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薇  孔卫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65-106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2例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他汀类药物及阿斯匹林肠溶片,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肠溶片;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同时检测血脂。结果: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积分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下降,HDL水平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TC、TG、LDL及HDL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评价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超微血管成像(superbmicro-vascular imaging,SMI)技术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胜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9月- 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痰湿壅胜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g,早饭后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水丸,每次50丸,每日2次,饭后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行超声常规及SMI检查,检测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 Crouse 积分及颈动脉斑块SMI分级。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LDL-C、T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 (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LDL-C、TC、TG水平明显降低 (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MT、Crouse 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IMT 及Crouse积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减低,但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斑块SM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斑块SMI积分比较,治疗后患者斑块 SMI分级 2级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患者斑块 SMI分级 0级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斑块SMI分级2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SMI技术可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对改善高血压痰湿壅胜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效果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超微血流成像技术(SMI)评估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丹东市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常规超声检查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80例(92个斑块)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造影(CEUS)与SMI检查,比较SMI、CEUS对新生血管的检出情况。根据是否为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37例)和非脑梗死组(43例),比较两组行SMI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SMI及CEUS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新生血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MI及CEUS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新生血管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2个斑块中,斑块厚度<2.5 mm有29个,斑块厚度为2.5~3.5 mm有32个,斑块厚度为>3.5 mm有31个。SMI及CEUS检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厚度与新生血管分级均呈正相关(rs=0.684、0.704,P=0.005、0.017)。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数量与SMI评分均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内斑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SMI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新生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6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计736个斑块。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常规超声扫描、CEUS与SMI检查,观察CEUS、SMI评分与颈动脉斑块厚度的相关性,并分析SMI检查对非脑梗死死、新发脑梗死与陈旧脑梗死的评估作用。结果:伴随SMI评分与CEUS评分上升,患者的斑块厚度明显加重,不同SMI评分与CEUS评分患者的斑块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SMI评分与CEUS评分存在中等一致性(Kappa=0.436)。脑梗组的SMI评分高于非脑梗组,新发脑梗组的SMI评分高于陈旧脑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SMI技术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管腔,可准确地评价斑块情况,显示粥样硬化斑块内的微细血流,与CEUS技术的诊断效果相当,并可避免造影剂的辅助。斑块内新生血管与脑梗,尤其是新发脑梗相关。超声SMI技术可以为临床提供更多无创方便的诊断方法,从而为临床规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斯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斯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他汀组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为21.2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检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各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内的斑块数量及性质,同时测量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斑块发生率、IMT及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斑块不稳定者其hsCRP水平显著高于颈动脉斑块稳定者。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有密切关联,颈动脉超声检查联合hs-CRP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价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20例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法将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每天1次、每次20 mg,早饭后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水丸,每次50丸、每天2次,饭后口服;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行常规超声及SMI检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颈动脉斑块SMI分级.结果 治疗前,两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血清LDL-C、TC、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DL-C、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清LDL-C、TC、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为2级的患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均<0.01),SMI分级为0级的患者比例与治疗前比较均增高(P均<0.01),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SMI分级为2级的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MI技术能用于评估半夏白术天麻汤改善高血压痰湿壅盛型颈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疗效,可为临床用药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预防高危患者急性脑梗死复发的临床药理疗效,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56例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66)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n=90)加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6个月。全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测定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6个月脑梗死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56%vs.21.2%,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斑块逆转,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斑块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6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脂水平.结果 对照组斑块面积明显大于观察组,颈动脉IMT明显厚于观察组,HDL-C明显低于观察组,LDL-C、TG以及TC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显著缩小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调节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辉芳 《求医问药》2014,(20):237-238
目的 :探讨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sis,c As)性质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和接受健康体检的人员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卒中组和对照组,分别对两组研究人员进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和血清hsCRP水平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观察对比两组研究人员的检查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研究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卒中组患者的hs-CRP平均水平为(6.99±4.10)mg/L,对照组体检者的hs-CRP平均水平为(1.80±0.98)mg/L,卒中组患者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者的hs-CRP平均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卒中组92例患者中,共检测出稳定斑块21块,不稳定斑块89块;在对照组90例体检者中,共检测出稳定斑块17块,不稳定斑块16块,卒中组患者不稳定斑块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体检者的不稳定斑块数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s-CRP水平与c AS的稳定性呈显著正相关(r=0.46437,P<0.01)。结论 :hsCRP水平是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一个可靠的炎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蛭龙血通胶囊辅助西医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及对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颈动脉狭窄患者共128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6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西药联合方案单用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蛭龙血通胶囊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稳定斑块发生率、颈动脉粥样斑块(Grouse)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IMTMax)、颈动脉血流指标水平、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随访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狭窄患者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降低,且治疗组(28.13%)显著低于对照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两组颈动脉狭窄患者Grouse积分、IMTMax值及RI、Hcy、Fib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SV、DV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动脉狭窄患者随访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06%,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蛭龙血通胶囊辅助西医治疗颈动脉狭窄能够显著消除不稳定斑块,降低IM厚度,改善颈动脉血流灌注状态,并有助于预防远期卒中发生及死亡;而这一疗效优势可能与加用中药后对于Hcy和Fib水平更佳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部位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期就诊非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头颈动脉联合CTA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斑块分布部位,并用斑块分析软件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无狭窄,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较对照组增高(25.2%,28.0%,15.5%,11.1%比54.0%,15.2%,6.8%,3.0%)(P〈0.05);观察组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74.8%比46.0%,P〈0.01);观察组不稳定斑块比例高于稳定斑块(83.9%比38.0%)(P〈0.05),对照组稳定斑块比例高于不稳定斑块(62.0%比16.1%)(P〈0.05);观察组混合斑块和软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纤维斑块及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具有明确的相关性,而颈动脉斑块部位与急性脑梗死发生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30例及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照组)28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记录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型斑块)的发生及超声特征情况。对两组病例的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3.33%,对照组为57.14%;两组颈动脉斑块均以混合斑最为多见,急性心肌梗死组为60.00%,对照组为32.14%;两组混合斑块及不稳定型斑块(混合斑+软斑)所占比例急性心肌梗死组为70.00%,对照组为46.43%;两组三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型斑块)的存在与急性心肌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121-123+封三
目的 探讨超声SMI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指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测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经超声检查发现50例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的52个斑块,分别运用超声SMI技术和e-flow技术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情况,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观察5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的52个斑块,运用e-flow检测技术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阳性率48.1%(25/52),显著低于超声SMI技术的阳性率80.8%(42/52)(P0.05)。结论 超声SMI技术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显示率优于超声e-flow技术,在评估颈动脉硬化斑块相关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大面积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敖莉  王泽茂  姜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32):95-97,10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的效果情况.方法 分析浙江省慈溪市宗汉医院120例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对照组(非洛地平缓释片治疗组)60例和观察组(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组)60例,观察两组患者一般性临床资料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平均病程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情况和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B(Apo B)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无明显差异(t=0.13、1.10、1.20,均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C、Apo B均无明显差异(t=0.99、0.99、0.00、0.00,均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平均斑块数、斑块总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4.76、8.59、16.03,均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TC、TG、HDL-C、Apo B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0、6.20、3.46、5.48,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斑块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状态,降低血脂,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6.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123例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两组人群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检查。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CCA)内径(d),颈内动脉(ICA)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张末期血液速度(EDV)及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主干厚度分别为(0.12±0.05)cm和(0.09±0.03)cm,分叉厚度分别为(0.13±0.09)cm和(0.10±0.03)cm,斑块形成率分别为63.4%和18.3%,两两比较,均P〈0.01,对照组的管腔狭窄情况显著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可有效识别颈动脉硬化位置、斑块情况及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和颈动脉狭窄度。方法 :1 1 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颈动脉超声表现分为 3组 :颈动脉正常组、稳定性斑块组、不稳定性斑块组 ;3组患者均行颅脑CT平扫记录颈动脉的梗死灶数 ;以超声测算患者动脉管腔狭窄度 ,分为轻、中、重度狭窄 3组。结果 :颈动脉正常组 33例 ,稳定性斑块组 38例 ,不稳定性斑块组 4 1例 ,3组患者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数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稳定性斑块和不稳定性斑块组中 ,重度狭窄 7例 ,中度狭窄 1 6例 ,轻度狭窄 5 6例。结论 :基于颅脑CT平扫的颈内动脉分布区梗死灶数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 ;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狭窄以轻度为主 ,其构成以为 70 .89%。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96例为观察组,给予灯盏细辛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96例为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IMT、斑块情况以及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灯盏细辛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可有效降低血脂,减少胆固醇,降低血液黏稠度,溶解斑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计算斑块数目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