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瑜 《中外医疗》2021,40(7):73-75
目的 探析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应用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2例牙髓病与根尖周病患者进行分组,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法,对照组51例,实验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根管充填效果、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热牙胶根管充填与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对根尖周病及牙髓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根尖周病及牙髓病患者112例,依据建档顺序分为冷牙胶组与热牙胶组,各56例。冷牙胶组患者接受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治疗,热牙胶组患者接受热牙胶根管充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根管填充时间、根管填充效果、治疗前后牙周指标[出血指数(BI)、牙周袋深度(PD)、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结果热牙胶组管填充时间短于冷牙胶组,恰填率高于冷牙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热牙胶组BI、PD、GI、PLI值均低于冷牙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冷牙胶侧方加压技术相比,热牙胶根管充填术治疗根尖周病及牙髓病的操作用时较短,根管填充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牙周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热牙胶根管充填和冷侧方加压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于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在兰溪市中医院口腔科采用C型根管治疗的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作为本次前瞻性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根管治疗法,试验组患者采用热牙胶根管充填治疗法。术后采用锥形束CT观察充填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根管充填的时间;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比较两组患者牙周根尖疼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根管填充适充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P<0.05);试验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P<0.05);试验组根管充填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牙周根尖疼痛N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牙周根尖疼痛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朱广海 《大家健康》2015,(3):100-101
目的:探讨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治疗根尖周病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6例(248颗牙)根尖牙髓周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82例(113颗牙)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Ⅱ组84例(135颗牙)采取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166例患者展开随访,Ⅰ组成功率达92.92%,ⅠI组成功率高达99.26%。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与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对治疗牙髓根尖周病具有显著效果。相对来说,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效果更加,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治疗根尖周病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66例(248颗牙)根尖牙髓周病患者随机分为Ⅰ组与Ⅱ组,Ⅰ组82例(113颗牙)采取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Ⅱ组84例(135颗牙)采取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166例患者展开随访,Ⅰ组成功率达92.92%,ⅠI 组成功率高达99.26%。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与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对治疗牙髓根尖周病具有显著效果。相对来说,注射式热塑牙胶根管充填技术效果更加,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磨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并对根管充填联合塑化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评价。方法选取到该校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磨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实验组患者进行根管充填联合塑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管充填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采用根管充填联合塑化治疗效果明显,总有效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牙髓炎及根尖周病采用根管充填联合塑化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方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0):2465-2466
目的:探索运用现代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于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牙髓病、根尖周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一次法治疗组和多次法治疗组,各25例,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在术后反应方面,两组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一次法治疗组19.51%,多次法治疗组21.62%,两组比较差异性不大,P>0.05。经过为期1年的随诊观察,在治疗效果方面,一次法组与多次法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和83.78%,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治疗急性根尖周炎临床疗效满意,并且具有症状缓解快、就诊次数少、疗程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根尖周病的愈合,以保存患牙。方法选择患牙226颗,开髓、髓腔预备,取得便利型,根管预备,彻底清洗根管系统,严密地根管充填。结果一年后复查成功213例,两年后复查成功207例。结论严格按根管治疗术的操作规程仔细操作,可以明显提高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根管治疗中热牙胶加压充填方法的有效性.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的10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充填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侧压充填根管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热牙胶加压充填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综合疗效、充填效...  相似文献   

11.
张梦葩  董潇  高菲  曹代娣  金佳佳  王锐 《海南医学》2020,31(22):2946-2949
目的研究改良根管治疗对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患者根管预备和充填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西安大兴医院口腔科门诊治疗的100例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预备和充填方法进行根管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根管预备和充填方法进行根管治疗,治疗后,评价两组患者的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以及术后疼痛和近期及远期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根管治疗后的合格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根管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0%、96.0%、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0%、82.0%、7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根管治疗后充填位置合格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根管治疗能明显改善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患者根管预备和充填质量,提高患者根管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到本院牙科就诊的128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共142颗患牙采用根管治疗,观察根管的填充情况.结果142颗患牙中,恰填率为71.83%,欠填率为20.41%,超填率为7.75%;第一年随访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4.51%,第二年随访根管治疗成功率为81.03%.结论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疗效显著,恰填率较高,术后随访治疗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热牙胶根管充填作为近年来的一种高效简便的热门技术已逐渐在临床广泛开展,使根管充填术在临床操作上变得简化,本院口腔科在通过近一年来尝试用热牙胶根管充填对378个牙根管充填的临床实践,认为热牙胶根充具有操作简便,根尖部充填密实,成本低,根管钉可立即置入等优点,可普遍用于前、后牙的根管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对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130例(共145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75颗患牙)和对照组65例(70颗患牙),观察组进行根管治疗,对照组进行塑化术治疗。观察2组治疗操作时间,治疗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时平均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操作时间短,临床疗效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4例(75颗患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入院时间均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其中34例(37颗患牙)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术来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另外34例(38颗患牙)患者采用塑化术来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后,分别进行对比,探讨两种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3例,占97.1%,对照组中,治疗有效的患者有23例,占67.6%,两组的差异相比显著(χ2=7.7035;P <0.05)。同时,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9.4%)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9%)明显更低,两组间差异显著(χ2=6.4762;P <0.05)。结论:根管术来应用在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痛困扰,并且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较少,治疗的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C-Smart-1根管治疗仪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口腔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C-Smart-1根管治疗仪预备根管后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以手持器械常规法预备根管后进行根管充填治疗,两组均以常规侧方加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拍摄牙片以了解根管数目形态、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并观察根管预备及充填后,根管治疗术后按近期疗效评定标准、经过2年观察按远期疗效标准。结果两组对照相比,治疗组根管充填术后近期疗效评定标准根尖周围组织反应轻,患者痛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后观察按远期疗效标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种方法对牙髓病、尖周病均有良好的疗效。结论 C-Smart-1根管治疗仪一次性根管充填法的成功率较高,且能明显减少术后根尖不良反应的发生,近期疗效可靠。比手持器械预备根管省力,省时,节约材料且简便,使得C-Smart-1根管治疗仪在临床应用加以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坤 《中外医疗》2013,32(1):42+44-42,44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口腔科124例(132颗患牙)牙髓病及根尖周病患者进行根管治疗,分析根管充填的质量,通过对治疗后患者的跟踪回访情况,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32颗患牙中,恰填96颗患牙,恰填率为72.73%,欠填19颗患牙,欠填率为14.39%,超填17颗患牙,超填率为12.88%。根据跟踪随访情况,1年后根管治疗的失败例数为15例,失败率为11.36%。结论根管治疗在治疗牙髓病及根尖周病中,显示出了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王姹 《安徽医学》2020,41(1):78-80
目的比较根尖诱导成形术后热牙胶注射充填法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用于根管充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的根尖诱导成形术后需行根管充填患者44例(44颗单根管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颗)和对照组(22颗),观察组使用热牙胶注射充填法进行根充,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进行根充,记录两组根管充填时间、影像效果及1年后复诊根管充填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根管充填时间为(6. 85±1. 26) min,短于对照组的(13. 55±1. 3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牙经根管充填后,X线牙片显示根管充填均为适充;观察组根管充填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5. 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两种根管充填方法影像效果和复诊根管充填有效率基本一致,其中热牙胶注射充填法可明显缩短根管充填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Smart-1根管治疗仪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我院口腔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C-Smart-1根管治疗仪预备根管后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对照组以手持器械常规法预备根管后进行根管充填治疗,两组均以常规侧方加压法进行根管充填。拍摄牙片以了解根管数目形态、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及判断治疗效果,并观察根管预备及充填后,根管治疗术后按近期疗效评定标准、经过2年观察按远期疗效标准。结果两组对照相比,治疗组根管充填术后近期疗效评定标准根尖周围组织反应轻,患者痛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后观察按远期疗效标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种方法对牙髓病、尖周病均有良好的疗效。结论 C-Smart-1根管治疗仪一次性根管充填法的成功率较高,且能明显减少术后根尖不良反应的发生,近期疗效可靠。比手持器械预备根管省力,省时,节约材料且简便,使得C-Smart-1根管治疗仪在临床应用加以推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塑化治疗与根管治疗在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塑化术102例为治疗组,根管治疗64例为治疗组,治疗后一年随访,比较疗效。结果塑化术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根管治疗组有效率为98.41%,两种方法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疗效相近,但塑化治疗在操作、创伤、不良反应、成本等方面优于根管治疗组,尤其对于根管变异大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