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决定理论在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PCI治疗的78例冠心病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非同期对照,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的3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2021年2月至2022年4月的4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健康促进行为干预护理方案,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简版冠心病教育问卷(CADE-Q SV)、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干预4周及12周后,观察组HPLP-Ⅱ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和CADE-Q SV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4周后,观察组SAQ总分、心绞痛发作和疾病认知度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12周后,观察组SAQ总分及其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自我决定理论对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健康促进行为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可以提升病人术后健康促进行为水平、疾病知识水平,改善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于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行PCI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干预,以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两组PCI术后康复情况,对比两组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4.52±2.14)d]短于对照组[(7.23±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92.33±6.86)分]高于对照组[(72.89±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促进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杨红 《中外医疗》2020,39(1):112-114
目的 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80例PCI术后CHD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及健康行为(HLP)评分.结果:两组出院时血压水平、ESCA评分及HLP评分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心护理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2年3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介入科诊治的7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双心护理组,各39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双心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行双心护理,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负面情绪、自护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2周后,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双心护理组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双心护理组评分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急诊PCI救治中引入双心护理模式,发挥良好心理调节、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兰考第一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7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注意事项讲解、饮食及用药干预等。观察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表评分、健康行为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分别为(95.86±21.65)、(119.30±22.22)分,观察组分别为(96.34±21.05)、(145.73±25.16)分。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自我护理能力,促进健康行为的培养及建立。  相似文献   

7.
唐艳  尹伊  吴慧 《基层医学论坛》2021,(9):1220-1222
目的 研究延续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就诊的80例患者,奇偶法分组,奇数为对照组,偶数为延续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护理,延续组42例采用延续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 出院后30 d、60 d,延续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分别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探讨对其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树立健康行为标准的影响。方法选取宝丰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0例)与干预组(60例)。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健康行为量表(HPLP)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标准作出测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SCA及HP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ESCA及HPLP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早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标准及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0年9月的PCI术后患者52例为对照组;2010年10月-2011年3月的术后患者56例为护理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第1、3、6个月服药依从性的差别。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出院后第1、3、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均好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PCI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围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72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加强拔管前后的护理。结果172例患者术后冠状动脉灌注均得到有效改善,其中5例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射,4例出现皮下血肿,10例出现排尿困难,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均痊愈。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行PCI的冠心病患者76例,分别于术前5 min、术后48 h、1月及6月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PCI术后48 h 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5 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月CRP水平较术前5 min明显下降(P<0.05)。结论:PCI术可能在短期内触发并加重冠状动脉炎症,术后1月恢复正常;术后CRP水平持续或再次升高,提示患者病情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胸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劲松  刘婧  白法文 《医学综述》2011,17(16):2461-246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常见方法。但临床仍有不少患者术后有胸痛的症状,PC I术后胸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少部分胸痛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严重后果,需要及时、正确诊断和处理。现将综合新近研究进展对PC I术后胸痛的常见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房颤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术后两组均给予三联抗栓药物治疗6个月,之后双联抗栓药物治疗至12个月,其中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凝血功能,同时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比较,对照组aPTT、PT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华法林相当,而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季虹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429-143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采用SDS、SAS进行评价。结果: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采用SDS量表进行评分,实验组患者其在护理干预3d后其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SAS评分,实验组患者其S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3d其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项目比较,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抑郁情绪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进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替格瑞洛)与对照组(氯吡格雷),每组38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药物治疗与常规护理,住院期间均给予扩冠、他汀类药物、B他受体阻断剂、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两组术前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加入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观察组加入替格瑞洛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酶元时间(PT)、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循环抵抗指数(IMR)、冠脉血流储备(CFR);观察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电话和门诊随访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T、PAgT和Fbg值(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MR值为(26.80±5.97),显著低于对照组(29.87±6.14),CFR值为(2.23±0.51),显著高于对照组(1.84±0.44)(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率为2.63%,明显低于对照组15.79%(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1年、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26%、10.53%、13.1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28.95%、34.21%(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可获得优于氯吡格雷对凝血功能与冠脉微循环功能的改善效果,并降低短期、中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许传芬  宋霞  安玉娟 《实用全科医学》2009,7(8):901-901,F0003
目的探讨老年经皮冠心病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焦虑的护理干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2例老年(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以宣教方式为主;对观察组进行知识讲解、心理沟通、术前准备及行为训练等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AS评分明显高于常模(P〈0.01);通知手术日两组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当日晨,观察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术前知识讲解、心理沟通和行为训练等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PCI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的防治措施,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3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68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组68例CHD患者的一般资料、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饮酒、高脂饮食、肥胖及不好运动等6个项目进行调查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护理,主要从一般护理、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4个方面护理干预。结果本组68例CHD患者中,CHD家族史者18例(男女共计),占26.5%;有吸烟史者29例,占42.6%;肥胖30例,占44.1%;不好运动27例,占39.7%。本组CHD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少于2项,其CHD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脂质代谢紊乱和动脉壁功能障碍是诱发CHD的重要因素,CHD家族史、吸烟、肥胖、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是诱发CHD的危险因素,合理的膳食、适度的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CHD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53例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血清ANP水平,按血清ANP的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高ANP组(ANP≥4.7mg/L),低ANP组(ANP〈4.7mg/L),随访12月,观察两组在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猝死、心肌梗死、再狭窄、再次血管重建)的差别。结果在12个月的随访中,发生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28例和心血管原因导致的死亡5例。高ANP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低ANP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PCI前血清ANP水平(OR=2.72,CI=1.76~5.14,P=0.033)和高敏C反应蛋白(OR=1.61,CI=0.92~4.21,P=0.043)对PCI术后再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具有独立预测价值。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需要PCI治疗的患者173例,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AS组,n=76)和常规治疗组(C组,n=97),治疗7天后行PCI术。术前和术后检测血清hs-CRP、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结果两组患者术前24h血hs-CRP水平,低于入院时(t=2.413和2.309,P〈0.05)和术后48h(t=2.087和2.368,P〈0.05);AS组PCI术前24h和术后48h血清hs-CRP均低于C组(t=2.007和2.275,P〈0.05)。两组PCI术后SCr较术前升高(t=2.464和2.392,P〈0.05),GFR较术前降低(t=2.496和2.573,P〈0.05);术后AS组SCr低于C组(t=2.337,P〈0.05),GFR高于C组(t=2.145,P〈0.05)。AS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生率低于C组(6.58%vs16.49%,χ^2=3.93,P〈0.05)。结论冠心病择期PCI患者术前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CIN可能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机制可能与显著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PCI手术的老年患者124例,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多元化护理干预(包括加强健康知识宣导、讲授、心理护理、电话咨询、个别讲解等);护理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和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术后6个月随访,再次采用QL测评患者生活质量,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多元化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SA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在出血、尿潴留、疼痛、失眠、心绞痛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随访,Q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PCI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对病人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