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秦  蒋电明 《重庆医学》2007,36(10):975-977
长期以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率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吻合方法对提高恢复率至关重要,但疗效肯定且应用广泛的仍是端端吻合法,并已从外膜缝合发展到显微镜下的束膜缝合。随着现代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常规用丝线缝合修复断裂的神经技术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然而不论是外膜缝合,还是束间或束膜缝合,其功能恢复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张银龙  沙轲 《微创医学》2010,5(2):151-153
神经吻合方法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对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有着重要影响.周围神经的修复关键是修复神经束本来的连续性,传统的神经吻合方法是端端神经外膜吻合法.  相似文献   

3.
神经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唐世懋,马煜,袁晓明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1972年Millesi[1]报道了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优越性,国内王成琪等[2,3]认为束膜吻合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效果,优于传统的神经外膜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 对123例298条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行显微束膜吻合并伴行血管吻合,术后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电刺激、推拿按摩等综合治疗。结果 根据BMRC运动、感觉评价标准,运动分M0—M5级,感觉分S0—S4级,综合评定分为优、良、可、差四级,结果优70.5%,良18.1%,可3.8%,差7.6%。结论 精确的神经束膜及其伴行血管的显微镜下吻合,术后神经营养药物的应用,电刺激及推拿按摩等方法的应用,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侧侧吻合方法在治疗高位周围神经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臂丛神经损伤者在上臂中上段行尺神经、正中神经相邻面侧方切开外膜、束膜后相对缝合。上臂神经损伤者在损伤部位以远处行受损神经与相邻正常神经的侧侧吻合。坐骨神经出口处腓总神经损伤者在大腿下段坐骨神经的腓总神经和胫神经分出处以上2~5cm,于坐骨神经内将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侧侧缝合。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均得到术后1.5~4年(平均2.5年)的随访,受损神经支配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恢复在臂丛神经损伤者为M2-3,S3,在上臂神经损伤者为M3S3,在腓总神经损伤者为M3-4S4,而供体神经支配区功能未受影响,所有病例对功能恢复效果均满意。结论 神经侧侧吻合方法是有效的治疗高位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位置对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8只,随机选10只为定位组,行胫神经干功能束鉴定,分别确定运动神经纤维和混合神经集中的位置;余48只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切断腓总神经远端,并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A组为实验组,吻合口位于运动神经纤维集中处;B组为对照组,吻合口位于混合神经纤维集中处。于术后1,2,3个月,A、B组每次各取8只,于吻合口近端行电生理检测,取吻合口远端0.5cm的腓总神经进行组织学及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下可区分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团块并定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大、腓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和神经束截面积显著增大,抗神经丝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且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选在运动神经束集中处时,其再生的运动神经纤维数目多,再生神经纤维束截面积大,质量高,所支配肌肉的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7.
CO2激光环形吻合鼠坐骨神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激光环形吻合后,大鼠有神经修复过程并与常规缝线吻合神经对照。方法:利用光路转换原理,使激光同时照射在神经断端的周围圆周上迅速吻合神经,分析激光吻合与缝线吻合时大鼠肢体功能的恢复,神经肌肉传导速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大鼠术后展趾功能开始出现且比缝合组早5d、6wk后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激光组快于缝合组,组织学检查显示激光组神经纤维排列整齐,无明显轴突外逸及神经瘤和异物形成,神经纤维通过率达89  相似文献   

8.
祝劲松 《中外医疗》2012,31(14):41+44-41,44
目的探讨神经束膜吻合在断腕再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21例断腕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随访结果对神经束膜吻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1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拇指均能与示、中、环、小指作对指活动,关节活动度〉60°,皮肤感觉恢复良好,痛觉温觉恢复,手握持力恢复至健侧的60%~80%,两点辨觉为10~16mm。手功能达到优16例,良5例,优良率为100%。结论断腕再植手术中采用神经束膜吻合术对离断的神经束进行修复治疗,有助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周围神经吻合质量,寻求周围神经吻合的最佳方法。方法:本组30例共65根神经均为周围神经或臂丛神经损伤;低温吻合的方法:使周围神经在—4℃一4℃之间吻合。结果:经术后随访,肌电图证实,神经再生恢复良好。结论:低温下进行神经吻合,能使神经乳头回缩,能实施纯粹的神经外膜或束膜吻合,从而达到吻合质量的提高。使得神经再生通过断端的时间提早,纤维数量多,是临床神经吻合推广使用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重建陈旧性颈部脊髓损伤四肢瘫患者的部分上肢感觉、运动功能。方法:反复详细的术前检查,确定可供移位的颈丛神经支、副神经周围支及臂丛上干、中干(C5-C7)的各神经和拟被吻接的神经。(1)C5平面脊髓损伤者(无屈肘功能者)以副神经移位C6,颈丛移位至C7行端侧法缝接重建屈肘及上肢部分感觉功能。术后于头偏向患侧对肩位固定上肢3周。(2)C6平面截瘫(即残存肩部运动和屈肘功能者),将副神经周围支、颈丛锁骨上神经、胸外侧神经之一支于其远端切断后移位汇合于锁骨下方,与切断部分神经束的臂丛内侧束和正中神经内侧根(胸外侧神经支、颈丛神经支与内侧束,副神经支与正中神经内侧根)行束、外膜联合缝合,长度不够者以腓肠神经移植桥接。(3)C7平面(手的运动功能大部分丧失,环小指感觉障碍,伸肘、伸腕功能基本正常者)将胸外侧神经支与尺神经吻接,桡神经浅支之一支与尺神经浅支吻接。(4)C8平面(手内在肌功能丧失,小指和环指尺侧半感觉丧失)骨间前神经移位尺神经深支,桡神经浅支移位尺神经浅支。(5)对不完性颈髓损伤,上肢功能恢复无确定平面而呈不规则者,如胸大肌肌力恢复达4级以上而无屈肘功能者,采用胸内侧神经主支移位肌皮神经术。对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而尺神经功能完全丧失者,采用骨间前伸经吻接尺神经深支,桡神经浅支移位吻接尺神经浅支术。对肩胛上、下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而腋神经支配之三角肌瘫痪者采用肩胛下神经移位吻接腋神经术。结果:6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4年均恢复了被吻接神经的部分感觉、运动功能,4/6的肌力恢复达到3-4级,感觉达S3级。对术前瘫痪肌群呈痉挛性者,由于被吻接神经仅被切断了部分神经束,保存了肌张力,尽管术后肌肉主动收缩肌力低于3级,但当其主动收缩与痉挛同步时亦可完成有效的运动功能(如肱二头肌的屈肘)。待被重建功能恢复后再行后期的肌腱转位术、神经侧侧吻接术等,可进一步改善上肢功能。结论:神经移位术是重建四肢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有效方法。由于其瘫痪为痉挛性肌肉萎缩轻,所以效果优于同样方法用于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者。  相似文献   

11.
神经电生理的应用使得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有了明显的进步,显微外科技术的开展使得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仍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现就周围神经损伤诊治的主要进展综述如下。一、电生理技术电生理检查是一种客观的、无创的诊断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并可用于检测神经恢复的过程.一般认为,神经断裂经手术吻合后,神经生长通过吻合口需要1个月时间,然后再生神经以每天1mm左右速度向远端生长,一个高位的周围神经损伤则需要数月至1年才能生长到效应器。当再生轴突已在损伤神经中生长…  相似文献   

12.
腕部正中神经断裂直接吻合后感觉功能恢复良好,而内在肌功能不能恢复。我们根据韩震等的解剖学研究,采用骨间前神经转位移植修复鱼际肌支,重建拇外展功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治疗神经断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断裂神经的临床效果,分析20例前臂及腕部断裂神经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患者的资料,术后1年进行随访,按照低位神经损伤恢复的评定标准,全部病例患肢(指)浅感觉、肌力都有明显改善。采用小间隙神经外膜吻合神经断裂,对周围神经的再生有明显作用。为临床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种有效、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神经束支定位法在远端尺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 4 2例远端尺神经损伤病例 ,进行神经内束支分离 ,双极电刺激定位后束膜吻合 ,与 17例外膜吻合组对照。结果 :束支分离定位法在远端尺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成功率为 90 .5%,治疗组较对照组感觉恢复率有提高 ,但无明显差异 ( P>0 .0 5) ,运动功能恢复率显著提高 ( P<0 .0 1)。结论 :神经内束支分离定位应用于远端尺神经损伤修复是可行的 ,并能提高其功能恢复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判断上肢神经吻合术后早期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1例患者共15条神经在缝合术后早期进行超声检测,记录神经吻合口声像特征,并与电生理检查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显示15条神经中,11条神经吻合口可见清晰或模糊的神经束自吻合口近端向远端延伸,神经外膜延续性较好;另4条神经吻合口未见神经束通过。根据声像学特征将上述神经束通过吻合口情况与术中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6%。[结论]超声检查具有直观、无创、价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对神经缝合术后早期吻合口神经束通过情况有较高分辨率,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蔡明 《重庆医学》2004,33(8):1250-1250
目的外伤性坐骨神经断裂;缺损(在5cm以内),通过本手术方法吻合神经断端,确保其吻合端在无张力状态下生长.避免了节段性神经束移植以及取材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利用缝合线或可吸收缝合线对向牵引对抗消除吻合口张力影响,清除吻合口张力;客观上提供了有利吻合口生长成功的机会.结果 10例病人中6例新鲜伤,4例陈旧伤,采用上述方法吻合修复神经后,术中观测吻合口无张力,自然对合,无1例神经牵引不良反应,远期随部分病人其神经传导功能有一定恢复.结论本方法为神经"端-端"吻合修复手术中消除吻合口张力问题上提高安全度.  相似文献   

17.
王锦绣 《中原医刊》2007,34(22):31-31
目的探讨前臂切割伤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治疗。方法神经外膜对端缝合或缺损神经行游离神经移植桥接及后期功能的重建。结果21例中桡神经浅支损伤病人完全恢复,正中神经损伤病人除2例神经缺损移植外恢复良好,尺神经损伤中2例完全恢复,2例有效,1例出现爪形手畸形。结论神经损伤吻合口越少,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2月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治疗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40例为实验组,采用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的方法增强拇指指腹感觉功能;以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不吻合kite皮瓣桡神经。所有患者均记录指腹感觉恢复功能和术后皮瓣周围外观及有无神经瘤形成。结果 1实验组seddon感觉评定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拇指皮瓣外观良好,功能满意,色泽与周围肤色相近。3两组患者术后神经瘤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第一掌背动脉Kite皮瓣桡侧神经可以更大限度地增强拇指指腹感觉,降低患者伤残率,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损伤后若不及时恢复神经通路的连续性,则神经传导功能将无法重建。通常桥接神经缺损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实体性结构材料,如神经移植、自体骨骼肌桥接等;另一类是用管腔状材料,如静脉桥接、硅胶管桥接、其他管状材料桥接等,不同的桥接方法,其结果不一。作者采用硅胶管桥接上肢神经缺损5例,经随访均获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上肢神经缺损患者(表1),男4例,女1例;年龄23~45岁。病人既往均在外院经手术治疗2~3次,术后因神经直接吻合而瘢痕化,造成神经干缺损。表…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及分支手术中必须切除者或出颅前的损伤如:颅内肿瘤,或颅内肿瘤手术损伤,也见于颅中凹骨折。面神经损伤缺损过长不能直接吻合时或面神经出颅前的损伤用神经转移术是恢复面神经功能有效方法之一,现将我中心应用神经转移术治疗9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