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新会区某厂接触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的情况。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2175名噪声作用人员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性质为高频连续稳态噪声[〉85dB(A)]。随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各工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特别是工龄在5年以上更为明显。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增加,建议企业尽快建立听力保护计划,防止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噪声、手传振动对听力功能的影响,评估手传振动和噪声对作业人员听力的协同作用,为职业健康监护提出建议。
方法 2018年5月选取某金属加工企业473名操作工,以同时接触噪声、手传振动的操作工为观察组,单纯接触噪声的操作工为对照组。通过纯音听阈测试检测工人高频和语频听力损失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40.8%)和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4.3%)均高于对照组(26.3%和1.8%),观察组和对照组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均高于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3~6年工龄段的语频听力损失检出率(10.2%)高于0~3年工龄段(2.3%)。
结论 噪声与手传振动相结合,可导致语频和高频的听力损失率增加。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语频听力损失的概率进一步提升。噪声作业人员的职业体检中,需要考虑振动的影响,对于既受到振动又受到噪声影响的工人,应缩短体检间隔时间,提高体检频率,及时发现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机电器噪声对相关作业人员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北京市朝阳区6个电子企业接触噪声作业工人990名和非接触噪声工人(对照组)775名进行健康检查,测定计算每组的语频、高频听力损伤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噪声接触组高频听力损伤、神经衰弱、语频听损、心电图异常和高血压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对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铁路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保护工人身体健康,保证运输生产安全提供依据。方法现场检测作业场所噪声强度,采用整群分层的方法选择360名接触噪声作业工人为暴露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分析其工龄与听力损失率、心电图异常率、血压异常率的关系。随机抽取100名其他作业工人为对照组进行纯音测听。结果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检出92人,检出率25.6%,听力损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噪声暴露组听力损失率随着工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P<0.05);心电图、血压的异常率分布在各个工龄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听力损失和女性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铁路系统职业性噪声危害严重,应合理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个体防护,减少职业性噪声耳聋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职业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对39家企业作业岗位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对调查企业1 004名接触噪声作业的工人和217名无接触噪声作业史的职工进行纯音气导听阈测试。结果作业岗位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5.01%,作业工人8小时等效声级合格率为60.66%;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为1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6%;高频听力损失率为14.34%,明显高于语频听力损失率的2.79%;男性工人听力损失率为18.40%,明显高于女性工人的10.56%;听力损失率呈随着工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结论万州区企业噪声检测合格率较低,工人听力损失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性别和工龄是影响听力损失的相关因素。因此,应加强作业场所噪声治理和工人的个体防护。认真搞好工龄长和男性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预防和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对作业场所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惠州市直属五金、印刷、食品、电子等行业8个工厂进行噪声作业场所调查,并对噪声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及纯音听力测定。另选择相应办公室不接触噪声的职工164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听力损失率随着接触噪声的工龄增加而增高,随着接触噪声强度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反应关系。听力损失率接触毒物和噪声组明显高于噪声组(P<0.05)。结论噪声强度、接噪工龄是影响作业工人听力的主要因素,毒物与噪声联合作用加重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油田作业工人噪声对高频听力损失患病率和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以及谷氨酰转肽酶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716名噪声作业工人和133名非噪声作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听力测试,比较两组高频听力损失率,并检测其血清转氨酶进行比较。[结果]噪声组高频听力损失率30.73%(标化30.98%),明显高于非噪声组的23.31%(标化2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47,P=0.012).噪声组中随年龄的增长高频听力损失率有增高的趋势(趋势X^2=4.917,P=0.027)。接触噪声工龄越长,高频听力损失率越高(趋势2,2=66.241,P=0.000)。噪声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谷氨酰转肽酶均明显高于非噪声组(分别为t=3.185,P=0.002;t=2.907,P=0.004;t=2.801,P=0.006).[结论]长期噪声作业可引起听力损失,且噪声能引起体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与谷氨酰转肽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某钢铁企业接触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工人听阈值的变化规律。方法对某钢铁企业1628名噪声接触人员按从事噪声作业工龄、生产现场噪声强度以及工种类别,分别进行分析,并采用SPSS12.5软件进行语频听阈均值和高频听阈均值的分析比较。结果噪声作业工龄10年者出现高频听损、20年者出现语频听损,且工龄5年者高频听阈均值分别与工龄组10,15,20,25,3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工龄组5,10年者语频听阈均值分别与15,20,25,3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现场噪声强度〉86dB(A)时,噪声接触人员出现高频听损,现场噪声强度〉92dB(A)时,出现语频听损,低噪声组~86dB(A)、~92dB(A)组分别与高噪声组~97dB(A)、~103dB(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稳态噪声接触人员听力损伤程度高于其他岗位工种。结论随着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和现场噪声强度升高,听阈值增大,且高频段听力损失比语频段听力损失约早10年左右,同时流动性岗位和接触非稳态噪声岗位的语频听阈均值比稳态噪声岗位的高5~10dB(A)左右。  相似文献   

9.
陈旭红 《健康研究》2014,(3):248-250
目的调查研究噪声对杭州地区某电器厂工人听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精密脉冲声级计测定电器厂噪声作业环境的噪声强度,采用听力计检测噪声作业工人的听力状况,测定听力损害罹患率,将听力损害与接噪工龄、工种、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该电器厂噪声性质为中高频连续稳态噪声,平均噪声强度92.34±8.62 dB(A),工人职业性听力损害的罹患率为19.97%,听力损害随接噪工龄增加而升高,各工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工种听力损害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磨工、铆工、冲压、折弯工、总装、剪板、焊接。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听力损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工龄、性别与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伤的关系,为钢铁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6噪声作业工人健康检查规范,对武汉市某钢铁厂1697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暴露工龄组听力损伤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69,P〈0.01);随着噪声暴露时间的增加,作业人员语频、高频损伤发生率的变化总体呈现递增趋势,且随工龄增长,听力损伤的轻、中、重程度发生率也出现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性别人员的听力损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879,P〈0.01)。结论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工龄有关,且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深圳龙岗区职业性噪声与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调查深圳市龙岗区噪声企业工人听力损失的评价指标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6家企业的稳态噪声作业环境进行调查,对386名接触噪声人员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听力测定,听力测定参照《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GBZ49—2002),并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结果 386名噪声作业人员高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74.09%,语频听力损伤发生率为50.52%;随CNE增加,听力损伤发生率有增高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频、语频听损发生率与CNE呈显著相关,而与工龄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在特区经济模式下CNE作为听力健康的评价指标比工龄史敏感。  相似文献   

12.
谢明珠 《职业与健康》2013,(24):3296-3297
目的调查分析汕头市某发电厂职业性噪声致工人听力损失状况。方法2012年选择某发电厂涉及到噪声作业的车间工人562例为调查对象,对该工厂作业岗位噪声进行测量,并对工人进行听力学检测。结果噪声作业的562例车间工人中有163例工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占29.0%。不同年龄间听力损失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工龄组、噪声强度组的听力损失状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随着工龄、噪声强度的增加,听力损失程度加重。结论该发电厂噪声对工人的听力存在一定程度损伤,其听力损伤程度与性别、工龄及噪声强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陆强 《职业与健康》2011,27(15):1723-1724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测定各噪声作业车间的噪声强度,对808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听力损失与工龄、工种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000 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随着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亦增加,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工种组间听力损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作业环境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影响显著,随着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14.
蒋业琴 《职业与健康》2014,(13):1761-1763
目的了解木材加工企业噪声职业危害现状及对劳动者的健康影响,为同类企业对噪声的防控及个人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作业场所进行噪声强度测定,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个岗位噪声检测结果超标率为32.14%;520名工人的健康检查总异常率为38.85%,以血压异常率(25.19%)、纯音听阈异常率(16.54%)为高。纯音听阈异常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且不同工龄组、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听力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木材加工企业生产性噪声对工人的健康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应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切实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江阴市涉外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状况,为其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以达到保护工人听力的目的。方法测定所调查企业各作业场所中噪声强度,对1 202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并对其听力损失与噪声强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江阴市2家现代化涉外企业109个噪声监测点中,噪声强度均值为(89.30±4.57)dB(A),噪声作业点超标率为86.2%,超标点作业人群占89.9%;高频损伤和语频损伤总检出率为20.7%,在得到有效防护措施的保护情况下,长时间暴露在严重超标的噪声环境中是造成工人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结论噪声是涉外企业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加强"三同时"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提高工人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涉外企业职业性噪声危害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采用个体听力防护措施的噪声作业人群的高频听阈动态变化,探讨其相关规律,为临床实践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职业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择上海地区5家噪声超标[≥85dB(A)]并执行听力保护计划的企业,收集其中355人、698耳的连续3年4次纯音听力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体研究对象3年4次语频听闻值均≤25dB(HL),未见明显变化,高频听阈值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增高,不同工龄组3年间高频平均听阈值亦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初次纯音听阈测试结果,高频听力正常、轻度高频受损和观察对象的高频听阈平均值均逐年上升,其中听力正常者高频听阈值的增高最为显著,3年后的测试值与初次测试值的差异为(4.14±3.98)dB(HL)。[结论]全体研究对象3年4次高频听阈值每年增高〈2dB(HL),在噪声作业环境中采用的个体听力防护措施,可使作业人员的听力变化控制在较小范围内;提示噪声作业在岗期间的健康监护周期可延长至2年或2年以上。  相似文献   

17.
黄旭  王国彬  范秀红  李照亮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23-1224
目的了解清远市某钻石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情况,为企业开展噪声危害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Z188-2007噪声作业体检规范,对该厂636名噪声作业工人进行纯音听阈测试检查。结果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2.64%,不同年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不同工龄组听力损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P0.05),听力损失与性别无直接关联(χ2=1.89,P0.05)。结论该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比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定制耳塞对作业人员听力保护的远期效果,为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某企业200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佩戴定制听力保护耳塞,于2007至2012年连续追踪5年,比较不同年份作业人员听力的变化及不适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所调查的工作场所中噪声以中高频为主,强度在85.3~93.3dB(A)之间。跟踪调查佩戴定制耳塞人员5年,其各频率听阈无明显变化,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选择合适的护听器,以保护噪声环境下的作业人员。定制耳塞是针对个人不同的耳道结构量身定制的个体防护用品,对预防接触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失有积极作用,适合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19.
谢伟群  康美香  熊俊 《职业与健康》2013,(24):3285-3287
目的探讨噪声对集装箱制造工人听力和血压、心电图的影响。方法2010-2011年选取东莞市某外资集装箱制造企业接触噪声作业的1025名工人,分为噪声组487人,混合噪声组538人,对照组选取该企业不接触噪声的办公室和后勤人员222名,进行血压,心电图和纯音听力测试检查,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血压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室高电压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纯音听力测试异常率噪声组和混合噪声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噪声对集装箱作业工人听力、心血管系统具有一定的损害。集装箱制造业工人流动性大,接噪工龄相对较短,有关部门应加强其职业健康监护工作的监管,同时采取措施降低作业环境噪声,保护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