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60例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给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照组给予开颅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研究组改良版Rankin量表评定平均分值为(3.24±0.27)分,优于对照组的(2.98±0.54)分,且研究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优于对照组(13.95%),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级切除24例(60%),Ⅱ级切除14例(35%),Ⅲ级切除2例(5%),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显微手术,保护引流静脉,正确处理矢状窦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最好方法 。  相似文献   

3.
刘涛 《吉林医学》2014,(8):1712-1713
目的:探讨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Ⅰ级切除25例,占69.4%;Ⅱ级切除7例,占19.4%;Ⅲ级切除4例,占11.1%;Ⅱ级切除和Ⅲ级切除患者术后进行放疗,随访半年,33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自理能力,2例患者出现轻微偏瘫,随访期内无1例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自理能力恢复,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脑膜瘤38例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方法及预后.结果 按Simpson脑膜瘤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21例(55.3%),Ⅱ级切除13例(34.2%),Ⅲ级切除4例(10.5%),无手术死亡患者.术中窦破损修补术5例,人工硬膜修补术31例,颅骨缺损一期修补术2例.术后病理证实,脑膜瘤Ⅰ级27例,脑膜瘤Ⅱ级10例,恶性脑膜瘤1例.术后新增神经功能损害8例,其中6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完全恢复;出现永久性偏瘫(肌力Ⅱ级) 2 例.术后随访1~6 年,于术后4~6年复发3例,再次手术治疗,达Ⅱ级切除,术后随访1~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窦旁脑膜瘤,有助于肿瘤显露、控制术中出血、妥善保护颅内重要结构,可有效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40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Simpon切除标准,33例(82.5%)I级切除,7例(17.5%)Ⅱ级切除。术后随访1年,恢复良好。其中36例患者恢复后可正常工作,4例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窦旁脑膜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对上矢状窦妥善处理,防止损伤中央沟静脉和脑皮质其他的回流静脉,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术后应用酌刀治疗,能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技巧,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0~Ⅰ级切除16例(47.1%);Ⅱ级切除14例(41.2%);Ⅲ级切除4例(11.7%)。无手术死亡,随访1~72个月,仅有1例术后2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后并放射治疗。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应力争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暴露等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全切率与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59例,占81.95%;Ⅱ级切除13例,占18.05%,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9.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明显地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高明 《中原医刊》2011,(11):97-9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的手术方案,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3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上矢状窦的重建方案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71例(76.3%),Ⅱ级切除12例(12.9%),Ⅲ级切除10例(10.7%)。术后随访1~2年,平均22个月,无手术死亡及复发患者。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侵袭上矢状窦脑膜瘤可明显减少术后严重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该院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8例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3.45%)和偏瘫率(10.34%),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69%和34.48%)(P<0.05)。结论加强巨大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围术期的舒适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6例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比较。结果:观察组失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改善率、致残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镰旁脑膜瘤患者,疗效与开颅手术相当,可优化手术情况,减少失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老年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显微手术治疗的32例年龄>60岁[中位年龄(63.4±2.5)岁,最大年龄78岁]、累及功能区皮层的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瘤径>5 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神经电生理监测联合显微外科技术的手术效果,总结治疗方法及手术技巧。 结果 术前合并高血压11例、冠心病5例、糖尿病8例、颅内血管狭窄4例、脊髓空洞2例,无合并症2例;手术全程进行运动/感觉诱发电位监测;Simpson I级切除11例,Simpson II级切除9例(其中2例为复发脑膜瘤),Simpson III级切除9例(其中3例为复发脑膜瘤),Simpson IV级切除3例(其中2例为复发脑膜瘤)。对WHO病理分级II级、III级和肿瘤残留、肿瘤细胞呈增生活跃状态的I级脑膜瘤,术后常规进行放射治疗。随访4~43个月,其中1例随访11个月时复发,再次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以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为主要表现14例,经治疗后恢复12例,术前无偏瘫术后出现偏瘫3例,其中1例并发肺炎,治疗后在7~21 d内恢复;以癫痫为主要症状8例患者术后口服抗癫痫药物,均未再出现癫痫发作。 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功能区老年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术中强调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保护功能区皮层组织和引流静脉;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多,影响术后整体治疗质量,围手术期必须高度重视合并症和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上矢状窦旁皮质中央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上矢状窦旁皮质中央区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28例上矢状窦旁皮质中央区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17例(60.7%),Ⅱ级切除6例(21.4%),Ⅲ级切除3例(10.8%),Ⅳ级切除2例(7.1%)。无手术死亡,随访6~24个月,4例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央区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切除手术在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中的应用安全性及对复发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80例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手术组和显微手术组,各40例。常规手术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手术治疗,显微手术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切除手术治疗。评价患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改良Rankin量表(mR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ADL)]。结果 显微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显微手术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 显微镜下切除手术治疗上矢状窦中后1/3窦旁脑膜瘤患者,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预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窦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窦镰旁脑膜瘤显微手术切除技巧。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窦镰旁脑膜瘤56例,其中肿瘤位于上矢状窦旁31例,大脑镰旁17例,矢状窦大脑镰同时受累8例。结果:按simpsoll切除胞膜瘤分收标准,I级切除18例,II级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术中出血,保护中央沟静脉,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分析总结2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及疗效.结果 按Simpon切除分组标准,Ⅰ级切除18例(82%),Ⅱ级切除4例(18%).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恢复良好.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妥善处理上矢状窦;避免中央沟静脉及脑皮质其他回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 Ⅰ级切除21例(65.6%) , Ⅱ级切除6例(18.8 %) , Ⅲ级切除4例(12.5%) , Ⅳ级切除1例(3.1%),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至3年,2 例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有效控制术中出血,运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受累的上矢状窦和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显微手术及其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Ⅰ级切除21例(65.6%),Ⅱ级切除6例(18.8%),Ⅲ级切除4例(12.5%),Ⅳ级切除1例(3.1%),无手术死亡,随访2个月至3年,2例复发.结论 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有效控制术中出血,运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术中保护好中央沟静脉、处理好受累的上矢状窦和避免脑功能区的损伤,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效果。方法 对 2 2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前、中、后 1/3段矢状窦手术入路、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除 18例 ,近全切除 4例 ,无手术死亡 ,术后遗有双下肢轻瘫 2例。 2 0例术后随访 3个月~ 7年 ,无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 ,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16例,术前行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肿瘤全切14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分析常规手术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46例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4.2±2.3)岁,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给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症状改善率、术中出血量及肿瘤全切除率。结果: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改善22例(95.65%),肿瘤全切除21例(91.30%),术中出血量为(323.16±24.51)mL,对照组症状改善18例(78.26%),肿瘤全切除14例(60.97%),术中出血量为(1108.25±35.37)mL。两组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23例患者Simpson切除分级为:Ⅰ级切除6例(26.09%),Ⅱ级切除13例(56.52%),Ⅲ级切除4例(17.39%),无死亡病例。结论:相比于常规手术治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功能区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能显著提高症状改善率及肿瘤全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