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临床资料本组27例,其中男12例,女15例。年龄ZO~45岁16例,45岁以上11例。病程最短2周,最长10年。病位,四肢关节疼痛者9例,上肢肩臂痛者8例,下肢关节疼痛或伴腰痛者10例。2治疗方法分5型论治:①行痹(6例):临床以关节疼痛,游走不定,伴关节屈伸不利为特征。方用防风汤加减。治以祛风通络,散寒除湿。②涌痹(7例):临床以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通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拘急屈伸不利为特征。治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方用挂枝汤加味。③着痹(5例):临床以肢体关节重着疼痛,手足沉重,活动不便甚则肌肤麻木不仁为特征。治以除湿…  相似文献   

2.
蠲痹汤最早见于宋代杨亻炎所著《杨氏家藏方》,由当归、羌活、姜黄、黄芪、白芍药、防风、甘草组成,具有祛风除湿、益气和营功效,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项臂痛重,举动艰难,及手足冷痹,腰腿沉重,筋脉无力”。现将近10余年来蠲痹汤在临床上的应用,综述如下。1 肩周炎吕氏以蠲痹汤加减为主,治疗上肢风寒湿痹115例。若疼痛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苔薄白,脉浮等,属风胜之行痹,选加秦艽、海风藤、络石藤等祛风通络药物,并加重方中祛风药物的剂量;如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得寒痛增,得热痛减,舌苔薄白,脉弦紧等,属寒胜之痛痹,选加草乌、细辛、麻…  相似文献   

3.
风湿热痹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晶飞 《中国中医急症》1994,3(4):F003-F003
1 清热解毒、凉血和血法应用于风湿热痹初期热痹初起或急性发作阶段,证见局部关节红肿、灼热疼痛、拒按,得冷则舒,并见有汗出,烦躁不安,口渴,口苦,恶风,溲黄,便干等全身症状.治疗首拟清热解毒、凉血和血为主.常选用生地、生石膏、赤芍、蒲公英、连翘、双花、土茯苓等.例:王某,女,48岁.1991年2月16日初诊.全身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1月,全身大  相似文献   

4.
辨证分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笔者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同时配合静脉点滴复方骨肽注射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风寒湿痹型治宜祛风活血通络,散寒除湿,补肝肾。症见:双膝关节酸痛不适,屈伸不利,局部肿胀,触痛,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手足沉重,活动不便,或见恶风发热、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紧。主要病因病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痹阻经络关节,气血流通不畅所致。方用蠲痹汤加减,药用秦艽、独活、羌活、桂枝、骨碎补、杜仲、补骨脂、海风藤、牛膝各20g,红花、当归、川芎、桑枝各15g,甘草10g。若风盛加…  相似文献   

5.
考诸痹论,都将肢体肌肉筋骨部位疼痛的肢体型痹证,与关节部位肿痛的关节型痹证相混淆,统称为痹证.但是,之后有关痹证的辨证论治内容,通常只论关节型痹证,少有肢体型痹证的论述.如现行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就最具代表性,在<中医内科学·痹病>中:"所谓肢节痹病,系以肢体经络为风寒湿热之邪所闭塞,导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引起肌肉、关节、筋骨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随后只阐述关节型痹证的辨证论治方法(将关节肿痛分为行、痛、着、热、尪痹5型进行辨证论治)[1],缺少肢体型痹证的辨治内容.由于缺少指导肢体型痹证的辨证论治的方法,临床上只能沿用辨治关节型痹证的辨治思路来治疗肢体型痹证.因此,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  相似文献   

6.
痹证是以肢体关节及肌肉痠痛、麻木、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变形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刘永惠教授认为正虚邪实为痹证的基本病机,可从经络气血、脏腑角度辨证论治,并把痹证分为缓型和急型,临床根据病机变化遣方用药,并注重整体辨证论治。缓型风寒湿痹的治疗除祛风、燥湿、通络、止痛之外,必须兼以补气养血为要;急型热痹的治疗除甘寒清热、解肌佐以苦寒解毒、宣肺之外,更须注重活血通络为先。采用刘氏黄芪赤风汤加减治疗缓型风寒湿痹,白虎桂枝汤加减治疗急型热痹,临证变通,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梁冬梅  梁潮刚 《新中医》2003,35(12):68-69
痹证的病机为气血痹阻不通致筋脉失养,证型上大致可分为实痹、虚痹而分别调治。如实痹属风气胜者,症见身体沉重,走注疼痛,且痛无定处,治以祛风为主,佐以除寒祛湿,方用河间防风汤加减;属寒气胜者,症见形寒身重,痛势颇剧,多痛有定处,舌苔白,脉紧,治以散寒为主,佐以疏风燥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药辨治本病略有一得,今介绍如下。1 祛风清营解毒,急治其标 本病主要由外感风热湿毒所致,风热毒邪内燔营血,则见面部红斑,或四肢甚至全身红疹;风湿热邪痹阻肌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关节肌肉疼痛。治疗多从祛风清营解毒着手。以面部或全身皮损为主者,重在祛风清热、凉营解毒,常用消风散加减。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者,治疗当以祛风宣湿、清热通络为主,方用白虎桂枝汤或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疼痛剧烈者加全蝎、蜈蚣;局部肿胀明显者加海桐皮、晚蚕砂、大腹皮。部分急性暴发型红斑狼疮患者还常伴有高热、  相似文献   

9.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dylitis,AS)是一种确切的发病机理不明 ,与感染、遗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有关的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和髋关节的慢性炎症疾病 ,以腰脊疼痛 ,两胯活动受限 ,严重者脊柱弯曲变形 ,甚至强直僵硬为临床特点。中医治疗本病以补肾通痹为主 ,着眼于整体调治 ,有较大优势。滋就近年中医治疗本病现状综述如下。1 临床治疗1 .1 分型论治 栾炯等[1 ] 辨分三型治之 :风寒湿郁———经痹型 ,治宜祛风化湿 ,温经宣痹 ,以乌头汤和蠲痹汤加减 ,肾督亏虚———骨痹型 ,治宜通痹活络 ,温肾补督 ,以独活…  相似文献   

10.
用西河柳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所称痹证,是由于气血为病邪阻闭而引起的人体经络、关节、肌肉等处酸楚疼痛、麻木重着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的总称,多见于西医临床上的各种关节病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结缔组织疾病,如“风关”、“类风关”等。西医治疗常用阿斯匹林和激素之类。按中医传统治法,风邪为主的“行痹”,以防风汤为主方;寒邪为主的“痛痹”,以乌头汤为主方;湿邪为主的“着痹”,以薏苡仁汤为主方;“热痹”以桂枝白虎汤为主方。张鸿祥老中医临证治痹,善于变通古方,  相似文献   

11.
痤疮,祖国医学称为酒刺、粉花疮、面粉渣、面跑。肺风粉刺等。1内服方药湿热蕴结型:皮疹红肿疼痛,以脓疤为主,纳呆腹胀,舌红,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方用黄连解毒汤加减。肝气郁结:痤疮反复发作,经久不消,且伴有性情孤僻,沉默寡言,舌谈或暗红,若白脉弦,或滑。治直宽畅气机,疏肝理气。方用柴胡疏肝汤加减。肺经血热:颜面潮红,痤疮掀热,针尖或芝麻大小,顶端有黑头,挤压可出粉刺,伴口干渴、淡黄、便秘、舌红、鲁薄黄,脉弦数。治宜清泄肺热。方用批权清肺饮加减。2外治患者平卧,用负离子喷雾机对其面部…  相似文献   

12.
痹证是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其治疗除内服药物外 ,尚可采用针灸、推拿、熏洗等。笔者就本病的辨证施护 ,浅谈如下。观察病情神色 :风寒湿痹者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 ,面色萎黄 ,病变关节局部肤色正常 ;热痹患者表现烦热不安 ,面红目赤 ,病变关节肤色发红。疼痛 :各类痹证均有疼痛 ,但其性质不一 ,风痹疼痛游走不定 ;寒痹痛处固定 ,怕冷 ,疼痛剧烈 ;热痹灼痛不可触 ;湿痹疼痛重着 ,痛有定处。寒热 :痹证初起 ,多有发热 ,恶寒或恶风 ;风痹以恶风为主 ;寒痹恶寒重 ;热痹以发热为主…  相似文献   

13.
乔伟 《光明中医》2024,(1):113-115
目的 探讨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老年寒湿型手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0例老年寒湿型手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压痛关节数(TJC)、肿胀关节数(SJC)、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程度(VAS积分)、临床疗效、疼痛复发率和安全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的疼痛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老年寒湿型手痹,可以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分型治疗浅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分五型 ,即 :风湿热型 ,治宜祛风除湿 ,退热清痹 ,当用清痹汤 ;风寒湿型 ,治宜祛风散寒 ,除湿退痹 ,方用退痹汤 ;湿热下注型 ,治宜清热利湿 ,通利经络 ,方用四妙散 ;痰湿流注型 ,治宜祛湿化痰 ,通络止痛 ,方用二陈汤加减 ;瘀血滞留型 ,治宜活血化瘀 ,通络除痹 ,方用化瘀通痹汤。  相似文献   

15.
<正> 头痛是指头部疼痛不适的一种常见病证,病因颇为复杂,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体会,仅就头痛从肝论治作以简述,就正于同道。1.肝火(?)窍:证见头部胀痛,多在巅顶,或在一侧,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平肝宣郁,泄火熄风,方选自拟钩菊青箱饮加减:钩藤、夏枯草、白菊花、青箱子、金铃子、山栀子各9克.生牡蛎24克,丹参12克,苦丁茶6克。2.肝肾阴虚:证见头痛多发于两侧或巅顶。眩晕耳鸣,心烦少寐,口苦,舌红少津,脉弦细。治宜滋阴潜阳、清肝熄风,方选建瓴汤加减。3.肝血不足:证见头痛、眩晕,或遇劳加剧,心烦不寐、神疲乏力,唇色淡白,舌淡苔薄,脉弦细。治宜养血柔肝、熄风清脑,方用养血胜风汤(见《医醇剩义》)。4.肝经风痰:证见头部胀痛,重而昏蒙,咯痰或呕吐痰涎,胸脘痞闷,口苦,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治宜平肝熄风,清热涤痰,方用自拟钩牡萎夏、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痹证2例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痹证属于肢体经络病证,临床表现以筋骨、关节、肌肉疼痛,或关节屈伸障碍、肿大、变形为主要症状,辨治多分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肝肾亏虚4大证型,其中风寒湿痹又有行痹、痛痹、着痹之分[1]。治疗上以祛邪通络为原则,常治风与养血活血并行,治寒则结合温阳补火,治湿则辅以健脾益气,补肝肾、益气血为治虚之法。现代中医临床对病因单一的痹证疗效已较为肯定,但对风寒湿热夹杂、虚实并存的复合型痹证,  相似文献   

17.
《新中医》1998,(11)
1风湿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风湿痹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入侵,闭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以全身关节呈游走性红、肿、重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指风湿性关节炎。11诊断依据①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寒...  相似文献   

18.
男,40岁,2002年11月9日就诊。自述一年前右指、腕关节及左踝关节肿胀疼痛,晨起僵硬,运动量大和遇冷后加重。服炎痛喜康可缓解,近日突然加重,屈伸不利。查类风湿因子阳性。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虽经中西医对症治疗,但症状仍不减来诊。查:右指、腕关节肿胀拒按,示、中指关节变形,左外踝关节肿大疼痛,屈伸不利,局部皮肤无异常,畏寒、食可、二便调。舌淡胖、苔白微腻、脉弦。中医证属风湿痹阻经络。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相似文献   

19.
痹证是以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疼痛、酸楚、麻木和关节肿胀、屈伸不利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与气候变化有关,其主要病理机制为气血运行不畅。痹证以游走性为主者称为风痹;以疼痛为主者称为寒痹;以沉重、粘滞为主者称为湿痹;病久化热或初期即有热象者称为热痹。1观察病情神色:风寒湿痹患者,一般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萎黄,病变关节局部肤色正常;热痹患者表现烦躁不安、面红耳赤,病变关节肤色发红。寒热:痹证初起,多有发热,恶寒或恶风。热痹以发热为主;风痹以恶风为主;寒痹恶寒重,湿痹身热不扬或午后发热,风寒湿痹病变局部不热,大都得热则减,得…  相似文献   

20.
老年中风其主要病根是本虚标实 ,肾脏虚衰 ,气血不足为本 ,淤血内停 ,疾浊阻滞为标。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急性期以活血化瘀 ,豁痰通脉为主 ,恢复期则以滋补肝肾 ,养血益气为主 ,并根据病性 ,灵活辨证 ,方能取得理想效果。1 分型治疗1.1 中经络 :主证为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 ,半身不遂 ,肌肤不仁 ,脉弦而数 ,苔薄白或黄腻。1.1.1 气虚脉阻型 :益气活血 ,化瘀通络 ,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 ,赤芍、川芎、当归尾、地龙、黄芪、桃仁、红花、鸡血藤、丹参。1.1.2 气滞血淤型 :治法行气活血 ,化瘀通脉 ,方用化瘀牛膝汤加减。当归、牛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