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易发生多器官并发症,从而会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营养支持对于减少危重患者并发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中药大黄作用广泛,主治下淤血闭症[2,3].我科对86例危重患者应用大黄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脊柱术后患者对两种肠内营养制剂的耐受性,观察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评价营养支持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5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脊柱术后患者100例,分为研究组50例,对照组50例.研究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 h内肠鸣音情况及术后24 h内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14.4±5.1) vs (16.8±5.0)h,P=O.021];研究组腹胀发生率、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vs18%,P=0.025;6% vs 24%,P=0.012);营养支持前、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能显著缩短脊柱术后患者胃肠道恢复时间并提高患者胃肠道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营养不良由于严重影响外科危重症患者康复,所以营养治疗被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代替肠外营养成为外科营养支持的首要途径。近年来,对于肠内营养优越性的认识、适应证、时机把握等观点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治疗作用。然而,国内对肠内营养应用认识尚不够充分,在外科危重患者的救治中,肠外营养而非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尤其较长时间昏迷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进一步恶化,导致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疾病的预后。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32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与传统延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比较研究,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否能够改善神经外科危重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ICU病房收治的危重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及对照组61例,观察组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入院48h后实施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排便恢复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患者病情,并有效促进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理的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国内外各种证据显示适当成分的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缩短治疗时间并相应减少治疗费用。而肠内营养更符合人体生理特性。由于肠道具有屏障、免疫等各项功能,因此恰当选择肠内营养的时机及给予合理营养成分是十分重要的.不同病人的营养处方应具有个体性。尽早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早期应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营养指标的影响。②方法将65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于消化道出血停止后18~24小时分别给予口服百普素(EN)支持和普通流质。两组患者分别于进食0、7、14天进行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质量的监测。③结果进食后第14天,观察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④结论早期应用短肽EN治疗可改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指经鼻胃/鼻肠管或经胃肠造瘘管滴入要素饮食。近年来,EN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国外临床应用肠外营养与EN的比例已由以前的8∶2转变为现在的2:8。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不同方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重症并发应激性血糖增高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鼻饲整蛋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观察组予鼻饲肠内营养混悬液(康全力),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的变化及胃肠道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3、7天空腹血糖分别为11.23±1.98 mmol/L、9.89±2.21 mmol/L、11.48±1.77 mmol/L;平均血糖分别为11.07±1.78 mmol/L、10.9±1.71 mmol/L、10.59±1.54 mmol/L,均较观察组升高。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3、7天胰岛素量分别为59.21±8.67 u、83.34±15.5 u、54.43±15.25 u,较观察组也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治疗前及14天后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胃肠道并发症12例(41.38%),观察组出现胃肠道并发症11例(39.29%),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χ2=0.030)。结论:康全力能更好控制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水平,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神经外科58例危重患者的呼吸道护理经验.方法:针对每位危重患者的呼吸状况,实施规范的呼吸道护理措施.结果:除死亡和放弃治疗外,其余45例经过有效的呼吸道护理,无1例由于护理不当引起的呼吸道阻塞、窒息和感染.结论:规范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在危重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需实行肠内营养护理指导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营养素。给予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护理之后,营养状况、腹胀腹泻以及发生消化道出血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改善情况较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危重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护理指引,帮助护理工作人员完成患者的护理工作,获得的临床效果比较满意。该方法按照个性化护理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循序渐进地进行营养物质补充,确保患者能得到充足的营养,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冬梅  徐珍荣 《吉林医学》2010,31(17):2657-2657
<正>危重病患者机体分解代谢亢进,营养支持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和促进康复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1],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是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患者,只要病情许可,应尽早开通肠内营养支持。但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给其加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其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情况。结果:加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治疗的实验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临床死亡率均低于进行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两周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检测值明显优于治疗两周后的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肠内营养制剂应用于危重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危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提高危重患者救治的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国产短肽型肠内营养对胃切除术后患者营养状态和肠道耐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按随机数表将67例行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分入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能量供给为基础能量消耗×1.1(校正系数),氮量供给为0.2g·kg-1·d-1。研究组患者给予国产短肽型肠内营养聚合剂(商品名为力存),对照组患者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聚合剂(商品名为能全力),试验期均为7d。统计基础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体重、BMI,评价肠道、肝脏和肾脏等重要脏器营养代谢状况。结果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和手术方式构成、年龄、体重、BMI、营养风险评分、术后肠内营养开始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治疗第7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值均<0.05),血糖、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与同组治疗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同时间点各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期间,研究组腹泻、腹胀、腹绞痛、恶心呕吐和误吸的总发生率(54.5%,18/33)显著低于对照组(64.7%,22/34,P<0.05),研究组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腹胀、腹绞痛、恶心呕吐和误吸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国产短肽型肠内营养聚合剂(力存)可明显改善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且胃肠道耐受性较好,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肠内营养聚合剂。  相似文献   

15.
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应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9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24h连续滴注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30d。结果:肠内营养支持15d后体重、血清清蛋白、肌酐和尿素氮改变差异不显著(P〉0.05),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P〈0.05);30d后体重、尿素氮和肌酐改变差异显著(P〈0.05),而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显著升高,与营养支持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行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张录  李玉厚 《黑龙江医学》2001,25(2):109-109
目的 对危重病人进行营养治疗极为重要。本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强调了肠内营养支持对危重病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50例危重患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合理的、有计划的肠内营养液,对照组由患家属承臆 配餐,15d后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实验组体重、中上臂肌褶厚度、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有轻度提高,而对照组有所下降。结论 积极的、合理的营养治疗是现代临床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织部分。可以避免危重患因营养不良而造成的治愈率下降。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碧玲  熊小兰  洪秀英 《吉林医学》2009,30(10):910-91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机械通气期间肠内营养(EN)的护理重点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23例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从术后48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重点做好预防误吸、处理胃潴留、腹泻、密切护理监测等工作。结果:无一例发生误吸,18例患者成功脱机,4例死亡,1例出院。结论:神经外科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应做好重点环节的护理与监测,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8.
孙新  杨忠明  黄曼玲 《吉林医学》2012,33(19):4037-4039
目的:探讨合理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改善作用及供给模式。方法:按照就诊原因抽取三组接受蛋白质营养不良治疗的危重患者,分为呼吸系统疾病组、神经系统疾病组、消化系统疾病组,每组3个患者,依患者耐受情况和经济条件渐次给予合理的肠内营养干预并严格执行,营养干预包括营养制剂、自制匀浆、普食,对干预前后的相关指标(能量、辅助检查)、部分临床症状(发热、活动耐量、气色、尿、便)和治疗处置(白蛋白输注、补充肠外营养)进行测定和观察,将数据输入SPSS16.0进行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三组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改善,且部分患者表现出指标改善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结论:合理的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蛋白质营养不良具有改善作用,且肠内营养需依患者耐受选择适宜的喂养模式才能让危重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乳剂佳维体对改善ICU危重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对38例患者做出营养风险筛查总分,监测应用肠内营养乳剂佳维体前、后,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等情况变化。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结果:应用肠内营养乳剂营养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人血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乳剂佳维体作为肠内营养可改善ICU危重患者营养状况,促进机体蛋白合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了65例神经外科PICC置管的方法和维护.结果 65例患者中,1例意识模糊患者将导管拔出,2例出现了静脉炎,采取措施后好转,1例患者发热原因不明拨出,其余病人均达到了治疗周期.讨论使用了PICC后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士输液工作效率,是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输液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