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都给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的视力都有明显提高,与术前对比差异明显( P<0.05)。术后1个月患者的平均眼压为12.5±1.7mmHg,明显低于术前的26.5±3.2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改善视力,降低眼压,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郭素梅  雷智 《中原医刊》2007,34(9):72-73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70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30眼,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早期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因眼压较高引起视力下降者,观察组3眼,对照组9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者,(〈20.55mmHg,1mmHg=0、133kPa),观察组33眼(82.5%),对照组21眼(70%),对照组中有5眼眼压在30mmHg以上,需手术治疗,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前房角改变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相似(P〉0.05)。结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如术前前房角粘连大于3/4圆周、眼压不易控制,选择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式效果更加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对患者实施三联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其中有12例患者视力矫正≥0.5,8例患者视力矫正0.1~0.4。患者术后的视力比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联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极高,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前后视神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60只眼),均给予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经过观察,本组患者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显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本组患者术后的P-100波潜伏期及N75振幅值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有效改善视神经与视力,从而提高治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6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32眼(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32例32眼(周边虹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前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结果A组术后1d眼压升高,术后3d以后恢复正常。术后中央前房平均深度为(2.62±0.33)mm,与术前中央前房平均深度(1.54±0.38)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角增宽,视力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增宽程度及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对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加深前房、开放前房角和提高视力的效果,而且又可避免青光眼的发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眼压、视野缺损、视力改善情况及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视力改善情况及视野缺损( MD)平均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33/34),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7/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眼压和 MD值,提高患者视力和临床总有效率,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联手术治疗老年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效果。方法:32例采取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30眼经治疗眼压降低到﹤2.70kPa,无需予以降压药,2例则予以0.5%Timolol确保眼压正常。术后矫正视力≥0.5患者12例,0.1~0.4患者18例,光感者2例;术后视力与明显增加,相比较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未出现玻璃体溢出,术后未有浅前房症状出现。结论:三联手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宋宇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04-104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1只眼)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数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裸眼视力≥0.3者15只眼,0.02~0.3者6只眼。术后眼压平均15.2±4.3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31.5±7.2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有不同程度的虹膜炎性反应,局部予散瞳及激素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伴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应用葛根素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在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的作用效果。方法:将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除常规抗青光眼治疗外,同时加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对照组仅作常规抗青光眼治疗。结果:治疗组20例20只眼同对照组相比,眼压下降幅度、术后视力提高效果等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仅有助于病人的视力提高,而又有协助降低眼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别采用超声乳化吸除和小梁切除术在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10月—之012年10月期间笔者收治的合并有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共76例,随机均分为A、B两组。A组给予超声乳化吸除,B组给予小梁切除术。比较2组患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成功率、患者术后的眼压改善等。结果A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APAC)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X2=24.381,P〈0.05,而B组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APAC与PACG的完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76,P〉0.05);组问比较,2组中APAC的治疗完全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94,P〉0.05),B组中PACG的治疗完全成功率高于A组(X2=18.672,P〈0.05)。2组患眼眼压均明显下降,术后随访一年结果显示APAC患眼在2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65,P〉0.05)。而术后一年B组PACG患眼的平均眼压明显低于A组(t=4.751,P〈0.05)。A组中的视力提高情况优于B组(X2=13.952,29.653,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梁切除术在治疗APAC与PACG合并白内障中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故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疾病类型等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露醇联合毛果芸香碱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我院眼科于2010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4例(86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在给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的基础上静脉注射甘露醇,对照组仅给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眼压和视力。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26.96,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视力变化明显,实验组的眼压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视力恢复明显,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结论:甘露醇联合毛果芸香碱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优良的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收住本院的非青光眼的单纯白内障26例(28眼),连续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0例(70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急闭)临床前期14眼,发作期29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以下简称慢闭)27眼。术前视力手动/眼前~0.8,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行超声乳化术。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平均(8.5±4.5)个月。结果:①单纯白内障组术前术后眼压无显著差异(t=1.9201,P〉0.05)。急闭临床前期组术后平均眼压下降(t=3.9910,P〈0.01)。急闭发作期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7441,P〈0.01)。慢闭组术后平均眼压比术前明显下降(t=4.4976,P〈0.01)。②急闭发作期,慢闭组平均使用青光眼药物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⑧急、慢闭组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④前房深度急、慢闭组术后较术前增加;周边前房深度两组术后均较手术前增加。⑤56只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48只眼(85.7%)最佳矫正视力提高,28只眼(50.0%)矫正视力〉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单纯白内障术后眼压无影响,对急闭临床前期产生降低眼压作用,可治疗急、慢闭,急闭疗效优于慢闭。  相似文献   

13.
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衍超  裴文萱  郑延川 《重庆医学》2007,36(11):1084-1085
目的 探讨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特点.观察手术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梁切除术治疗48例50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按手术前用药下的眼压情况分为治疗组(12只眼,眼压≥40mm Hg)(1mm Hg=0.133kPa)和对照组(38只眼,眼压<40mm Hg),并对两组术前术后的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和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未出现暴发性脉络膜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术后早期手术成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2),但后期两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避免视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可早期行小梁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测得正常人、高眼压者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的厚度并进行比较。方法选取门诊就诊的患者和正常志愿者,根据眼压、视野和视乳头形态分为正常组76名(152眼),高眼压组70例(109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67例(112眼),采用OCTCIRRUSZeiss分别测得3组的平均RNFL和4个象限的RNFL。结果正常组平均RNFL为(107.61±8.03)μm,高眼压组平均RNFL为(105.26±9.22)μm,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平均RFNL为(91.00±10.55)μm。正常人平均、上方和下方RNFL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眼压组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和高眼压组之间平均RNF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RNFL厚度的分析,为高眼压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42例4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42例手术顺利,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视力提高30眼(71.42%),不变8眼(19.04%),4眼视力下降;22眼(52.38%)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下,10眼(23.81%)局部用药后眼压得到控制。结论持续高眼压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积极手术可避免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16.
常晖 《当代医学》2016,(4):25-25
目的:探究不同方法对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2例,按其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压、视力、眼房开放角度、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的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效果,减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2例(81眼),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关闭情况。结果治疗后,65.4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力有所提高,眼压控制良好,而且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优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后前房深度增加,房角开放。结论超声乳化晶状体吸出术操作安全、简捷,能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提高视力,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优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78例(141只眼)。将其按照给药方法分为三组,每组均为26例,其中Ⅰ组给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Ⅱ组给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Ⅲ组给予贝美前列素滴眼液(47只眼),三组均每日不同时间点滴眼Ⅰ次,疗程为4周.测量比较三组用药前后的24h内、不同时间点的眼压以及用药前后4周内眼压。结果三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24h内各时间点眼压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间眼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后4周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拉坦前列素、曲伏前列素及贝美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周后的降眼压的效果显著.且三种滴眼液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处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45例临床体会。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90例,99眼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5例(48眼)和穿刺组45例(51眼)进行观察。结果测量两组病例进行入院眼压、48h后眼压及眼压差;观察两组病例入院视力、48h后视力及视力差并进行比较,穿刺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房穿刺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中可以迅速降低眼压,避免了由于长时间应用药物降眼压造成不良反应发生,防止高眼压造成视神经损伤,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胡劼  郑丹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8):902-90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5例(65眼)分成2组,超声乳化组35例(35眼)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30例(30眼)为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视力的变化。结果随访期内,对照组1例眼压控制不理想,超声乳化组6例眼压控制不理想,术后平均眼压较就诊时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术中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具有房角开放和提高视力等优势,可考虑作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的选择性手段之一,但要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