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志波 《河北医学》2004,10(8):675-676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对11例病例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作了前瞻性对照研究,使用的是敏感性高,准确性好的单克隆抗体-ABC法。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病例组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亚群的百分数和CD4/CD8的比值均显著降低。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免疫调节细胞的失衡,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4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单项免疫扩散法,分别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免疫球蛋白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中8例重症者皮质激素治疗前上述两项指标进行了对比 观察。结果表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3无明显变化,CD8阳性细胞比便增加,CD4/CD8下降,免疫球收白IgG、IgA含量明显增高,IgM则无明显变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缓解后CD3明显增加,CD4CD8无明显变化,CA4/CD8比值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清肠化湿方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以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使用TNBS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12.8kg/d)、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0.5kg/d)。一次性ig给药,连续7d后处死小鼠;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组织中IL-17、Foxp3的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RORγt和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清肠化湿方组小鼠结肠组织中IL-17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RORγt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且与SAS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oxp3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清肠化湿方可能通过下调RORγt表达抑制Th17细胞分化、IL-17产生,通过上调Foxp3表达促进Treg细胞形成,从而调节溃疡性结肠炎小鼠Th17/Treg平衡,抑制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清肠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靶点与信号通路,从而解释其治疗湿热型UC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筛选清肠化湿方的潜在活性成分(OB≥30%,DL≥0.18)及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通过TCMS...  相似文献   

5.
刘燕 《右江医学》2003,31(4):362-363
目的 通过对溃疡性结肠炎 (UC)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了解U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 对 2 8例UC患者疾病活动期和 18例中、重度UC患者于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 ,并作对比观察。结果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CD3、CD4 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CD8、NK细胞明显减少 (P <0 .0 1) ,CD4 /CD8比值上升 (P <0 .0 1) ;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期 ,CD3、CD8、NK细胞上升 ,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D4 细胞无明显变化 ,CD4 /CD8比值较治疗前下降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和病情变化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加味柴芍六君颗粒大、中、小剂量组,SASP组,模型对照组共6组,每组15只.制作免疫UC大鼠模型.治疗后处死大鼠,取出结肠,肉眼观察结肠变化,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结果:加味柴芍六君颗粒能提高UC大鼠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降低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大剂量组明显优于中、小剂量组以及SASP组、模型组(P<0.05).同时,能降低溃疡指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柴芍六君颗粒治疗UC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是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对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脾虚湿热型UC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采用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治疗,对照组33例,采用健脾化湿汤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健康调查简表(SF-36)积分、肠镜计分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在IBDQ总分、肠道症状(B)维度、一般健康状况(GH)维度评价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项症状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症状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肠道黏膜Baron评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化湿汤联合清肠栓的内外合治法能有效改善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补体、T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UC患者(UC组)和1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用血清免疫球蛋白分析仪经快速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UC组CD3^+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UC组CD4^+及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UC组CD4^+与CD8^+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C组补体C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UC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2000,35(6):548-549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构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模型,从芳香烃受体(AhR)角度,观察清肠化湿方对白细胞介素-22(IL-22)分泌及黏蛋白-2(MUC-2)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表达的作用,阐述其缓解小鼠UC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DSS构建UC小鼠模型,每日观察小鼠体质量、粪便形...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观察清肠化湿方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炎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紧密连接跨膜蛋白claudin-1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可能机制。方法 使用TNBS/无水乙醇造模成功后,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清肠化湿方组12.8 g/(kg·d)、美沙拉嗪组(0.67 g/(kg·d)。一次性ig给药,连续10 d后,处死大鼠,留取结肠组织;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TNF-a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上皮claudin-1蛋白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清肠化湿方可以降低大鼠结肠炎模型结肠组织TNF-α水平[模型组,清肠化湿组分别为(99.40±32.37),(55.07±12.80)pg/mL],(P<0.01),提高claudin-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模型组,清肠化湿组分别为(2.18±0.78),(3.94±0.91)](P<0.01),减轻对claudin-1蛋白的损伤(P<0.05),清肠化湿方组与美沙拉嗪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清肠化湿方降低结肠组织TNF-α水平,保护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是其治疗UC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T 细胞亚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EPICS-XL,美国Coulter公司)计数,对77例不同中医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3^+、CD4^+、CD8^+百分比进行检测。结果:UC实证湿热内蓄型和气滞血瘀型组Th细胞增多,Ts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增高,T细胞总数变化不大;而虚证患者表现为T细胞总数减少,Th细胞减少,Ts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小。结论:UC患者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T细胞亚群均发生变化,实证以辅助T细胞功能亢进为主,而虚证则以辅助性T细胞功能减弱,Ts细胞功能相对亢进为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 (APAAP ELISA)法对 2 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抑郁症患者组CD4 下降 (4 0 0 2 %± 2 .16 % ) ,CD8增高 (2 9 6 4%± 4.2 7% ) ,CD4 /CD8比例降低 (1 34± 0 .2 6 ) ,与健康对照组 (CD4 :48.0 2 %±5 .2 7% ,CD8:2 4.42 %± 3.10 % ,CD4 /CD8:1.96± 0 .2 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抑郁症患者辅助性T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而抑制性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 ,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15.
测定48例NIDDM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CD_3、CD_4、CD_8值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NIDDM患者有T淋巴细胞功能缺陷。并讨论NIDDM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医护人员10例,乙肝病毒携带11例,慢性乙型肝炎21例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外周血CD3^+CD4^+、CD3^+CD8^+、CD3^+检测。结果CD3^+CD4^+/CD3^+CD8^+比值、CD3^+CD8^+百分率在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CD3^+CD4^+百分率,CD3^+百分率在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病毒携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外周血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无CD3^+CD4^+百分率变化,可能与其功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与宿主免疫功能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失调有关[1] 。黄芪是中药补气要药 ,具有调节慢性肝炎患者血清多种激素水平和保肝作用[2 ] 。我们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患者 1 2 6例 ,发现黄芪能调节慢性乙肝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的紊乱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慢性乙肝 1 2 6例 ,为我院传染科 1 998年 2月~1 999年 2月的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1 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其中男 93例 ,女 33例 ,年龄 2 1~ 5 2岁 ,平均 37岁。随机分为黄芪组 ( 65例 )与西药组 ( 61例 ) ,两组…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特征,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使用间接免疫荧光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对1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研究。结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与对照组比较CD3+T细胞和CD4+T细胞无明显变化,CD8+T细胞明显减少,CD4+/CD8+T比值增加。CD4+2H4+T细胞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减少,而CD4+4B4+T细胞所占比例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类风性性关节炎患者活化的CD25+T淋巴细胞增加;IgG含量显著增加,IgM和IgA与正常组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紊乱,而大量自身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可能是辅助T淋巴细胞升高,抑制性T淋巴细胞减少以及活化T淋巴细胞增加的结果,因此,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55例慢性胃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按年龄分组与42例健康对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胃炎组患者CD_ ~3 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中青年患者(20~35岁)CD_3~ 值低下最显著(P<0.001),中老年组CD_3~ 值虽低于中老年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有意义的程度.同时青年患者CD_4~ 值也低于同年龄对照组(P<0.002).慢性胃炎组的CD_4~ /CD_8~ 比值也较对照组为低(P<0.02),以中青年患者为明显(P<0.02和P<0.005).提示青年慢性胃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弱较中老年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观察,并与20例健康人T细胞亚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癌组病人CD4下降(P〈0.01),CD8升高(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1),肝癌组病人手术后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提示;原发性肝癌病人免疫平衡失调,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