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湖沼型沟渠较多的血吸虫病流行区幸福村,1991~1998年,结合生态农业开发防治血吸虫病,取得了显著的血防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人、畜血吸虫病感染率、急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人数以及螺情均逐年大幅度下降,农业总产值、村民人均纯收入等均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2.
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有的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病情逐年大幅度下降,整个地方病、血吸虫病的危害大为减轻。但防治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鼠疫疫情有上升趋势;血吸虫病疫情明显回升;布氏菌病局部地区有暴发流行;地甲病、  相似文献   

3.
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在旧中国寄生虫病流行猖獗.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消除了丝虫病,血吸虫病、疟疾和黑热病的流行范围也大幅度缩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目的 了解湖南省和湖北省县级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的血防知识掌握情况, 为当地血防机构的能力建设等 提供参考。 方法 方法 以理论考试的形式调查湖南省和湖北省12个血吸虫病流行县的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人员理论知识掌 握情况, 并分析得分情况。 结果 结果 共96名血防工作人员接受了调查,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为66.94±11.53分, 最高分为91 分、 最低分为34分, 及格72人 (75.00%)。血吸虫病查治病、 查灭螺、 血吸虫基础知识与法规等3个知识点得分率分别为 68.69% 、 70.54% 和73.19%。不同学历血防人员在查灭螺和血吸虫病基础知识与法规知识点得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 (F = 3.337、 4.793, P均 < 0.05), 学历较高者得分高于学历较低者。不同性别、 年龄组、 职称及专业的血防人员理论考 试得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 0.05)。 结论 结论 12个被调查县血防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总体偏低, 需要进一 步加强基层血防人员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  相似文献   

5.
高邮历史上曾是全国血吸虫病重疫区之一,1950年初,一次血吸虫急性感染事件中先后死亡1335人,震惊全国。同年10月上级开始在高邮设立血防机构,1952年8月高邮血吸虫病防治站成立,1970年4月撤销。1989年10月根据工作需要重新成立了高邮县血吸虫病防治站,现有4个股室,职工38人,其中从事血防专业的技术人员22人。建国以来,全市血防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经过长期艰苦的不懈努力,1976年在高邮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80年代后期全市螺情大幅度回升,全市人民重整旗鼓,掀起了再送“瘟神”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6.
鄱阳湖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湖区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新策略,观察其防治效果。方法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进贤县三里乡爱国村、新和村和光辉村全面实施以机代牛、封洲禁牧、改水改厕和人居环境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传染源控制措施,并辅以人畜化疗和健康教育,连续4年定期监测人群血吸虫和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钉螺感染率、水体危险性、虫卵对环境污染状况变化。结果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原属一类疫区的爱国村由试点前2004年的11.35%下降至2008年的0.18%,下降幅度为98.41%;二类疫区的新和村和三类疫区的光辉村均下降至0。人群血吸虫感染度亦呈逐渐下降趋势。人群蛔虫和鞭虫感染率分别由2005年的27.57%和61.98%下降至2008年的3.82%和7.47%。虫卵对环境的污染明显减轻。试点区草洲感染螺点数2004年为49个,2008年无感染螺点;感染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感染螺点数和水体危险性均大幅度下降。结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取得净化草洲、有效防制人群再感染的效果,亦有利于改变疫区农民的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并减轻其他肠道寄生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疫情监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分析洞庭湖区国家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连续5年疫情变化规律,为制定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洞庭湖区建立4个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按<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进行监测.结果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东浃点维持在4%左右,新尚点在5%左右,全兴点在12%以上,长江点第1年为8.92%,后4年维持在4%左右.20~49岁年龄组的居民感染率最高;男性高于女性;渔民、农民、学生的感染率最高.有急性血吸虫病和新发晚期血吸虫病病例发生.牛的感染率在20.0%左右.垸外洲滩均有感染螺分布,且密度高.结论洞庭湖区血吸虫病流行依然十分严重,应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防治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目的 观察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对血吸虫病防治的效果。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0年四川省丹棱县双桥镇梅湾村血吸虫病防治和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资料, 分析血吸虫病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 2010年梅湾村共建沼气池454口, 农户均使用井水, 农户沼气池、 卫生厕所、 污水处理池普及率均达100%; 2010年耕牛存栏降为4头, 较2004年下降91.30%, 且全部圈养; 2005年和2008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0.26%和0.30%, 其余年份均为0; 7年耕牛血吸虫感染率均为0; 6岁以上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达100%, 农民耕作时多能采用一定防护措施。结论 结论 生态文明家园建设防治血吸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波阳县位处鄱阳湖畔,是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地区之一。自1992年执行《世界银行贷款血吸虫病控制项目方案》以来,血吸虫病流行得到有效控制,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均有大幅度下降,随着世行贷款血防项目的结束,防治经费尤显不足,疫情反弹将有可能发生。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和基本医疗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日逐激烈,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日本血吸虫病仍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日本血吸虫可自然感染四十余种哺乳动物。自2004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并将牛作为重点防控对象,重点实施了家畜圈养、封洲禁牧、以机代牛、安全牧场以及对感染牛化疗等控制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流行区人和牛血吸虫感染率以及感染性钉螺面积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进程正由传播控制向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迈进。羊是血吸虫易感动物之一,既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部分流行区羊血吸虫感染率较高。但羊作为日本血吸虫病主要传染源在疾病传播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且目前尚缺乏有关羊在我国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作用的专项调查和系统研究。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梁幼生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调查,对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课题组对日本血吸虫在山羊体内的发育与繁殖(产卵)、羊粪对环境的污染、温度和湿度对羊粪中血吸虫虫卵存活的影响等进行了观察和调查,进一步明确了羊在日本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并结合既往研究成果,提出羊是我国日本血吸虫病重要传染源之一,有必要将羊日本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层面的防控规划。课题组还对羊血吸虫感染粪便孵化技术进行了改进,优化了羊血吸虫病病原诊断技术。这些创新性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在羊日本血吸虫病研究领域的一些空白,研究成果将丰富我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在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血吸虫病流行会严重影响流行区养羊业发展和当地农民收入,且羊已经成为部分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重要的传染源之一,做好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有助于推进我国消除血吸虫病进程。建议重点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① 重视羊血吸虫病防控工作,将羊血吸虫病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层面的防控规划; ② 研发适用于羊血吸虫病防控的技术、产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成就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坚持了因地制宜的综合性防治血吸虫病策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至2008年底,全国有血吸虫病流行的12个省(市、区)中5个已阻断传播,454个流行县(市、区)中有265个已阻断传播,97个已控制传播;全国血吸虫病病例数由防治初期的1 000余万例降至41.3万例。目前,尚未控制传播的92个县(市、区)均分布在湖沼和高原山区,防治工作难度很大。由于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综合性防治策略无法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策略虽可迅速降低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度,但由于钉螺分布广泛,传染源种类众多,难以控制再感染。应改变传统的生物医学防治模式,坚持以社会措施为主导的综合防治策略,将血吸虫病防治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改变传统的生活、生产习惯,逐步减少血吸虫病感染的机会,以消除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直至控制和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只有这样,血吸虫病防治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0-2002年新湖村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血吸虫病在湖沼水网型地区的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该类地区的防治对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的监测方案,每年对监测点的病情、螺情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监测调查和分析。结果 通过3年的人畜化疗、血防宣教及易感地带灭螺等主要防治措施的实施,新湖村2002年各项疫情指标均有大幅度下降。结论 保质保量地做好化疗、血防宣教及易感地带灭螺,对湖沼水网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治效果是明显的,血吸虫病危害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减轻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居民血吸虫病防治服务需求进行调查,为推动基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择历史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湖北省江陵县为调查地点,分别以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健康人群、意图抽样方法调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对防治血吸虫病的需求. 结果 在湖北省江陵县的熊河镇跃进村、洋湖村和新河村等3个血吸虫病流行村共调查1 281名对象,其中男性53.8%(689/1 281),女性46.2%(592/1 281).在518名健康人中,95.6% (495/518)的人要求了解血吸虫病预防知识;83.0% (430/518)的人希望从县级血防机构获得查病和预防性治疗的信息;所有的调查对象表示希望获得血吸虫病的免费检查和治疗措施;92.1%(477/518)的人选择在家服药.在500名慢性血吸虫病患者中,99.0% (495/500)的患者希望慢性血吸虫病检查免费;93.4%(467/500)的患者要求在县级血防机构进行血吸虫病检查;96.0% (480/500)的患者希望同时实施病原和护肝治疗,86.0%(430/500)的患者希望国家免费提供病原治疗和护肝药物.263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希望在开展救治时将合并症治疗纳入救治范围,希望免费药物包括护肝药物等. 结论 应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体系中建立血吸虫病预防和救治管理内容,满足健康人群、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血防需求,达到居民获得最有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模式,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借鉴。方法 2011–2015年选择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综合防治示范区,根据各示范区的流行特点、经济水平和整体发展规划,分别制定创建目标、策略和措施,并对实施后血吸虫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1–2015年四川省5个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综合防治示范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的保障体系及“一体化城乡统筹”、“系统化生态治理”、“集约化生态农业”、“科学化血防管理与健教”及“生态化民族循环型经济”等5个生态化、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自实施以来,钉螺孳生环境彻底改变;截至2015年,累计治理历史有螺环境达92.0%,安全饮用水覆盖率均达到100.0%,家畜圈养率均达到95.0%以上;2011–2015年卫生厕所覆盖率分别提升93.0%、96.8%、78.8%、87.1%和82.0%;示范区农民平均收入增长32.7%。示范区居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从2011年的3.1%下降到2015年的1.6%,粪检均未发现阳性;存栏耕牛数逐年下降,粪检均未发现阳性。2011–2013年示范区查出有螺面积分别为398.7、108.2 hm2和52.9 h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2014年后未再查见钉螺。2011–2015年示范区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及正确行为形成率逐年提升。结论 四川省5个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模式符合当前山丘型流行区防治工作需求,实现了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最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一村一策防治措施快速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将潜江市2011年人群或耕牛血吸虫感染率1.5%的流行村作为重点村,制订并实施一村一策防治措施,评价其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结果至2013年底,重点村人群和耕牛感染率分别下降了45.91%和49.38%(χ2=469.19、11.46,P均0.01)。全部重点村人、畜感染率均1%。结论实施一村一策防治措施可快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庆市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安庆市3个流行县(区),通过Credamo调研平台发放问卷,调查当地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安庆市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4.33%,态度正确率为91.54%,行为正确率为76.25%。不同性别、职业人群血防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9、57.459,P均<0.05);不同流行区类型、年龄组、文化程度人群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流行区类型、年龄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等人群的血防态度正确率、行为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安庆市居民对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较高,对血吸虫病防治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行为正确率有待提高。在今后血防工作中需加强对居民行为上的引导,对经常接触疫水的居民进行针对性教育,同时提高在校学生特别是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当前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管理现况及需求,为制定渔船民血吸虫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省和江苏省渔船民聚集地,根据意图抽样方法对渔船民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1.5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渔船民136名。52.2%的调查对象在船上安置有粪便收集器,其中83.1%表示在正常使用、并按规定上岸到指定点倾倒;41.2%的调查对象表示在船上处理粪便的方式是直接向江(湖)排放。未安置粪便收集器者以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文盲)者为多,占46.2%,显著高于其他人群(χ2=22.571,P=0)。不同文化程度组在对"不随便向江(湖)倾倒粪便能预防血吸虫病"的了解及对两项措施的支持意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对"在集散地设置无害化公厕对控制血吸虫病有用"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在集散地设点领取抗血吸虫药物"措施的需求意愿,呈现出随文化程度增高而升高的趋势。结论文化程度低仍是制约渔船民提高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意识和接受措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传播阻断地区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传播阻断地区人群血防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为制定预防血吸虫病再流行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统一设计调查表,采用问卷法调查江西省上高县传播阻断地区608名居民血防KAP。结果居民各项血防知识知晓率均<25.00%,拒绝血吸虫病检查者、从未查螺者、从未报螺者分别占52.30%、95.23%、97.86%。结论传播阻断地区居民血防意识大多淡漠,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提高居民血吸虫病检查和查螺报螺的依从性,预防血吸虫病再度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及疫情现状,为制定消除血吸虫病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4-2015年四川省血吸虫病历史资料、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血吸虫病监测资料和血防能力资料,分析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展和流行现状。结果 四川省11个市(州)63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2015年全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全省现有钉螺面积2 537.54 hm2,现有晚期血吸虫病人1 769例。2004-2015年累计查螺433 065.80 hm2,药物灭螺251 259 hm2;人群血检2 601.714 4万人次,人群化疗789万人次;检查耕牛127.611 7万头次。2004-2015年全省血吸虫病人和病畜数、有螺面积逐年下降,自2010年至今未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和病畜,自2004年至今未发现感染性钉螺。部分地区血防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防治技术与硬件设备落后,血吸虫病防控能力较弱。结论 四川省已于2015年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提高能力建设、建立敏感有效的监测体系、实施精准血防,从而巩固全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成果,力争早日消除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