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进一步探讨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70例使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取深部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与分离及药敏试验,并采用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70例患者除4例因原发病病情恶化死亡外,无一例因呼吸机相关肺炎而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且缩短了住院时间。结论 正确的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良好的饮食护理等辅助治疗,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因素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探讨与护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标准,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并探讨其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70例ICU病人全部使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致病因素,采取正确的气道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口腔与气管切口护理,注意合理营养,做好环境管理等。结果 70例患除因原发病病情恶化外,无一例因呼吸机相关肺炎而导致病情恶化,延误治疗,相反由于及时采取预防护理措施,使病人尽快脱离了呼吸机,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结论 正确的气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良好的饮食护理等辅助治疗,能够降低呼吸机相关因素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2011年至2013年我院接收的50例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长时间的进行机械通气或让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因为患者的免疫力本来就很差,受到感染后,很容易发生肺炎,临床中经过良好的护理服务,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临床中对呼吸机相关肺炎进行预防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服务来实现,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肺炎发生率情况。  相似文献   

5.
吴娅琴  声霆 《中外医疗》2012,31(34):150+152-150,152
目的探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69例因各种原因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加强营养,保持口腔清洁,正确吸痰,处理气囊,拔管处理等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69例患者中,3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好转,其余66例患者均未发生VAP。结论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及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阻止VAP的发生并促进VAP恢复,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中最严重的类型,发病率为15%60%,死亡率是25%76%,是造成重症监护病室(ICU)病人高死亡率的重要因素之一[1]。VAP是指原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病人在机械通气治疗48h后或脱机48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2]。临床分为早发性VAP(<4d)和晚发性VAP(≥5d)[3]。发生VAP,不但延长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还容易  相似文献   

7.
宇丽艳  王淑丽 《吉林医学》2013,34(13):2582-2583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9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记录其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是否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感染菌株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65岁,应用机械通气时间≥7 d,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治疗3天后心功能Ⅳ级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病率明显增高,气管切开并不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机械通气3天后心功能缓解情况是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纠正心功能衰竭、减少医源性感染、有效排痰、充分的口腔护理和胃肠道护理是预防VAP发生的重要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进行分析,找出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000年1月-2003年9月施行人工机械通气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120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在通气过程中所使用的呼吸机管路、下呼吸道病原菌的种类及分布,不同通气时间细菌的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60岁老年患者占72.5%;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多,占86%;细菌阳性率随通气天数增加而增加。结论针对病原菌的分布及来源,切断病原菌进入肺部的感染途径,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以达到有效控制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预防方法以及有效护理途径.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88例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针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通过科学的插管护理,口腔护理、吸痰护理以及拔管护理等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进行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88例研究对象中存在轻度呼吸机肺炎的有3例,其余85例患者均未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3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通过接受治疗及科学护理后均得到缓解,顺利出院.结论:针对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必须正确插管及拔管,加强口腔护理,科学给予吸痰护理以及气囊护理等,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20例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目标性监测,观察和分析引起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因素,探究有效的防治对策,以达到最佳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观察住院期间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对VAP病例的一般资料、有关发病情况、细菌学及有关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和预后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观察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血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机械通气48h以上180例患者,2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1%;使用呼吸机后在5d内发生肺炎的6例,占30%;在5d后发生肺炎的14例,占70%.20例VAP患者经对症及支持治疗,19例病情缓解、脱机,抢救成功率占80%,死亡1例,病死率为20%.结论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因而必须重视.针对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进行积极防治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措施,是维持机械通气有效能的重要保证,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王晓荣 《河北医学》2015,(3):416-4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控制措施,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按时间进行分组,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ICU的180例机械通气≥48h患者为干预组,成立VAP预防与控制专科组、设计专用表格、制定干预措施,多学科协作实施干预,达到预防与控制目的。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ICU的180例机械通气≥48h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对照组为23.89%,干预组为9.44%,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实施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应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寻找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12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生VAP 与否分组,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行Logistic回归逐步分析确定VAP 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发生VAP 与未发生VAP的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在插管方式、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时间、镇静评分、昏迷评分、使用激素和应用呼吸机前48h使用抗菌药物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只有抑酸剂、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评分及应用呼吸机前48h使用抗菌药物是重症监护室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4.674、2.681、7.542和3.690)。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VAP 独立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VAP的发生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0-01~2011-12间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比较鲍曼不动杆菌组(ABVAP组)与非鲍曼不动杆菌组(NABVAP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和激素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病例98例,其中ABVAP组29例,NABVAP组6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呼吸系统疾病(χ2=4.57,P=0.03)、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8.64,P=0.00)与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5.70,P=0.02)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该采用包括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等在内的综合措施,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及其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致病菌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多见;迟发性常由多重耐药菌、条件致病菌或二重感染导致,包括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葡萄球菌和真菌。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产酶菌日益增多,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及早合理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雷永红  刘新华 《河北医学》2014,20(2):223-227
目的:分析影响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与VAP患者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生的100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因素与VAP患者的临床结局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总病死率为15%,与VAP相关的病死率为10%。共分离病原菌120株,其中混合感染15例。使用抗生素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铜绿假单胞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分别为16.9%、13.6%、33.8%、13.6%,显著高于未使用者的1.6%、1.6%、1.6%、1.6%(P均〈0.05)。醋酸钙不动杆菌占VAP相关的死亡患者分离出病原菌40%。单因素分析,年龄〉45岁、致命性的基础疾病、先前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住院〉9 d、休克、COPD与VAP相关病死率相关(P均〈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仅先前使用抗生素是影响VAP相关病死率独立相关因素(P〈0.05)。将VAP病原菌作为自变量,重复逐步logistic回归显示,先前使用抗生素因素被高危病原菌因素所替代(P〈0.05)。高危病原菌包括MRSA、醋酸钙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白色念珠菌。结论:先前使用抗生素导致病原菌耐药与患者的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科术后危重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回顾360例外科手术后呼吸机脱机困难而转入ICU的危重病人,将144例符合VAP诊断标准患者与126例不符合VAP诊断标准的对照组患者作比较,先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通过后退法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外科术后危重病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小组患者回归分析提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昏迷(GCS〈6分)、高位颈髓损伤、留置胃管的相对危险度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5.412(2.451~116.10)、11.511(2.421~58.560)、14.124(2.021~101.358)。结论昏迷(GCS〈6分)、高位颈髓损伤、留置胃管是外科术后危重病人VAP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因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翁端丽 《医学综述》2014,(23):4386-4388
目的探讨急诊呼吸机辅助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50例,均采取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再按其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20例和非VAP组30例,分析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昏迷与否、ICU观察天数、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胃内容物吸入与否以及H2受体拮抗剂使用与否与VAP的相关性。结果机械通气时间>3 d、ICU观察天数>7 d、昏迷、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等因素均对VAP的发生造成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时间≥3 d(OR=2.387)、ICU观察天数>7 d(OR=2.142)、联合应用抗生素种类≤2种(OR=1.669)、胃内容物吸入(OR=1.779)、H2受体拮抗剂(OR=2.006)5个变量是VAP的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是VAP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上联合应用静脉注射抗生素及吸入抗生素可提高VAP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56例呼吸机相关l生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通过患者体温、气管内吸出脓性分泌物、外周廊白细胞、痰细菌培养、X线胸片,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的结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分析其致病茵,进行汇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O.05)。机械通气48h以上患者中78.2%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单纯致病菌35例.≥2种致病菌35例。病原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27例、铜绿假单胞菌29例、白色念珠菌17例、克雷伯杆菌13例。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肺炎的疗效较好,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致病菌,该研究就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断作出综述并进行积极防治,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