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核因子(NF)-кB诱骗(decoy)寡核苷酸对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阿霉素(ADM)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方法培养肝癌耐药细胞株,转染FITC标记的NF-кB decoy寡核苷酸,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核内定位的观察,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转染前后NF-кB结合活性的变化,加入ADM,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观察转染NF-кB decoy寡核苷酸后肝癌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DEVD-pNA降解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转染荧光标记的NF-кB decoy寡核苷酸1 h,倒置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定位于细胞核内,凝胶阻滞分析实验(EMSA)分析示NF-кB decoy寡核苷酸能够降低NF-кB核内结合,加入化疗ADM(0.1 mg/L)后,ADM作用24 h后出现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NF-кB decoy寡核苷酸转染HepG2/ADM细胞的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指数增加,Caspase-3的活性增加,bcl-2的表达下调。结论NF-кB decoy寡核苷酸转染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后,能够抑制NF-кB的激活,Caspase-3活性增加和bcl-2的表达下调是其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合用阿司匹林(Aspirin)与索拉非尼(Sorafenib)对肝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LCI-D20,分为对照组、Sorafenib 单用组(30 mg/kg灌胃,1d1次)、Sorafenib+ Aspirin合用组、Aspirin单用组(30 mg/kg灌胃,1 d 1 次),治疗4周后观察荷瘤小鼠生存期、肿瘤体积、肺转移,定量比较肿瘤细胞凋亡指数,观察各组荷瘤鼠生存期,检测各组核因子-κB (NF-κB)及IκBα表达.结果 对照组、Sorafenib治疗组、Sorafenib + Aspirin合用组、Aspirin治疗组肿瘤体积分别为(4.76±0.51)、(1.41±0.08)、(0.66 ±0.12)和(4.58±0.47) cm3;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189±21)、(96±15)、(30±17)和(92±18)个;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2、98、112、80 d.肿瘤凋亡指数分别为(2.6±1.1)%、(8.6±3.7)%、(24.3±6.9)%和(6.8±1.5)%;与Sorafenib治疗组比较,Sorafenib+ Aspirin合用明显降低肿瘤体积(P<0.05)、抑制肺转移灶数目(P<0.01),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0.05)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P<0.05).Sorafenib 在肝癌中具有下调IκBα和上调NF-κB-p65的作用而合用Aspirin可逆转此作用.结论 Aspirin通过抑制NF-κB活化,进一步增强Sorafenib对肝癌凋亡的促进作用及对肝癌生长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延长荷瘤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我们通过阿霉素逐步诱导肝癌HepG2细胞,建立稳定表达MDR1的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转染核因子(NF-κB)decoy寡核苷酸,观察NF-κB在肝癌耐药细胞株转染前后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κB圈套对Kupper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圈套对大鼠Kupper细胞(KCs)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大鼠KCs并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内毒素(LPS)刺激组及NF-κB圈套组,后者KCs在LPS刺激前转染NF-κB圈套。除对照组外,两个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为1mg/L的LPS。于LPS刺激6h后,凝胶电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NF-κB蛋白结合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KCs膜表面CD80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培养上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表达情况。结果转染NF-出圈套可以高效抑制KCs激活。EMSA结果显示NF-κB活性仅为LPS组的0.53,RT—PCR结果显示KCs CD80 mRNA表达仅为LPS组的0.46,ELISA结果显示培养上清TNF-α表达量仅为LPS组的0、37,IL-6仅为LPS组的0.60。结论NF-κB圈套可以高效抑制NF—κB的转录活性,降低KCs膜表面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为活体内应用NF—κB圈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中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含十字形结构域蛋白-3(JMJD3)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多个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25例新鲜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中JMJD3和NF-κB信使RNA(mR...  相似文献   

6.
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核因子-κB核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了解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核因子 κB (NF κB)异二聚体 p5 0 /p6 5核移位 ,以及核抑制因子κB(IκB)α降解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烧伤血清对内皮细胞的活化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 30 4 ,分别用正常人血清、烧伤患者血清、烧伤患者血清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DTC)刺激内皮细胞 ,并以正常培养的内皮细胞为对照。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刺激 30、6 0、12 0、4 80min后内皮细胞 p5 0 /p6 5核移位情况 ,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刺激 30、6 0、90、12 0min后内皮细胞IκBα蛋白降解的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烧伤血清刺激内皮细胞 30min后 ,p5 0、p6 5即发生核移位 ,30~ 6 0min达高峰 ,2h后恢复至刺激前状态 ;而烧伤血清刺激 30min后 ,IκBα发生降解 (P <0 .0 1) ,刺激 4 5~ 6 0min后最为明显 ,2h后表达逐渐恢复。PDTC能有效抑制烧伤血清作用 30、6 0min后 ,p5 0、p6 5的核移位和IκBα降解。  结论 烧伤血清可导致内皮细胞NF κBp5 0、p6 5发生核移位 ,并使IκBα降解 ,进而活化NF κB ,诱导内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PDTC对这一系列变化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核因子-κB(NF-κB)是参与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性核转录因子,其与肿瘤关系密切,近年备受关注.本文主要讨论NF-κB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F-κB decoy寡核苷酸增强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对阿霉素化疗敏感性的变化。方法通过培养液中阿霉素(adriamycin,ADM)的浓度梯度增加法,长期筛选培养,建立肝癌HepG2/ADM耐药细胞株,荧光定量PCR检测MDRl的表达,转染FITC标记的NF-κB decoy寡核苷酸,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核内定位的观察,凝胶迁移率实验检测转染前后NF-κB结合活性的变化,加入化疗药物阿霉素(ADM),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观察转染NF-κB decoy寡核苷酸后肝癌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变化。结果HepG2/ADM细胞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细胞模型,转染荧光标记的NF-κB decoy寡核苷酸1h,倒置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显示定位于细胞核内,凝胶阻滞分析实验(electrophore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分析示NF-κB decoy寡核苷酸能够降低NF-κB核内结合,加入化疗ADM(0.1mg/L)后,MTT显示HepG2/ADM细胞的增殖明显抑制,ADM作用24h后出现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TUNEL法检测NF-κB decoy寡核苷酸转染HepG2/ADM细胞诱导的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凋亡指数增加。结论NF-κB decoy寡核苷酸转染肝癌耐药细胞株HepG2/ADM后,能够抑制NF-κB的激活,逆转耐药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受,增加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核因子(NF)-κB反义寡核苷酸(ASON)治疗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观察NF-κB p65 ASON对小鼠肝组织NF-κB活性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探讨NF-κB p65 ASON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小鼠分组:正常组(8只)、肝纤维化模型组(8只)、反义寡核苷酸(NF-κB p65 ASON)治疗组(8只)、正义寡核苷酸(SON)治疗组(8只)、错义寡核苷酸(MSON)治疗组(8只)、NF-κBp65 ASON对照组(8只)、SON对照组(8只)和MSON对照组(8只);采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性;病理切片(Masson染色)评价肝纤维化小鼠模型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NF-κB p65 ASON治疗组小鼠肝组织NF-KB活性(12411.75±502.78)、肝纤维化病理积分(1.13±0.64)比模型组(16 346.88 ±449.05、2.88±0.6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N治疗组(16460.38±575.26、2.75±1.17)和MSON治疗组(15 959.25±746.27、3.00±0.53)的NF-κB活性、肝纤维化病理积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F-κB p65 ASON能显著抑制小鼠肝组织的NF-κB活性,降低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核因子-κB在肝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肝脏疾病过程中均伴随着肝细胞增殖与凋亡这一矛盾现象,且往往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κB及其所调控的相关基因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阐明NF-κB在肝脏增殖与凋亡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将对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以及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核因子-κB与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er—k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其与胰腺炎的发生、治疗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NF—κB的结构、激活、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胰腺炎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近年来研究表明其不仅在免疫反应、炎症及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至关重要.现就NF-κB在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对其详细的作用机制可能为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因子-κB是一种对许多参与免疫与炎症反应等有关基因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其在急性肺损伤发 病机制及诊疗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本文就核因子-κB构成、活化、生物学效应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 述。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与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 kB(nuclearfacter kappaB ,NF κB)是一种具有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 ,在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其与胰腺炎的发生、治疗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将NF κB的结构、激活、生物学作用及其与胰腺炎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核因子-κB(NF-κB)是参与一系列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性核转录因子,其与肿瘤关系密切,近年备受关注。本文主要讨论NF-κB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是否是乙肝病毒X蛋白(HBx)上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途径之一.方法 建立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2(L02/HBx)细胞系,用NF-kB信号通路阻断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阻断NF-κB信号通路.采用荧光双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失活,同时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及PDTC加入前后MDRl的表达.结果 转染HBx基因后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MDRI表达明显上调(P<0.05);PDTC加入后NF-κB信号通路被阻断,MDRi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可能是HBx介导肝癌多药耐药,上调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核转录因子(NF)-κB圈套(decoy)对脂多糖(LPS)刺激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激活的抑制作用,并就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获取和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平均分成4组。NF-κB-圈套组和错配-圈套组分别预先以NF-κB-圈套-Lipofectamine2000复合物和错配-圈套-Lipofectamine2000复合物(对照组)处理,LPS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培养液,观察荧光标记DNA转染细胞情况。用10μg/mlLPS刺激2h激活NF-κB,收集细胞,分别提取细胞核蛋白,检测不同组NF-κB活性以及P65和P50亚基蛋白质含量。结果:转染5h后大于90%细胞核内可观察到绿色荧光。NF-κB-圈套组NF-κBP65亚基活性显著低于错配-圈套组和LPS组,但P65和P50亚基蛋白质含量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NF-κB-圈套能抑制细胞核内NF-κB的DNA结合活性,这一作用可能是NF-κB-圈套转入细胞核后占据转录因子核定位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核因子-κB过度活化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学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核因子-κB作为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靶点引起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核转录因子-kB的构成、活化及生物学效应,探索它在炎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以及疼痛抑制中的作用和 地位。力图建立核转录因子-kB与炎性疼痛之间的回路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核因子(NF)κB结合位点诱捕物寡核苷酸(NF—κBdecoyODN)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NF-κB活性及下游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NF-κBdecoy ODN:将NF-κBdecoyODN与鱼精蛋白、脂质体混合,转染至TNF—α刺激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测定转染率。(2)凝胶电泳迟滞分析测定转染NF-κBdecoy ODN后细胞NF-κB活性。(3)RT—PCR方法检测转染NF-κB decoy ODN后细胞ET-1、iNOS、ICAM-1、VCAM-1以及MCP-1mRNA表达水平。结果 当 /一比例为4时,鱼精蛋白-脂质体法转染率高达93.20%;转染NF-κB decoy ODN可抑制TNF—α激活的NF-κB活性,从而进一步抑制ET-1、iNOS、ICAM-1、VCAM-1和MCP-1的mRNA表达。结论 (1)鱼精蛋白-脂质体法是一种不受血清影响的高效率转染方法。(2)NF—κBdecoy ODN在体外通过抑制NF-κB活性,进而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