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血脂特点,并探讨血脂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1年4-11月泸州市区内茜草、大山坪、龙马潭3个社区居民4 000名,从中筛选出糖尿病前期人群1 090名,根据不同血糖状态分为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n=79)、单纯糖耐量异常(IGT)(n=856)和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IFG+IGT)(n=155)3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基线调查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3组基线血脂水平及血脂异常患病率、随访3年后的血糖转归情况、不同转归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血脂对糖尿病前期血糖转归的影响。结果 IFG+IGT组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IGT组,三酰甘油(TG)水平高于IFG、IGT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IF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IFG+IGT组高TG血症患病率高于IFG、IGT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随访3年后,1 090名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归为正常糖耐量395人、IFG 32人、IGT 419人、IFG+IGT 56人、糖尿病188人,3组血糖转归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79,P<0.001);其中IFG、IGT、IFG+IGT转变为糖尿病的年转变率分别为4.2%、5.0%、10.5%。转归为糖尿病的患者基线年龄、BMI、腰围、臀围、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TG水平及糖尿病家族史、饮酒史比例均高于转归为正常糖耐量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为糖尿病前期转归为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在调整性别、年龄、BMI、腰围、臀围、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OGTT2 h血糖后,与TG1水平(0.35~0.98 mmol/L)相比,TG4水平(2.08~11.70 mmol/L)的OR(95%CI)为1.285(1.067,2.151),P=0.045。结论 糖尿病前期人群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脂代谢异常,其中以高TG血症为主;IFG+IGT人群糖尿病的转变率最高;TG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转归有影响,或可成为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转归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队列研究分析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与糖尿病前期对象5年转归糖尿病的相关性;并比较LAP、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预测糖尿病前期对象随访5年转归糖尿病的能力。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11月参与泸州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发生风险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中基线调查确诊为糖尿病前期人群1 125人,将研究对象按LAP的四分位数分为4组(Q1,Q2,Q3,Q4),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并观察转归糖尿病的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LAP对糖尿病前期对象转归糖尿病的影响,并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比较 LAP、BMI、WC、WHR 4个肥胖指标预测糖尿病前期对象转归糖尿病的能力。结果:完成随访的1 064人中,转归为糖尿病者237人;4组对象转归糖尿病的比较结果显示,Q4组(92人)>Q3组(69人)>Q2组(48人)>Q1组(28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08,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未调整任何变量及调整年龄、性别、身高、收缩压、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茶后,Q3、Q4组的糖尿病前期对象较Q1、Q2组的研究对象转归糖尿病的风险更高;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显示,在4个不同肥胖指标中,LAP(曲线下面积0.651,P=0.000)大于BMI、WC及WHR曲线下面积,说明LAP相较于BMI、WC及WHR对预测糖尿病前期对象转归糖尿病有较好的价值。结论:LAP是影响糖尿病前期对象转归糖尿病的危险因素,LAP或可成为评估糖尿病前期转归糖尿病的预测因子。随着LAP增高,糖尿病前期对象转归为糖尿病的风险增高;LAP用于预测糖尿病前期对象5年转归糖尿病的能力优于BMI、WC及WH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社区居民高尿酸血症和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成都地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的现况调查资料,分析年龄40岁及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资料,比较高尿酸血症与正常尿酸人群的糖脂代谢情况,并进一步分析高尿酸血症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空腹血糖受损、单纯性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高尿酸血症组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LDL-C和低HDL-C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尿酸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老龄、肥胖、血压升高、高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都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女性和HDL升高是高尿酸血症的保护性因素,其中年龄和性别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结论:高尿酸血与糖脂代谢关系密切,是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成都地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和糖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很高,高尿酸血症人群更易发生糖尿病和血脂紊乱。尽早对社区人群进行高尿酸血症和糖脂代谢干预,对降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发生和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上海老年人群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情况,并探索导致其高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以及回顾性调查分析,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导致空腹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3950名研究对象参与了本次研究,其中男性1745名,女性2205名。偏相关分析提示: 空腹血糖水平与BMI呈现出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偏相关系数为0.20,P<0.05);与SBP、DBP、AST、hs-CRP呈现弱相关性(P<0.05);与HDL、UA及Cr存在负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 老年、肥胖、较高的收缩压、较低的HDL水平及较低的Cr水平是导致糖尿病前期发生的高危因素,其对应的OR值分别是1.01、1.66、1.01、0.47和0.99。结论 上海高行社区老年人群中达到糖尿病前期状态的人群患病率为23.50%。老年、肥胖、较高的收缩压及较低的HDL水平是导致糖尿病前期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脂代谢变化与糖尿病阶梯状演变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代谢对正常人、糖耐量异常、2型糖尿病病人三者之间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东城区177例居民进行指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糖耐量试验及脂代谢指标的检铡。结果:177例中,正常人24人、超重或肥胖74人、糖耐量低减26人、2型糖尿病31人、IFG6人、肝功异常及其他16人。脂代谢异常改变与糖尿病的阶梯状演变高度相关。结论:糖耐量低减是糖尿病前期状态,早期发现血脂的变化,能够延缓糖尿病阶梯状演变,预防及尽早治疗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肥胖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肥胖糖耐量受损人群合并代谢异常及其转归。方法2001—2006年健康体检诊断IGT的肥胖人群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脂、血尿酸等指标的测定,每年随访一次。结果对256例IGT患者5年的随访中,54例转变为糖尿病(占21.0%),13例转变为糖耐量正常(占5.0%),189例仍为IGT(占73.8%)。NGT组、IGT组和DM组在基线状态下的体重指数、收缩压、负荷后血糖(餐后2h血糖、OGTT1h和2h血糖)均逐组增高(P〈0.05或P〈0.01)。基线状态时代谢异常项目越多者转变为DM的比率越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仅负荷后糖对IGT的转归具有独立影响。结论负荷后血糖指标是决定肥胖IGT人群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多项代谢异常也是增加肥胖IGT患者向DM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受损(IGT)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3年4~6月朝阳市市区居民1062人糖尿病普查中IFG、IGT患者79人于2006年4—6月进行随访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做过夜空腹75g葡萄糖耐量试验,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随访的65人中22人发生糖尿病。其中孤立性IFG(I—IFG)糖尿病转变率为10.8%,孤立性IGT(I—IGT)为9.2%,IFG/IGT为10.4%。在不同的年龄组,随着年龄增长糖代谢异常、高血压、肥胖、脂代谢异常有增加趋势,在40岁以上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血糖升高可能与增龄、糖尿病(DM)家族史、劳动强度、腰围指数(WC)增加、收缩压(SBP)增加、血脂异常等相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血压升高、中心性肥胖、体力活动强度减弱均为糖尿病危险因素。结论I—IGT、IGT/IFG人群糖尿病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I—IFG人群。增龄、向心性肥胖、高血压、体力活动减少是糖代谢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控制血压、体重,增加体力活动,对糖尿病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州市海珠区社区居民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冠心病(CH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血糖早期干预及CHD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样抽取该地区45岁以上社区居民1800人,以空腹指尖血糖≥5.6mmol/L为初筛标准,对符合条件的择期进一步以问卷调查、抽血化验及体格检查等方法收集资料,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血糖组、糖尿病前期组、糖尿病组3组.比较各组CHD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肥胖、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应用Framinsham CHD预测模型预测10年内CHI)发病风险.结果 (1)海珠区中老年人群糖尿病前期组患病率为11.00%,糖尿病组发病率为7.56%.(2)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但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糖尿病前期组与糖尿病组的CHD 10年风险均显著高于正常组,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前期与糖尿病患者人群的CHD 10年危险度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者,但两组之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空腹血糖受损及糖耐量异常与CHD关系密切,早期控制血糖对防治CHD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较一般人群高3倍以上,与2型糖尿病患者伴发脂代谢异常有着密切关系,原因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的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引起脂代谢紊乱,血脂增高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当然这与患者年龄、饮食、肥胖、血糖控制好坏、血压升高也有着密切联系。而血脂增高又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医学》2017,(1):73-75
目的分析石河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标准,在石河子市13个社区中随机抽取年龄≥40岁且无糖尿病病史居民443名。并对该人群展开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检查,比较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相关临床信息及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脂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血脂异常患病率为73.4%,单纯性血脂异常者占29.3%,混合型血脂异常者占44.1%。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吸烟、WC、HC、Hb A1c、FPG、BMI均为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为其保护因素。结论石河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吸烟等因素相关,而规律运动可降低血脂异常的发生。因此,有必要对该人群进行早期健康管理,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减少血脂异常风险及心血管事件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特点及其与各种慢性并发症、血糖的关系。方法将101例NIDDM患者分为无慢性并发症组(单纯组)和慢性并发症组(并发症组),每组病人根据血糖情况又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和血糖控制较差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病人脂代谢等紊乱的特点。结果各糖尿病组患者普遍存在着脂代谢异常,且以并发症组最为显著,主要表现为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100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降低。血糖的控制有助于各组病人脂代谢紊乱的改善。结论NIDDM患者普遍存在着脂代谢紊乱,此与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NIDDM 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初步探讨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65例NIDDM患者分为无慢性并发症组和并发冠心病组,每组病人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又分为血糖控制较好组和血糖控制较差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析各组病人HbA1c、血脂及血胰岛素水平及其与合并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各糖尿病组患者普遍存在着脂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且以并发冠心病组最为明显。脂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血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100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降低。血糖的控制有助于上述有关指标的改善。结论NID DM患者普遍存在着脂代谢紊乱和高胰岛素血症,此为NIDDM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大型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地10家医院1991~2000年住院的3469名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入选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统计分析。结果入选患者中,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别为: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31.5%,糖尿病肾脏并发症39.7%,糖尿病神经病变51.1%,高血压41.8%,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5.1%,脑血管疾病17.3%,下肢血管疾病9.3%。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收缩压水平>125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3.12mmol/L)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5年)、入院时年龄(>45岁)、收缩压水平>125mmHg、甘油三酯水平(>1.70mmol/L)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上述四城市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的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膳食能量摄入及宏量营养素并评价其能量及糖脂代谢。【方法】选取新疆某团经病史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的30岁以上汉族新诊断糖尿病前期者147例,新诊断糖尿病者177例,原已确诊糖尿病者139例,与糖尿病前期者按照性别与年龄匹配的正常糖代谢者140例,调查其膳食摄入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水平,并分析其能量及糖脂代谢的特征。【结果】(1)原已确诊及新诊糖尿病组平均年龄较大,文化程度更低、合并高血压比例更高(P<0.05)。(2)糖代谢异常者腰臀比及腰围较大、收缩压及舒张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浆总胆固醇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尤其原已确诊糖尿病者收缩压高明显(P<0.05),膳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及油脂较多,蛋白质及纤维素较少(P<0.05)。(3)无论男性或女性亚组,糖代谢异常者的腰围均较大,而仅男性亚组腹型肥胖的比例较高(P<0.05)。【结论】与正常糖代谢成人相比,糖代谢异常者腹型肥胖更严重,合并高血压更多,膳食摄入总能量、碳水化合物及油脂较多、蛋白质及纤维素较少,血糖及血浆总胆固醇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体重指数(BMI)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在本院常规体检的2 082例人群为研究对象,采集体检者的人体学参数、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OGTT)、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尿酸等生化指标,按照血糖浓度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糖代谢组、糖代谢异常组及糖尿病组。按照BMI的水平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计算并比较3组HOMA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及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I)。结果: 糖尿病组的年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糖尿病人群中,HOMA-β和HOMA-IR随着BMI 的增大而增大(P<0.01),HOMA-ISI随着BMI 的增大而降低(P<0.01);而在糖尿病患者中,HOMA-ISI随着BMI 的增大而降低(P<0.01),HOMA-β和HOMA-IR随BMI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不同糖代谢状态下,BMI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存在差别,在正常糖代谢和糖代谢异常人群中,BMI的增大可使胰岛β细胞功能代偿性增加,而糖尿病患者中这种代偿性机制已有一定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伴心脑恤管病变与血脂血压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心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脂代谢紊乱、高血压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将504例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156例,糖尿病无心脑血管病变组348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观察指标(血糖、HbAlC、C肽、血脂、血压),筛选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组年龄、HbA1C、C肽、TC、LDL-C、收缩压,均显著高于无心脑血管病变组(P〈0.05或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C、收缩压、餐后2hc肽是2型糖尿病并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防治糖尿病,采取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措施,可延缓和减轻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与血糖,血尿酸代谢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及60例老年对照组进行了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BG2h)、尿酶(UA)的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清TG、LDL-C、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HDL-C、Apo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病情控制对血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合并脂代谢异常的观察组血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老年2型糖病患者血脂和血糖,尿酸代谢异常的共存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同时,及早发现,全面纠正其血脂、水酸代谢的异常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社区401名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216)和对照组(n=185),进行为期3年干预。对干预组给予综合干预、控制达标、规范随防。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血压、血脂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血糖水平随年龄呈现U形曲线。干预组干预前后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糖负荷2h血糖(2hPG)、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不同程度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上升8.4%,其中大血管病变上升3.8%。而对照组则各代谢指标较实验前升高,其中FPG、TG升高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上升12.8%,其中大血管病变上升6.3%。干预组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①综合干预使中老年患者血压水平控制理想,但血糖、血脂控制较其他糖尿病患者更为困难。②即使代谢指标未能全部达标,但代谢水平的降低对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仍存在益处。③综合干预对部分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提高的作用显著,坚持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是有必要及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元江县城、乡多民族居民糖代谢异常的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从元江县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县城抽取3个社区,农村随机抽取3个自然村,对所抽地区内15岁以上常驻人口进行问卷调查、体检和血糖、血脂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元江县城、乡镇人群中DM、IGT患病率较高;城市、农村居民IGT的患病率各民族之间存在差异;城市IGT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农村不同年龄组之间IGT患病率无差异;DM、IGT患病率在不同文化程度、民族、家庭人均年收入、糖尿病家族史、体质量指数、吸烟及饮酒人群间存在差异;年龄等多因素与糖代谢异常有关。结论元江县哈尼族、彝族、傣族、汉族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农村DM、IGT患病率彝族均高于汉族,城镇IGT患病率彝族高于汉族;应采取措施降低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提高当地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