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管路管理中的作用,减少或杜绝管路护理管理及护理操作中差错的发生。方法:应用目视管理常用的工具、颜色、标识和看板制作颜色醒目的管路标识贴贴在患者管路上,及看板粘贴于患者床头,用于护士交接班中使用。对使用目视管理管路标识贴及看板前后护理人员对管路的识别及行为进行调查。结果:使用目视管理彩色标识贴及看板后护士对患者管路的识别度及警示作用明显高于未使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导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未使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目视管理在急危重症患者管路管理的应用,便于护理人员对众多管路部位、作用现场快速识别,起到良好警示作用,最大限度杜绝、防范管路护理管理及护理操作差错或事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动采血护理服务质量与管理的最佳方法,提升护理服务与管理水平。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献血前健康教育等方式,了解无偿献血者对护理服务的要求,针对流动采血中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结果经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和护理整体素质培训,定期评价服务质量,增强了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转变了服务理念,无偿献血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提升,献血积极性不断增强。结论严格要求,人性化管理,制度化培训是不断提升流动采血工作中护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工作的30名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这30名护理人员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服务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结果:在护理工作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后,这30名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服务效果明显优于其在应用全面质量管理之前,二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可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服务效果和护理服务质量,并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在护理管理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服务营销质量管理的"差距模型"对护理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消除服务质量差距,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策略,以期对当前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提出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蔡玲  金磊 《大家健康》2013,(9):160-161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注重护理服务质量的环节管理,运用科学细化的管理方法,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责任制护理服务,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6.
目的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实施对人性的尊重和人道的护理,进行管理创新,应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制定流程,人员培训,服务理念、服务流程的培训,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纳入日常质量管理,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实施对人性的尊重和人道的护理,进行管理创新,应用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制定流程,人员培训,服务理念、服务流程的培训,将基础护理服务项目和各项护理工作流程纳入日常质量管理,并对相关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无偿献血更加深入人心,自愿无偿献血已成为人们自觉行动,献血护理的优质服务,不仅仅是提高采血护理人员素质管理、护理技术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护理环境管理、护理文化管理和护理制度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以不同层次献血者需求为根本,提高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在献血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也是提高献血过程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在今后一个时期也是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的主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人文关怀,提升献血护理服务质量和水平,也是献血护理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环节管理,对护理服务中的瓶颈问题,运用科学细化的管理方法,促进了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一个服务质量的世纪。在激烈医疗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医院能否完善基础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良好的信誉赢得病人的信赖,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作件。护理服务作为技术服务的附加服务越来越被病人所关注,成为影响医院在社会公众中总体形象的关键。惟有追求护理质量。注重护理形象,锻造护理品牌,才能满足医疗市场发展的需要。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护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声誉。因此就“什么是服务质量、如何提高急诊护理服务质量”这两大问题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发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提高医院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管理力度。方法基于Android平台,将日常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整合到系统程序的模块中。结果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规范了医嘱和护理的工作流程。结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稳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使护理工作高效、实时、移动化.方法:利用PDA及条形码技术,加强患者身份识别,对给药、治疗等关键环节进行跟踪,将护理文书从桌面应用推向移动应用,系统自动统计工作量并进行资源提取和整合.结果:使用条形码标签的病区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发生例数为0例,全院护理文件书写时间由原来的1.20±0.20h缩短到目前的0.33±0.08h,通过护理工作量的实时测算和护士休假情况,调配护士60余人次.结论:通过移动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对护理相关信息存取流程进行优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患者安全,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从而推动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现护理服务质量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根据ISO9001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建立体系文件,通过层层管理,保证体系有效运行和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应用ISO9001标准,使护理服务质量达到了科学、规范和标准化管理。结论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减少了护理缺陷,提高了护理管理水平,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孙凌  张桂姿  崔玉莹  蒋波  金京华 《吉林医学》2013,(33):7014-7015
目的: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将"5S"管理思路引入护理管理中,达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规范管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方法:将"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再加上这次提出的生活护理和健康宣教引入优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强化服务流程,根据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技术质量标准,每项护理质量≥90%为合格。结果:将实施"5S"管理应用于优质护理后,与前一年同期相比,护理质量均有上升(P<0.05),护理管理效果增强,优质护理活动环节质量控制增强。结论:创新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创新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创新优质护理精神,体现护理勤俭美德,社会效益提高。  相似文献   

15.
葛文娥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637-1639
目的:探索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具体构架,介绍我院精细化护理管理的做法。方法:以提高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创建首批《江苏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试点基地》、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申办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为抓手,从转变管理理念、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强化管理责任、完善内部机制、细化管理目标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护理内涵。结果: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专科内涵建设有了新突破,简化护理书写初见成效,优质护理服务稳步推进,患者安全有效得到保障。结论:精细化的护理管理在促进护理内涵建设、改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方法通过对7家基层乡镇医院的管理年活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找出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结果通过加强稳定护理队伍;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素质;加强护理队伍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合理配置护理人员等方面的措施来保障、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结论基层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落实基础护理措施,落实健康知识宣教等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确保医疗护理安全,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养结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院内收治的处于"医"或"养"状态的老年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予以常规安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接受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情况、满意度调查评价以及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理评价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危重患者、分级护理、病区管理、护理安全"认可度较高;且院内服务满意度各指标显著较高(P<0.05).同时,试验组安全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优质护理,为医养结合护理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能够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对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前(2018年1月至6月)与实施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后(2018年7月至12月)护士护理质量、患者或者家属满意度状况。结果:管理后,护士病房管理、操作技术、护理文书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护理管理模式、工作积极性提升、能力提升满意度评分高于管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责任制分层管理可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12月我院实施"优质护理"的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2个作为实验组,按《2010年四川省"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细化实施方法开展优质护理519人;实施"整体护理"的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2个508人作为对照组,自制调查表对两组间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出院时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患者出院后第12个月治疗依从性、复发及回住原病房情况调查。采用t检验、χ2检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间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三基"考试成绩;患者出院后第12个月复发及回住原病房情况、治疗依从性;出院时住院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除总体评价外,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除疾病预后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住院患者对护理的总体评价;患者对疾病的预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出院后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值得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