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经皮三叉神经节后根和三叉神经周围支注射甘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对注射甘油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理、适应症、方法、疗效、并发症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朱锡荣 《口腔医学》1995,15(4):206-207
硫酸链霉素加利多卡因周围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杭州铁路中心医院口腔科朱锡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因不明,病员极端痛苦而治疗困难的顽固性神经疾病,作者自1986年以来采用硫酸链霉素加利多卡因阻滞三叉神经周围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其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治疗极易复发,治疗手段也不确定,方法多种多样.现就我院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60例,行高位三叉神经切断病例进行分析,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2%利多卡因封闭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比较常见而又典型的神经痛。其疼痛特征为短暂、剧烈、反复发作,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临床上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因为原因不明[1],至今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措施。我科从1988年至1998年,采用2%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Er,Cr:YSGG激光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4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Er,Cr:YSGG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三叉神经分支阻滞治疗。采用VAS及SF-MPQ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VAS及SF-MPQ值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VAS值及SF-MPQ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结论:Er,Cr:YSGG激光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评价慢性咀嚼肌疼痛神经功能的初探;封闭及埋肠线联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面神经缺损桥接移植修复进展  相似文献   

7.
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法甚多,至今各种方法因优缺点不一,各有其相对的适应症与禁忌症。传统的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操作容易,效果可靠,重复有效,设备简单,因此仍有人主张广泛应用。我们自1968年用此法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资料完整的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光德 《口腔医学》1991,11(3):147-148
<正>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1985年以来,我科应用眶下神经撕脱、上颌窦粘膜眶下缘缝合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痛51例,52支神经,效果满意。现将手术方法介绍如下。资料三叉神经第Ⅱ支痛51例,52支神经。其中男性17例,女性34例,男女为1:2。年龄32~  相似文献   

9.
下颌支矢状劈开术不同固定方式对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影响;阿霉素注射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得宝松局部注射治疗效果评价;三叉神经损伤大鼠延髓内γ-氨基丁酸A受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射频热凝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按Hartel前入路法穿刺并结合神经电生理测试后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损毁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并对中期疗效进行随访。结果    156例患者在CT引导下均可成功精确穿刺卵圆孔,结合电生理定位可精确做到选择性三叉神经半月节损毁。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下降(P < 0.05)。随访12个月有效率高达94.9%。6个月时复发5例,12个月时复发8例。结论    CT引导联合神经电生理试验能够精确定位卵圆孔及神经分支,射频热凝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患者,采用口内翼下颌韧带旁升支前缘径路,并附加颏孔区前庭沟径路,实施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结果:术后观察0.5~5年未见复发,分支撕脱区域仍有麻木感。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Ⅲ支痛采用三叉神经第Ⅲ支多分支撕脱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值得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来越来愈多的研究揭示其与单纯疱疹病毒(HSV)的潜伏有关.PTN患者的三叉神经节和神经根有明显的脱髓鞘变,而脱髓鞘病变是PTN的主要病理基础.HSV依赖其嗜神经特性感染三叉神经半月节并长期潜伏,在机体免疫低下时激活,造成对三叉神经的慢性炎症性刺激,导致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进而引发PTN.诠释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于揭开三叉神经痛之谜,创建并运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的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的基础上,采用局部骨碎块填塞神经孔治疗32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第Ⅱ支17例,第Ⅲ支10例,第Ⅱ、Ⅲ支5例,均为单侧病变.结果:本组术后随访观察最长6年,最短5个月,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术后患者撕脱神经所支配区域的面部遗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麻木,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进撕脱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周围支撕脱术后痕迹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目前仍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由于三叉神经痛病因不明,周围支撕脱术属于非根治性手术,其中约有三之一的病例在1~2周或较长时间内,在原处仍有窜跳感或原样的疼痛,被认为是来自中枢的痕迹反应。本文就三叉神经撕脱术后并发痕迹反应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了探讨一种即能止痛 ,又能保留面部感觉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方法 :2 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疼患者随机分为 2组。 (1)试验组 :电针深剌三叉神经周围支加颌骨病变性骨腔刮治术。 (2 )对照组 :单纯行骨腔刮治术 (各 10 6例 )。结果 :经 1- 5年随访 ,试验组 4- 5年止痛率 ,5 5 .5 % ,对照组 ,31.9% ,(P <0 .0 1)。结论 :该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止痛率高并能保留面部感觉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国外临床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以面部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Syndrome),其疼痛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扳机点。对分布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扳机点的轻微接触可导致剧烈的疼痛发作;而在两次疼痛发作的间歇期间,疼痛则完全消失,也不遗留任何神经的功能障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神经疼痛。Kurland报告(1958)在美国每年新患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为7000人;Wepsic 1973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美国每年有15,000名新病人发病。由此可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不是少见的。Whit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了探讨一种即能止痛,又能保留面部感觉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方法 2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疼患者随机分为2组。(1)试验组:电针深刺三叉神经周围支加颌骨为性骨腔刮治术。(2)对照组:单纯行骨腔刮治术(各106例)。结果 经1~5年随访,试验组4~5年止痛率,55.5%,对照组,31.9%,(P〈0.01)。结论 该法是一种安全、简单、止痛率高并能保留面部感觉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好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科以颌骨病变性骨腔清除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诊断标准1.限于颜面部三叉神经支分布区域的强烈阵发性放射性疼痛。  相似文献   

19.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复发原因。方法 研究68例采用该技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复发与临床因素及术后疼痛消失时间的关系。结果 复发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板机点无关(P>0.05);而与三叉神经的分支及术后疼痛消失时间有关(P<0.05)。第II支复发率高于其它两支;术后疼痛消失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结论 三叉神经细胞体的破坏不全可能是该技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颌骨病变性骨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较常见的原因不明性疾病,关于三叉神经痛病因方面的研究国内外巳有很多报导,但仍有较大的分歧,为此我们对5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颌骨内病变性骨腔搔刮组织进行了病理学观察。材料和方法本文收集51例具有扳机点的阵发性放射性并局限于三叉神经支配区疼痛的患者,根据X线片在扳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