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暂时性门体分流和阻断对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移植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分流组和阻断组3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术后1 、6 、24 h,3 及7 d肝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结果 (1)术后1 、6 、24 h,3 及7 d各时点,阻断组大鼠血清ALT(除术后第7 天)及AST值均明显高于分流组(P<0.05).(2)术后除第7天外的其他时相点阻断组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和磷氧化(P/O)均显著低于分流组,恢复正常时间阻断组也晚于分流组.(3)分流组于术后各相应时相点肝细胞ATP含量均高于阻断组,并且恢复正常也比阻断组较早.结论 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能够改善能量代谢,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暂时性肝门阻断时,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3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术后1h、6h、24h、3d及7d肝脏能量代谢变化.结果 ①术后各时相点对照组RCR值和P/O均显著低于实验组,恢复正常时间对照组也晚于实验组;②实验组于术后各相应时相点肝细胞AT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恢复正常也比对照组较早.结论 暂时性肝门阻断时门体分流处理能够改善能量代谢,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对大鼠冷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影响,为临床上减轻移植肝冷缺血再灌注损伤选取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分流组和阻断组3组,制作门颈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冷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术后1 h、6 h、24 h、3 d及7 d肝脏的形态功能变化。结果 ①分流组术中大鼠门静脉系统无淤血,复流后肝脏色泽很快恢复,术后大鼠约2 h后可站立,24 h后能自由饮食及活动;而阻断组大鼠阻断门静脉一段时间后可见脾脏明显淤血,术后大鼠精神差,恢复时间延长。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分流组大鼠均明显好于阻断组。②术后1 h、6h、24h、3 d及7d各时点,阻断组大鼠血清ALT(除术后第7天)及AST值均明显高于分流组(P<0.05)。③分流组大鼠术后1 h及6 h部分肝细胞变性坏死,肝脏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术后24h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好转,至术后3d基本恢复正常。阻断组大鼠术后1 h及6 h可见广泛肝细胞变性坏死,部分肝小叶组织结构破坏,术后24 h起肝脏组织病理损伤逐渐好转,至术后7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无肝期门体分流处理可以避免门静脉阻断引起的胃肠、脾脏淤血,在更大程度上保持冷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双搭桥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 ,即用自制双头静脉插管和静脉内置管完成门静脉 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行临时性分流 ,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 ,观察复流后肝脏形态学变化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本模型手术成功率 94% ,搭桥时间 2 0~ 2 5min ,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肝细胞结构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双搭桥分流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方法可行 ,能作为肝移植基础理论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双搭桥分流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分别采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双搭桥法建立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即用自制双头静脉插管和静脉内置管完成门静脉-左肾静脉搭桥、肝后下腔静脉内置管行临时性分流,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观察复流后肝脏形态学变化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本模型手术成功率94%,搭桥时间20-25min,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肝细胞结构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双搭桥分流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方法可行,能作为肝移植基础理论研究的模型。  相似文献   

7.
GIK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GIK)对离体作功心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通过离体作功心脏模型,测定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与GIK防护组心肌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与总腺嘌呤核苷酸(TAN),能量负荷(EC),心肌膜Na^+-K^+-ATPase活性,线粒体钙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可明显降低ATP,ATP/ADP,TAN,EC及Na^+-K^+-ATPase活性,增加心肌线粒体  相似文献   

8.
下腔静脉内分流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为降低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难度,建立了下腔静脉内分流法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用“卜”型管行门-腔静脉临时性分流,在体持续低温灌洗保存肝脏。结果:本模型避免了手术难度较大的肝上、肝下下腔静脉,肝动脉,胆总管的吻合,降低了手术难度,手术成功率92%。结论:本模型稳定、可靠,可完全模拟肝移植的全过程。为肝移植的基础理论研究创建了一种新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布比卡因对离体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布比卡因对离体大鼠疏脏功能和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Langendroff心脏灌注模型。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μmol/L布比卡因组(B1组)和12μmol/L布比卡因(B2组),每组8只。B1、B2组在平衡灌注30min后,分别续灌含6μmol/L、12μmol/L布比卡因的K-H液,记录上述各组在平衡末、用药5min、10min、15min、25min时的HR、LVDP、  相似文献   

10.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方法采用门静脉、肝后下腔静脉单线连续缝合法、胆管支架重建法及无损伤切肝法等技术,建立SD大鼠的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结果大鼠无肝期(20.14±1.53)min。60例SD大鼠术后成活率91.7%,1周以上存活率80%。结论大鼠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模型,成活率高,重复性好,可作为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有关实验研究的可靠、稳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分流与断流对门脉高压时胃粘膜的影响,本实验采用CCL4皮下注射诱导制作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模型,模仿临床方法施行肠腔分流与联合断流术,以假手术作对照同步观察两类手术对肝硬变门脉高压大鼠胃粘膜多项功能与形态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类手术在实验观测时期内均有显著降低门静脉压作用,降压幅度以分流术为大;同对照组相比,分流组胃粘膜血流量、胃粘膜电位差显著增加,胃粘膜下层厚度、血管相对横截面积及胃粘膜病变指数明显降低,提示分流术后胃粘膜血运循环得到改善,胃粘膜屏障功能得以恢复,胃粘膜充血水肿减轻及胃粘膜病变减轻,而断流组除粘膜下层厚度及血管相对横截面积有轻度降低外,上述其他指标均呈相反结果。  相似文献   

12.
张波  阿米娜  康乔  濮军  旷建刚  杨姝 《医学争鸣》2007,28(8):F0002-F0002
目的:探讨体静脉回流和门静脉回流对自体胰腺移植术后移植物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组1采用15只猪门静脉回流(PVD),组2为15只猪下腔静脉回流(SVD).移植物包括胰体和胰尾.猪的胰腺被全部切除.通过注射氯丁橡胶将胰管堵塞.在移植前1 wk及术后1 mo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监测血糖、胰岛素、C肽、胰高血糖素及胰腺多肽(PP)的变化.结果:术后1 mo的空腹血糖水平皆正常.PVD组术后检测空腹胰岛素水平较术前变化不明显,SVD组胰岛素水平出现显著的升高 (P<0.05).PVD组C肽水平显著高于SVD组(P<0.05).两组动物术后PP水平保持稳定并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1 mo显示SVD组胰高血糖素水平在IVGTT中显著高于PVD组(P<0.05).结论:胰腺的内分泌回流由门静脉改为体循环将导致胰腺内分泌功能的紊乱,不利于发挥维持血糖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低氧预适应对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氧预适应时肝移植大鼠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随机分为3组,A组:低氧预适应自体原位肝移植组(n=40),B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n=40);C组:假手术组(n=8).A、B组均在术后1、6、12、24和48 h各取8只处死,取小肠组织做MDA检测,HE染色切片观察显微结构的变化,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应用Mi Vnt显微图象分析系统观察肠组织IgA浆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 A组术后各时段肠黏膜损伤较B组术后相应时段轻,C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氧顸适应对大鼠无肝期肠道淤血性缺氧诱导的肠道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翁敏  骆助林  汪涛  田伏洲  刘湘林  任建东  程龙 《西部医学》2012,24(11):2057-2058,2061
目的采用大鼠暂时性肝门阻断模型,分别监测门静脉分流和阻断后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的变化,为临床上选取手术方式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参考。方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和对照组3组,制作门静脉转流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术后1、6、24h及3、7d肝脏的形态功能变化。结果①实验组术中大鼠胃肠及脾脏无淤血,术后大鼠恢复时间较短,而对照组大鼠可见脾脏明显淤血,术后大鼠精神差,恢复时间延长。②术后1、6、24h及3、7d,实验组大鼠血清ALT及AST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在各时相点肝组织损伤均较对照组轻。结论肝门阻断时门体分流处理能够改善肝功能,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抗损伤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入肝门静脉动脉化加门腔分流术对肝硬化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125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A组(n=50),入肝门静脉完全动脉化+门腔分流;B组(n=50),仅行门腔完全分流;C组(n=25),门静脉阻断30 min+右肾切除.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术前、术后1、2、4及8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吲哚氰氯15 min潴留率(ICGR15).[结果]术前各组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及ICGR15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着时间推移,A组大鼠的ALT、TB、AST及ICGR15较B、C两组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AST:P<0.05,其他指标P<0.01),并于术后2周后,可达到稳态;而A组ALB术后较B、C两组明显升高,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并于术后4周可达到稳态.[结论]人肝门静脉动脉化重建入肝血流能明显促进肝硬化大鼠肝功能恢复,有助预防门腔分流术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1,6-二磷酸果糖(FDP)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Langendorff离体灌注心脏模型。应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预灌注期、缺血期、再灌注期心肌组织的ATP含量。结果: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组缺血期ATP下降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01),而对照组缺血期ATP下降明显与预灌注期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再灌注期ATP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大鼠心脏可以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的ATP含量,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
自体原位肝移植大鼠急性肾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建立SD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观察自体模拟肝移植后大鼠肾功能与病理学变化特点【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 = 8)和模型组(M组),模型组根据肝脏再灌注时间,再分为再灌注4 h模型组(M1组,n = 8),再灌注8 h模型组(M2组,n = 8),再灌注16 h模型组(M3组,n = 8),再灌注24 h模型组(M4组,n = 8)4个亚组?对照组在麻醉后只进行开腹和血管的分离,不进行肝脏的阻断和灌注;模型组则进行自体肝移植手术,分别在肝脏再灌注后4?8?16?24 h时取左肾组织和血标本,观察其血肌酐?尿素氮和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在肝脏再灌注后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损伤,可见间质出现较多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扩张,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较多管型形成,在再灌注8 h时最为显著,在再灌注16 h开始修复;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在肝脏再灌注后明显升高,在再灌注后16 h达到高峰,在24 h恢复?【结论】 SD大鼠经历自体原位肝移植后,肾脏出现病理损伤和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8.
丹参注射液对离体大鼠心肌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能量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技术,测定在添加或不添加脂肪酸的情况下,大鼠心脏中乙酰辅酶A(AcCoA)、辅酶A(CoA)、高能磷酸化合物、乳酸的含量,并观察给予丹参注射液和阳性药肝乐(DCA)干预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在不含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和丹参注射液均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DCA对AcCoA/CoA值没有显著影响,而丹参注射液显著降低了AcCoA/CoA值;在含有脂肪酸的情况下,加入丹参注射液会导致DCA组大鼠心肌组织中AcCoA/CoA值降低。丹参注射液可使离体大鼠心脏中ATP含量升高,能荷值升高,乳酸含量降低。结论:丹参注射液抑制离体大鼠心脏中脂肪酸的氧化,提高心肌能量代谢的效率,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甘氨酸对烧伤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腾  彭靖  吕尚军  吴炜  张勇  徐淑秀  彭曦 《重庆医学》2012,41(33):3476-3478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烧伤后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组)、烧伤对照组(B组)、甘氨酸组(Gly组)。B、Gly组建立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观察伤前及烧伤后12、24、48、72h大鼠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变化,同时检测伤后高能磷酸化合物(AMP、ADP和ATP)、血浆乳酸和谷胱甘肽(GSH)的水平。结果烧伤大鼠心肌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与C组相比,B组和Gly组大鼠心肌ATP及GSH水平大幅下降(P<0.01),而AMP、ADP、血乳酸水平则大幅上升(P<0.01);Gly组大鼠心肌ATP、GSH下降以及AMP、ADP、血乳酸上升幅度均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甘氨酸能改善烧伤后心肌有氧代谢,减少乳酸生成,有效降低烧伤后心肌受损程度,具有很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UW液进行比较,探讨SWH液对SD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应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肝组织ATP、ADP、AMP,计算总腺苷酸含量(TAN)及Atkinson′s能量转换(EC);肝脏低温保存8、12、18 h后行原位肝移植,观察移植术后7 d动物存活率.结果保存18 h组的ATP、TAN、EC恢复水平明显低于保存8 h组,相差显著,保存12 h组与保存8 h组比较相差不显著;SWH液组移植术后7 d动物存活率有高于UW液组的趋势.肝脏ATP、TAN含量及EC水平与大鼠术后生存率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肝脏ATP、TAN含量及EC水平与大鼠术后生存率密切相关,采用SWH液保存肝脏,能够有效的保护肝脏能量代谢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