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萍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180-180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总结9例卵黄囊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结果:平均发病年龄22.6岁(1.5~36岁),以性腺的囊实性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结论:卵黄囊瘤是一种由胚外内胚层-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发生在卵巢或性腺外者预后极差。诊断须排除卵巢胚胎癌、透明细胞癌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卵巢原发的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该肿瘤的病理诊断水平。 方法 收集并分析46例卵巢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特殊染色,分析其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患者的预后生存情况。 结果 46例患者,年龄8~45岁,肿瘤为囊实性包块,切面多彩状。镜检见肿瘤细胞排列成网状/微囊状/迷路状、乳头状、黏液瘤样、腺泡-腺管样、实性巢团状,肿瘤组织内可见到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S-D(Schiller-Duval)小体。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显示甲胎蛋白(AFP)(46例,100%)、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蛋白(46例,100%)、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46例,100%)、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26例,56.5%)阳性,腺泡-腺管样分化区域的肿瘤细胞显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27例,58.7%)、细胞角蛋白-7(CK7)(27例,58.7%)、表皮膜抗原(EMA)(27例,58.7%)阳性,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3/4(OCT3/4)、酪氨激酶受体(CD117)、人白细胞分化抗原(CD30)、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HCG)、抑制素-α(α-inhibin)阴性,46例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50%。4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84月,随访期内9例患者因病死亡,余31例存活。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的组织学亚型、化疗与否均不影响预后生存。 结论 卵巢原发的卵黄囊瘤主要发生于年轻女性,肿瘤镜下形态多样,具有特征性的S-D小体,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指标AFP、SALL4、Glypican-3染色阳性可以明确诊断。该肿瘤对化疗敏感,手术结合术后化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卵巢及睾丸卵黄囊瘤的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的特点。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理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学显示AFP(+),AACT(+),PLAP(+),CEA局灶阳性,EMA(-),HCG(-),CK(pan)(++),ABL/PAS染色示玻璃小滴阳性。结论:肿瘤由多种成分组成,形态多样,出现内胚窦样结构及卵黄囊样结构等,需与胚胎性癌、透明细胞癌、含黏液的低分化腺癌及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恶性卵黄囊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女,20岁. 因下腹痛伴腰痛1 wk,查体发现盆腔肿物入院. B超:盆腔实性占位,异常低回声. CT:盆腔多发实性占位. 血HCG>12 U/L. 血AFP 3000 μg/L. 术中见右卵巢肿物,12 cm×11 cm×8 cm,界限清楚,质硬,蒂部扭转54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卵黄囊瘤(Y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2例YST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过碘酸雪夫(PAS)染色等方法来研究其病理特征.结果:YST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肿块、睾丸肿大或CT发现纵隔巨大肿块.组织学改变镜下见肿瘤组织呈现网状结构、S-D小体结构和伊红染的透明小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肿瘤细胞显示:22例AFP阳性(100%),22例CK(Pan)阳性(100%),15例PLAP阳性(68%),13例CEA阳性(59%),17例PAS(77%)阳性,HCG肿瘤细胞均阴性.结论:S-D小体结构和免疫组化AFP阳性表达在YS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恶性卵黄囊瘤(Malignant yolk sactumor)又称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卵黄囊癌(Yolk sac carcinoma)、Teilum氏瘤等,国内报道约100例。本文报道12例如下。一、肿瘤发生部位 12例中,发生于卵巢者10例,睾丸2例。其中左卵巢7例,右卵巢2例,1例侧别不清。肿瘤均为单侧。  相似文献   

7.
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又名内胚窦瘤,endoder-m al sinus tumors)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大约占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的20%。在20岁以下的女性它们与无性细胞瘤同样常见。它们最常发生在儿童和青春期,平均年龄19岁,40岁以上极为罕见。常发生于性腺部位,也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卵黄囊瘤患者临床病理信息,探讨其病理学特征及临床鉴别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8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确诊的73例卵巢卵黄囊瘤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信息;进行肿瘤标本切片HE染色;针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等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布的随访方法实行患者资料随访。结果:患者年龄分布为6个月~61岁;肿瘤直径1~28 cm;肿瘤多为囊实性,切面为筛孔与实性相间的多彩状;镜下可见网状微囊结构、透明小体与无定型的基底膜及黏液瘤样结构等不同的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glypican-3(93.8%)、甲胎蛋白(AFP,96.6%)、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100%)、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86.5%)和抗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100%);随访患者中8例复发,14例远处转移,2例死亡。统计发现Ki-67增殖指数≥50%的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是<50%患者的5.091倍,男性患者复发/转移的风险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5%CI:4.09~6.67,P<0.05)。结论:卵黄囊瘤临床病理分析中于性腺位置发病常见,其镜下病理学结构多样,可根据特征性结构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恶性卵黄囊瘤25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鸿兴 《上海医学》1990,13(5):261-264
  相似文献   

10.
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YST)之病理分型、分化特征和免疫组化等方面的报道渐多,兹就其研究近况作一简要介绍。 1 分型 Kurman和Norris将YST分为4型:(1)网状型,以疏松空网状结构为主;(2)花彩型,以上皮脉管套或假乳头占优势;(3)多囊卵黄囊型、由大小、形状不一的囊腔组成,内衬立方或扁平上皮(类似初级卵黄囊向次级卵黄囊转化);(4)实性型,呈实性巢状,以透明小体或基膜样物质为鉴别标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血管生长在卵黄囊瘤裸鼠模型中的作用,以及内皮抑素对模型血管生长的影响。方法建立卵黄囊瘤裸鼠模型,分别采用1.5mg/(kg.d)及0.75mg/(kg.d)两个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局部注射干预,并皮下及瘤内注射生理盐水25ml/(kg.d)注射对照,共14天,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结束后,明胶-氧化铅悬浊液灌注法行肿瘤血管造影,观察肿瘤血管差异。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AFP、VEGF、CD34。结果 (1)小儿恶性畸胎瘤裸鼠模型复制成功,AFP在移植瘤细胞胞质中有表达,肿瘤性质稳定。(2)肿瘤体积自第6天测量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12天测量结果提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肿瘤体积出现显著差异(P<0.01)。(3)免疫组化:VEGF表达范围及强度,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P<0.05),两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MVD:治疗组均小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P<0.01),两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4)肿瘤血管造影:血管分布密度内皮抑素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实验对照组。结论内皮抑制素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减少血管发生,从而对卵黄囊瘤裸鼠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8例原发性卵黄囊瘤(YST)患者的CT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8例Y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YST患者入院后均予以CT检查,然后对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和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中28例YST患者肿瘤位于性腺的有17例(60.71%),其中位于睾丸、卵巢处的分别有7例、10例,占比分别为60.71%、41.18%,均为单侧发病;9例(39.29%)位于性腺外,其中位于骶尾部、前纵隔、阴道的分别有6例、2例、1例,占比分别为66.67%、22.22%、11.11%。CT检测可见肿瘤浅分叶,且呈椭网形,18例(64.29%)肿瘤边界较为清晰,9例(32.14%)呈深分叶状形态不规则;8例(28.57%)边界模糊,肿瘤大小分析可见,肿瘤位于前纵隔、卵巢的相对较大,位于阴道、睾丸、骶尾部的相对较小。28例YST患者中,单纯型21例YST(75.00%),混合型7例(25.00%)。结论原发性卵黄囊瘤进行CT检测尤为重要,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组15例临床疑为睾丸肿瘤的患儿均进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卢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均提示为睾丸卵黄囊瘤,弥漫型2例、局限型13例,肿瘤内部血供丰富。多普勒超声显示主要为低阻型血流频谱。结论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声像特征及结合临床症状、血清学检查,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是诊断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ATRA对睾丸卵黄囊瘤细胞增殖影响,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TRA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卵黄囊瘤细胞的VEGF mRNA表达水平下调,Western Blot显示实验组卵黄囊瘤细胞的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两者下调作用均呈较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以抑制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取自人体的睾丸卵黄囊瘤组织,比较并建立人睾丸卵黄囊瘤细胞原代培养的理想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机械分散法、酶消化法和植块培养法进行人睾丸卵黄囊瘤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及台盼蓝染色观察并比较三者的培养成功率、细胞活力、细胞形态和数量等,免疫组化法鉴定其细胞来源.结果 原代培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BIRC5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牲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检测BIRC5在20例正常肝组织及80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IRC5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3%,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IRC5在低分化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率(83.3%)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肝细胞癌(55.4%);淋巴结转移患者中BIRC5的表达率(85.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55.9%);Ⅱ-Ⅲ期患者BIRC5的表达率(83.9%)明显高于Ⅰ期患者(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IRC5表达率与年龄、性别、肿瘤最大直径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BIRC5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肝癌诊断的新型标记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微小RNA-129(miR-129)的表达情况,并探讨miR-129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25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125例PTC患者其125份癌组织(研究者)及125份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组织标本均行miR-129 mRNA检测,分析PTC组织中miR-129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①PTC患者PTC癌变组织中miR-129 mRNA表达水平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②miR-129的表达与PTC患者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情况均无明显关系(P>0.05),miR-129的表达与PTC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的表达有显著关系(P<0.05);③经单因素分析得出: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2级及miR-129水平低表达时患者生存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④经多因素Cox分析得出: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2级及miR-129水平低表达均为影响PT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19,3.511,2.323,2.102)(P<0.05)。结论 miR-129在PTC患者组织中以低水平表达,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2级时miR-129低表达率均上升,miR-129低表达PTC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睾丸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 YST)中脂肪酸合酶(fatty acid synthase, FAS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观察组27例婴幼儿睾丸YST与对照组27例婴幼儿正常睾丸组织中FASN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FASN和P53在两组病例中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FASN和P53阳性表达均与肿瘤POG分期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且FASN阳性表达与发病年龄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FASN和P53与婴幼儿睾丸YST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9.
陈婕  樊小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779-1781
目的:探讨卵黄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89例在孕早期不明原因的阴道流血患者进行B超检测,追踪观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正常妊娠组卵黄囊显示率高(91.11%);卵黄囊均显示清晰,圆而完整,壁薄透亮,正常值为0.3cm~0.9cm之间;异常妊娠组卵黄囊显示率低(22.92%);卵黄囊缺如、过大、过小、模糊变形。结论:孕早期阴道流血患者检测卵黄囊对妊娠结局有重大意义,为临床先兆流产是否保胎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樊杨  王珑  韩雪川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0):868-870
目的探讨脂肪酸合成酶(FAS)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8例卵巢浆液性腺癌、32例非卵巢浆液性腺癌(15例卵巢黏液性腺癌,17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4例卵巢交界性肿瘤、16例卵巢良性组织、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FAS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FAS在卵巢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而在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仅少量表达或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FAS的表达可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AS可望作为卵巢上皮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