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牙隐裂临床多选择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但一概地去除牙髓显得可惜。笔者对隐裂牙牙髓保存治疗时机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收治121例(156颗)恒牙隐裂牙患者,年龄19~53岁。通过临床表现和检查确诊为隐裂牙下颌磨牙96 相似文献
3.
牙本质保护膜在活髓牙全冠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Hybrid Coat牙本质保护膜对全冠修复中活髓牙的脱敏作用。方法:50例患者84颗活髓牙随机分为3组(牙本质保护膜组、高露洁专效防酸牙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8颗。术后1周和1个71复诊,评价牙本质保护膜组和对照组的牙本质敏感程度。结果:术后1周及1个月,牙本质保护膜组有明显的脱敏作用,与高露洁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高露洁组与空白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ybridcoat牙本质保护膜能有效防止牙备后的牙本质敏感。 相似文献
4.
牟素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9):1403-1403
折裂牙为口腔科常见疾病.目前对折裂牙发生原因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牙根纵折大多发生于无髓牙.根据我科病例回顾性研究折裂牙可以发生于活髓牙也可以发生于无髓牙,并且多发生于磨牙,纵折方向多为颊舌向.从临床表现来看,活髓牙病例较为严重,有时有急性牙髓炎、急性牙周脓肿的表现.以往对折裂牙大多采取拔除后义齿修复的方式[1].近年来对折裂牙的保存修复治疗报道较多.我科对32例纵折牙采取结扎固定、根管治疗后全冠保护的方法修复患牙,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廖汉民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04,5(4):120-120
目的 :探讨牙隐裂治疗过程中防止牙折裂的方法。方法 :选择 1 1例 1 4颗后牙隐裂牙在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治疗前制作面开窗的铸造金属冠预防性修复隐裂牙 ;对照组则按照常规先行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治疗 ,然后铸造金属全冠修复。结果 :观察组随访 6个月~ 2年患牙无症状 ,功能恢复良好 ;对照组有 2例在治疗中发生折裂。结论 :用面开窗的铸造冠在隐裂牙牙髓病或根尖周病治疗前预防性修复 ,能够有效地保护患牙 ,提高牙齿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6.
牙隐裂是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裂纹常延伸到牙本质结构,是引起牙疼的原因之一。牙隐裂临床上不易被发现,若无明显龋坏,常常被医生忽略。2002/2006年我科选用全冠治疗牙隐裂73例,经临床观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隐裂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口腔门诊首次就诊的具有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的隐裂牙82颗,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及时全冠修复。结果:经过1a的追踪观察临床效果良好,成功率93.9%。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全冠修复隐裂牙就诊次数少,可减少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牙体折裂,保存患牙,保持牙列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19)
正隐裂牙是牙裂综合征中活髓牙发生牙裂的特殊病例[1],是牙冠表面的非生理性细小裂纹,是临床上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在隐裂牙的早期,裂纹一般仅在牙釉质内,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病变进展,裂纹加大加深,侵犯到牙本质、牙髓腔,出现牙齿敏感、疼痛,严重者牙齿裂开[2]。牙隐裂具有隐匿性、渐进性和不可复性的特点,是继龋病和牙周病之后导致牙缺失的第3大因素[3]。本文选取隐裂牙伴牙髓炎患者100例(共 相似文献
10.
牙隐裂是中老年患者常发生的一种牙体慢性损伤,磨牙多见。由于病变位置隐匿 ,临床表现不一 ,易误诊或漏诊 ,处理不当往往造成患牙丧失。早期牙隐裂的诊断和有效治疗 ,对保存患牙功能甚为重要。作者从1996~1999年对59例患者共67颗早期隐裂牙采用综合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门诊随机抽取59例患者共67颗早期隐裂牙 ,男性58颗 ,占74.6% ,女性17颗 ,占25.4 %。牙位分布情况 :磨牙多见 ,共63颗 ,占93.9% ,尤其以上颌第一磨牙最多 ,共46颗 ,占56.1% ,下颌第一双尖牙最少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两种根管治疗牙隐裂导致早期牙髓病变的患牙,全冠修复后患牙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72例牙隐裂伴牙髓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多次完成根管治疗,治疗组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结束采用全冠修复,术后1年、2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根管治疗牙隐裂伴早期牙髓病效果显著,一次法与分次法根管治疗牙髓病变后两组根管充填术后全冠修复总疼痛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41%和8.82%;1年后保存率分别为92.65%和89.71%;术后2年保存率分别为91.18%和88.24%。结论1.一次法根管治疗并即时全冠修复治疗隐裂牙是可行的;2.对于牙隐裂的患牙进行根管治疗及全冠修复后具备较高的患牙保存率。 相似文献
12.
牙隐裂又称不全牙裂或牙微裂,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已成为口腔疾病中造成牙齿丧失的第三位疾病(前二位分别是龋病、牙周病)。对于隐裂牙要做保护冠修复,大家一致认可。以前曾认为浅的隐裂,若患者无不适感,且牙髓活力正常,可不作处理。因患牙长期咀嚼,在冶力作用下裂缝会逐渐增宽、增长、增深,当深的裂纹接近牙髓腔或达牙髓时,可出现一系列牙髓病变的症状,极易误诊为牙齿敏感症。仔细询问病史,则可发现患牙有较长时间的咬冶不适或隐痛,甚至有轻叩痛,说明已有慢性牙髓炎或慢性根尖炎;有时可出现急性牙髓炎症状,此时必须经过做根管治疗后再用保护冠修复。作者自2003年4月至2005年4月对临床检查中发现的隐裂牙患者60例,随机分成二组,一组即刻做保护冠,一组作为对照组。观察2年,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144例患者146颗隐裂牙进行综合治疗并分期随访,最长观察时间为12个月。结果146颗隐裂牙经综合治疗后有效率为95.9%,139颗隐裂牙12个月后有效率为89.9%。 相似文献
14.
光敏复合树脂粘接修复患牙 ,由于外形逼真、色泽美观、操作简便 ,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 ,但对其长期疗效的观察报道较少 ,我院 1 994年 1月~ 1 996年 1 2月对就诊的 582例患者 ,计 1 32 6个活髓牙进行了光敏复合树脂粘接修复 ,其中 2 77例治疗失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80例 ,女 30 2例 ;年龄 1 0~ 56岁 ,平均2 8岁。前牙或前磨牙龋病 ,未穿髓 ,楔形缺损伴有或不伴有龋病 ,前牙或前磨牙牙折未露髓 ,牙釉质发育不全 ,四环素牙 ,过小牙。所有患牙治疗前均无隐裂或牙周病 ,无自发痛 ,温度试验或牙髓电溶力测验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磨牙折裂后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80颗磨牙折裂采取全冠修复治疗。结果 80颗患牙中78颗咀嚼功能正常,无不适感,全冠无松动脱落,颈部无继发龋,牙周组织健康,无慢性根尖脓肿及牙周脓肿,X线片示根尖及根分叉正常,根尖无阴影,牙周膜基本正常,冠折波及髓底者,髓底折断处有薄层牙骨质沉积。2例失败。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良好的复位固定,根管治疗后采用全冠修复磨牙牙体折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活髓前牙折断多为外伤 ,活髓后牙折断多为牙隐裂后咬硬物所致。前牙以斜折型、后牙以纵折型多见。早期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修复 ,直接影响患牙的预后。1 资料与方法随机治疗 2 2颗活髓折断患牙。局麻下拔除折裂前牙松动部分 ,或后牙小残片 ,纵折后牙用 0 .5mm钢丝结扎固定 ;牙龈止血后 ,取出牙髓组织 ,并做根管预备 ,常规根管冲洗后封根管消毒药 3~ 5d ,是否做牙龈修整手术 ,视折裂情况而定。常规牙胶尖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侧压根充法充填根管 ,观察 7~ 14d。前牙横折者 ,常规烤瓷桩冠修复。前牙斜折者 ,铸造桩核完全恢复舌 … 相似文献
17.
烤瓷修复活髓牙体预备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从 1997年 1月~ 2 0 0 0年 8月年全面开展烤瓷修复以来 ,活髓牙的牙体预备显得更为重要 ,它须磨除较多的牙体组织 ,护理是关键一环 ,直接影响烤瓷修复的成功与失败及使用寿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患者 119例 ,男 6 0例 ,女 59例。年龄最小 15岁 ,最大 80岁 ,平均年龄 4 7 5岁。其中 1例出现穿髓 (牙髓异位所致 ) ,经口腔内科根管治疗 ,效果满意 ,1例出现急性牙髓炎症状 ,对冷热特别敏感 ,出现自发性疼痛现象 ,即用丁香油粘固粉作暂时粘固烤瓷冠 ,观察 1周后 ,症状消失 ,再作永久性粘固。1 2 烤瓷修复是指烤… 相似文献
18.
牙隐裂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由于牙冠表面裂纹细小常不易发现,如治疗不及时,则容易造成劈裂,直至拔除。对1999~2004年隐裂牙患者50例55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调磨充填和全冠修复治疗后牙隐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口腔科门诊就诊的后牙隐裂患者87例(87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冠修复(44颗患牙)和调磨充填法(43颗患牙)进行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评价两种方法在治疗后牙隐裂的疗效。结果经疗效评价,全冠修复组成功29颗,显效11颗,无效4颗,有效率为90.9%;调磨充填组成功10颗,显效15颗,无效18颗,有效率为58.1%。全冠修复组疗效明显优于调磨充填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对于调磨充填法,全冠修复法对后牙隐裂的治疗更为有效和彻底。 相似文献
20.
王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2):130-130
牙齿折裂是口腔内科一种常见病,通常由以下原因造成:咬[牙合]创伤、牙体硬组织结构发育不良、牙体硬组织缺损较多、充填物膨胀、制洞时洞型的抗力形不足、充填后忽视调[牙合]等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