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肝穿刺前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筱玲  周敏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11-1311
肝脏穿刺活检术是传染病房的常规操作技术。常规肝脏穿刺包括经皮肝活检、经颈静脉肝活检、腹腔镜肝活检以及在B超或CT引导下细针抽吸活检。由于该操作存在局部疼痛、低血压、肝脏大出血、胆漏、气胸、局部感染等并发症隐患。虽然临床发生率极低,但危害性大,使许多医院不敢或少于开展该操作,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较大影响。我科2002年共行经皮肝穿刺45例。未发生1例严重并发症.其成功的经验关键在于正确的操作和临床护理。本文重点从护理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龙文  任蓉  黄禾江 《北方药学》2013,(4):116-1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行肝内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76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穿刺活检,通过取材成功率及病理诊断结果,对超声引导肝穿刺活检的诊断价值进行总结。结果:76例中72例成功取得组织条做病理检查,4例所取组织不成条,直接涂片检查,取材成功率为72/76(94.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肿瘤穿刺活检术具有安全、简便、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术前决定好穿刺路径、术中操作仔细熟练并注意与患者的配合,是成功取材送检的关键,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聪建  孙倩  董婷  熊彦  罗新华 《贵州医药》2008,32(3):267-268
肝脏病变常规的诊断方法是血清酶学、血清生化学、免疫学、病原学、B超等.近几年来开展肝穿刺活检对肝脏病的常规诊断方法是一个极大的补充.肝组织诊断使临床医生对肝脏病变的程度认识更清楚,为治疗方案的确定又增加可靠的依据.我院感染科自2001~2005年开展了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75例,本文将肝穿刺病理与肝脏二维超声、临床诊断作对比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穿刺活检组织病理与临床诊断结果,评价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方法 采用1 s快速肝穿刺活检术,肝组织常规做HE染色、Masson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分级的总体符合率约63.9%,其中以慢性乙型轻度符合率最高,达81.5%,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的符合率最低,为41.7%.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判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变程度和是否抗病毒治疗的主要依据仍为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更加客观的反应肝脏病变程度.肝穿刺活检操作简单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肝脏疾病,使患者减轻痛苦.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目前确诊肝脏疾病科学、简便、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根据文献报道,穿刺活检确诊率可达90%,取材成功率87.5%~ 94.2% [1].方法 对2004~2007年60例肝脏病肝穿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15例出现一过性腹痛,10例自行缓解,5例用药后缓解,1例少量伤口渗血外,其余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通过加强本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并注重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可以提高肝活检的取材成功率及确诊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美国产Bard MagnumTM活检枪和配套针对肝脏占位性病变31例患者作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0例可作出明确诊断,其中良性病变共6例(包括血管瘤、非均质性脂肪肝和肝硬化),占19.35%;恶性肿瘤共24例(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占77.42%;有1例取材不满意,未能得到诊断占3.23%。由此得出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术是一种取材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组织学取材方法,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创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应用极为广泛,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其中一种常用的且十分重要的方法。为了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肝脏疾病,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是现今病理学确诊肝脏疾病有效、科学、简便的必要方法。一般情况下,如肝脏疾病通过实验室、临床或其他辅助检查,仍不能得出准确诊断者,可建议做此检查。但是经皮肝脏穿刺活检对被检者是存在一定伤伤害性的。鉴于此,我们于1997年至2011年开展经皮肝脏活检技术,并探索出临床上经皮肝脏穿刺活检的技巧,减少创伤和降低风险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的作用。方法对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行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结果 71例患者中总穿刺次数计268次,平均穿刺次数3.77,取材成功率为98.13%(263/268),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71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穿刺病理最终诊断结果为:正常肝组织2例,肝血管瘤5例,肝炎并肝硬化2例,增生结节1例,原发性肝癌55例,肝转移癌6例;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为85.5%。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组织穿刺活检术对肝脏占位病变定性诊断安全、准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康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4,(18):270-27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方法及安全性。方法对11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该方法穿刺活检总的诊断准确率95%(105/110),气胸发生率24%(26/110),出血发生率15%(15/110)。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项对肺肿块诊断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易掌握的诊断技术;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主要为出血和气胸;且穿刺针穿刺的次数和刺入肺组织内的深度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现正相关关系,且病灶越深、越小,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0.
CT导引下肝小病灶穿刺活检方法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敏 《河北医药》2010,32(4):458-459
肝穿刺活检术是肝脏病变常用的诊断方法^[1],因肝脏的位置受呼吸的影响较大,部分患者精神高度紧张,不能配合屏气,增加了小病灶的穿刺难度。如何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准确掌握患者呼吸动度是提高肝穿刺准确率的关键所在,我科在32例肝穿刺活检术过程中使用度非合剂联合细穿刺针留置技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经皮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慢性乙肝患者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结果:123例均1次穿刺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23例病理诊断分别为:轻度慢性乙肝42例,中度慢性乙肝40例,重度慢性乙肝32例,早期肝硬化9例。活检肝组织免疫组化标志物检测HBsAg均阳性,其中HBsAg(+)23例,HBsAg(++)58例,HB-sAg(+++)42例。结论: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是一种有效、简便、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对慢性乙肝的确诊与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非病毒性肝病超声引导下的肝穿刺活检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黄石市中心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37例, 女46例, 年龄(57.79±9.08)岁, 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接受血常规、心电图等检查, 由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作屏气、呼气训练, 并在超声引导下行肝穿刺活检。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结果, 观察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均顺利完成肝穿刺活检, 肝穿刺活检完成后生命体征基本正常, 其中55.42%(46/83)穿刺部位存在轻微疼痛, 在穿刺结束后4.82%(4/83)出现胸闷、3.61%(3/83)血压下降。83例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经活检穿刺确诊93.98%(78/83), 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51.81%(43/83)、非酒精性脂肪肝18.07%(15/83)、酒精性肝病14.46%(12/83)、药物性肝损伤4.82%(4/83)、肝脏血管病变3.61%(3/83)、肿瘤性疾病1.20%(1/83), 另有6.02%(5/83)未能明确病...  相似文献   

13.
李建梅  刘淑梅  张一 《河北医药》2011,33(9):1418-1419
肝脏活组织检查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在慢性肝炎的分级分期和肝脏占位的定性诊断方面有着其他方法不可代替的作用[1],目前国内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术已有大量报道,其安全性、准确性明显提高,而在床旁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却少有报导。由于肝脏供血丰富,肝组织脆性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种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仅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血清中升高,而在正常人和良陆肝脏疾病患者无升高。此文探讨GPC3免疫组化在肝穿刺活检中诊断HCC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1例HCC、7例肝局竈结节增生或局竈肝细胞异型增生、4例肝硬化、4例病毒性肝炎或未见病变肝组织、4例赡管癌、21例转移癌GPC3(1G12克隆)表达,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80.5%的HCC(33/41例)GPC3呈阳性反应。相反,40例非HCC肝穿刺病例,包括肝局竈结节增生或局竈肝细胞异型增生、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或未见病变肝组织、胆管癌和转移癌GPC3均为阴性。GPC3免疫组化检测在肝穿刺活检HC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5%和100%。结论GPC3免疫组化是肝穿刺活检诊断HCC的良好指针,也是区别其它肝脏良陆疾病和转移癌的鉴别诊断指针。  相似文献   

15.
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肝活检)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除此之外也可以协助评价肝脏损伤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护理。我们自2007年以来应用快速活检枪先后为58例患者进行肝活检,现将其归纳,以探讨应用快速活检枪进行肝活检的可行性以及临床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穿刺活检在肝硬化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 对60例疑似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行病理检测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比较.结果 在60例疑似患者中,肝硬化占81.6%(49/60),肝脓肿及炎性改变占6.7%%(4/60),肝癌占10.0%(6/60),正常肝组织占1.7%(1/60).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1.6%.结论 肝活体组织检查在肝硬化临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对选择和应用药物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发现早期肝癌,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肝穿刺活检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杨小军  张国梁  刘永华  刘丽丽  侯勇  李艳  韩啥 《安徽医药》2018,22(11):2172-2174
目的 分析慢性肝病临床诊断结果与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的一致性,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对慢性肝病临床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2011年1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的218例慢性肝病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行肝脏病变处穿刺活检术,常规做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及网状纤维染色,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加做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分析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慢性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乙肝肝硬化(代偿期)与病理诊断分级的符合率分别为74.3%、78.7%、73.3%、80.6%和67.9%。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在慢性肝脏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对儿童经皮肝穿刺活检术标本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至2020年6月该院需要进行肝组织病理诊断患儿52例,均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 52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6.2%,二次穿刺成功率100%。发生轻微并发症3例(5.8%),未经干预自行恢复正常,均未发生需要干预处理的严重并发症。穿刺所得组织均可供病理学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标本满意率为100%。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在患儿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B型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肝活检术),是通过对穿刺所得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电镜检查等手段,寻找肝损伤的病因、确定肝脏的损伤程度,为肝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该项手术因属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危险性,病死率约为0.01%。为此,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有效预防并发症显得尤为重要,而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是必要的保证。我科近年在B型超声(B超)引导下共实施肝活检术468例,有效避开了肝脏大血管、神经和胆管,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较直接穿刺法效率高、质量好,  相似文献   

20.
肝脏穿刺活检术47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淑环  吴海燕  王春梅 《河北医药》2003,25(10):778-779
肝脏穿刺活检术 (以下简称肝穿术 )虽然不是治疗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是对一些原因不明的肝脏疾病或久治不愈的肝炎 ,通过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免疫组化、电镜检查等手段 ,能够明确肝组织的具体病变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也为判断预后提供参考。我科对 47例病人进行肝脏活检术 ,其整体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2 0 0 0年 5月至 2 0 0 2年 3月对慢性肝病 47例病人进行了肝穿术 ,其中男 40例 ,女 7例 ;年龄 15~ 61岁。诊断为慢性肝炎 :( 1)炎症活动度Ⅰ级 17例 ,其中纤维化 0期 14例 ,纤维化Ⅰ期 3例 ;( 2 )炎症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