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氯磺丙脲及安妥明联合应用治疗脑外伤后尿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脑外伤后尿崩症的治疗,回顾性分析了1982年以来收治的2000余例脑外伤患者,3例诊断为中枢性尿下。联用磺丙舒(0.1g,3次/d),3例患者尿崩下主得到有效控制,取得满意疗效,讨论了磺丙舒和安妥明联合用药的机制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暂时性尿崩症并低钠血症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以限制入水量、补充高渗盐水及应用垂体后叶素为治疗方案的12例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与20例常规治疗方案的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6.70%,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治愈率15.00%,总有效率40.00%。结论:治疗组强调入水量控制、积极纠正血浆低渗透压,刺激精氨酸加压素(AVP)释放,控制尿崩症,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4.
自1966年发现口服降糖药氯磺丙脲具有抗利尿作用后,该药已广泛用于尿崩症,疗效肯定。但部分病人在服用该药时可引起严重低血糖,即使用一般剂量(每日500毫克)亦然.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亦具有较强的抗利尿作用.1974年Rado提出氯磺丙脲与卡马西平联合治疗尿  相似文献   

5.
自1966年发现口服降糖药氯磺丙脲具有抗利尿作用后,该药已广泛用以治疗尿崩症,取得肯定疗效。但在部份病人中,氯磺丙脲可引起严重低血糖,即使用一般剂量(每天500毫克)亦然。氯磺丙脲的抗利尿作用与其剂量有关:剂量增大,抗利尿作用加强;剂量减少,抗利尿作用减弱。卡马西平(Carbamazepinc)亦具有较强的抗利尿作用。1974年Rado提出氯磺丙脲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收集78例入住我院的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干预,一组采用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作为治疗组,一组单独采用利培酮治疗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开始时、治疗1周、治疗4周、治疗8周时利用简明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synptomseal,PANSS)、副反应量表(treatmentemergentsymptomscale,TESS)进行疗效评估,记录不良反应,并进行组问比较分析。对各指标均数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组间x2检验。结果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应用治疗显著有效率74.4%;对照组显著有效率5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6%(10/39),对照组33.3%(13/39),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辅助检查有肝功能异常3例、窦性心动过速5例,对照组有肝功能异常4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两组辅助检查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94,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较单一使用利培酮治疗疗效更佳,减轻对社会的危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痴性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30例,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30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研究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相当,但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控制冲动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攻击行为的疗效和药物副作用。方法:将60例有攻击行为的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30例、对照组(单用利培酮治疗)30例,疗程4周。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O.01)。治疗第2、4周末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利培酮联合丙戊酸镁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的攻击行为起效快,疗效更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外伤后伴躁狂的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脑外伤后伴躁狂的精神障碍患者分成对照组(单纯奥氮平治疗)和观察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行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分及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BRMS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后第2、4、6和8周,观察组BRM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改良巴氏指数评定分均较对照组高(均<0.05);两组治疗8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外伤后伴躁狂的精神障碍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探讨安妥明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安妥明除具有已知的降低血清T—C、LDL—C和VLDL—C作用外,还可明显升高高胆固醇血症大鼠的血清HDL—C水平和LCAT活性,同时能明显降低血清及肝脏IPO的形成。进一步观察表明,安妥明对高密度脂蛋白亚组份的作用是使HDL_2-C升高,而对HDL_3-C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国庆  韩东  崔彦魁 《医学综述》2011,17(10):1587-1588
目的探讨外伤性中枢性尿崩症(TCDI)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TCDI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0例,治愈时间12~123 d。死亡7例,其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3例死于脑干功能衰竭,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及电解质紊乱,1例死于续发性大面积脑梗死。结论 TCDI大多数是下丘脑垂体系统继发性损害所致,一般多在脑功能恢复之后TCD I症状才逐渐好转。因此,积极处理脑损伤是治疗TCDI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尿崩症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崩症的病因,检查及治疗,方法:分析156例尿崩症的病因,观察疗效。结果:1.尿崩症属中枢性95.5%,肾性1.9%,精神性2.6%。2.中枢性尿 症中,特发性78.5%,颅脑外伤10.1%,颅内肿瘤8.8%,颅脑感染1.3%,库欣病术后继发1.3%,3.尿量,比重,渗透压是诊断尿崩症的筛选指标。4.禁饮一加压素试验是诊断病因的简便,实用的方法。5.测血浆精氨酸加压素(arginine vasopressinAVP), 头颅CT,MRI有助于基本病因的诊断。6.治疗中枢性特发性尿崩症,1-脱氨-8-右旋-精氨酸加压素(DDAVP)替代疗效确切。结论:中枢性尿崩症最常见,以特发性居多,禁饮一加压素试验是尿崩症病因诊断的简便方法,头颅CT,MRI可明确中枢性尿崩症的基本病因,DDAVP替代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20例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治疗提出了讨论,认为定期随访多数病例可以找到病因,强调脑CT检查有重要意义。推荐用1-去氨基-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中枢性尿崩症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枢性尿崩症 (CDI)的临床表现、病因诊断与治疗的关系。方法 对 72例CD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磁共振成像 (MRI)可观察到鞍区微小占位性病变及垂体柄的异常改变、垂体后叶信号的变化。 4例口服弥凝片者全部有效 ,62例采用双氢克尿噻联合卡马西平或安妥明治疗者有效率达 92 %。结论 MRI在CDI病因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激素替代疗法和非激素类药物治疗均能控制该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改良的试验,初筛31例尿崩症患者,阳性率高,与健康人对照,尿量、尿比重、尿渗透压均有显著差异(P<0.01)。它是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进行的无创伤性检查,病人痛苦少,且不受进食、饮水的限制及外界温度的干扰,适应证广。对多饮多尿的病人初诊过筛,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口服DDAVP治疗中枢性尿崩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口服DDAVP片剂 (商品名弥凝 )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疗效。 方法单剂量试验 ,即比较单次口服弥凝 0 .1mg前后尿量、尿渗透压等指标的变化 ;两周试验 ,即观察弥凝 0 .0 5~ 0 .2mg ,2~ 4次 /d口服的疗效。结果单次口服弥凝 0 .1mg后 ,尿量迅速下降为服药前的 1/ 10 ,尿渗透压上升为服药前 10倍。此作用维持 4~ 2 0h。服药两周后 ,尿量控制 ,较前减少 (72 .6± 6 .6 ) %。血渗透压下降达 2 92± 10mOsm/kg (1mOsm =2 5 73Pa)。用药期间无一例有不良反应。 结论口服弥凝 (DDAVP片剂 )治疗中枢性尿崩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7.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1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 11例颅脑损伤后尿崩症的临床特征 ,影像学表现及诊治情况。结果 本组颅底骨折 7例 ,额颞叶底部挫裂伤 5例 ,右颞叶硬膜下血肿 1例 ,于颅脑损伤后 2~ 14天出现尿崩症 ,经治疗痊愈 10例 ,未愈 1例。结论 颅脑损伤后尿崩症多发生于颅底骨折或脑底部挫裂伤 ,及时诊断、治疗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观察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过程中出现罕见毒副反应,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安全性.方法 对1例伊马替尼治疗晚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过程中出现罕见毒副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1例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患者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尿崩症、窦性心动过速伴肌肉损坏,停药70多天再次减量服用后又出现类似症状.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可能出现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垂体转移性肿瘤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垂体转移性肿瘤(PM)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对PM与尿崩症关系的认识,避免误诊与漏诊。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肺癌伴垂体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pituitar*/hypophys*”“metasta*”“diabetes insipidus”“垂体”“转移”“尿崩症”为关键词,检索PubMed、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时间限定为1990年1月—2017年10月,筛选报道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病例的文献并结合本院收治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索并筛选得到符合标准的文献31篇,患者41例,结合本例共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6±12.7)岁;患者原发病均为恶性肿瘤,其中41例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1例患者经胸部CT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诊断为肺癌。PM主要临床表现为多尿、烦渴、头痛。影像学检查发现41例患者有明确的鞍区占位,29例患者存在2个以上部位肿瘤转移;26例患者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11例患者电解质平衡紊乱。42例患者预后均较差,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22.1%、17.7%。结论 PM是一种少见且预后较差的肿瘤相关并发症,尿崩症可作为PM患者的首发表现,甚至唯一症状。对于新近发生尿崩症的中老年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重视系统性疾病的影响并考虑肿瘤垂体转移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