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以及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将52例轻、中度原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叶酸干预组(30 例)和对照组(22例)。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肱动脉流量介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与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ID),同时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结果:叶酸干预组治疗12周后肱动脉FMD为(11.37±4.22)%,较治疗前的(7.13±3.36)%及对照组的(8.58±3.48)%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肱动脉EID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治疗12周后血浆Hcy水平为(12.66±3.20)μmol/L,较治疗前的(16.63±3.48)μmol/L及对照组的(14.54±4.77)μmol/L均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叶酸干预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能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内皮功能的改善与血浆Hcy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叶酸和VB1 2联合治疗对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血管壁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叶酸和VB1 2治疗,治疗12周。观察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炎性因子(IL-6、IL-8及hs-CRP)、血管壁内皮功能(NO、ET-1)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浆Hcy、IL-6、IL-8及hsCRP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管壁内皮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NO水平均不同程度的升高,ET-1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两者水平差异比较显著,且治疗后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变化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张压及收缩压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两者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叶酸和VB1 2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伴H型高血压,可以有效降低血浆Hcy及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管壁内皮功能及痴呆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的关系及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PIH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PIH患者90例,其中妊娠高血压非子痫组36例、子痫前期(轻度)组30例,子痫前期(重度)组24例;并随机选取同期的正常晚期妊娠4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检测血浆ET和NO水平.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Hcy和ET水平显著高行对照组,血浆NO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子痫前期(重度)组增高明显;血浆Hcy水平和ET呈正相关,和NO呈负相关.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Hcy异常升高引起了血管内皮损伤,ET的异常增高和NO减少,导致ET和NO功能失调,血压升高,可能是促进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形成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叶酸对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n=45)和对照组(n=45),收集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分离血清,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Hcy的水平;使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应用超声法评价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cy、FMD、NO、ET-1和VEGF均有所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改善结果更显著,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叶酸与老年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关系,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唐怀宇 《当代医学》2016,(12):132-133
目的 分析对冠心病患者突然终止他汀类药物对其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9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用药前、停药前、停药1周时测定患者的静脉血水平、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血管活性物质、血脂参数.结果 停药前TXB2、LDL-C、TC水平、血浆6-keto-PGF1α、NO、TG、血浆ET水平、NTG血流量、反应性充血流量以及FMD均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停药前相比,停药后1周TXB 2、血浆6-keto-PGF1α、血浆ET水平、NO、TG、TC、NTG血流量、反应性充血流量以及FMD指标恶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突然停用他汀类药物应用不但会导致药物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消失,并会引起血管内皮功能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压、C-反应蛋白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氟伐他汀组(n=40),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和硝本地平控释片,氟伐他汀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两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FI(6-keto-PGFI)和血栓素B(2TXB2)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氟伐他汀组FMD由治疗前的8.20%±0.72%,上升至12.39%±0.97%(P<0.05);NO浓度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47.67±4.36pg/mlvs52.94±4.40pg/ml,P<0.01);ET浓度较治疗前降低(31.31±2.47pg/mlvs24.33±2.45pg/ml,P<0.01)。对照组上述参数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明显下降(P<0.05),舒张压和hsCRP无明显变化(P>0.05);氟伐他汀组治疗后血压、血清hsCRP均有所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hsCRP浓度,调控NO/ET平衡,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降低血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对老年高血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Hcy、一氧化氮(NO)、血压(BP)水平及躲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63例血清Hcy承平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30例):仅服用降压、他汀类及阿司匹林等基础药物;(2)干预组(33例):除基础用药外加用叶酸(5mg/d)、维生素B12(250μg/d)口服.治疗前(基线水平)及治疗后4周,测定患者空腹血清Hcy,NO水平,同时测量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PWV.结果:干预组患者Hcy水平与服药前相比降低(P=0.0000);NO水平与服药前相比升高(P=0.0002);四周后对照组Hcy及NO水平亦有变化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SBP、DBP及PWV基线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SBP、DBP及PWV值与治疗前相比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0).结论:口服叶酸、维生素B12可以显著改善老年高血压伴高Hcy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有一定的降压及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H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血压水平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型高血压患者给予叶酸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血压与血浆Hcy水平,降低心脑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率,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冠心病患者脂联素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0例给予阿司匹林和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缬沙坦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加缬沙坦。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采用超声多普勒法测定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FMD),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常规治疗组肱动脉基础内径、FMD、NO、脂联素水平均无显著变化(P>0.05),缬沙坦组除肱动脉基础内径外,其余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缬沙坦组治疗后FMD、脂联素、NO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P<0.01)。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均无明显变化。FMD与脂联素水平(β=0.308,P<0.05)和NO水平(β=0.417,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中脂联素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韩志奋  姜领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363-1364,1367
目的: 研究高血压前期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ET)、抵抗素以及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变化.方法: 将有连续记录血压增高者60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组30例、高血压前期组30例,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3组人群血浆中NO、CGRP、ET、MCP-1和抵抗素的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患者血清NO、CG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P<0.01).高血压组患者血清NO和CGRP均显著低于高血压前期组(P<0.01),而 ET、MCP-1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高于高血压前期组(P<0.01).结论: 血压升高可以明显损害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表现为NO、CGRP、ET、抵抗素及MCP-1的代谢失衡,高血压前期人群已出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与探讨采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并研究其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7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5例,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叶酸片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动态血压、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管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24hSBPV、24hDBPV、dSBPV、dDBPV、nSBPV、nDBPV均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Hcy[(7.4±2.9)μmol/L]、sICAM-1[(342.4±39.5)μg/L]、NO[(78.4±9.1)μmol/L]、ET-1[(53.4±9.6)ng/L]以及IMT[(1.0±0.6) mm]明显优于对照组[Hcy(9.2±3.0)μmol/L、sICAM-1(366.5±39.5)μg/L、NO(75.3±8.0)μmol/L、ET-1(57.4±9.8)ng/L以及IMT(1.3±0.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依那普利联用叶酸治疗更有利于改善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玲  余发琼  廖蓉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1891-1893
目的:探讨叶酸干预对复发性流产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叶酸水平的影响。方法以42例复发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45例正常孕前检查者为对照,检测2组血清HCY水平、叶酸水平,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叶酸干预,比较干预后2组HCY、叶酸水平。结果入组时复发性流产组血清HCY、血浆叶酸及红细胞叶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3个月后,复发性流产组血清HCY水平仍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叶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血浆叶酸水平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女性,叶酸水平偏低,叶酸干预可改善患者叶酸代谢紊乱、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伴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叶酸组40例和血府逐瘀汤组40例,用药前后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血府逐瘀汤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叶酸组的70%(P〈0.05);叶酸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口服叶酸,随访3个月后Hcy水平较前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血府逐瘀汤,随访3个月后Hcy水平较前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cy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府逐瘀汤较之叶酸组有更为显著的下降(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明显降低冠心病高Hcy血症患者的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仇冬霞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12):1601-1604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H型高血压病人血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补充叶酸对其的影响。 方法选取行常规降压治疗和叶酸治疗的H型高血压病人102例(观察组),根据不同基因分型进行分组,其中突变型为TT组,杂合型为CT组,野生型为CC组。另选取同期仅进行常规降压治疗未进行叶酸治疗的H型高血压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叶酸治疗前后血压及血浆Hcy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基因型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102例病人中TT组50例(49.02%),CT组28例(27.45%),CC组24例(23.53%)。对照组基因分型中TT型13例(43.33%),CT型10例(33.33%),CC型7例(23.33%)。治疗前,CC组、CT组收缩压(SBP)均明显高于TT组和对照组(P < 0.01),各组病人舒张压(D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病人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P < 0.05),CC组、CT组SBP下降幅度均明显大于TT组和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各组DBP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 0.05),CC组DBP下降幅度亦大于TT组(P < 0.05)。治疗前,TT组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CT组、CC组和对照组(P < 0.01),CT组与CC组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Hcy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组和对照组病人血浆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1),TT组Hcy水平下降幅度均大于CT组、CC组和对照组(P < 0.01)。结论不同基因型的H型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血浆Hcy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的同时补充叶酸,有助于进一步改善血压和血浆Hcy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调节作用. 方法 建立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奥心血康组和雪莲通脉丸组. 给药4周后取小鼠血清,ELISA试剂盒测定ET-1、NO和ACE浓度.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ET-1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雪莲通脉丸组NO浓度显著升高,ACE浓度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其中,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可能与血清ET-1、ACE浓度呈正相关、与血清NO浓度呈负相关. 雪莲通脉丸对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指标具有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浓度、降低ET-1、ACE浓度有关,且与地奥心血康组比较在改善血清NO、ACE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心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入我院的H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依那普利,治疗组口服依那普利叶酸片,2组均治疗12个月。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心功能及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BP、DBP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压效果更加明显。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浆Hcy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E/A值,分别由0.65±0.09和0.64±0.13上升到0.93±0.14和0.77±0.12,治疗前后,2组E/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E/A值显著升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值分别由64.64±1.19和65.11±1.47上升到69.43±1.40和66.95±1.38,治疗前后2组LV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VEF值显著升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7.53±3.74)个月。随访过程中,对照组出现7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其中4例脑卒中,2例心肌梗死,1例心血管病死亡,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86.0%。治疗组共发生3例主要心血管事件,其中2例脑卒中,1例心肌梗死,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生存率为94.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无主要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显著提高,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及降低血浆Hcy、逆转左室肥厚作用更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其疗效显著强于依那普利,有效保护心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丸联合西药对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HHcy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叶酸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府逐瘀丸,2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集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晨起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P-选择素(P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cy、MMP-9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MDA低于同期对照组,SOD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NO、iNOS高于同期对照组,v WF、Ps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丸联合西药能够降低冠心病HHcy患者Hcy水平,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8.
张志坚  葛永琼  肖静  邹耀兵  唐明山 《医学综述》2014,20(18):3394-3396
目的探讨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5例MCI患者(MCI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空白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中高Hcy者均给予甲钴胺、叶酸治疗,共4周。观察两组高Hcy的发生率和Hcy、VitB12、叶酸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MoC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MMSE)以及两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及MoCA、MMSE的评分。结果 MCI组患者中高Hcy的发生率(50.77%)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77%)(χ2=65.02,P<0.01),Hcy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t=12.36,P<0.01),而叶酸、VitB12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9.45,15.14,P<0.05),MMSE与MoCA评分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t=3.45,4.28,P<0.05);Hcy水平与VitB12、叶酸水平以及MMSE评分、MCOA评分均呈负相关(r=-0.27、-0.45、-0.21、-0.23,P<0.05),两组研究者治疗前Hcy水平及MMSE、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研究者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MMSE、MC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与老年人MCI具有相关性,补充维生素B12、叶酸可降低血浆Hcy水平,但对于短期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无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90例IS患者(记为IS组)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记为健康组)为对象,比较2组血浆Hcy水平、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并探讨不同程度IS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级)评估与血浆Hcy水平关系以及血浆Hcy水平在疾病预后中影响。结果 IS组血浆Hcy水平、Fbg较健康组明显高,a PTT、TT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S患者血浆Hcy水平最高,中度次之,轻度最低,三者之间两两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升高患者的血管事件的总发生率31.82%明显高于Hcy正常患者10.87%(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是IS疾病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不同程度IS与血浆Hcy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郑州中心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收治的106例特发性耳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纯音听阈值、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血浆Hcy水平及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前,2组纯音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纯音听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P<0.05)。 结论 耳后注射甲泼尼龙治疗特发性耳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浆Hcy水平,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