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作者报道了掺入硫酸钡的对羟乙基异丁烯酸酯(P(HEMA))的微型球状聚合物的交链实验及微球聚物的不透过射线的良好性能。P(HEMA)微球聚物具有理想的几何(直径90~1500μm)形状,其外层用40~50%的硫酸钡包裹且通过一溶剂蒸发过程使之产生不透过射线的性能,微球聚物的交链反应是用环已烷二异氰酸盐(HMDI)或用庚烷乙二醇二内烯酸酯(EGDM)γ-辐射进行的。使硫酸钡牢牢的粘在微球聚物之上。另外也可以利用氢化钠与硫酸钡的协同作用形成微球聚物上的多孔结构和粗糙的表面结构。制备程是先用甲醇与丙酮以1:1混合配成15~20%的HEMA溶液,将其装入一圆底烧瓶中加入0.5%的氯化硝基异丁烯(AIBM),于  相似文献   

2.
背景:关节软骨修复的关键是软骨和软骨下骨的整体修复,然而目前尚缺乏理想的一体化支架。 目的:制备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一体化支架,并分析其基本生物学特性。 方法:以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Ⅰ型胶原为材料,通过溶剂浇铸-颗粒沥滤法制备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一体化支架,观察支架超微结构,支架孔径及孔与孔的连通情况;液体置换法测定支架孔隙率。将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一体化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黏附状态,MTT法测定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曲线。 结果与结论:一体化支架呈疏松多孔结构,软骨层孔径80-100 μm,骨层孔径200-220 μm,孔隙率(80.0±2.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上黏附状态良好,增殖迅速。说明聚羟基丁酸-羟基辛酸-胶原骨软骨一体化支架具备适宜的孔隙结构和良好的生物亲和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缩聚法合成了一类新型聚酸酐,聚(对—(羧基乙基甲酰胺基)苯甲酸酐—共—偏苯酰亚胺—甘氨酸酐)(P(CEFB-co—TMA—gly))。用红外(IR)、核磁共振(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量热(DSC)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预期的化学结构,在所有的共聚组成范围内为非结晶性材料。该聚合物在紫外或可见光激发下能发出荧光(激发波长356nm;发射波长440nm),其荧光强度随聚合物中CEFB含量增大而增强。对P(CEFB—co—TMA—gly)力学性能初步测试表明,该类聚合物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且主要受TMA—gly链段影响。这类具有较好机械性能的荧光聚酸酐有望用作体内“可见”的整形外科材料。  相似文献   

4.
动物组织的胶原可用来作心脏瓣膜、动脉、肌健和心包的修复术,能进行交链并且有稳定性。天然胶原加聚环氧化合物(PC)固定剂,即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材料用牛胸内动脉,直径大约4mm,经整修包扎,用70%的乙醇清洗。聚环氧化合物为Denacol Ex-313和Ex—810两类,均为日本产,用于动脉固定。Ex—313为甘油混合的聚缩水甘油醚,Ex—810为一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母草碱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和微小RNA-1(miR-1)表达的影响。方法:取10只SD大鼠作正常对照组;取另80只SD大鼠作为实验鼠,连续2周腹腔注射ISO诱导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7.5 mg·kg~(-1)·d~(-1))、中(15 mg·kg~(-1)·d~(-1))和高(30 mg·kg~(-1)·d~(-1))剂量组,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抑制剂(0.3 mg·kg~(-1)·d~(-1))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2周后,以透射电镜观察左心室肌组织超微结构;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左心室肌组织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II(Ang II)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左心室肌miR-1和ET-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及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益母草碱能明显改善左心室肌超微结构,降低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及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P0.05),减少左心室肌ET-1和Ang II含量(P0.05),上调miR-1和α-MHC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下调ET-1 mRNA及p38MAPK和β-MHC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益母草碱可抑制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影响miR-1的表达,抑制ET-1/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背景: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性能及可降解性,对细胞的黏附、增殖及血管生成极为有利。目的:观察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对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牙髓细胞,接种在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接种前及接种后第1,3,7,14,24天,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结论:(1)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增殖能力逐渐增强;(2)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迁移能力逐渐增强;(3)与接种前比较,接种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增加(P<0.01);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支架材料上的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水平逐渐增强;(4)结果表明,胶原-生物活性玻璃-聚己内酯复合支架材料可促进人牙髓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聚谷氨酸苄酯-co-聚谷氨酸(PBLG-co-PGA)改性2种常规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胶原与壳聚糖),比较其性能及生物相容性,探索其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可行性.方法 用PBLG-co-PGA改性胶原和壳聚糖,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接触角、体外降解性能、拉伸强度、细胞黏附率及细胞相容性等性能的检测和比较.结果 随PBLG-co-PGA含量的增加,PBLG-co-PGA/胶原、PBLG-co-PGA/壳聚糖复合材料的降解速度减慢,接触角逐渐减小,PBLG-co-PGA/胶原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增加.选用PBLG-co-PGA质量分数为30%的复合材料,以兔软骨细胞进行细胞黏附率和细胞相容性实验,与无PBLG-co-PGA的单纯胶原或单纯壳聚糖材料比较,细胞黏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兔软骨细胞在PBLG-co-PGA/壳聚糖复合材料上生长增殖优于其他3种材料(P<0.05).结论 经PBLG-co-PGA改性后的壳聚糖和胶原材料,可以调节材料的降解速度,改善壳聚糖亲水性,增加胶原拉伸强度,并且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其中PBLG-co-PGA/壳聚糖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促细胞增殖特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组织工程软骨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课题组先期研究发现黄芪载入修饰后胶原可以促进血管新生,与生长因子载入疗效相当,运用中医理论中具有协同作用的中药合用是否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尚不清楚。目的:探查黄芪、脉络宁载入修饰后胶原促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及长入胶原的疗效,并证明黄芪与脉络宁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组、控制组(单纯胶原)、黄芪组(黄芪注射液1mL载入胶原)、脉络宁组(脉络宁注射液1mL载入胶原)、黄芪+脉络宁组(黄芪注射液及脉络宁注射液各0.5mL载入胶原),各组植入鸡胚尿囊膜孵化7d后取出,测定鸡胚尿囊膜内微血管数、各组胶原内微血管数、血红蛋白含量、rhVEGF165阳性细胞数。结果与结论:各实验组鸡胚尿囊膜内血管呈轮辐状生长及鸡胚尿囊膜包裹标本率高于空白组与控制组,鸡胚尿囊膜内微血管数、胶原内微血管数、血红蛋白含量、rhVEGF165阳性细胞数均高于控制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黄芪+脉络宁组又高于黄芪组与脉络宁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黄芪、脉络宁载入胶原后可以促进鸡胚尿囊膜内血管新生并刺激血管长入胶原内,黄芪与脉络宁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机制之一为刺激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新型控释化疗系统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新型的控释化疗系统聚-二聚酸一葵二酸一阿霉索(P(DA—SA)-阿霉索(在脑组织内的相容性、体内外释药特性及体外抑瘤特性。将空载体P(DA—SA)分别植入实验动物脑内,观察局部反应;用紫外线光谱测定P(DA—SA)-阿霉素在磷酸盐缓冲液及兔脑内的控释特性;流式细胞仪检测P(DA—SA)-阿霉索诱发的胶质瘤细胞株的凋亡。P(DA—SA)在兔脑内引起的反应较轻,与明胶海绵相比无明显差异。P(DA—SA)-阿霉素在体内外释药速率稳定,控释时间达3周。控释剂组的胶质瘤细胞凋亡率达69.9%,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DA—SA)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P(DA—SA)-阿霉索控释剂在体内外的控释效果理想,杀伤效应明显,该控释化疗系统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Northern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CC1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不同阶段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与相应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Ⅰ、ColⅢ及前Ⅲ型胶原端肽(PⅢP)表达间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①肝纤维化时α_1(Ⅰ)、α_1(Ⅲ)前胶原mRNA表达增强,早期以α_1(Ⅲ)mRNA为主;α_1(Ⅰ)及α_1(Ⅲ)前胶原mRNA均于3~4周时呈一过性下降。②Ito细胞是肝纤维化过程中产生Col Ⅰ、ColⅢ及PⅢP的主要来源,肝细胞亦具有一定的合成ColⅢ及PⅢP的能力。③应用Northern杂交技术检测前胶原mRNA表达,能从基因水平了解肝内胶原含量的变化,能更敏感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观察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蛋白及硫酸软骨素蛋白聚及其基因在正常和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人冠状动脉内的表达和分布,及Ⅰ、Ⅲ型胶原增生和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增多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垂体发现了两种与β-内啡肽(β-内啡肽_(1~31))有关的肽:C'-段(β-内啡肽_(1~27))和C'-段的去组氨酸衍生物(β-内啡肽_(1~26))。这两种肽和β-内啡肽还以α,N-乙酰化的形式存在。这样,通过不同的蛋白水解酶的裂解和乙酰化过程,可以从一个前体中衍生出六种肽。不同形式的β-内啡肽在垂体内的分布不同,提示前体的处理过程可能具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控制水解稳定性的聚羟丁酸酯—聚戊酸酯(PHB—PHV)共聚物的一些性质在制做医用制品熔化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用以氯仿为溶剂的PHB—PHV共聚物溶液按常规熔化铸术制成薄膜制品,熔化压片制品是用一种加热电子压缩机按环状金属模子对PHB—PHV共聚物进行挤压而成。而在挤压时的温度同聚物是185℃。每次用最大压力的时间是2分钟,在取出熔化压片之前将模子在压力状况下使温度迅速冷却至室温。用浇注模子制品将其共聚物压制成型,制做中12%(3.5×10~5)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后心肌间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变化与心室间质重构的关系。方法:用异丙肾上腺素(ISP)复制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用酶谱法测定心肌间质MMPs活性,氯胺T法测定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I/III胶原比例,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心肌缺血组(M组)MMP-2活性在1、2、4周分别是对照组(C组)的5.8倍、2.3倍(P<0.01)和1.7倍(P<0.05),MMP-9活性则分别是对照组的4.9倍、1.9倍(P<0.01)和1.4倍(P<0.05)。胶原含量、I/III胶原比例在2周、4周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电镜见缺血组心肌细胞坏死、间质胶原大量增生、结构紊乱。结论:心肌缺血后心肌间质内MMPs活性升高,可能是心室重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患者认知功能和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 (ERP)、脑电地形图 (BEAM)检测和简易智力状态试验 (MMSE)观察SAS患者 (分症状轻的SAS—A和症状重的SAS—B两个亚组 )经鼻持续气道内压通气 (CPAP)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P30 0潜伏期明显延长 (P <0 0 5 ) ,波辐降低 (P <0 0 5 ) ;SAS—B组MMSE测试得分较低 ,SAS—A组近于正常 ,SAS—A组与SAS—B组之间BEAM总异常率及部分异常频带分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ERP—P30 0、BEAM结合MMSE是观察SAS患者认知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最近有研究表明,高分子聚合物聚L-乳酸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直接参与人体代谢且无任何不良反应,是一种可用作生物支架的高分子材料。目的:验证高分子聚合物聚L-乳酸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检测胶原复合物及聚L-乳酸的吸湿性能。分别以正常HDMEM培养基、HDMEM培养基+二甲基亚砜、HDMEM培养基+胶原复合物浸提液、HDMEM培养基+聚L-乳酸浸提液培养C3H10T1/2细胞,72 h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聚L-乳酸浸提液、二甲基亚砜、胶原复合物浸提液对C3H10T1/2细胞的毒性。在兔血中分别加入生理盐水、蒸馏水、聚L-乳酸浸提液及胶原复合物浸提液,检测溶血度。通过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聚L-乳酸浸提液、二甲基亚砜及胶原复合物浸提液,观察过敏反应、热源反应。将胶原复合物及聚L-乳酸分别植入兔背部皮下,4周后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23的水平。结果与结论:胶原复合材料单位质量和单位面积的吸湿率均明显低于聚L-乳酸材料(P < 0.05)。在聚L-乳酸浸提液中培养的C3H10T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细胞相对增殖率高,材料毒性为1级;聚L-乳酸材料溶血率较低,无过敏反应及热源反应,植入体内后的炎症反应低于胶原复合材料(P < 0.05)。证实聚L-乳酸新型皮肤烧伤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收伤口液体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FⅢP型(Ⅲ型前胶原肽)是Ⅲ型前胶原经氨基端内切酶作用脱下的多肽。近几年的大量研究表明血清PⅢP的含量是反映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但对其在肾衰病人中的情况报道甚少。我们测定了肾衰病人血清中PⅢP的含量,以探讨PⅢP与肾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熊果酸(UA)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内胶原沉积的改善作用及其对NADPH氧化酶2(NOX2)/活性氧簇(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Cl4模型组及UA治疗组。用CCl4诱导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一半用作UA治疗组。用试剂盒检测血清ALT含量;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内胶原沉积;RT-q PCR法检测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检测肝脏中NOX2、NLRP3、casepase-1 p45、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肝脏组织内ROS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Cl4模型组血清ALT水平升高(P0.05),Ishak's肝纤维化评分明显上升,胶原沉积明显增多(P0.05),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NOX2、NLRP3、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的表达均出现明显增加,肝组织内ROS含量增加(P0.05);与CCl4模型组相比,UA治疗组血清ALT含量下降(P0.05),肝脏Ishak's肝纤维化评分及胶原沉积减少(P0.05),Nox2、Nlrp3、caspase1及IL-1β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NOX2、NLRP3、caspase-1 p10及IL-1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肝脏组织内ROS水平显著改善(P0.05)。结论 UA减轻肝脏炎性反应并减少肝内胶原沉积,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内NOX2/ROS/NLRP3炎性小体活化及IL-1β的释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特异性受体在胶原性关节炎滑膜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关节软骨含量的相关性。采用RT—PCR方法检测VEGFR—1、VEGFR—2、VEGFR—3 mRNA表达,用GAPDH内参照相对定量VEGFR mRNA表达丰度。发现VEGFR—1在胶原性关节炎和对照组表达无显著差异;VEGFR—2、VEGFR—3在胶原性关节炎和对照组表达有显著差异。VEGFR—2、VEGFR—3 mRNA表达丰度与胶原性关节炎软骨含量呈负相关。提示VEGFR—2、VEGFR—3与类风湿关节炎软骨破坏有关,特异性阻断VEGFR—2、VEGFR—3可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生肌玉红膏提取液载入修饰后胶原(生肌玉红胶原)促鸡胚尿囊膜(CAM)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实验分空白组、对照组(无药胶原)、实验组1、2、3(分别将生肌玉红膏提取液以0.8、1.6、3.2mg/ml载入胶原),各组胶原植入7日龄CAM,孵化7天后取出,观察鸡胚成活、血管生长、胶原降解情况,测定植入胶原周围CAM内微血管数和胶原内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胶原内组织总DNA含量。结果:各实验组CAM内血管围绕胶原呈轮辐状生长,胶原包裹率和降解率均以实验组2最高,实验组2植入胶原周围CAM微血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胶原内总DNA量均高于对照组及其它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肌玉红胶原可以促进CAM血管新生,最佳浓度为1.6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