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 哮喘) 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 慢喘支) 患者发作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两者的肺功能指标和对支气管舒张剂的敏感性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日本美能公司生产的美能300 型肺功能仪,对发作期哮喘组18 例,慢喘支组20 例及健康对照组( 正常组)22 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对 F E V1低于70 % 预计值的哮喘组15 例和慢喘支组16 例再做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慢喘支组3 项肺功能指标( F E F25 % 、 F E F50 % 、 P E F% ) 均介于正常组与哮喘组之间( P< 0 .01) 。支气管舒张试验显示:哮喘组与慢喘支组比较,通气功能有较明显改善( P< 0 .01) 。结论 呼气流速指标测定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对于哮喘与慢喘支的鉴别诊断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气道反应性特点及支气管激发试验对 COPD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 37例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COB)、2 5例慢喘支、30例单纯哮喘和 36例哮喘伴 COPD进行最大呼气流量 -容积曲线 (MEFV)、气道阻力 (Raw)测定和支气管激发试验。并对 6 2例 COPD患者进行必可酮吸入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1缓解期 COPD患者表现为小气道功能受损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 (MMEF)明显下降 ,与单纯哮喘的差异显著 (t=7.0 5 3,P<0 .0 0 1)。当哮喘伴 COPD时则同时显示 MMEF降低及哮喘气道高反应性 (BHR)特征。 2慢喘支组 MEFV曲线及 Raw改变与哮喘伴 COPD相似 (P>0 . 10 ) ,但慢喘支组仅 2 4 %存在BHR,而哮喘伴 COPD组 10 0 %存在 BHR,且前者中有 BHR者的 PC35s Gaw为后者的 6 .7倍。 3COPD合并 BHR者必可酮治疗效果显著 ,肺功能较用药前显著改善 (P<0 .0 5 ) ,不合并 BHR者用药前后改变不明显。结论  COPD患者应早期进行激发试验 ,对 COPD中 BHR者尽早给予抗炎药吸入治疗  相似文献   

3.
探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发作期的肺功能特点,并对两者的肺功能 对支气管舒张剂的敏感性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日本美能公司生产的美能300型肺功能仪,对发作哮喘组18例,慢喘支组20例及健康对照组22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测定,并对FEV1低于70%预计值的哮喘组15例和慢喘支组16例再做支气管舍张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喘支)和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就诊于该院呼吸内科门诊的慢喘支急性发作患者52例(慢喘支组)和哮喘急性发作患者48例(哮喘组),采用一氧化氮检测仪检测所有患者的FeNO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慢喘支组FeNO水平和EOS%低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慢喘支组各项肺功能指标优于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慢喘支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EOS%无关(P >0.05);哮喘组FeNO水平与肺功能各项指标无关(P >0.05),但与EOS%呈正相关(r =0.626,P <0.01)。结论  FeNO、EOS%及肺功能等指标可为慢喘支和哮喘两种疾病急性发作时的鉴别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的小气道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特点。方法 应用CSA-800肺功能测定仪和TCK-6000CV气道反应测定仪检测了44例CVA患者、17例典型哮喘患者和37例健康者的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结果 CVA组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高于哮喘组,但与健康组无差异;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FR)、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 50)低于健康组,但高于哮喘组;3组间气道初始阻力(Rrs)无显著差异。CVA组的反应阈值(Dmin)高于哮喘组,其MMFR、 50、 25与Rrs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CVA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小气道功能障碍,气道反应阈值高于典型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特点与典型哮喘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肺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的肺变化特征,作者对30例咳型哮喘和25例慢喘支患者的临床及肺功能改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的气道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特点。方法 应用CSA-800肺功能测定仪和TCK-6000CV气道反应测定仪检测了44例CVA患者、17例典型哮喘患者和37例健康者的肺功能及气道反应性。结果 CVA组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高于哮喘组,但与健康组无差异;最大呼气中段流速(MMFR)、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低于健康组,但高于哮喘组;3组间气道初始阻力(Rrs)无显著差异。CVA组的反应阈值(Dmin)高于哮喘组,其MMFR、V50、V25与Rrs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CVA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小气道功能障碍,气道反应阈值高于典型哮喘患者,肺功能和气道反应性特点与典型哮喘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吸入爱喘乐、喘乐宁对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慢喘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62例慢喘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爱喘乐、喘乐宁吸入治疗;对照组用常规抗感染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肺功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结论 爱喘乐,喘乐宁吸入治疗慢喘支近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西替利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阻力与肺功能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西替利嗪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性与可靠性,作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将40例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口服西替利嗪5mg,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0.1g,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后半小时、1小时对气道阻力(Raw)和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MEFV)进行了测定。结果:治疗组患者口服西替利嗪后半小时,气道阻力、肺功能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Raw明显降低,比气道传导率(sGaw)、用力肺活量(FVC)增高,1小时后改善更为显著。对照组Raw和肺功能改变不大,说明西替利嗪能明显减轻支气管哮喘患者Raw,改善其肺功能。  相似文献   

10.
骆鸣珠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22-122,126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咳嗽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原则,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对71例原因不明的长期慢性咳嗽患者行常规肺功能检测,①24小时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异率;②支气管舒张试验;③组织胺激发试验。对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实测值/预计值〈70%患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FEV1实测值/预计值≥70%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 71例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25例。结合临床特点及对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的治疗效果确诊37例为CVA。结论①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昼夜变异率〉20%;③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④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可确诊。给予博利康尼片、茶碱缓释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李海兰  王豫平 《广西医学》2009,31(8):1088-1090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肺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了解CVA患者气道反应性情况。方法采用肺功能仪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分析3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与16例健康对照组、30例典型哮喘患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各组间的差异,以及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时CVA组及典型哮喘组所需组胺累积量的差异。结果BFF后CVA组肺功能中反映大气道功能的FVC、FEV,、PEF以及反应小气道功能的V50与典型哮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胺累积量CVA组多于典型哮喘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激发试验前肺功能虽然在正常范围。但激发试验后存在大气道和小气道功能障碍,但肺功能受损尚不及典型哮喘患者,其气道反应性较典型哮喘患者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 (CVA)与慢性咳嗽病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原因不明的慢性咳嗽患者作肺通气功能检查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予气道反应性测定 ,并对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172例肺通气功能检查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者 118例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37例、阴性 81例 ;FEV1实测值 /预计值≥ 80 %者 5 4例 ,接受磷酸组织胺药物吸入支气管激发试验 ,气道反应性增高者 15例 ,气道反应性正常者 39例 ;据此 ,本组病人可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 5 2例 ,占慢性咳嗽病因的 30 .2 % ,由此可见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重要病因 ,咳嗽变异型哮喘与慢性咳嗽的病因密切相关。结论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两者密切相关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哮喘的前驱状态 ,可发展为典型的哮喘 ,对病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慢性咳嗽患者早期发现并施以正确的治疗 ,可以预防典型哮喘的发病。  相似文献   

13.
典型哮喘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小气道功能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典型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的小气道功能指标及临床特征差异,为延缓咳嗽变异性哮喘向典型哮喘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43例初诊哮喘患者分为典型哮喘激发试验阳性组(TA BPT(+),n=15)、典型哮喘舒张试验阳性组(TABDT(+),n=12)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组(CVA,n=16);以同时段2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受试者进行资料采集、哮喘控制测试、哮喘测试控制量表、呼出气一氧化氮、脉冲震荡气道阻力检查、肺通气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结果 TA BDT(+)起病至明确诊断间隔时间最长、TA BPT(+)次之、CVA最短(P=0.022).TA BDT(+)肺通气功能指标明显低于TA BPT(+)、CVA、对照组(均P<0.05);TA BDT(+)、TA BPT(+)、CVA患者最大呼气中期流速、75%、50%、25%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速均较对照组低(P<0.01).TA BDT(+)患者响应频率、呼吸总阻抗、总气道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外周气道阻力、外周弹性阻力较对照组高(P<0.05),而TA BPT(+)、CVA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TA BPT(+)、CVA、对照组激发试验前后气道阻力指标升高,气道阻力指标改变量TA BPT(+)最大,CVA次之.CVA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呼吸总阻抗、总气道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呈强正相关性(r=0.523,0.542,0.524,P=0.038,0.030,0.037),气道反应性与中心气道阻力呈强正相关性(p=-0.512,P=0.043).结论 CVA是TA的早期阶段,推测CVA、TA BPT(+)、TA BDT(+)是哮喘的不同阶段.当CVA未控制可发展为TA BPT(+);继续进展可出现气道功能改变及肺功能损害,可能发展为TA BDT(+).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的肺功能特点。 方法 :将 33例CVA病人的临床资料与 35例典型哮喘患者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VA患者肺通气功能高于哮喘患者 ,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哮喘患者 ,存在可逆性的阻塞 ,但阻塞程度较典型哮喘低 ,肺功能改变较哮喘组轻。 结论 :CVA患者气道存在可逆性阻塞 ,支气管扩张试验为一安全、有效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慧敏  戈改真  何慧洁  张冬 《中外医疗》2011,30(31):22+24-22,24
目的研究甘露醇激发试验在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至2009年门诊确诊的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37例(包括20例未使用过激素的患者和17例正在使用激素的患者),行甘露醇激发试验,验证甘露醇对哮喘患者气道的作用。结果 37名哮喘患者中34例甘露醇激发试验阳性,3名患者阴性。结论甘露醇激发试验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好,且不受使用吸入激素的影响,在临床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赵丽  关继奎  杨欢 《中外医疗》2011,30(28):12-12
目的 探讨肺功能分析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对早期诊断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00例CVA病人进行肺功能监测及支气管舒张试验,监测试验前后肺功能的改善程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将支气管舒张试验前后病人的肺功能测定值进行配对比较t检验,显示定量资料间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VA病人的肺功能均有一定...  相似文献   

17.
张金蓉  李惠  陈斌 《西部医学》2012,24(1):43-44
目的探讨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25例慢性咳嗽及拟诊CVA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其气道高反应性。结果 1525例患者中BPT阳性795例,阳性率52.1%,阳性病例中CVA735例(92.5%),其余60例阳性病例中45例为感染后咳嗽,12例为轻度COPD,3例为支气管结核。结论 CVA为慢性咳嗽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主要病因。对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BPT,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并给予正确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及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对支气管激发试验(BPT)的反应情况。方法对553例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乙酰甲胆碱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BPT阳性率及CVA阳性率情况。结果 BPT阳性人数207例,阳性率37.4%;最终确诊的CVA为198例,CVA阳性率35.8%。BPT假阳性9例,占4.3%,其中3例为支气管内膜结核。4个不同年龄组别的肺功能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男女两组BPT阳性率及CVA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30岁组与≥50岁组相比,前者BPT阳性率要明显高于后者(<0.05)。结论 CVA是构成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患者应及早予BPT检查以提高CVA的诊断率,并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联合肺功能检测在慢性咳嗽病人小气道病变及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咳嗽病人166例,根据肺功能检测结果分为有小气道病变和无小气道病变2组,分析小气道功能异常组FeNO与小气道功能指标、痰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IgE等水平的相关性;利用ROC曲线分析FeNO水平对慢性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