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 目的:分析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效果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精心护理干预,加强心理护理。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术后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的情况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发生肌无力危象及肺部感染的机率相对较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精心的护理干预(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引流管护理及加强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肌无力危象及呼吸道并发症的几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及危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月11月至2018年1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莱芜医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58例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改良Osserman标准分为I型15例,IIa型27例,Ⅱb型12例,Ⅲ型4例,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危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58例患者手术后症状缓解者16例,无效者18例,恶化者9例,发生危象15例。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按胸腺瘤病理分期Massoka标准:I期者中10. 3%发生危象,Ⅱ期及以上者中15. 6%发生危象,术后近期的危象发生率胸腺瘤I期和Ⅱ期及以上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按重症肌无力的分型,I型者中3. 5%发生危象,Ⅱ型及以上者中22. 4%发生危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危象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严重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病理类型与危象发生无影响;有无胸腺瘤类型及肌无力分型两个因素与术后危象发生有关,合并胸腺瘤的患者、肌无力等级较高的患者术后发生危象的概率明显偏高。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控制重症肌无力症状,完善围手术期相关措施,减少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危象的发生与有无胸腺瘤、肌无力分型等级有着密切的联系,肌无力等级越高,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发生危象的可能性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钭国英 《现代护理》2001,7(5):35-36
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神经传递障碍的一种慢性病 ,目前主张不管有无合并胸腺瘤均行胸腺切除术 ,可取得较好效果[1] 。 1995年 12月~ 1999年 10月 ,我科共收治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 9例 ,经胸腺瘤切除术加纵膈脂肪清扫术后均治愈出院。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中男 3例 ,女 6例 ,年龄 12~ 6 4岁 ,平均年龄 37岁。其中眼肌型 4例 ,混合型 2例 ,全身型 3例。术前发生肌无力危象 1例 ,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 2例 ,3例术后均呼吸机支持 7~ 2 8天 ,发生频发室性早搏 1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例 ,心动过缓 2例。 9例均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3例中21例行胸腺瘤及胸腺完全切除术,其中有2例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经及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恢复过程顺利,其作2蚝胸腺瘤及胸腺部分切除术。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术后随访年,重症肌无力完全缓解20例(87%),其中Ⅰ型15例,Ⅱa型5例,部分缓解3例(13%),为Ⅱb型。结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加强围术期处理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采取配对分组的方法将53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摘除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和肌无力危象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和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和肌无力危象的发生,能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2007年9月,我院行全胸腺切除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19例,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4~55岁,均为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前肌无力Osserman分型:Ⅰ型10例,Ⅱa型4例,Ⅱb型3例,Ⅲ型2例。均行全胸腺切除术,行气管切开2例。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2例,胆碱能危象1例,均抢救成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治疗胸腺瘤和重症肌无力的经验。方法:重症肌无力患者8例,据Osserman分型,Ⅰ型3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全身麻醉胸腔镜下钝锐性游离切除胸腺左右叶及心包前脂肪。结果:无手术死亡者,手术时间2~3 h,术中出血量平均(80±20)mL,无中转开胸手术。术后引流胸液200~400 mL。病理示胸腺增生2例,合并胸腺瘤6例。随访8例,随访时间15~32个月。按Monden标准评判,肌无力症状消失3例,改善5例。结论: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增生及胸腺瘤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确切,创伤轻,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32例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患者术前均使用吡啶斯的明,10例使用强的松3~8周,2例肌无力危象患者经综合治疗控制危象;患者均在症状最轻时手术,术后Ⅱb~Ⅲ型患者呼吸机支持呼吸,停用胆碱酯酶抑制剂24~72h。Ⅳ型患者术后即行气管切开、呼吸机支持呼吸6d;2例术后肌无力危象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20mg/(kg·d),静脉点滴,连续3d。结果:围手术期共有2例患者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患者行气管切开。6例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4例,肺不张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胸腺切除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正规的围手术期处理,可明显减低胸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们1992-02~2003-02共手术治疗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89例,其中术后发生MG危象30例。对其发生危象原因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总结25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术后护理.认为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肌力的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做好心理护理、用药指导,观察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警惕肌无力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G)并不少见,治疗上除了肿瘤具有浸润性生长外,还有MG自身免疫变化情况。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14例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4例,女性10例,年龄18~62岁,中位年龄48.6岁。病程0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5年诊治的14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14例患者中1例死亡,其余治愈出院。重症肌无力危象主要发生于术后早期,Osserman临床分型属于Ⅲ型、Masqoka分期属于Ⅱ期、术前准备不充分,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较大、术前曾发生危象和肺部感染、中度或重度通气功能障碍等是术后发生危象的最常见诱因。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用呼吸机,预防感染,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等综合抢救措施,可明显缩短病程,显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行胸腺切除术的基本经验,评价其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11月31例胸腺疾病患者(胸腺瘤23例,胸腺增生4例,胸腺囊肿3例,前纵隔结核性肉芽肿1例),其中21例伴有重症肌无力,应用da Vinci S机器人经胸径路实施胸腺切除+纵隔脂肪组织清扫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无中转开胸.采用右胸入路27例,左胸入路4例,手术时间42~132 min,平均(62.6±23.7)min,术中估计出血量20~150 ml,平均(53.9±29.3)ml,术后24h胸腔引流量为50 ~220ml,平均(122.6±46.5)ml,拔除气管插管时间2~36 h,平均(14.6±8.6)h.1例OssermanⅡB 型患者术后第4天出现肌无力危象,经再次气管插管及药物治疗后恢复,余无其他并发症.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住院天数5~19 d,平均(11.3±3.3)d,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肌无力患者症状改善率达100%.结论 应用机器人手术可在微创条件下实现完整的胸腺切除,并充分清扫纵隔脂肪组织,手术操作安全,临床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4.
蒋宏云 《天津护理》2002,10(4):166-167
对40例重症肌无力病人切除胸腺组织或胸腺瘤治疗过程的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术前进行必要的呼吸道准备,术中吸除气道分泌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应动态观察血气指标,痰液性状及肌无力的各项指标,有效吸痰。使用呼吸机是肌无力危象和呼吸衰竭治疗的关键措施,须掌握时机,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肌尢力危象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48例胸腺瘤伴MG患者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是否发生肌无力危象分组。分析肌无力危象与性别、年龄、病史、Osserman分型、胸腺瘤病理类型、Masaoka病理分期及术前用药关系,建立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治疗肌无力危象疗效。结果:18例患者于术后(1.69±1.62)d发生肌无力危象,肌无力危象与年龄、性别、Osser—msn分型、病理类型、Masaoka分期及术前用药无关。9例气管切开、6例鼻腔气管插管、3例口腔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2.0±13.88)d,肌无力危象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34.61±23.90d vs 20.33±15.26d,P〈0.05),10例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其中1例发生双侧股骨头坏死,无一例死亡。结论:胸腺瘤伴MG患者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与胸腺瘤关系不密切,迅速建立人工气道与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是救治肌无力危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娟  刘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0):2408-2410
目的加强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认识,做到细致护理、积极预防治疗。方法针对我科近1年收治的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早期积极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临床护士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实施细致、周到、及时的针对性护理,患者病情稳定、安全拔管。结论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将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治疗困难。因此,强化认识,尽早加强基础及针对性护理,以降低其发生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在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对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对手术后进入SICU中的患者,麻醉作用消失后,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一般术后24h内),实施早期物理治疗,观察患者治疗中的反应,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通气与血氧饱和度(FiO2/SpO2)比例,生命体征,心肺功能情况变化,患者在SICU停留时间及并发症等。 结果:物理治疗前后PO2、FiO2/SpO2及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P>0.05),但肺部X片检查显示浸润性炎症吸收较快,停留在SICU时间缩短,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 结论:早期物理治疗应用于术后SICU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并能缩短患者在SICU住院时间以减少医疗费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后病情反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术后症状缓解后又复发进展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行胸腺切除术后MG症状缓解后再复发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以糖皮质激素和胆碱酯酶抑制剂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的临床效果.结果 全组术前改良Osserman分型Ⅰ型1例,Ⅱ型17例,Ⅲ型4例;复发进展后改良Osserman分型Ⅱ型15例,Ⅲ型6例,Ⅳ型1例,肌无力危象6例.治疗后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12例,死亡1例.结论 MG胸腺切除术后缓解患者仍会出现复发进展,复发后以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的延髓型MG最常见,对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反应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可使大多数患者缓解,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Tumor necrosis factor gene polymorphism and septic shock in surgical infection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OBJECTIVE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lpha polymorphism with regard to the plasma TNF-alpha concent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ptic shock as well as mortality of infected patients in a 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SICU). DESIGN: A total of 112 postoperative critically ill infected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SETTING: SICU of a tertiary university-affiliated medical center. PATIENTS: Patients who were consecutively admitted to the SICU because of surgical infection with sepsis. INTERVENTION: Blood sampling. MEASUREMENTS AND MAIN RESULTS: Blood sample was obtained 24 hrs after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admission or within 2 hrs after the onset of septic shock to determine the plasma TNF-alpha level and to analyze the genotype of the biallelic polymorphism of the TNF-alpha. RESULTS: The allele frequency of the TNF2 in our infected ICU patients was 12%. Forty-two (37.5%) patients admitted fulfilled the criteria of septic shock during their ICU stay. Patients carrying the TNF2 allele were not more likely to develop septic shock, nor did they have a higher mortality rate. In the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those carrying the TNF2 allele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rate than those with the homozygous TNF1 genotype (92% vs. 62%, p < .05). In those who developed septic shock, the TNF2 allel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TNF levels. CONCLUSION: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SICU with surgical infection, the frequency of TNF2 allele was higher than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SICU patients with TNF2 allele did not show a higher incidence of developing septic shock, nor was there a higher baseline TNF-alpha level after infection. However, once septic shock had develop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higher in those patients carrying the TNF2 alle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