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血标本7382例,用ELASA方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IV抗体(抗—HIV)和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四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如抗—HIV初筛阳性后按规定送确认实验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 7382例中,四项标志物总阳性1243例,总阳性率16.84%。单项阳性1197例,单项阳性率高达16.22%;混合感染46例,混合感染率0.62%。其中HBsAg、抗—HCV、TP单项阳性率分别是13.08%、1.60%、1.53%;HBsAg和抗—HCV或TP混合感染者较多,抗—HIV未检测到阳性。结论 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责任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四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2.
付麦旺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1):119-11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输血前乙肝病毒、丙肝病毒、HIV、梅毒感染情况及送检率,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输血安全。方法:对1560例住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送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送检的130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抗体进行捡测分析。结果:156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全检测者1300例(83.3%),未全做者260例(16.7%)。检出HBsAg阳性98例(7.54%),抗HCV阳性13例(1%),梅毒抗体阳性10例(0.77%),抗HIVI/2全阴性。该四项指标共检出121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9.3%。结论:输血前患者常规准确检测四项感染指标,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为减少医疗纠纷,保障输血安全,预防职业暴露有重要的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3.
2013例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及其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解放军第四二二医院治疗有输血可能的住院及门诊患者2013例,输血前检查血清中抗-TP、抗-HCV、抗-HIV和HBsAg。结果 2 013例受血者的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2.50%、3.10%、0.70%和0.55%,男女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不同年龄段受血者输血前检查情况,发现除了19~35岁年龄段与<18岁年龄段的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检查项目在不同年龄段的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传染病感染指标的检查,可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利于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家明 《吉林医学》2014,(23):5157-5158
目的:探讨患者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输血前行常规抽血检查患者8 600例,观察比较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阴性率。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等感染性指标阳性率不同年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主要感染性指标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主要感染性指标检测,有利于及早发现患者隐匿性疾病,避免医务人员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输血前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和分析,了解感染性指标检测对患者感染情况的影响,为控制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4 844例输血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苍白密螺旋体(抗-TP)的检测,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 844例患者中有972例感染阳性,其中HBsAg阳性率最高为13.46%;随年份输血患者HBsAg和抗-HCV的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输血患者HBsAg和抗-HIV和总体阳性率显著同于女性输血患者(P<0.05);内科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医院总阳性率(P<0.05);输血感染性指标阳性患者在各个年龄段均有分布,其中40~69岁人群占多数,占总数的80%以上;共有6种输血前交叉感染模式,其中溶血性黄杆菌(sg)+TP交叉感染模式最多有17例,占34%,sg+HCV交叉感染模式有16例,占32%。结论对输血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有助于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治,对减少医院感染,预防医疗纠纷,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输血前检查结果与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需输血治疗的3400例住院患者在其输血之前行血清HBsAg、抗-HIV、抗-TP以及抗-HCV阳性检测,对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组与女性组间血清HBsAg、抗-TP、抗-HIV以及抗-HCV阳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仅年龄介于19岁~35岁组患者其血清HBsAg阳性率与年龄低于18岁组患者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年龄组患者血清HBsAg、 抗-TP、 抗-HIV以及抗-HCV阳性率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前进行4项传染病感染指标检查,可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情,有利于发现隐匿的传染源并能做好控制,可降低不必要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且可为医院感染预防奠定良好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 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孕产妇、手术患者以及输血患者中血液传播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性别年龄分布特点。方法对我院术(产)前、输血前检查的2256例标本传染性指标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BsAg阳性139例(6.16%),男性高于女性(103:36);抗-TP阳性48例(2.13%),女性高于男性(29:19);年龄均以20岁~60岁患者为主,乙肝和梅毒阳性患者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CV和抗-HIV阳性率(0.98%,0.27%)均较低,年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产)前、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地区传染病的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9.
喻学继 《大家健康》2016,(12):57-57
目的:探讨分析拟输血患者输血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方法:选择1000例拟输血患者,检测患者输血前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同时统计HIV阳性患者中交叉感染患者例数。结果:1000例拟输血患者中,检出阳性标本137例,感染率为13.7%,2011年到2015年感染率分别11.9%、13.2%、13.3%、14.3%、15.2%,有逐年升高的趋势。HIV阳性患者中发生交叉感染情况为:2012年1例HIV阳性患者同时合并HBsAg阳性,2014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其中1例合并TP阳性,2015年2例HIV阳性患者中有1例合并HBsAg阳性,HIV阳性患者交叉感染总发生率为42.9%。结论: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对于减少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加强医护人员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HBV)、丙肝(HCV)、爱滋病(HIV)和梅毒(TP)感染情况。方法:对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抗-HIV初筛。结果:7 13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血清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4.74%(338/7137)﹑1.03%(70/6767)﹑0.03%(2/6775)﹑0.64%(9/1398)。不同性别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患者的HBsAg、抗-HCV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0~40岁住院患者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P<0.01)。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HBV、HCV、HIV、TP感染,病区应采取监测、隔离、消毒、治疗等综合性措施,以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血前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患者2000例,都接受 HBsAg 检验、抗-HCV 检验、抗-HIV 检验以及抗-HP 检验,研究指标检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检验分析可知,整体上看,病人 HBsAg、抗 HCV、抗 HIV以及抗 HP 指标对应的阳性率是9.85%、0.85%、0.15%、0.65%,针对 HBsAg 指标,女性阳性率比男性低。结论:患者临床输血前加强传染性指标检验十分必要,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受血患者输血前HBV、HIV、HCV及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HBsAg、抗-HCV、抗-HIV、TPPA(基白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4050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志物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的阳性率分别为16.05%、2.84%、0.02%、0.94%。结论:受血者输血前乙肝、丙肝、梅毒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输血前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性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该院住院和门诊需要输血的患者静脉血标本3693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TPHA)测梅毒密螺旋体抗体(TP)4项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其中,抗HIV初筛阳性按《全国艾滋病检测工作规范》送确认实验室用免疫印迹法确认。结果:3693例中4项标志物总阳性576例,总阳性率15.6%,HBsAg阳性率12.8%、抗HCV阳性率为1.6%、抗HIV阳性率0.05%、TP阳性率1.1%。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对于传染病感染的辅助诊断、区分责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醒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防护、防止或减少职业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各医院都应该对受血者常规进行输血前4项输血相关病原体标志物检测。  相似文献   

14.
蔡焕荣 《海南医学》2011,22(17):117-118
目的通过对9754例手术或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手术或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方法将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手术或输血前患者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四项指标(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754份标本中HBsAg阳性814例,占8.35%,抗-HC阳性95例,占0.97%,抗-TP阳性56例,占0.57%,抗删阳性15例,经广西省疾控中。C,,HIV实验室确认为阳性11例,占0.11%。结论手术或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医护人员的自身保护,减少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的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2403例采用ELISA分别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结果2403例查出HBsAg阳性84例,占3.5%,抗-HCV阳性18例,占0.75%,仅1例抗-HIV检测结果阳性,其中21~60岁的查出HBsAg阳性较高,70例,占4.8%。结论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检测对了解HBV、HCV、HIV的感染状况,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HCV感染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以及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情况,为当地预防和控制输血传播性疾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河源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者716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其血浆抗-HCV、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TP及HIV (Ag/Ab),统计分析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合并感染HBV、HIV和TP的情况。结果71618例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0.56%(402例)、1.48%(1062例)、1.14%(821例)、0.09%(61例);初次献血者抗-HCV、HBsAg 、抗-TP及HIV (Ag/Ab)阳性率均高于多次献血者(P<0.05);402例抗-HCV阳性无偿献血者中合并HBsAg、抗-TP、HIV (Ag/Ab)阳性率分别为1.74%(7例)、4.98%(20例)、0.25%(1例)。结论抗-HCV阳性献血者合并TP感染率显著高于抗-HCV阴性无偿献血者,HCV合并HBV、HIV感染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方法 随机收集3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医的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患者4230例,并对其检测的HBsAg、抗HCV、抗HIV、TP-Ab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230例患者中,总阳性率高达19.67%,其中HBsAg阳性率达10.78%,抗HCV阳性率达1.11%,抗HIV(1+2)型阳性率达0.64%.以双抗原夹心法和胶体金法进行HIV抗体初筛试验,所有检测程序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进行,阳性及可疑血清标本经复试仍为阳性者,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认,TP-Ab阳性率达7.14%.结论 在术前、产前及腔镜检查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TP-Ab对避免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以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感染状况。方法对1535例患者输血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结果在1535例患者中,HBsAg阳性187例(12.18%)、抗-HCV阳性12例(O.78%)、抗-HIV阳性(经省CDC确诊)1例(0.07%)、TP阳性16例(1.04%)。检测阳性总数为216例,总阳性率为14.07%。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感染状况有利于防止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及减少或避免因输血而引起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艾滋病(HIV)以及梅毒(TP)等传染病的检测,以了解患者术前及输血前的状况,预防临床输血和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38748例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HIV-Ab(1+2)试验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和分析.结果 在所检测的38748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6.67%,HCM-Ab阳性率0.96%,TP-Ab阳性率0.64%.HIV-Ab阳性率0.031%,三年间各指标变化不大(P>0.05),梅毒虽有逐年上升趋势,但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感染率均高于男性,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g、HCV-Ab、HIV-Ab和TP-Ab检出率以21~60岁年龄组最高.结论 输血前及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对患者进行输血前及术前检查,不仅对医、患双方有益,而且对临床输血管理安全监控、减少医疗纠纷、防止医源性感染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患者输血前血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世琼  吴清 《重庆医学》2007,36(10):924-925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状况,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输血前抽血按操作常规检测。结果本院各科室住院输血患者,共计465例,其中男236例,女229例。输血前抽血体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HIV抗体(Anti-HIV1/2)。ALT升高70例,阳性率15.0%;其他阳性率分别为HBsAg 9.1%、抗HCV 0.6%、TP 0.4%、抗HIV 0.0%。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对于减少和防止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