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对体外人源性肾小管细胞株(HK-2)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以及信号蛋白Smad2/3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组和去甲斑蝥素组(NCTD组)。对照组为无血清DMEM培养,TGG-β1组为TGF-β1 5ng·mL^-1诱导,NCTD组为不同浓度NCTD(0.5、1.0、2.5μg·mL^-1)与TGF-β1(5ng·mL^-1)共同作用,各组作用时间48h。使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与Smad2、Smad3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α-SMA、E-cadherin、Smad2/3、p-Smad2/3蛋白质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α—SMA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d0.05),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TGF-β1组相比,NCTD干预组α—SMA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而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TGF-β1组Smad2、Smad3rnRNA和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TGF-β1组比较,NCTD干预组Smad2、Smad3mRNA和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下调(P〈0.05),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去甲斑蝥素具有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信号蛋白Smad2/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单体川芎嗪(TMP)对肝星状细胞(HS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传导的影响。通过检测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RT-PCR法检测HSC中TGF-β1及其Ⅰ型和Ⅱ型受体、Smad 3及Smad 7 mRNA表达。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MP A、B、C各组均可显著降低TGF-β1 mRNA(P〈0.01);TMP B、C组TβRⅠ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MP B、C浓度组的TβRⅡmRNA、Smad 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TMP B、C组可显著升高Smad 7 mRNA表达量(P〈0.01)。结论:川芎嗪可降低HSC中TGF-β1及其Ⅰ、Ⅱ型受体及Smad 3 mRNA表达,同时促进Smad7 mRNA表达,表明川芎嗪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增殖,这可能与阻断TGF-β/Smad通路的信号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胜开  李琮辉  王丕荣 《贵州医药》2001,25(11):966-96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及检测TGF-β1 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正常对照及52例Ⅱ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尿TGF-β1及尿白蛋白、血糖、肌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TGF-β1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组内比较,B、C组同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糖尿病组明显升高,同时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显著意义(P<0.05),且A、B、C三组间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尿TGF-β1与血TGF-β1呈正相关(r=0.3324,P<0.05),与尿白蛋白明显正相关(r=0.895,P<0.05),与血肌酐正相关(r=0.313,P<0.05)。尿TGF-β1异常率与尿白蛋白异常率的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TGF-β1参与糖尿病的形成及进展。尿TGF-β1比尿白蛋白能更早地反映糖尿病的肾脏损害,尿TGF-β1可作为评价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止喘胶囊对哮喘大鼠气道重建TGF-β1及其胞内信号转导分子Smads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止喘胶囊组、地塞米松组和止喘胶囊+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通过ip卵清蛋白及右腿im氢氧化铝凝胶致敏,并雾化吸入卯清蛋白,建立哮喘模型,在哮喘激发4 wk后检测肺组织TGF-β1蛋白及mRNA以及Smad-2、Smad-7 mRNA表达。计量资料用ANOVA程序进行分析,并用LSD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哮喘模型组气道上皮TGF-β1以及TGF-β1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哮喘模型组Smad-2 mRNA较正常对照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止喘胶囊组、止喘胶囊+地塞米松组和地塞米松组TGF-β1,TGF-β1 mRNA,Smad-2 mR- NA表达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或P<0.05),止喘胶囊组可显著上调Smad-7 mRNA表达水平,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止喘胶囊可下调哮喘大鼠生长因子TGF-β1蛋白及mR- NA、Smad-2 mRNA表达,上调Smad-7 mRNA的表达,阻断TGF-β1的信号转导,从而减轻哮喘大鼠气道重建,为止喘胶囊的临床使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M)Ⅳ、Ⅲ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只舍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其中12只入糖尿病模型(DM)组,另12只入糖尿病模型+atRA(DM+atRA)组,此外再随机选择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NC)组。分别于第8、12周末各组处死6只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MP-7,TGF-β1,Ⅳ、Ⅲ型胶原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GF-β1 mRNA、BMP-7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DM+atRA组大鼠肾组织BMP-7表达较同时期DM组增加(P〈0.01),主要表达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而TGF-β1表达较同时期DM组减少(P〈0.01):且DM+atRA组大鼠肾组织ECM重要成分Ⅳ、Ⅲ型胶原表达与DM组相比较显著减少(P〈0.01)。同时观察到BMP-7蛋白与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5,P〈0.01),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1),与TGF-β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6,P〈O.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M+atRA组BMP-7mRNA水平升高,TGF-β1 mRNA水平下降,且两者星显著负相关(r=-0.83,P〈0.01)。结论atRA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延缓肾脏纤维化,这一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增加BMP-7表达,下调TGF-β1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ECM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6.
肝细胞肝癌组织TGF-β1和IGF-Ⅱ异常表达与HBV复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细胞肝癌(HCC)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与HBV复制间的关系。方法以自身对照法收集HCC组织及非癌组织,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HCC组织中HBVDNA,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TGF-β1和IGF-Ⅱ的表达,以巢式PCR扩增TGF-β1 mRNA和IGF-Ⅱ mRNA基因片段,并分析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间的临床病理学关系。结果HCC组TGF-β1和IGF-Ⅱ表达阳性率均为83.3%,TGF-β1 mRNA和IGF-Ⅱ mRNA阳性率均为100%,HCC组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HCC组中TGF-β1和IGF-Ⅱ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直径、数目间未见明显相关(P〉0.05);TGF-β1和IGF-Ⅱ表达与HBV复制显著相关(94.7%),且HBV DNA阳性组显著高于HBV DNA阴性组(P〈0.05)。结论HCC组织中TGF-β1和IGFⅡ过度表达,且与HBV复制和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细胞移植技术的探索,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坏死区的心肌细胞重建及衰竭心脏的功能恢复,可能是-种极具前途的临床治疗手段。我们前期的研究初步证实巴戟天寡糖(Morinda officinalis How oligosaccha rides,MOO)具有明显促进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作用保护心脏作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离体纯化培养乳鼠双侧后肢骨骼肌成肌细胞的方法,以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为阳性药对照组、并设立MOO中剂量+5-Aza—dc联合用药组,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免疫痕迹技术进-步观察了MOO促成肌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时对TGF-β2受体及信号传导的影响。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TGF-β2表达水平均上调,差异显著(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MOO各剂量组TGF—β2表达水平随剂量增加而增强,联合用药组TGF-β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用药组Smad4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各用药组间Smad4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3)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OO小剂量组及联合用药组Smad2/3表达轻微上调、MOO中、大剂量组及阳性组均下调Smad2/3的表达。(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组Smad7的表达差异显著(P〈0.05),其中MOO小剂量组、阳性组和联合组均抑制Smad7表达,MOO中、大剂量组逐渐增强Smad7的表达。结论:(1)MOO可促进TGF-β2的表达,并随着剂量的增加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信号转导分子Smads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等4组,每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GF—目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TGF-β1以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和SIT治疗组的血清、BALF中TGF-β1.浓度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但SIT治疗组与哮喘组相比,两者的TGF-β1浓度则均有所下降;哮喘组肺组织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SIT治疗组增高,而Smad7蛋白表达下降。结论:SIT通过抑制哮喘大鼠体内TGF-β1和P-Smad2/3的过度表达及上调Smad7,从而阻断TGF-β1的胞内信号转导,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抑制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主动脉和心肌组织转换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2周龄SHR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卡托普利组、氯沙坦组以药物灌胃,不给药物的SHR为对照组,Wistar组给蒸馏水4周,给药前后测尾动脉血压.提取主动脉、心肌组织.RT—PCR半定量法测TGF-β1 mRNA表达。结果:SHR主动脉组织TGF-β1 mRNA表达显著增加.卡托普利和氯沙坦显著降低了SHR主动脉TGF-β1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SHR与普通大鼠心肌组织TGF-β1 mRNA表达无差异。结论:早期SHR主动脉TGF-β1 mRNA表达增加,ACEI和AT1拮抗剂可减少主动脉TGF-β1 mRNA的表达.改善血管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信号转导分子Smads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等4组,每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和BALF中TGF-β1浓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TGF-β1以及磷酸化Smad2/3(P—Smad2/3)、Smad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哮喘组和SIT治疗组的血清、BALF中TGF—β1浓度均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但SIT治疗组与哮喘组相比,两者的TGF-β1浓度则均有所下降;哮喘组肺组织TGF-β1和P-Smad2/3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SIT治疗组增高,而Smad7蛋白表达下降。结论:SIT通过抑制哮喘大鼠体内TGF—β1和P—Smad2/3的过度表达及上调Smad7,从而阻断TGF-β1的胞内信号转导,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抑制气道重塑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刘瑞吉  刘兰吉 《河北医药》2011,33(12):1806-1807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2型糖尿病(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DM患者95例,其中正常尿蛋白组32例。微量尿蛋白组32例,临床尿蛋白组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及TGF-β1水平,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正常蛋白尿组血清HGF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DM患者肾损害的逐渐加重,血清HGF水平逐渐减低,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则逐渐增高,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GF和TGF-β1呈显著负相关(r=-0.618,P〈0.01)。结论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和TGF-β1变化明显,HGF和TGF-β1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百令胶囊对大鼠肾小球硬化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TGF-β1)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正常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百令胶囊组。模型组和百令胶囊组行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百令胶囊组以百令胶囊混悬液[4g/(kg·d)]灌胃治疗,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的自来水灌胃,大鼠自由饮水、进食。末次术后9周各组分别处死大鼠12只,测定血生化指标和尿蛋白排泄量;采用逆转录PCR(RT-PCR)检测大鼠肾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百令胶囊组大鼠血浆白蛋白(Alb)增高,胆固醇(choles-terin)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尿蛋白排泄(UAE)减少,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下降;TGF-β1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化检测示TGF-β1的表达减弱(P〈0.05)。结论随着5/6肾切除大鼠肾小球硬化程度加重,TGF-β1的表达增加,提示TGF-β1参与了肾小球硬化的进展;百令胶囊干预后,肾小球硬化大鼠TGF-β1的表达明显下调,可能是百令胶囊延缓。肾小球硬化进展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Wistar糖尿病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N组、DM组和DM-B组3组,于给药8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及Smad4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及Smad4蛋白定位的表达,并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排出均增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明显增多、系膜区扩大(PAS染色);TGF-β1及Smad4 mRNA表达上调;TGF-β1及Smad4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贝那普利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减轻(P<0.01).结论:TGF-β/Smad通路在糖尿病肾病时是激活的,贝那普利治疗可延缓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4.
FGF21对大鼠肝癌模型中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FGF21通过TGF-β/Smads信号通路延缓肝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癌组织的TGF-β1,TGF-β R Ⅱ,Smad2,3,4,7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癌组织的TGF-β1,TGF-β R Ⅱ,Smad2,3,4,7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不同FGF21浓度下,TGF-β1,TGF-β R Ⅱ,Smad2,3,4,7表达水平不N(P〈0.05)。结论FGF21通过促进TGF-β/Smads信号通路中的信号分子或受体的表达,或者通过下调此信号通路的阻断分子而抑制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1)在大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方法以对照组(n=40)和新赛斯平组(CsA组,n=40)建立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观察供心存活时间,于移植术后第1、3、5、7、9、11、14天分别取供心组织各5例,半定量RT—PCR的方法动态检测供心中TGF—1的表达情况。结果供心存活时间分别为:对照组(8.6±1.5)d,CsA组(20.4±5.1)d,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中TGF-1表达的时间变化趋势与供心存活时间有一致性,但在两组中的表达强度不同,对照组较CsA组弱,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GF-1的产生和表达可能因CsA的干预而增加,CsA的干预明显延长了供心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和Smad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Wistar糖尿病大鼠为模型,随机分为N组、DM组和DM-B组3组,于给药8周后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及Smad4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及Smad4蛋白定位的表达,并用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平均动脉压、血糖、肾功能指标及24小时尿蛋白排出均增加;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明显增多、系膜区扩大(PAS染色);TGF-β1及Smad4 mRNA表达上调;TGF-β1及Smad4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贝那普利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减轻(P<0.01).结论TGF-β/Smad通路在糖尿病肾病时是激活的,贝那普利治疗可延缓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HCY、TGF-β1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RIA)、酶联法(ELISA),检测了33例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中CEA、HCY、TGF-β1的水平,和正常人组(35例)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术前直肠癌患者血清CEA、HCY、TGF-β1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半年,未复发者(29例)血清CEA、HCY、TGF-β1的水平持续下降,接近正常人,复发者(4例)的相关指标水平再次上升,与术前水平接近,明显的较未复发者高,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0.01)。并且血清中CEA的水平与HCY、TGF-β1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60180.5988,P<0.01)。结论检测手术治疗前后直肠癌患者血清CEA、HCY、TGF-β1水平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梦平  王丽  高利超  肖文  甘林望  吴蔚桦  刘建 《天津医药》2019,47(12):1205-1209
目的 探讨生松素(P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以下5组:正常对照(NC)组、1×10-6mol/L AngⅡ(Ng)组、1×10-6 mol/L AngⅡ+1‰ DMSO(Ng-D)组、 1×10-6 mol/L AngⅡ+30 μmol/L Pb(Ng-Pb)组、1×10-6 mol/L AngⅡ+10 μmol/L缬沙坦(Ng-Val)组。分别在干预12、24、48 h搜集细胞和上清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Ⅳ型胶原(ColⅣ)、纤连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β( 1 TGF-β1 )、Smad3、磷酸化Smad3(p-Smad3)、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NF-κB(pNF-κB)的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中ColⅣ、FN、TGF-β1、TNF-α、IL-6的mRNA水平。结果 (1)Pb对 AngⅡ诱导的系膜细胞合成ECM的影响:与NC组相比,Ng组细胞内ColⅣ和FN的蛋白质和mRNA 水平升高(P<0.05),而Ng-Pb组和Ng-Val组细胞内ColⅣ和FN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均较Ng组降低(P<0.05)。(2)Pb对TGF-β1/Smad3通路的 影响:与NC组相比,Ng组细胞内TGF-β1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增加,p-Smad3/Smad3水平增加( P<0.05),而Ng-Pb组和Ng-Val组细胞内TGF-β1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以及p-Smad3/Smad3水平均较Ng组降低(P<0.05)。(3)Pb对NF-κb介导的促炎症因子产生的影响:与NC组相比,Ng组 p-NF-κb/NF-κb水平增加,IL-6和TNF-α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增加(P<0.05),而Ng-Pb组和 Ng-Val组p-NF-κb/NF-κb水平以及IL-6和TNF- α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均较Ng组降低(P<0.05)。结论 Pb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和NF-κb介导的促炎症因子的产生, 从而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合成ECM。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曲尼司特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Sprague—Dau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肺纤维化模型组(M组)和曲尼司特治疗组(Q组)各16只,分别在14、28d处死8只,每组大鼠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行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F—κB;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GF-β1 mRNA表达;样本碱水解法测定羟脯氨酸(HYP);DTNB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结果:M组的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及HYP含量、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及MDA含量均较N组显著升高(P〈0.01)。Q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及HYP含量、NF-κB、TGF-β1 mRNA MDA含量均较M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曲尼司特可能是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而下调了NF-κB的活性,从而抑制了TGF-β mRNA的表达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龚作炯  宋仕玲  黄砚青  阮鹏  张志荣 《江苏医药》2004,30(6):403-405,i00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和缬沙坦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培哚普利治疗组和缬沙坦治疗组.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治疗组于造模第4周开始分别予以培哚普利和缬沙坦灌胃.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Ⅱ型受体(TGFRⅡ mRNA);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GF-β1、Smad3及Smad7在肝内的表达及定位,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经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大鼠肝内TGF-β1与TGFRⅡ mRNA、以及Smad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Smad7的表达增加.TGF-β1与Smad3的免疫阳性反应信号主要位于纤维间隔中的细胞浆,Smad7则主要在肝细胞浆表达,上述物质在两种药物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培哚普利或缬沙坦治疗后肝小叶均趋于正常,纤维间隔明显变薄.结论培哚普利或缬沙坦均能有效地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及纤维化程度,其机理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肝内TGF-β1、与TGFRⅡ mRNA及Smad3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