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在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在周围神经病诊断中的作用,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并比较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检查与表皮神经纤维病变的一致性.方法 对51例有周围神经病症状和(或)体征的患者进行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计算表皮神经纤维密度(IENFD);同时收集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51例患者中,41例行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查.21例行皮肤交感反射(SSR),比较IENFD与NCV及SSR的一致性.结果 对照组与病例组相比,大腿IENFD(根/mm)分别为21.4±2.7及15.0±6.3(t=2.976,P=0.004);小腿IENFD分别为15.4±2.2及8.1±5.9(t=3.191,P=0.002).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大、小腿IENFD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例患者中,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异常48例(94.1%),其中33例表现为长度依赖性周围神经病变;41例行常规肌电图检查,21例异常(51.2%);21例行SSR检查,异常17例(81.0%).仅表现为小纤维病变症状和(或)体征的29例患者中,27例(93.1%)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异常;其中20例行NCV,异常6例(30.0%);14例行SSR,11例异常.结论 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操作简单安全,对于以小神经纤维受累为主的周围神经病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有较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皮肤小神经纤维的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6例临床确诊并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PD患者和性别年龄匹配的16例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和神经电生理结果,对PD症状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评估。所有受试者行小腿皮肤活组织检查,通过标准化泛轴突标记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两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Intraepidermal nerve fiber density,IENF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PD患者,男7例,女9例,年龄(66.000±9.675)岁,Hoehn and Yahr(H-Y)分期(1.906±0.612)。PD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远端感觉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余2组间神经电生理结果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D组PGP9.5和GAP-43染色下IENFD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618±3.984根/mm vs18.198±5.387根/mm,4.543±3.363根/mm vs 14.174±5.485根/mm;P<0.05)。两种染色下I...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获取47例早期P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情况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早期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水平降低(P0.05),IL-8、C反应蛋白、T-Tau/α-syn、P-Tau/α-syn比值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RP与P-Tau/α-syn比例组合诊断价值较高(AUC=0.931;敏感性=92.1%;特异性=78.0%)。结论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P-Tau/α-syn比值是PD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D)是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缺乏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其早期诊断准确率受限。α-突触核蛋白(α-syn)是构成路易小体的关键蛋白,α-syn不仅存在于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还在皮肤、唾液腺等外周组织中广泛分布,并且外周神经系统α-syn病理改变可能早于中枢神经系统。因此,针对PD患者外周组织中α-syn的检测可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估。文中主要就外周组织中α-syn作为PD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和海马中磷酸化α-synuclein(S129)[以下简称为p-α-syn(S129)]和天冬酰胺内切酶(asparagine endopeptidase,AEP)特异性切割产生的tauN368片段的表达水平。方法建立慢性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MPTP)诱导的PD小鼠模型(n=10)、鱼藤酮诱导的小鼠PD模型(n=10)以及鱼藤酮诱导的大鼠PD模型(n=10)共3种模型,每种模型均设立对照组(n=10)。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免疫染色评估不同PD动物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动物中脑黑质、纹状体、海马p-α-syn(S129)和tauN368的表达。结果 3种PD动物模型中脑黑质致密部TH阳性神经元数目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提示造模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PTP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纹状体及海马tauN368表达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黑质和海马p-α-syn(S129)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鱼藤酮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及纹状体p-α-syn(S129)和tauN368表达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海马p-α-syn(S129)和tauN36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变化(P0.05);鱼藤酮诱导的大鼠PD模型黑质、纹状体及海马p-α-syn (S129)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而黑质和海马tauN368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鱼藤酮诱导的小鼠PD模型黑质和纹状体同时存在tauN368和p-α-syn(S129)的差异性表达,提示该模型可能是研究PD发病中tauN368和α-synuclein相互作用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异常沉积形成的路易小体是α-syn谱系病的诊断标志物, 但因目前脑活检困难致其早期诊断存在滞后, 而鉴于病理条件下α-syn可发生朊蛋白样复制并播散至外周, 故利用实时震荡诱导转化(RT-QuIC)技术进行颅外组织病理性α-syn的超微量检测, 可为α-syn谱系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文主要围绕RT-QuIC技术在检测α-syn谱系病患者不同组织中α-syn播种活性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拟初步总结其在α-syn谱系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皮肤标本表皮神经纤维密度的参考值范围,并分析年龄、解剖部位以及种族对表皮神经分布的影响.方法 对70例皮肤标本进行皮肤神经活体组织检查.标本经10%福尔马林常规固定后切成10μm厚石蜡切片,以PGP9.5为特异性轴突标记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皮肤神经纤维的形态学特点,并测定表皮神经纤维密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小腿远端及腕部表皮神经纤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年龄增加,各部位表皮神经分布有减少的趋势.上臂(91.8±21.1)、大腿近端(89.2±21.4)的表皮神经分布较腕部(64.5±22.5)、小腿远端(62.9±15.3)密集.健康人小腿远端的表皮神经纤维密度正常参考值范围>40.6纤维/m2.结论 通过皮肤活体组织检查技术可清晰显示神经纤维形态,便于对表皮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为周围神经病的诊断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目前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PD是由黑质致密部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大量丢失和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聚集形成路易小体(Lewy Body,LBS)和路易神经纤维(Lewy Neurites)为特征的病变~([1])。Spillantini等人于1997年发现α-syn淀粉样纤维是导致PD发生的毒性物质;最近的研究证实,α-syn在聚集初始阶段形成有毒性的寡聚体是导致PD细胞死亡的神经毒性物质~([2]),提示α-syn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激肽释放酶6(klk6)、α突触核蛋白(α-syn)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原发PD患者87例(PD组),其中39例PD早期患者,48例PD中晚期患者,选取42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HC组)。使用ELISA法检测血清klk6、α-syn水平,分析血清klk6及α-syn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klk6及α-syn预测疾病严重程度的价值。结果 PD组血清klk6、α-sy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中晚期PD患者血清klk6、α-syn水平明显高于早期PD患者(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血清klk6、α-syn水平分别与Hoehn-Yahr分期、病程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klk6、α-syn预测PD疾病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722,二者联合预测PD疾病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774,敏感度为68.7%,特异性为81.1%。结论 PD患者血清α-syn和klk...  相似文献   

10.
细胞内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神经系统的沉积导致了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及多系统萎缩等突触核蛋白病的发生,而其病理传播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表明具有神经毒性的寡聚体α-syn的细胞间传播是大脑区域之间疾病传播的主要模式。本综述回顾了不同模式的寡聚体α-syn细胞分泌和再摄取的现有证据,包括细胞间直接转移、朊蛋白样传播、外泌体分泌和内吞作用、纳米隧道及小胶质细胞介导作用,以便更详细地了解突触核蛋白病理学在整个大脑中传播的模式,为防止疾病进展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PD患者170例,依据H-Y评分分为早期组(90例)、中期组(60例)和晚期组(20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脑脊液标本,免疫比浊法检测β-内啡肽(β-EP)及亮氨酸-脑啡肽(LEK),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α-突触核蛋白(α-syn),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分析H-Y评分与β-EP、LEK及α-syn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中、晚期3组PD患者脑脊液中β-EP水平分别为(42.74±2.37)pg/mL、(39.12±3.92)pg/mL、(36.64±3.86)pg/mL,而LEK水平分别为(91.57±4.25)、(92.26±5.04)、(92.37±5.41)ng/L;PD患者脑脊液中β-E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1.37)pg/mL],而LEK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6.05±2.58)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脑脊液α-sy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患者脑脊液中β-EP、α-syn水平与疾病分期具有相关性(r=-0.632,-0.742,P0.05)。结论通过检测脑脊液中β-EP、α-syn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PD并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人α-突触核蛋白(humanα-synuclein,hα-syn)核酸疫苗pVAX1-IL4/SYN-B对鱼藤酮慢性帕金森病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鱼藤酮1 mg/kg给予背部皮下注射,1次/d,连续注射40 d,建立慢性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建模后小鼠随机分为3组:核酸疫苗组、空质粒组、PBS组(n=8)。于小鼠双侧后肢胫前肌部位,分别注射pVAX1-IL4/SYN-B核酸疫苗,空质粒pVAX1,PBS各100μL,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末次免疫后2周,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脑黑质致密部α-syn表达和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变化;RT-PCR检测α-syn mRNA表达情况。结果行为学观察各组小鼠自由活动实验显示,核酸疫苗组与空质粒组及PBS组小鼠移动格子数和下肢站立次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免疫组化检测发现核酸疫苗组小鼠与空质粒组、PBS组相比,TH阳性细胞数增加51.43%、59.00%(P<0.05),α-syn表达减少45.64%、43.28%,(P<0.05)。RT-PCR检测发现核酸疫苗组α-syn mRNA表达水平(0.37±0.17)较空质粒组(0.80±0.01)及PBS组(0.74±0.05)明显减少(P<0.05)。结论 hα-syn核酸疫苗有较强改善帕金森病小鼠行为学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鱼藤酮神经毒素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害,能对帕金森病小鼠产生较好的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脊液(CSF)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PD患者,并根据改良PD综合评分量表(UPDRS量表)及Hoehn-Yahr评分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38)、中度组(n=18)和重度组(n=14)。另选择同期于本院接受体检健康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4组研究对象CSF生物标志物蛋白α-突触核蛋白(α-syn)、磷酸化Tau蛋白(P-Tau)及总Tau蛋白(T-Tau),微小RNA133 b(miR-133b)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 各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PD患者UPDRS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D患者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H-Y评分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α-syn、P-Tau、T-Tau、miR-133b、CRP及IL-8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且随着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加重,α-syn水平显著降低,P-Tau、T-Tau、miR-133b、CRP及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α-syn与UPDR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Tau、T-Tau、miR-133b、CRP及IL-8与UPDRS呈显著负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显示α-syn、P-Tau、T-Tau、miR-133b、CRP及IL-8水平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5、0.785、0.742、0.746、0.779、0.755,联合诊断的AUC为0.905。结论 脑脊液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变化是PD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其对于PD的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异常为四大主要表现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冻结步态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较常见且具有致残性的症状,增加了患者跌倒的概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冻结步态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得出肯定的结论,治疗措施也在不断的探索中。文中就帕金森病患者冻结步态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情绪障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和抑郁评价量表对10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50例对照者进行情绪障碍研究;并根据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帕金森病统一评价量表(UPDRS Ⅲ)和改良Hoehn-Yahr分级,分别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障碍严重程度并进行病情分级.结果 帕金森病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评分[(14.45±8.30)分]和抑郁评价量表评分[(7.98±6.24)分]均高于对照组[(3.68±3.23)分、(2.76±3.3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焦虑症状发生率为49%(49/100),高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早期与中晚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12%)虽高于对照组(2%),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晚期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早期者(P<0.05).帕金森病组焦虑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性焦虑及躯体性焦虑,抑郁症状则以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为主;性别与肢体发病侧别对情绪障碍无明显影响,而汉密尔顿焦虑评价量表(r=0.199,P=0.049;r=0.295,P=0.005)和抑郁评价量表(r=0.196,P=0.050;r=0.274,P=0.009)情绪均与病程和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以焦虑情绪为主要情绪障碍症状,表现为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于疾病早期即已出现;而抑郁症状多出现于疾病的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以及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16.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1,2]),本病于1817年由詹姆斯·帕金森首先描述~([3])。公认的病理学基础就是多巴胺神经元变性丢失及残存神经元中α-突触核蛋白(αlpha-synuclein,α-syn)在胞浆中的聚集。最初对其的认识集中在运动症状方面,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行动迟缓、姿势异  相似文献   

17.
<正>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年龄相关性神经变性病,主要的临床症状为运动迟缓、肌肉僵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其神经变性特征为进行性黑质致密部(SNc)多巴胺能(DA)神经元变性、缺失、以及神经元内出现由α-共核蛋白(α-synuclein)组成的Lewy小体的形成。虽然家族性PD有一些基因突变基础,但大多数原发性PD病因不明,有多种机制参与DA神经元变性,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的浓度能否作为帕金森病的外周生物学标记物。方法选择患者35例(PD组).健康者25例(对照组)。α-突触核蛋白通过ELISA方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血浆α-突触核蛋白浓度较高,而唾液中较低,在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作为PD标记物的诊断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727(P=0.003),最佳临界值为157.86 ng/L,敏感性为68.6%,特异性为72.0%。而唾液α-突触核蛋白作为诊断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785(P=0.00),最佳临界值为211.14 ng/L,敏感性为82.9%,特异性为80.0%。结论血浆及唾液中α-突触核蛋白浓度可作为帕金森病诊断指标,有望成为诊断PD的外周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帕金森病(PD)是以α-突触核蛋白(α-syn)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第二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性标志物α-syn并不局限于PD患者的黑质致密部,在中枢神经、自主神经及肠神经系统中普遍存在。肠道微生物通过参与免疫、神经内分泌及神经调节实现与大脑之间的双向交流,维持宿主机体平衡和参与疾病的发生。在PD患者中,肠道-脑轴失调引起的胃肠道功能障碍可早于运动障碍10 a发生,提示PD发病起源于肠道传播至大脑。Toll样受体(TLR)在微生物中通过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该信号的失调参与了α-syn的致病过程。肠道微生物失调对先天性免疫系统的过度刺激和增高肠道屏障的通透性,诱导局部和全身炎症的发生,促进α-syn的传播。本文旨在揭示PD患者肠道-脑轴微生物群与TLR之间的关系,为PD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突触核蛋白病(α-synucleinopathy)是一类以大脑中不同类型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简称α-syn)阳性包涵体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及其他含α-突触核蛋白病理的少见疾病。其中,帕金森病和路易体痴呆的标志是脑干或皮质Lewy小体,而多系统萎缩则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胞浆包涵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