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索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与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62例高血压患者病历资料,并按是否合并冠心病进行分组,记录各组患者一般资料与实验室检测指标,应用χ2检验、秩和检验与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对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瘀血阻络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在对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诊断时使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5年内收治的200例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并结合这些文献因素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结果:年龄、肥胖、糖尿病、高血脂以及高血压为女性早发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当患者有至少2个高危因素其发病率为50%以上。结论:在临床对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诊断时,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若至少有2个可对其实施造影等方法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冠脉特点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107例青年(46岁以下)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与同期320例老年男性冠心病病例对比,并对临床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青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病变多为单支病变,且主要累及前降支;吸烟、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是46岁以下男性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提前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间相关性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本院相关诊断中确诊的19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以Gemini积分来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做评定。运用SAS 8.0软件分别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加以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吸烟习惯、糖尿病、BMI(体质量指数)的增长、血脂异常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积分呈现正相关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中老龄化、BMI增长、吸烟、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PCI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延续护理需求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预防与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PCI患者中抽取123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展开冠心病危险因素、血脂血糖监测结果以及延续护理需求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食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等;本组123例患者中有90%以上对延续护理不知晓,并有超过85%的患者存在延续护理需求。结论:PCI术后患者冠心病危险因素依旧存在,需接受科学的延续护理,因此对患者展开延续护理知识教育的临床意义显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巴宁  荆松宾  郭薇 《中外医疗》2014,33(4):160-160,16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5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49例,占13.9%,以下呼吸到感染为主,老年冠心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以此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象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41-43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1240例早发冠心病患者,依据其年龄及性别分为早发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指标、一般资料的差异,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对所选患者进行24个月的随访观察,运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对两组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早发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高总胆固醇、高血压、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早发组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高血压是对早发冠心病预后产生影响的五个因素,而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以及总胆固醇四个因素是对晚期冠心病产生影响的预后因素。结论通过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患者出现几率,合理进行饮食指导及提升控烟宣传,多关注有阳性冠心病家族史人群,有效降低早发冠心病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与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择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成功收治的130例冠心病患者,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为65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非早发冠心病患者6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早发冠心病临床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遗传史、吸烟史、纤维蛋白原、尿酸、Hb、TC、TG、HDL-C、LDL-C等;预后情况:遗传史、吸烟史、TC指标水平高、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结论在临床治疗早发冠心病患者期间,有必要对其临床危险因素及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早干预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对冠心病的影响,并探索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 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并行CCTA检查的1117例患者进行杜克冠心病指数评分,同时对患者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7项(GAD-7)量表测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GAD、性别与高危冠心病的关系.结果 最终入组1099例患者,其中男460例(41.9%),女639例(58.1%).GAD是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071,95%CI 1.013~1.134,P=0.017).女性患者的GAD患病率高于男性[20.3%(130/639)vs 7.0%(32/460),P<0.01],但在女性中GAD并非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037,95%CI 0.954~1.129,P=0.392).年龄、GAD、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是男性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在女性中仅年龄、高血压是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GAD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但不是女性发生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有冠心病疑似症状的女性患者,其症状可能是GAD躯体症状而非冠心病症状,因此临床上更应关注其心理因素;对于存在GAD的男性患者,临床上更应注意其高危冠心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冠脉病变特点、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早发冠心病。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同期96例冠脉造影结果正常的患者,进行临床心血管危险因素资料的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轻冠心病患者病变为单支病变为主,且主要累及前降支病变。男性、吸烟、高血压及糖尿病是年轻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提前干预各种危险因素、早期作外周大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检查,可避免或延迟年轻人罹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电子病历探讨冠心病检查检验结果与用药之间的关联性,运用SQL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关联规则技术挖掘检查检验结果与用药之间的关联规则,为针对性地制定冠心病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以助理全科医师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患者家庭对冠心病出院患者进行连续性管理,适合现阶段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条件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新模式。 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纳入“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管理并随访12个月,回顾前1年(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北京市延庆区医院确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效果为对照组,就2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循证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家属对患者服药种类及次数进行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每3个月测量1次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戒烟率)的控制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经“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掌握率为74%(对照组为38%)、服药依从性为88%(对照组为46%)均明显提高(均P<0.05);吸烟、控制体重等不良生活方式改善不明显(P>0.05),低密度脂蛋白、血压、血糖等指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均P<0.05),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社区与家庭一体化管理”冠心病二级预防模式保障了对出院患者的连续性管理,明显提升冠心病患者对所患疾病的认识,有效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提高循症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龄与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非冠心病患者132例为对照,比较两组各危险因素,并对患者按年龄分组,进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多项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与冠心病发病相关(OR=0.415,95CI(0.214,0.698));青年人群中,家族史、hs-CRP、poA-I/apoB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年组中,家族史、血脂异常、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组中,吸烟、家族史、高血压、血脂异常、TG、apoB、RDW、hs-CRP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是冠心病的影响因素之一,排除年龄影响后,载脂蛋白水平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脂肪活性因子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回顾性分析方法,将确诊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诊疗记录当中的脂肪活性因子(visfatin、脂联素、Pai-1、TNF-α)以及Ge...  相似文献   

15.
Occupation and risk of death fro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 E Buring  D A Evans  M Fiore  B Rosner  C H Hennekens 《JAMA》1987,258(6):791-792
Conflicting data have been reported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occup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 evaluated data on a series of 568 married men who died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an equal number of controls matched for age, sex, and neighborhood of residence.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the wives of both cases and controls on a larger number of variables, including usual occupation, job-related an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medical history, and life-style. Usual occupation was dichotomized into blue-collar and white-collar work according to the Edwards' classification. White-collar workers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30% decreased risk of fat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ared with blue-collar workers once the effects of reported coronary risk factors were considered (relative risk, 0.70; 95% confidence limits, 0.5 to 0.96).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occupation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fat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hat this increased risk is not explained by a large number of known coronary risk factors. It still remains unclear, however, whether other uncontrolled variables explain the observed 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逻辑回归分析识别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使用常见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与筛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对Kaggle发布的冠心病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筛选后进行逻辑回归分析识别主要危险因素,选用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决策树和随机森林5种常见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冠心病发病预测。结果:性别、年龄、平均每日吸烟量、总胆固醇水平、收缩压和血糖水平是10年内冠心病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选用的5种机器学习算法准确率与稳定性良好。与基于统计的线性判别分析相比,决策树与随机森林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结论:机器学习技术适用于冠心病发作风险的预测,能够为冠心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To elucidate th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survival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 we studied 5809 patients receiving medical or surgical therapy for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ree factor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 surgical survival benefit: more severe coronary disease, a worse prognosis with medical therapy, and a more recent operative date. Patients with more extensive coronary obstruction had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survival. Patients with a poor prognosis because of factors such as older age, severe angina, or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had a reduction in risk that was proportionate to their overall risk on medical therapy. Survival with surgery progressively improved over the study period and by 1984 surgery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medical therapy for most patient subgroups. Thus, contemporary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longevity in many patients with ischemic heart disease, especially in those with adverse prognostic indicator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就其干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纳入某社区2011年5月的更年期女性500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进行筛选,确诊冠心病患者162例为冠心病组,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并计算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未患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为非冠心病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随访3年后对非冠心病组患者新发病率进行总结,并对比冠心病组新发病率,判定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有BMI(OR=1.499,P=0.032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012,P=0.026<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251,P=0.016 <0.05)、尿酸(OR=1.021,P=0.009<0.01)、高血压(OR =6.132,P=0.0075 <0.01)、糖尿病(OR =8.124,P=0.0082 <0.01).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后,非冠心病组随访结果显示其新发病率(1 3.9%)明显低于原发病率(32.4%),对比差异显著(P =0.001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踝血管指数(CAVI)在老年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31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CAVI检测、病史采集及常规生化指标检查,分析CAVI与老年冠心病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CAV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V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94,P=0.003);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AVI是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AV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CAVI检查有助于预测冠心病严重程度,且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性,临床上尤其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冠心病病人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病历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1)冠心病患者入院率在四个季度分别为23.33%、26.30%、24.47%、25.91%;(2)男性患者占70.7%;(3)50岁~与60岁~组病人占到总人数的55.56%;(4)常诊入院患者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