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参考。方法:对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糖尿病肾病中医本证、标证与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00例(16.67%)发生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本证总发生率看,气阴两虚证居首(34例),脾肾阳虚证最少(13例);从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标证总发生率看,血瘀证出现频次居首位,其后依次为湿热证、湿浊证、水湿证。结论: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确定2型糖尿病的规范化证型,并展开对中医证候分型与胰岛素抵抗、胰岛功能相关性的探讨,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提供客观诊断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327例患者,收集其四诊信息,填写CRF表,最后将所有资料录入数据库。通过统计软件SPSS13.0系统聚类处理,结合专家组评定意见,筛选出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群。结果:2型糖尿病可分为湿热内蕴、气阴两虚、肾阳不足及瘀血阻络4个证型,气阴两虚证所占比例最多,瘀血贯穿糖尿病的发病全过程。结论:本研究按照严格的标准收集四诊资料,采用统计学分析处理,筛选了2型糖尿病的4个规范化中医证型,具有较高可信度,可供临床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向先玉  冉颖卓 《世界中医药》2014,9(12):1599-1602
目的:通过对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的临床分析研究;了解患者中医体质与其证型分布;探求体质、证型等因素与T2DM的关系,为2型糖尿病的临床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研究27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及证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故而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体质及证型分布。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77例(28.52%),阴虚质63例(23.33%),气虚质、湿热质42例(15.56%)。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痰热(湿)互结证有89例(32.96%),气阴两虚证有64例(23.70%),肝肾阴虚证有53例(19.63%),热盛津伤证有42例(15.56%),阴阳两虚证有22例(8.15%),兼血瘀证有30例(11.11%),兼痰浊证有27例(10.00%)。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体质为痰湿质、阴虚质、湿热质、气虚质;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以痰热(湿)互结证最多;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型的分布存在影响。该结论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间的关联。方法:选天津市6家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进行中医证型分布、中医体质调查,统计分析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联性。结果:2型糖尿病200例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34.0%,95%CI=27.4%~40.6%)、阴虚热盛证(32.5%,95%CI=26.0%~39.0%)、湿热困脾证(29.5%,95%CI=23.2%~35.8%)为主,显著高于阴阳两虚证(2.5%)、血瘀脉络证(1.5%)(P0.05)。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中,阴虚质(30.0%,95%CI=25.8%~34.2%)、湿热质(25.0%,95%CI=21.9%~28.1%)为多(两型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虚质与湿热质以外的体质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质与阴虚质、气虚质以外的其他类型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气虚质、痰湿质多于阳虚质、平和质、特禀质、血瘀质和气郁质(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存在关联关系,进一步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和证型分布。方法:对唐山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近2年糖尿病患者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参考古今文献中的中医理论,系统分析糖尿病的中医证型特点。结果:223例糖尿病中医证型依次为胃肠湿热证105例(47.09%)、肝胃郁热证57例(25.56%)、痰热互结证31例(13.90%)、虚实错杂证21例(9.42%)、痰瘀痹阻证9例(4.03%)。结论:糖尿病患者湿热证型所占比例较大,由此提出清热燥湿应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法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不同中医证型与并发症、合并症的相关性。方法:199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数据库,对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中医证型、血瘀兼夹症、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合并症(包括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冠心病、卒中、其他眼病、高尿酸血症、皮肤病)进行录入。对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证型、并发症及合并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以气阴两虚居多,占80.1%,且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兼夹血瘀者占57.1%,且兼夹血瘀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居多。结论:2型糖尿病虚证以气阴两虚为主,实证以血瘀为主,且气阴两虚及兼夹血瘀者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率高,临床可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对合并多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中的分布规律,为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02例西医已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3型,检测血尿酸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组在年龄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组在血尿酸水平上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型在血尿酸水平上均高于气阴两虚组。提示:如果对2型糖尿病以及合并高尿酸血症阴虚热盛和阴阳两虚证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可能会找到引起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的中医证候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甲功筛查,促进甲功异常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及血瘀脉络型患者各30例,对照组30例,测定甲状腺功能,统计分析中医各证型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高于对照组,其中,阴阳两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病率高于其余4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2型糖尿病病情及中医证型演变,2型糖尿病尤其是阴阳两虚型患者,进行常规甲状腺功能尤其是FT3的检测,对促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依据流行病问卷发现2型糖尿病常见证型及各型所占比例,探讨各证型与客观指标的关系。方法:流行病问卷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428例,对4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辨证,归属于6个中医证型,观察记录中医证候、身体质量指数(BMI)、肝功能、血脂、血糖等相关指标。结果:428例患者中气阴两虚型最多(264例,占61.7%)。各中医证型的发病的年龄层多有不同,早期多为肺热津伤型,中晚期多为阴阳两虚及气阴两虚兼瘀证;糖尿病病程比较,阴阳两虚型病程最长;指标比较空腹血糖(FBG)和餐后血糖水平在阴虚火旺型最高;阴虚火旺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最高;糖尿病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生率较高,多个证型均有发生。结论:不同中医证型发病期有显著差异性,气阴两虚为常见证型,同时2型糖尿病与BMI、血脂肝功能指数具有一定相关性,且中晚期糖尿病多具有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382-1383
目的:探讨东北部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证候分型的规律性,为临床辨证论治2型糖尿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35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四诊和参,辨证,针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35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占82.45%,湿热困脾证占14.48%,阴阳两虚证占2.22%,痰湿困脾证占0.27%,肾阳不足证占0.27%,阴虚火旺证占0.27%。血瘀证占95.26%,作为临床各个证型的兼见证形式存在。结论:气阴两虚证、湿热困脾证和阴阳两虚证是东北部地区2型糖尿病的常见中医证候类型,而血瘀证兼见于2型糖尿病中医各个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基因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采取开放平行对照法对177例CHB患者在中医辨证基础上,测定外周血HBVDNA基因型,观察其与辨证分型、肝炎诊断分度等指标的关联性。结果 (1)HBVDNA基因型分布特点:B型31例(17.51%),C型131例(74.01%),B/C型11例(6.21%),D型1例(0.56%),未测出3例(1.69%);C基因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1)。(2)中医证型分布特点:肝郁脾虚型98例(55.37%),肝肾阴虚型6例(3.39%),脾肾阳虚型2例(1.13%),湿热中阻型12例(6.78%),瘀血阻络型59例(33.33%)。诊断为重度的32例CHB患者中,瘀血阻络型16例(50.00%),与其他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患者HBeAg阴性率为62.71%(37/59)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0),提示有血瘀表现的患者肝脏炎症损害较重,炎症反应同时清除了部分病毒。(3)瘀血阻络型有CHB家族史者42.37%(25/59),与肝郁脾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基因C型明显高于其他型;瘀血阻络型的CHB患者肝脏损伤较重;HBV基因型与CHB中医证型无明显相关性,但瘀血阻络型有CHB家族史者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 8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A组(正常对照组)、B组(COPD模型组)、C组(黄芪建中汤高剂量组)、D组(黄芪建中汤中剂量组)、E组(黄芪建中汤低剂量组)、F组(金水宝胶囊组),每组20只.后五组采用气管内注射脂多糖(LPS)加烟熏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药8周,采用RT-PCR方法检测大鼠动脉血mtDNA ATPase6、ATPase 8基因表达变化.结果 A组的荧光生长曲线呈明显阳性;B组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8荧光反应较A组明显下降(P<0.01);与B组相比:C组、D组、E组、F组荧光反应明显升高(P<0.01),升高的次序为C组>D组>F组.C组与D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D组与E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C组、D组与F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模型组大鼠mtDNA ATPase6、ATPase8基因表达量减少,黄芪建中汤对mtDNA ATPase 6、ATPase 8的基因表达有明显的保护与恢复作用,疗效优于金水宝胶囊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相关性,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客观化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疾病一证候一症状相结合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D)肝郁脾虚型大鼠模型。方法(1)模型建立方法:采用新生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番泻叶灌胃法复制IBS—D肝郁脾虚型病证症结合大鼠模型。将48只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母子分离组、束缚组、母子分离+束缚组、母子分离+番泻叶组、三因素组(母子分离十束缚+番泻叶组)6组,每组8只。(2)模型评价方法:以结直肠扩张的疼痛阈值代表内脏敏感性,评价“疾病”模型的建立;以旷场实验和血清D一木糖水平评价肝郁脾虚“证型”的建立;以排便粒数和稀便率评价腹泻“症状”的建立。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的体重增长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因素组大鼠疼痛闽值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总穿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血清D一木糖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5)与正常组比较,三因素组大鼠排便粒数及稀便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母子分离+慢性束缚+番泻叶灌胃的三因素复合SD模型大鼠符合IBS—D肝郁脾虚型疾病特点,可能是一种较好的研究中医药治疗IBS疗效机制的动物模型,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ATPTB基因高频突变位点Arg778Leu、Thr935Met、Pr0992Leu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无血缘关系的HLD确诊患者,采用TouchdownPCR(TD—PCR)扩增ATP7B基因的第8、12、13号外显子,并对PCR扩增产物予以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检测第778、935、992密码子的基因突变,对检测的阳性结果进行DNA测序验证。同时对以上142例HLD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基因突变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42例ttLD患者中48.59Y0(69/142)的患者在第8外显子检出hrg778Leu突变,5.63%(8/142)的患者在第12外显子检出Thr935Met杂合突变,24.65%(35/142)的患者在第13外显子检出Pro992Leu突变。发生hrg778Leu突变的患者中,肝肾阴虚型32例,气血两虚型13例,湿热内蕴型21例:发生Pr0992Leu突变的患者中,肝肾阴虚型12例,气血两虚型9例,湿热内蕴型11例。结论:hrg778Leu突变类型与肝肾阴虚型存在相关性(P=-0.03)。Pro992Leu突变类型与各中医证型无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肾调周法对卵巢早衰(POF)模型大鼠的外周血及下丘脑的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与POF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选SPF级健康雌性8周龄SD大鼠,选出有动情周期为受试动物,除空白组(A)外,其余大鼠均给予注射环磷酰胺致POF模型.环磷酰胺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克龄蒙组(C)、滋肾填精汤高剂量组(D1)、滋肾填精汤低剂量组(D2)、温肾填精汤高剂量组(E1)、温肾填精汤低剂量组(E2)、益肾调周法高剂量组(F1)、益肾调周法低剂量组(F2),针刺治疗组(G).A,B组给予每日灌胃两次蒸馏水,中药各组实验当日冷开水配置所需动物灌胃浓度,每日灌胃1次;针刺治疗组每日治疗1次.以上治疗均连续20天.于实验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眼眶取血,分离下丘脑.采用放射免疫计数仪测定外周血和下丘脑中β - EP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滋肾填精高剂量组、滋肾填精低剂量组的外周血β - EP水平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滋肾填精高剂量组、滋肾填精低剂量组、温肾填精高剂量组、温肾填精低剂量组的下丘脑β- EP的含量均有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的外周血β- EP的水平和下丘脑β - EP含量均有升高,空白组、克龄蒙组、温肾填精高剂量组、温肾填精低剂量组、益肾调周法高剂量组、益肾调周法低剂量组、针刺治疗组的外周血β - EP的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纽、克龄蒙组、益肾调周法高剂量组、益肾调周法低剂量组、针刺治疗组的下丘脑β - EP含量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克龄蒙组比较,模型组的外周血β - EP的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白组、益肾调周法高剂量组、益肾调周法低剂量组的外周血β - EP的水平升高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克龄蒙组比较,模型组、滋肾填精高剂量组、滋肾填精低剂量组下丘脑β - EP含量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针刺治疗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滋肾填精高剂量组、滋肾填精低剂量组的外周血β - EP的水平和下丘脑β- EP含量均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EP变化与POF有着密切的关系;益肾调周法与针刺法均可提高外周血和下丘脑β-EP水平,调节POF紊乱的NEI网络系统,进而防治POF.  相似文献   

17.
江雪  方显明 《中医药研究》2010,(12):1472-1474
目的探讨安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及心肌JAK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卡托普利组(C组)、安心颗粒小剂量组(D组)、安心颗粒中剂量组(E组)、安心颗粒大剂量组(F组)。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造模。同时,各用药组分别灌胃给药,每周1次,连续6周。6周后测定各组心功能、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及心肌JAK1蛋白表达。结果 B组NO、NOS水平与心肌JAK1蛋白表达活性均高于A组(P〈0.01);C组、D组、E组、F组NO、NOS水平和心肌JAK1蛋白表达活性均低于B组(P〈0.05或P〈0.01)。结论安心颗粒可抑制JAK活性,降低血清NO、NOS浓度,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安心颗粒对心力衰竭大鼠JAK1-STAT3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均分6组各10只:A:空白对照组,B:模型对照组,C:卡托普利组,D:安心颗粒小剂量组,E:安心颗粒中剂量组,F:安心颗粒大剂量组。采用阿霉素腹腔注射法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同时C、D、E、F组给予药物灌胃。6周后,测定大鼠心功能和心肌肥厚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及心肌糖蛋白130(gp130)、蛋白激酶(JAK1)、信号转导子(STAT3)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IL-1β、NO、NOS、ET浓度及心肌gp130、JAK1、STAT3蛋白表达活性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各用药组IL-1β、NO、NOS(D、F组除外)、ET浓度及心肌gp130、JAK1(D、E组除外)、STAT3蛋白表达活性均低于模型组(P〈0.05,P〈0.01)。结论:安心颗粒可抑制细胞因子,减少gp130、JAK1、STAT3蛋白表达,阻断JAK1-STAT3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心肌重塑,改善心肌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及中医辨证施治在蛋白尿患儿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符合脾气亏虚型、气阴两虚型、肝肾阴虚型及脾肾阳虚型4种本虚中医证型的56例蛋白尿患儿,比较4种中医本虚证候在蛋白尿患儿中的分布情况。所有病例再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及西医组,观察两组蛋白尿患儿治疗后的中医证型转变情况。结果:在符合要求的56例病例中,气阴两虚型最多,共28例占50%;肝肾阴虚型19例,占33.9%;脾气亏虚型7例,占12.5%;脾肾阳虚型仅有2例,占3.6%。在疾病分布上,儿童蛋白尿则以肾病综合征为主,其次为过敏性紫癜肾炎,二者证型在儿童同样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有9例患儿的虚损证型消失,肝肾阴虚型病例较前稍增,但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有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西医组肝肾阴虚型增多,脾气亏虚型及气阴两虚型稍减少,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蛋白尿患儿以气阴两虚型及肝肾阴虚型居多,脾肾阳虚型少见;中药辨证施治则对蛋白尿患儿的虚损证候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对荷高转移人卵巢癌细胞系HO-8910PM转移瘤裸鼠的抑制作用。方法:移植瘤裸鼠随机分成6组:荷瘤空白对照组(A组);不同Rg3浓度药物组:2.5 mg/kg(B组)、5 mg/kg(C组)和10 mg/kg Rg3(D组);Rg3和顺铂联用组(E组);顺铂阳性对照组(F组)。分别从裸鼠体重、转移瘤体积变化及相对肿瘤增殖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NK细胞活性检测观察各组情况。结果:给药6天后,F组裸鼠体重呈显著下降(P〈0.05),E组体重呈极显著下降(P〈0.01)。E组给药6天后,荷瘤裸鼠的瘤体积显著下降,作用明显强于Rg3 C组和F组。D组12天后与A组比较瘤体积显著下降。Rg3 5 mg/kg腹腔注射给药对小鼠脾细胞NK活性有显著的增强作用(P〈0.05)。各剂量Rg3腹腔注射给药对LPS诱导的小鼠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联合顺铂作用于荷卵巢癌裸鼠比两者单独用药具有更强的抑制肿瘤的作用。一定浓度的Rg3能刺激荷瘤裸鼠NK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卵巢癌应用化疗的同时联合应用Rg3可能会增效解毒、保护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