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99~2001年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室间质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陆红  谢洁红 《中国医药导刊》2002,4(3):229-230,228
目的:通过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质量。方法:每年向参加治疗药物监测(TDM)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单位发放质控品10个批号,测定项目包括茶碱、地高辛、苯妥英、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环孢菌素A,实验室用常规方法测定并回报测定结果,经计算机软件对全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参加TDM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数为48家,测定结果的平均及格率分别为茶碱94.2%、地高辛82.6%、苯妥英83.8%、苯巴比妥88.4%、卡马西平94.2和环孢菌素A92.4%。1999~2001年全国TDM室间质评的年平均及格率分别为78.7%、84.7%和89.3%。不同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分别为茶碱4.4%~14.2%、地高辛11.5%~21.9%、苯妥英8.5%~29.5%、苯巴比妥8.2%~13.9%、卡马西平10.8%~12.6%和环孢菌素A15.5%~16.6%。结论:多数参加TDM室间质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格率逐年上升,但参加TDM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数占开展TDM的实验室总数的比例较低,在不同的测定方法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室间质量评价是由实验室以外的监督机构对各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测和评定,以评价各室工作质量,提高各室常规检测的准确度,加强各室检测结果在科学基础上的一致性。我科于1986年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的全国临床生化室间质评活动,现已有九年时间,尤其是近6年来质评成绩逐年提高,结合我们工作中的体会,将六年来质控工作做一小结,以找出并不断克服存在的问题,使我科的生化质评成绩逐步提高。IVIS(变异指数得分):从1989年全年总优秀率(VIS<80),由29.5%提高到1994年全年总优秀率为63.6%,年及格率(VIS<150)由…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2005年病毒血清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分析病毒血清学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探讨影响各参评实验室成绩的相关因素,提高检验人员的质控意识,提高临床免疫学实验室的水平和质量。方法全年组织室间质评两次,每次发放5个批次的标本,要求各参评实验室按规定的时间检测并回报结果,结果评价采用我国临床免疫学定性项目PT评价方案。结果医疗机构实验室的PT平均分92%,采供血机构实验室PT平均分93%。结论全省的室问质评成绩有一定的可比性,为全省临床实验室提供了技术和信息平台,对于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有一定帮助。但在室内质量控制方面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内蒙古自治区采供血机构2008~2010年血液检测室室间质评回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每年组织者根据年度室间质量评价计划选购质控品,并对选购的质控品及时进行检测,确定其质量,然后分发到参加计划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将结果返回血液中心质量管理科,组织者再根据评价方法对每个实验室回报结果进行评价并回报各实验室。本次对2008~2010年参评的22家血液检测室室间质量评价回报结果进行了统计。结果:全区参评的22家血液检测室室间质评的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四个测定项目总分达80分以上的100%。结论:全区各级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室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项的检测水平较好,但在检验过程控制管理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全国血站乙肝表面抗原测定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血站实验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质量。方法 制备质控血清每批5支,全年4次,通过邮寄发放到各参评实验室,对其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加1999年HBsAg测定室间质评的血站共有222个,含量最低的两份样本浓度为0.5ng/ml,其阳性检出率为43.4和55.2%;酶联免疫试剂盒的临床使用评价结果显示,试剂盒的质量仍存在一定差异。开展与不开展室内质控的实验室之间的成绩差异极显著(P<0.01);使用不同的试剂成绩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试剂盒的质量和是否开展室内质控这两个因素直接影响室间质量评价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科1995-2000年参加四川省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EQA)的动态情况,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年内的24次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年平均MVIS和总项平均VIS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参加室间质评工作,既增强了实验室技术人员质控意识和开展室内质控工作的责任感,也提高了检验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全国血站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全国血站血清ALT检验状况,使ALT检验逐步规范化,提高血站实验室ALT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参照美国AABB/CAP能力验证检验方案,建立我国血站血清ALT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检验方法学评价及试剂盒临床使用评价。结果:从2001年三次质评结果看,获满分的实验室从53.7%提高到64.3%(速率法)、从24.8%提高到48.3%(赖氏法),全年平均得分在80分以上的实验室所占百分比为;ALT(速率法)71.7%,ALT(赖氏法)45.9%。速率法与赖氏法相比较,在检验CV值(精密度)方面,速率法比赖氏法要低约10个百分点;在检验准确性方面,速率法比赖氏法的符合率要高约10个百分点。试剂临床使用质量评价反映出,国产ALT检验试剂质量较差,速率法试剂质量优于赖氏法试剂。结论:开展全国血站血清ALT检验的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检验水平,有助于临床检验试剂盒的选用及检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依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及<血铅临床检验技术规范>[卫医发(2006)10号],加强对血铅临床检测的品质控制.通过对血铅临床检测开展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了解我国血铅临床检测水平.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建立我国血铅临床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每年1次,每次5个样本向参加质评的实验室邮寄质控物,实验室对其检测然后将其结果回报给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组织者对所有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测水平的评价.结果:2009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为159家.按照实际回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占25.78%),其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5.70%;微分电位溶出测定方法(占4.69%),其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55.18%;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占57.03%),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3.80%;阳极溶出伏安法(占11.72%),实验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50.52%.结论:开展全国血铅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发现血铅临床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提高血铅临床检测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湖南省临床化学检测水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定期向全省各参评实验室发放质评样本,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回报结果,对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质评结果的PT合格率从2009年的89.4%稳步上升到2012年的94.1%;PT合格率较高的项目是尿酸和钾(分别为97.2%和97.1蚴,最低的是钙(66.5%),其余项目PT合格率都在85%以上;离散程度最大的是用碘比色法测定的淀粉酶(CV值为21.17%),评价项目的CV值大于记分项目。结论认真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加强仪器的维护和校准工作,选择国际、国内知名学术组织所推荐的最新方法.是提高,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王薇  王治国  李少男 《广东医学》2008,29(3):353-356
[摘要] 目的 了解中国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苯丙氨酸和促甲状腺素检测能力。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新筛质量保证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20470-2006《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要求》,建立和完善了中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苯丙氨酸和促甲状腺素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每年3次,每次5个样本向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邮寄质控血片,实验室对其检测然后将其结果回报给室间质量评价组织者,组织者对所有回报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测水平的评价。结果 2007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为146家。按照实际回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促甲状腺素测定方法分别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57.36%),其平均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14.37%;酶联免疫吸附法(31.01%),其平均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15.44%;荧光酶免法(11.63%),平均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15.68%。苯丙氨酸测定方法分别为细菌抑制法(31.30%),平均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16.20%;荧光法(57.39%),平均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11.20 %;定量酶法(11.30%), 平均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为11.77 %。 结论 开展全国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苯丙氨酸和促甲状腺素检测室间质量评价,有助于发现新生儿疾病筛查实验室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利于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检测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全国血细胞分析室间质量评价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了解改进后的质评方案的可行性,及时掌握血细胞检测存在的问题,设计并实施了本次调查活动。方法:对质评物的稳定性进行了检测;按仪器类型对实验室进行分组并统计结果;以SDI为指标对回报结果进行了评价;确定了各组的参考值;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质评物的稳定性良好;除Abbott组的白细胞计数检测参数外,其余各组的组均值,中位数和参考值均较接近。使用配套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比例高的组别成绩较好。结论:质评物的稳定性可用于室间质评。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参加实验室使用非配套的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或未使用校准物.质控物。  相似文献   

12.
Xie S  Li JM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6):1862-1866
目的研制得到能模拟真实临床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型16,18核酸检测质控物,并探讨其用于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方法得到含HPV.16靶基因的重组质粒载体,转染已含HPV-18的宫颈癌上皮细胞系(HeLa),获得含HPV-16,18核酸的上皮细胞原液,经适当灭活后甲醇固定。将该细胞原液适当稀释后,组成含阴阳性共12份标本的样本盘,发至全国各开展临床HPV一16,18检测的实验室,对回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细胞原液经1:10,1:50,1:100,1:500稀释,实时荧光PCR检测,HPV-16Ct值分别为29.10,31.19,32.15和32.73,HPV-18Ct值分别为30.32,32.13,32.22和35.55。质控物在4℃可稳定40d以上,盲邮至新疆乌鲁木齐、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厦门的样本,返回后检测无明显变化。44个临床实验室对高浓度样本的检测符合率平均为95.1%,对低浓度样本的检测符合率为57.4%。对阴性样本符合率为98.3%。结论获得可模拟临床标本的HPV-16,18核酸检测质控物,质评结果表明可有效地用于临床实验室室间质评。  相似文献   

13.
2005年至2007年广西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情况,为提高广西临床化学检测水平和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的广西临床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K、Glu、TP、Alb、CHO、TG、ALT、AST等项目2007年度合格及格率均超过达到了80%以上;Na、Ca、Bun等2007年度合格率不足70%;实验室检验总体成绩是满意的,实验室年度总评合格率2007年达到74.9%,但有少数实验室连续多次活动不合格。结论:做好室间质评结果分析、规范校准物的使用与做好室内质量控制数据,实验室间对比是提高临床化学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血型鉴定室间质量评价错误的原因。方法:分别统计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陕西省临床检验中心临床血型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结果。结果:2009年全省正鉴定参评单位133家,ABO正鉴定错误单位为1家,占参评单位的0.75%,Rh血型鉴定错误单位为1家,占参评单位的0.75%,血型反鉴定参评单位126家,反鉴定错误单位为8家,占参评单位的6.35%;2010年全省正鉴定参评单位192家,ABO正鉴定错误单位为1家,占参评单位的0.52%,Rh血型鉴定错误单位为1家,占参评单位的0.52%,血型反鉴定参评单位190家,反鉴定错误单位为7家,占参评单位的3.68%;2011年全省正鉴定参评单位200家,ABO正鉴定错误单位为1家,占参评单位的0.5%;Rh血型鉴定错误单位为1家,占参评单位的0.5%,反鉴定参评单位195家,反鉴定错误单位为14家,占参评单位的7.18%。ABO血型鉴定错误主要表现在反向反应。结论:ABO试剂红细胞质量是引起血型错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邢文革  马嵘  郑怀竞 《中国医药导刊》2003,5(5):357-359,353
目的:通过丙肝病毒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 全国血站丙肝病毒抗体血液筛查状况,使献血员血液筛查逐步规范化,提高血站实验室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指南“实验室能力验证试验的建立和实施”,参考美国AABB/CAP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我国丙肝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试剂临床使用评价。结果;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单位为:2000年有235家血站参数,2001年有270家血站参加,2002年有310家血站参数。2000-2002年共计发放9批45支质控样品,其中32支阳性样本,13支阴性样本。2000-2002年阳性样本检出率的平均值为98.8%,阴性样本检出率的平均值为99.6%.2000-2002年获满分的实验室所占百分比为:2000年94.9%,2001年79.8%,2002年97.3%,对9批质控样品检测使用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符合率最低为:2000年97.1%,2001年90.5%,2000年97.1%;使用进口试剂(主要厂家)的符合率最低为;2000年100%,2001年86.0%,2002年95.0%。对强阳性或弱阳性样本检测 ,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平均吸光度值A/临界值co高于进口试剂;但对阳性及阴性样本检测,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CV值要大大低于进口试剂。结论:通过室间质评,血站实验室检验水平有明显提高,试剂使用逐步规范化。在检验试剂方面,几家主要国产厂家的试剂灵敏度要高于同类进口试剂,但国产试剂在特异性方面,试剂批内及批间精密度方面较进口试剂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能力。方法由宝鸡市临床检验中心向各参评单位统一发放质控样本,每年2次,每次发放5个不同批号质控样本,在规定的时间内对15个项目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通过宝鸡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网络上报系统进行回报。所有数据由该系统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常规生化项目5次室间质量评价总成绩合格率依次为20.9%、23.00%、43.0%、68.13%、77.5%,合格率逐次提高(P<0.05)。结论参加常规生化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实验室分析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减小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广西临床尿干化学分析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为提高广西临床尿干化学分析检测水平和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方法对2006年广西临床尿干化学分析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尿酸碱度、白细胞、葡萄糖年度合格率均不足80%,尿比重与尿胆原年度合格率只有50%;(2)9所实验室尿比重结果与18所实验室尿胆原结果连续2次均不合格;(3)在参加室间质评的189所实验室中,总评成绩合格的实验室数为155所,其中全年各批次成绩全部合格实验室12所,不合格实验室数为34所。结论坚持尿液分析仪与试带的配套使用、做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及尿液干化学检验的标准化是提高临床尿液干化学检验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制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室间质评用血清盘。方法 从血站献血员收集HBVDNA阴、阳性血浆。经处理后,组成血甭盘,血清盘由22份样本组成。包括5份强阳性、2份弱阳性、5份阴性及2个强阳性的10倍稀释系列(各5份)。并在全国91个实验室进行应用。结果 稳定性试验表明,在室温、4℃及37℃下贮存至少分别可稳定5天、7天和3天,反复冻融至6次,HBVDNA量无明显变化。使用该血清盘对全国HBVDNAPCR测定的室间质评表明,对5份阴性样本测定的假阳性率在1.1%-9.9%之间。对强阳性样本测定假阴性率在6.6%-14.3%之间;对2份弱阳性样本测定的假阴性率分别为47.3%和41.8%。结论 目前全国HBVDNA PCR临床测定大部分实验室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假阳性和/或阴性问题,有必要建立全国室间质评网络以提高检测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