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对其肺功能的影响及其护理方法。方法 7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呼吸训练及其相应的护理,于训练10个月后测量2组患者的肺功能,对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呼气峰值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1秒钟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最大肺活量(V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呼吸训练及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系统化呼吸功能训练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COPD患者56例,待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后开展系统化呼吸功能锻炼,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全身呼吸操和人工呼吸阻力训练,同时给予运动指导。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比较干预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结果:干预后,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最大呼气中段平均流速(MMEF)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后,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6MWT距离较干预前明显延长(P<0.05或P<0.01)。结论:对老年COPD康复期患者开展系统化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肺功能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观察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评价.方法:本试验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肺功能测定筛选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Ⅳ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每泡含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250ug),1泡/次,每日2次,连续用3个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其百分比值(FVc%)、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一秒内呼出的气量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25-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3月后,试验组FVC、 FVc%、 FEV1、 FEV1%、FEF25-75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01);对照组FVC、 FVc%、 FEV1、 FEV1%、 FEV1/FVC、 FEF25-75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及与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率(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后均有效改善,但改善幅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呼吸困难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治疗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全面肺康复治疗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辅以全面肺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面肺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慧  郭阳  李健  王献辉 《新疆医学》2008,38(4):24-26
目的:通过肺功能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观察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评价。方法:本试验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肺功能测定筛选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一Ⅳ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每泡含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250ug),1泡/次,每日2次,连续用3个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其百分比值(FV。%)、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一秒内呼出的气量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3月后,试验组FVC、FVc%、FEV1、FEV1%、FEF25埘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01);对照组FVC、FVc%、FEV1、FEV1%、FEV1/FVC、FEF25-75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用于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对象是廊坊市人民医院2019年3月至2021—4月收治的62例肺心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二组患者均行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鼻导管低流量氧疗,观察组加用经鼻高流量氧疗,二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炎性反应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液pH值、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VC、FEV1/FV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焦炉工人肺功能情况,探讨焦炉逸散物对焦炉工人肺功能的影响,为职业卫生的评价和检测提供资料。方法:选取焦化厂中192名焦炉工人作为暴露组,120名非接触焦炉的工人作为对照组。对焦炉工人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暴露组的咳嗽阳性率、咳痰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肺功能每分钟最大呼气量(MVV)、用力呼气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中段呼气流速(MMEF)、最大呼气流速(PEFR)、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和各项肺功能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焦炉工人的肺功能比非焦炉工低。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92-993
目的:探讨深吸气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检测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在吸入400mg沙丁胺醇后,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各项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所检测的各项肺功能指标中,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深吸气量(IC)、用力肺活量(FVC)相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其中IC的改善率最高,其改善率为40.00%。结论:深吸气量能够准确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健康状况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明显较对照组(76.9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明显较对照组SGRQ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GRQ评分、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及一秒用力呼吸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等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患者FEV1、FVC、FEV1/FVC及FEV1%等肺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demonstrate the change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 before and after peritoneal dialysis (PD).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re measured the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maximum breathing capacity (MBC), the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of the first second (FEV1),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MEF), 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rate (MMEF), 25% of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V25), and the diffusion of co in lung (DLco) for 50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nd 20 normal subjects. All the indexes were determined again in 30 ESRD patients two months after peritoneal dialysis. RESULTS: The indexes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FVC, MBC, FEV1, PEF, MMEF, V25) and the pulmonary diffusion DLco were lower in the ESRD patients than in the controls. FEV1, PEF, MMEF and V25 were improved markedly after peritoneal dialysis in ESRD patients (P < 0.05); FVC, MBC, and DLco were of no change (P > 0.05). CONCLUSION: The functi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and diffusion are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ESRD accompanied with airways obstruction. Peritoneal dialysis can improve airways obstruction remarkably, but it has no effect on the function of pulmonary ventilation and diffusion.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组健康老人10年肺功能随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健康老年人10年肺功能变化及各项肺功能指标改变具体数值。方法:经体检、胸片、心电图、肺功能等多项检查后确定为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每年均进行查体及肺功能的随访。结果: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FEV1%)在 60-64 岁组、65-69 岁组的初始值和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未达到统计学意义,70 岁以上组的健康老年人 FEV1% 初始值与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下降P<0.05。呼气峰流速(PEF)、肺总量(TLC)在 60-64 岁组初始值和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P<0.05;在 65-69 岁组及 70 岁以上组 PEF、TLC 的初始值和 10 年后测量值相比P<0.01。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通气量(MVV)、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功能残气量(FRC)、残气量(RV)、RV/TLC 各年龄组初始值与 10 年后随访值相比P<0.01。VC、FVC、FEV1、PEF、RV、RV/TLC、FEV1%、MVV、MMEF、FRC、TLC 年改变值在各年龄组比较变化不显著。结论:肺功能随增龄而改变;绝大多数肺功能指标 10 年前、后对比变化差别极显著P<0.01; FEV1% 在 60-64 岁、65-69 岁年龄组 10 年前、后改变P>0.05,在 70 岁以上年龄组P<0.05; PEF、TLC 在 60-64 岁年龄组 10 年前、后改变P<0.05; 肺功能各指标年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对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肺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提供新方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免疫细胞(CD3+、CD4+和CD4+/CD8+)、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最高呼气流速(PEF)、第1秒钟最大呼气容积(FEV1)以及平均最大呼气流量(MMEF)和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标(PaO2/FiO2)显著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降低,而CD8+水平变化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老年患者免疫细胞(CD3+、CD4+和CD4+/CD8+)、肺功能指标(FVC、PEF、FEV1及MMEF)和血气指标(PaO2、SpO2、PaO2/FiO2)显著高于治疗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后对照组,而CD8+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左氧氟沙星与盐酸氨溴索的联合治疗提高了重症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了患者呼吸状况、增加了患者血氧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在哮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诊疗的应用价 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2018 年12 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CO、哮喘及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COPD)患者共171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CO 患者41 例(ACO 组),哮喘患者44 例(哮喘 组),COPD 患者86 例(COPD 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45 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 组临床特征、外周 血指标、FeNO 及肺功能指标[ 第1 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 秒最大呼气量/ 预计 值(FEV1%pred)及第1 秒最大呼气量/ 用力肺活量(FEV1/FVC)] 的差异,以及FeNO 与肺功能及外周血指 标的关系。结果 哮喘组年龄低于COPD 组及ACO 组(P <0.05)。ACO 组外周血EOS%、FeNO 水平低于 哮喘组,而高于COPD 组(P <0.05)。ACO 组和哮喘组FeNO 与外周血EOS%水平呈正相关(r s =0.383 和 0.316,P =0.044 和0.037)。COPD 组和ACO 组的FEV1、FVC、FEV1%pred 及FEV1/FVC 低于哮喘组(P <0.05)。 结论 FeNO 和外周血EOS% 对ACO 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肺功能联合应用有助于ACO 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单发椎体压缩骨折(OVC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COPD并发OVCF患者21例行PVP术,术后2 d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检测术前及术后1年骨密度(BMD),应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前、术后1周、1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监测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的比值(FEV1%);分析VAS与VC、FVC、FEV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年ADL评分、腰椎及股骨颈BMD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术后1周,VC和FVC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1年时该指标进一步改善(P<0.01)。术后1年,FEV1%值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VAS评分与VC(r=-0.916,P<0.05)、FVC(r=-0.981,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PV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OVCF合并COPD患者手术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肺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姜晨宇  罗旭平  陈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53-4057
背景 临床上大多将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其并不能鉴别所有的COPD和ACO。研究显示,深吸气量(IC)在反映严重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及呼吸困难程度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因此IC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患者肺功能的指标尚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IC在鉴别COPD和AC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COPD患者20例(COPD组)、ACO患者21例(ACO组)。患者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初次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记为舒张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记为舒张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BMI、性别、年龄),肺通气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I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舒张前、舒张后、舒张前后的绝对值变化(Δ)及改善率;分析ACO组患者及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的相关性,IC改善率诊断ACO的价值。结果 ACO组患者年龄小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I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高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均无相关关系(P>0.05)。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FVC改善率呈正相关(rs=0.501,P=0.021),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ΔPEF、PEF改善率无相关关系(P>0.05)。IC改善率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19),最佳截断值为13.11%,灵敏度为61.90%,特异度为85.00%。结论 IC在评价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如FEV1。IC诊断AC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其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的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呼吸、心血管系统异常状况。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进行体检的152例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不吸烟的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呼吸、心血管系统状况,其中呼吸系统指标为用力呼气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_1),1秒率(FEV_1/FVC)、最大分钟通气量(MVV)、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_(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_(75%));心血管系统指标为心率(HR)、血压(BP)、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全血还原黏度(WBRV)、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结果观察组的FEV1/FVC、MVV、FEF_(50%)、FEF_(7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WBV、PV、WBR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呼吸道症状的吸烟者呼吸、心血管系统指标存在明显的异常状态,肺通气功能、小气道功能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体体积描记仪(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儿童和成人肺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人体体描仪测定哮喘发作期儿童及成人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比较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呼气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流量(PEF)和用力呼气25%、50%肺活量时瞬间流量(FEF25%、FEF50%)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治疗前儿童和成人组PEF异常率分别为92.58%和86.36%,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差异显著(均为P<0.001);两组间肺功能变化幅度除PEF(P>0.05)外,FVC、FEV1、FEV1/FVC、FEF25%、FEF50%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采用人体体描仪进行肺功能测定有利于哮喘诊断和发作期病情评估,更适合于年长儿童肺功能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动态变化,评估其判断患者短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102例哮喘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哮喘组(42例重症哮喘患者)和轻症哮喘组(60例轻中度哮喘患者),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者50人作为对照组。随访1年后根据是否发生未控制哮喘发作将重症哮喘组分为控制亚组与再发亚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天分别测定3组研究对象血清IL-13、MIP-1α、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3组研究对象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和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治疗第7天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MIP-1α与FEV1、MMEF及PEF的相关性,比较重症哮喘组中控制亚组与再发亚组患者治疗第7天时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各临床指标与患者随访1年再发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患者血清IL-13和MIP-1α水平对重症哮喘患者再发作的判断价值。结果:随治疗时间延长,重症哮喘组和轻症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13、TNF-α和MIP-1α水平逐渐降低(P<0.05),而FEV1、FEV1/FVC、MMEF和PEF逐渐增加(P<0.05);同一时间点重症哮喘组患者血清IL-6、IL-13、TNF-α和MIP-1α水平高于轻症哮喘组(P<0.05)和对照组(P<0.05),而重症哮喘组患者FEV1、FEV1/FVC、MMEF和PEF低于轻症哮喘组(P<0.05)和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与FEV1、MMEF及PEF呈负相关关系(P<0.05)。随访1年,重症哮喘组控制亚组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低于再发亚组(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前后重症哮喘患者血清IL-13及MIP-1α水平差值为再发作危险性因素(OR=2.867,P=0.023; OR=2.135,P=0.033)。结论:重症哮喘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13和MIP-1α水平降低程度能较好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及随访1年后再发作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