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制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各年龄组动脉血压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对心、脑血管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人60人,年龄30-71岁,按年龄分为3个组:30~49岁组(A组),50~59岁组(B组)和60岁以上组(C组),在静卧、清醒状态下,以自制的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仪进行腹部主动脉球囊反搏,监测反搏前、中、后上肢动脉血压,以经颅多普勒检测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 上肢动脉血压:收缩压(SBP):各组均未出现显著变化。舒张压(DBP):A组无显著变化;B组在反搏中较反搏前有明显升高(P〈0.05),反搏后很快恢复;C组在反搏中和反搏后1、3min时与反搏前比较变化显著(P〈0.05),反搏后5min统计学差异消失。颈内动脉血流速度:A组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在反搏中有明显升高(P〈0.05),反搏后1min仍较反搏前快(P〈0.05),但比反搏过程中已明显减慢,反搏后3、5min已明显低于反搏中的流速(P〈0.05);C组:反搏中和反搏后1、3min较反搏前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反搏后5min与反搏中比较已明显下降(P〈0.05),仍高于反搏前。A、B、C三组均未出现皮肤及软组织损伤或淤血,也未出现头晕、恶心等不良反应,未见反搏部位远端静脉回流障碍征象。结论 体外主动脉球囊反搏对各年龄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对收缩压均无明显影响,舒张压和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反应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恢复逐渐减慢。单向加压式腹部主动脉体外反搏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或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结合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侧枝循环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3例PCI后患者,其中25例采用三阶段康复运动程序,作为康复运动组(运动组),18例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作为康复运动+体外反搏治疗组(运动反搏组),20例为单纯PCI对照组(对照组)。3个月后采用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康复评定,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并于术后第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判定侧枝循环情况。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患者的康复训练进展均较快,其中运动反搏组第3阶段RPP和RPE值明显低于运动组(P〈0.05)。(2)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评定结果显示,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均达较高康复程度,运动耐量和运动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3)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指标FMD较治疗前提高(P〈0.05和P〈0.01),而且运动反搏组的NMD也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运动组和运动反搏组侧枝循环计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运动反搏组明显高于运动组(P〈0.05)。结论PCI术后给予康复运动训练可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冠状动脉侧枝循环,从而提高心功能和生活质量,配合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联合使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80确诊冠心病心绞痛使用传统扩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40):同时使用体外反搏治疗;B组(n=40):仅使用传统扩血管药物,治疗8周后进行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并随访两组患者首次入院后半年的终点事件发生率(再入院率,死亡率),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半年内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联合使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优于单一使用传统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培他司汀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培他司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46例)和低分子右旋糖苷加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44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痊愈31例(67%),对照组痊愈7例(1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亦高于对照组(64%);治疗组中治疗后椎动脉各血流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各参数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应用培他司汀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顾雅慧 《临床医学》2002,22(11):13-14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予维脑路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椎-基底动脉缺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流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液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席刚明  梁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22-12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A2和前列腺环素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01/2005-12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尼莫地平注射液(0.2g/L)用微量泵静脉泵人,起始剂量为lmL/h,随后根据血压情况可逐渐递增至5mL/h。每日维持时间不少于12h,连用1周后,改121服尼莫地平片30mg,3次/d,连用1周。对照组: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胞磷胆碱0.75g,静脉滴注,连用15d。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放射免疫法测定内皮素1、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颅内血管情况,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观察脑干缺血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变化:治疗前治疗组血浆中内皮素1,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浆中内皮素1和血栓素B2的含量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对照组内皮素1,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②治疗前后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两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浆内皮素1,血栓素A2和前列腺环素具有明显的影响,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7.
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玲  杜艳华 《中国康复》2005,20(4):236-236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6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为电刺激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电刺激组同时接受低频电刺激小脑治疗。治疗前后行TCD检测。结果:治疗15d后电刺激组有效率90.1%,对照组66.7%。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强(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小脑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速碧林与凯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速碧林与凯时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速碧林与凯时联合治疗组(20例)和复方丹参加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21例)。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速碧林与凯时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背景: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是脑卒中的预报信号,发病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可以是脑梗死的前驱症状,任其自然发展约有1/3患者在以后数年内会发生脑梗死,尤其是在第1次短暂缺血发作后1~6个月是发病的高危时期,因此早期治疗甚为重要。目的:观察运用时间治疗学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的调节作用。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中医教研室。方法:①选择2003—01/2004-06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松山医院中医科住院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患者66例,男47例.女19例。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随机分为2组:择时治疗组38例和不择时治疗组28例。②择时治疗组:选择每日辰时(7:00-9:00)应用足三里穴进行温针灸,每日针灸1次,每次每穴留针20min,配合中药葛根通络汤,1次/d,辰时一次性温服,10d为1个疗程。不择时治疗组:除辰时以外,随意选择时间治疗,其治疗方法与择时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用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100用沉淀法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个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③计数和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和t检验。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②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6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3个疗程结束后,择时治疗组显著好转率明显高于非择时治疗组[79%(30/38),43%(12/28),P〈0.0l]。②择时冶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水平明屁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100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酵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选择适当的时间针灸并药物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显著好于非择时治疗。且可更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都可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联用舒血宁、低分子肝素钙及都可喜,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都可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对4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维脑路通加尼莫地平为主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TCD观测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都可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治疗组联用舒血宁、低分子肝素钙及都可喜,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及D-二聚体变化。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都可喜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能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舒血宁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给予静脉点滴舒血宁20ml,1次/d,同时给予西比灵5mg,睡前服用,疗程为15d;对照组给予曲克芦丁氯化钠注射液250ml,1次/d,静脉点滴,疗程为15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疗效的变化,评价舒血宁联合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液流变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联合西比灵能明显降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血液粘稠度(P〈0.05),并能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药刺五加和川芎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对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和中医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1-01/2004-01阳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急性发作期患者60例,随机分成刺五加+川芎嗪组和丹参组各30例。丹参组用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0g/L葡萄糖注射液或9g/L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刺五加+川芎嗪组用刺五加注射液60mL、川芎嗪注射液200mg分别加入50并/L葡萄糖注射液或9g/L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两组均连续治疗14d。记录两组患者眩晕、恶心呕吐和纳差消失时间;用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值(共6项,每项0-4分,0分为无症状,4分为症状重,患者主动叙述,总分24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根据其改善情况(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60%为显效,下降30%-59%为有效,下降〈30%为无效)评估疗效;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脂(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血液流变学(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情况;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复发率。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6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症状消失时间:刺五加+川芎嗪组眩晕、恶心呕吐和纳差症状较丹参组提前消失[(18.56&;#177;1.62),(10.24&;#177;0.86),(30.42&;#177;3.2)h;(36.24&;#177;1.73),(30.12&;#177;1.25),(48.22&;#177;1.6)h,P〈0.01]。②中医症状、体征积分值:刺五加+川芎嗪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并低于丹参组治疗后(5.02&;#177;4.35,18.50&;#177;4.65,9.46&;#177;4.02,P〈0.05)。③临床疗效:刺五加+川芎嗪组明显优于丹参组(97%,77%,P〈0.01)。④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变化:刺五加+川芎嗪组治疗后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丹参组治疗前后无变化(P〉0.05)。⑤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刺五加+川芎嗪组收缩期及舒张期末血流速均明显增快(P〈0.01),丹参组也较治疗前加快(P〈0.05),但还较刺五加+川芎嗪组慢(P〈0.05)。⑥6个月复发率:刺五加+川芎嗪组低于丹参组(40%,90%,P〈0.05)。结论:刺五加加川芎嗪可有效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急性眩晕的急性发作,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等特点,而且对血液流变学、血脂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及内皮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1999—05/2004—12在暨南大学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心内科完成。128例确诊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反搏组和药物治疗组,每组64例。反搏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体外反搏治疗36d(1h/d),药物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相同天数;分别于治疗前后给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测运动耐量相关指标(总运动时间和做功当量),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浓度应用硝酸盐还原酶。并测定30名健康人的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值作为对照。结果:反搏组和药物组有121例进入结果分析,正常对照组30名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运动耐量指标比较:治疗后做功当量反搏组显著高于药物组[(7.9&;#177;2.4),(6.1&;#177;2.4)METs,P〈0.05]。②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治疗后反搏组明显低于药物组[678.9&;#177;302),(148.0&;#177;36.5)mg/L,P〈0.01];反搏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78.9&;#177;30.2),(116.4&;#177;24.9)mg/L,P〈0.01]。③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89.6&;#177;18.3),(64.4&;#177;14.8)μmol/L,P〈0.01];反搏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药物组[(89.6&;#177;18.3),(70.1&;#177;13.9),(83.4&;#177;23.0)μmol/L,P〈0.01]。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降低内皮素的含量,促进血管舒缩平衡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葛根素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8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mg,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1g,两组均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估.疗效判定、血液流变学和TCD检测。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TCD测定和血液流变检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可使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改善脑缺氧,恢复脑功能。  相似文献   

17.
诺迪康胶囊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诺迪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诺迪康胶囊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两组综合治疗方法相同,均采用血塞通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加用诺迪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3周。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观察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流动力学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变化情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61例,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81.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血流动力学和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1)。③治疗组仅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好转。结论诺迪康胶囊能改善脑供血,降低全血粘度,改善血脂代谢,且不良反应少,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安全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加血栓通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15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治疗1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56.8%比35%,100%比90%),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颅多普勒检查发现治疗组经治疗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丁咯地尔联合血栓通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显示良好的临床疗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和高压氧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HBO)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丁咯地尔注射液0.15g+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14d为一个疗程,间隔3~5d,行第二疗程治疗。HBO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压力为0.2MPa,治疗过程为2h,1次/d。结果:HBO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分别为92.5%和77.5%;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为70%和47.5%,HBO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丁咯地尔和高压氧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巴曲酶(商品名:东菱迪芙)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51例为治疗组,应用东菱迪芙首次10BU加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1h,以后隔日1次,5Bu/次,共3次、对照组51例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每天2次,连用10d。治疗前后监测Fg、PT、APTT、PLT。结果:治疗后2组间总有效率、显效率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Fg降低,但未见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东菱迪芙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