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5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抗感染治疗,同时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78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略高于对照组的92.3%,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评分各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NHP评分各项较护理前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两组在精力、疼痛、睡眠及身体活动项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慢性盆腔炎患者,在保证良好疗效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康复,是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指南》2016,(36)
目的探索应用心里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1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诊治的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组乳腺癌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加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满意度为53.3%,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里护理干预的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86.7%,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的差异明显(P<0.05);实施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心里护理干预患者,在满意度、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并且心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加强护患关系,缓解患者心里的焦虑、紧张等负面心态,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的配合程度,患者的满意度、疗效和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护理后采用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比。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予以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选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共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干预),各3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单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及SD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P <0.05)。护理前,两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 对长期开展血液透析的患者加以心理护能改善其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普外科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干预方式进行干预后其S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普外科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实施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护理后SAS评分为(41.7±3.5)分、SDS评分为(41.1±1.7)分较对照组的(54.6±3.2)、(49.6±2.6)分显著降低,生活质量评分为(113.4±9.2)分较对照组的(92.3±11.3)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故临床应注重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积极地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周期为1个月。结果干预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8.2%和87.3%,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高血压患者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指南》2017,(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101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时所采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52例在其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28.62±10.41)分、(30.16±12.7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体健康评分(86.88±5.49)分高于对照组(72.68±5.12)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2.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透析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评分分值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值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SF-36量表中评分分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药科学》2016,(17):96-98
目的探讨系统化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其护理满意度,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妇科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8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行系统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为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行系统化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药指南》2020,(2)
目的关于心理护理干预手段应用在盆腔炎患者群体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设置观察组:调查对象为在此期间到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55例盆腔炎患者;设置对照组:调查对象为同期到我院门诊进行治疗的另外55例盆腔炎患者。分别对两组患者配合心理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不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以后,本文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55例,占100.00%,治疗依从52例,占94.55%,治疗有效51例,占92.73%,对照组健康知识知晓47例,占85.45%,治疗依从44例,占80.00%,治疗有效42例,占76.36%,两组进行差异性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选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所有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盆腔炎患者选择心理护理手段进行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效率,对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态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心理状况的改善以及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到本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人,先进行问卷调查,再实施护理干预,护理干预后在进行问卷调查评定。结果通过对1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手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常规放化疗对症治疗及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为94.3%,对照组满意度为77.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总体健康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都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采用生活质量指数评定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入院10周后,治疗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结论对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护理干预组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提高治疗效果、减小患者术后活动受限程度,建立完善的护理干预体系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