13.6 4 % ) ;B组显效 8例 (40 .0 0 % ) ,有效 3例 (15 .0 0 % ) ,无效 9例 (45 .0 0 % ) ,两组之间差异显著 (P<0 .0 5 )。两组治疗后静脉血 SOD、MDA和 TXB2 均有改善 ,但 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 B组 (P均 <0 .0 1)。结论 :川芎嗪能对抗脂质过氧化 ,提高 SOD活性 ,抑制血小板活化 ,对心肺复苏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早期应用可提高脑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M)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梗死体积及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 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ADM在局灶性脑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损伤组以及ADM股静脉组、颈内动脉组和侧脑室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MCA)I/R损伤模型,于阻断血流2h后分别经股静脉、颈内动脉和侧脑室3条途径注射ADM进行干预后再灌注22h。应用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法测定梗死体积,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神经元凋亡,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gr-1 mRNA阳性细胞表达。结果大鼠局灶性脑I/R损伤并经股静脉、颈内动脉、侧脑室注射ADM后,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I/R损伤组;且颈内动脉和侧脑室注射ADM在减少脑梗死体积方面明显优于股静脉注射ADM(P均〈0.05)。I/R损伤组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均〈0.01),给予ADM后阳性细胞数显著少于I/R损伤组,以ADM颈内动脉组和侧脑室组更为明显(P均〈0.01)。假手术组大鼠大脑皮质有少量Egr-1 mRNA阳性细胞表达,I/R损伤后缺血侧大脑皮质、海马CA1区Egr-1 mRNA阳性细胞表达多于假手术组(P均〈0.01),应用ADM的3组大鼠大脑皮质、海马CA1区Egr-1 mRNA阳性细胞的表达明显多于I/R损伤组(P均〈0.01),但颈内动脉和侧脑室给予ADM组的Egr-1 mRNA阳性细胞表达增高最为明显(P均〈0.01)。结论股静脉、侧脑室和颈内动脉给予外源性ADM能减少神经元凋亡和梗死体积,激活Egr-1 mRNA,对局灶性脑I/R损伤可能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来,中医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诊疗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在大鼠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影响,评估其对缺血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仅麻醉及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建立下肢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补阳还五汤组再灌注即刻灌胃给予补阳还五汤10mL/kg,依达拉奉组再灌注即刻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10mL/kg,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后,测定血液髓过氧化酶、乳酸脱氢酶、总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水平;再灌注1周后,检测腓肠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一氧化氮及丙二浓度、钙离子负载,采用RT-PCR半定量分析腓肠肌组织中bcl-2mRNA和bax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结论:与空白对照组、依达拉奉组相比,补阳还五汤可有效降低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产生,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轻钙超载,减少血浆一氧化氮的大量生成,增强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减弱促进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损伤程度。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对大鼠断肢再植后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清除自由基,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72 h内不同时间点半暗带面积的变化及缝隙连接(GJ)阻断剂辛醇(Octanol)对半暗带面积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辛醇干预组、DMSO溶剂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Zea Longa评分观察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测定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表达,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并利用图像分析仪测量半暗带面积。结果各组动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缺血/再灌注后Cx43表达无明显变化;缺血/再灌注30 min开始半暗带面积逐渐扩大,于再灌注6 h达最大,以后逐渐缩小;辛醇干预组半暗带面积较对照组相比明显缩小,坏死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对Cx4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缝隙连接阻断剂辛醇可明显缩小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半暗带面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正常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处理。在再灌注1d、3d检测脑组织SOD活性及MDA含量,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神经生长和修复相关蛋白GAP-43、MAP-2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P<0.05),神经组织呈破坏性改变,缺血灶周围GAP-43、MAP-2和cyclinD1表达增高(P<0.01),治疗可减轻脑病理损害,并增强GAP-43和MAP-2的表达(P<0.01),抑制cyclinD1的表达。结论:尼莫地平与甘露醇联合疗法可减轻水肿,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和蛋白水解,对缺血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促进损伤神经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