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HSP70 与NF κB的表达变化。方法  5 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10只 )、假手术组 (10只 )与模型组 (30只 )。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 ,术后第1、3、7天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HSP70 和NF κ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病理学观察 ,模型组第 1天血肿明显 ,第 3天血肿有所缩小 ,第 7天血肿基本吸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HSP70 与NF κB在脑内广泛表达 ,术后第 1天HSP70 表达主要在非手术侧皮质 ,术后第 3天HSP70 表达主要在手术侧皮质 ,其次在海马 ;NF κB表达主要在胼胝体 ,其次在皮质。结论 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HSP70 与NF κB表达增强 ,术后第 3天达高峰 ,且以皮质和胼胝体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HSP70与NF-kB的表达变化。方法 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与模型组(30只)。用Ⅶ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急性脑出血动物模型,术后第1、3、7天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HSP70和NF- kB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病理学观察,模型组第1天血肿明显,第3天血肿有所缩小,第7天血肿基本吸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HSP70与NF-kB在脑内广泛表达,术后第1天HSP70表达主要在非手术侧皮质,术后第3天HSP70表达主要在手术侧皮质,其次在海马;NF-kB表达主要在胼胝体,其次在皮质。结论 急性脑出血大鼠脑内HSP70与NF-kB表达增强,术后第3天达高峰,且以皮质和胼胝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急性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与对侧缺血皮质细胞凋亡以及 HSP70与 NF-κB表达。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模型组。用 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法复制出血性卒中动物模型 ,术后 1、3、7d分别进行 HE染色、TUNEL染色、HSP70与 NF-к B免疫组化反应。结果 脑出血后 1 d于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 ,HSP70与 NF-к B表达增强 ,出血对侧皮质细胞以凋亡改变为主 ,均于 3 d达高峰 ,7d仍有升高。结论 急性脑出血大鼠的缺血性损害于双侧均可见到 ,以血肿侧严重 ,损伤于 3 d达高峰 ,7d持续存在 ,脑出血后的继发性损害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NF-κB和细胞凋亡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关系。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6只,将动物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大鼠尾壳核区注入自体非肝素抗凝动脉血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NF-κB的动态变化;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结果脑出血组各时间点血肿周围组织均有不同程度NF-κB阳性细胞表达,脑出血后3h出血灶周围组织即有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浆,6h出现向细胞核内转移,72h时达最高峰,持续至5d仍有表达;凋亡在脑出血后6h开始增加,12h明显增多,至72~120h仍呈上升趋势。结论脑出血后NF-κB和细胞凋亡的表达均增加,NF-κB的活化可能对凋亡的表达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大鼠实验性脑出血(1CH)模型,研究头部局部亚低温对大鼠脑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头部局部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采用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的方法,建立实验性ICH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常温组、假手术组.亚低温组在建立模型后立即应用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48h.48h后用HE染色法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NF-κB在各组表达的差异.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大鼠实验性ICH模型.ICH后48h,亚低温组血肿周围炎细胞较常温组显著减少,脑组织水肿明显轻于常温组,胶质细胞反应较轻,周围小血管出血现象轻于常温组.常温组血肿周围及注血侧皮质、胼胝体、脉络丛内TNF-α、NF-κB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1),亚低温组的表达较常温组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 (1)大鼠脑内缓慢注入非肝素化自体血,可建立可靠、重复性好的实验性ICH动物模型.(2)大鼠ICH急性期脑组织内NF-κB和前炎性细胞因子TNF-α显著增加.(3)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以抑制大鼠ICH后脑组织TNF-α和NF-κB的表达.(4)头部局部亚低温治疗在抑制实验性ICH炎症反应方面的脑保护作用与它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54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每组各18只.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手术前7 d起每天腹腔注射氯化锂(1mmol/kg).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将Ⅳ型胶原酶用微量进样器精确注入大鼠内囊诱导成脑出血模型.跟据术后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1、3、7 d三个亚组.分别采用TUNEL法、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及NF-κB表达的情况.结果 在脑出血后1、3、7 d,与脑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18.32±3.75,33.24±6.37,20.49±4.87;NF-κB阳性细胞数:55.34±5.83,30.63±3.27,9.53±2.37)比较,氯化锂预处理脑出血组血肿周围区TUNEL阳性细胞数(15.84±3.12,10.88±4.75,5.83±4.39)明显减少,NF-κB阳性细胞数(29.27±3.37,16.36±3.64,7.64±2.31)明显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反应也明显减轻.结论 氯化锂预处理可能通过降低NF-κB的表达来减轻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减少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其对脑出血后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锌指蛋白A20(A20)在脑和肺组织的表达以及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体血尾状核注入法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n=12)和脑出血组(n=72),脑出血组再按时间点分为3、6、24、48、72和168 h 6个亚组(均n=12)。测定肺水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脑出血后脑组织和肺组织的周围炎症反应情况,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脑、肺组织中A20、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3 h出现肺水肿、BALF总蛋白浓度增加,48 h达到高峰(P 0. 05);脑血肿周围组织72 h A20、NF-κB表达量达高峰(P 0. 05);肺组织48 h A20、NF-κB表达量达高峰(P 0. 05)。结论 A20在脑出血后脑组织和肺组织中表达均有升高,提示A20可能在脑出血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泊洛沙姆188(P188)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等分成3组,每组24只:对照组大鼠不予任何处理;模型组为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鼠模型,不予任何治疗;P188组造模成功后,给予P188治疗。各组分别于造模后2h、6h、12h取大鼠血肿区脑组织,测定其含水量;用RT-PCR方法测定造模后12h各组NF-κBmRNA表达水平。结果P188治疗可减轻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P188组造模后12h脑含水量为(73.43±0.45)%,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缺血后NF-κBmRNA表达水平增高,而P188治疗后能明显下调急性硬膜下血肿模型大鼠脑组织NF-κBmRNA的表达。结论P188可通过抑制NF-κBmRNA的表达,对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脑出血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黄芪多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脑出血(ICH)后血肿周围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PS抗炎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采用Ⅶ型胶原酶注射至大鼠右侧苍白球诱导ICH模型并于造模术后2h行APS腹腔注射,分别于6h和1、3、5d4个时间点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NF-κB表达的动态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术后3d血肿周围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PS干预后3d和5d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干预6h及1、3、5d时NF-κ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亦比模型组减轻。结论APS可抑制NF—κB激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血肿灶周脑血流量动态变化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相天性。方法 将健康家犬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和脑出血组(24只),分别在3h、6h、12h、24h、48h、72h、7d、15d共8个时间点进行以下检测:(1)磁共振(MR1)灌注加权成像(PWI)扫描,动态观察血肿灶周局部脑血流量(rCBF)变化;(2)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肿灶周NF-κB表达,以细胞胞浆和胞核呈棕黄色着色为阳性细胞,并以NF-κB阳性颗粒从胞浆移至胞核为NF-κB活化的标志。结果 (1)PWI显示血肿灶剧12h之内rCBF明显降低,呈低灌注状念,12~24h rCBF回升,出现血流再灌注,或高灌注现象,48h以后接近对侧,呈持续稍低灌注状态。(2)NF-κB3~6h出现表达,主要在血肿灶周区;12-48h显著增多,72h~7d开始减少,15d极微量。在12~48h的高峰期,大量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表达NF-κB,且可看到活化状态的NF-κB。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灶剧缺血再灌注能够引起NF-κB表达增高且活化,进一步产生的炎性和免疫反应是导致血肿灶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