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玉林  吴友根  赵峰  余碧 《西部医学》2007,19(4):581-582
目的通过分析10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病原学标志物及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中草药占首位(30.4%),其次为抗结核药(24.5%),解热镇痛药(10.8%),抗感染药(9.8%)等。乙肝病毒感染者及抗结核联合用药时更易发生药物性肝炎及重症肝炎。结论药物性肝炎临床危害较大,应重视对该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分析,提高临床医师防治药物性肝炎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19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发生药物性肝炎的时间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引起219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依次为抗结核药(35.61%)、中草药(23.29%)、抗感染药(19.18%)、抗肿瘤药(16.44%)及其他药物(5.48%).大多数肝损害发生时间为服药后1~16周.结论 药物性肝炎与患者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因素;由中草药所导致的药物性肝炎不容忽视;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3.
温高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8):166-166,170
目的:分析31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方法:对我科31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用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等疾病的中草药(占38.7%),以及抗结核药物(占32.2%)等。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个月,且多为老年人、女性。结论: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年龄、性别等。  相似文献   

4.
42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我们对42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查阅病例、记录病史、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及各种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检查以及腹部B超或CT检查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以抗结核药物最多占26.19%,其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占23.80%,42例药肝患者消化道症状36例,占85.71%,肝功能损害中全部病例均有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中以抗结核药、中草药所占比例较高,保健品服用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停药后的效应,探讨其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包括抗结核药、抗艾滋病药、抗生素、中草药、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抗肿瘤药、抗甲状腺亢进药、避孕药、治疗前列腺增生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多,停用肝损伤药物,经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病原学标志物综合判断。结果12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中,中草药(27.7%),抗结核药(24.6%),抗感染药(11.9%),抗精神病药(9.5%),抗甲状腺药(8.7%)。黄疸性肝炎(73%),重型肝炎(10.3%),5例病人因肝功能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7.
药物性肝炎1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175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名列之首(26.3%)、依次为抗结核药(23.4%)、抗感染药(10.9%)、胃药(8.0%)、皮肤科用药(6.3%)、心血管药物(4.6%)、治疗甲亢药物(3.4%)、抗排斥药物(3.4%)、抗肿瘤药(2.9%)、治疗精神病药物(2.3%)、治疗骨质增生药(2.3%)、减肥药(1.7%)、治疗糖尿病药物(1.1%)、其他(3.4%).结论:影响药物性肝炎的因素有药物的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患者的年龄和性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着重对药物性肝病进行回顾性分析,加强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3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列举各种临床上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及其临床特点。结果:3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中,以抗生素和中草药类导致的肝损伤最多见,其中,抗结核类药占13.16%(5/38),中草药占31.58%(12/38),抗甲状腺药物占5.26%(2/38),保肝类药物谷胱甘肽占13.16%(5/38),抗精神病药及化疗药各占5.26%(2/38)。结论:以上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很多为临床上常用药物,其中尤以抗结核药和中草药最多见,因而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李志东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11):1327-1328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常见药物类型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112例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肝损害药物中中草药(30.4%),抗生素(25.4%),抗结核药(20.5%),激素类药(10.7%),化疗药(5.4%),感冒药(3.5%),其它(4.1%)。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纳差、乏力、黄疸、肝区痛以及瘙痒等,并且经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结论:临床医师应增加对此病的认识,做到正确诊断以及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0.
赵国明 《吉林医学》2012,33(15):3248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各种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检查以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采取停药后对症治疗措施,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有抗结核药、中草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肝功能损害患者其丙氨酸转氨酶有所增高。结论:对于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医生应当高度重视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诊治水平.方法 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 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多见于抗结核药物(25.0%),抗肿瘤药物(23.3%), 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和风湿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15.0%),抗感染药物(11.6%)和抗真菌药物(6.7%)等.大多数药物性肝炎出现于服药后1~2月.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冰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5):91-92
目的分析118例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与临床特点,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象、肝功能检验、病原学检查、腹部B超检查等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临床相关因素以及误诊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结核病分型、用药时间、初复治结核及合并其他疾病等,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认识影响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炎有多种因素,定时检测肝功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抗结核疗程完成,减少药物性肝炎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引起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和防治。方法:对64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常见的是抗结核药、中药、抗生素、抗肿瘤药等。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多,许多临床常见的药物可引起肝脏损害,应加强临床用药指导及药物性肝炎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段爱玲 《大家健康》2016,(5):287-288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炎及其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接受抗结核治疗所致药物性肝炎32例患者护理效果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了解抗结核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反应。结果:通过有效护理,使抗结核药引起的药物性肝炎患者的预后良好。结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科学服药方法、合理的饮食及有力的心理支持,能够明显减少药物性肝炎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分别是抗结核药物27例(48%),中草药14例(25%),免疫抑制剂5例(9%),抗菌药4例(7%),其他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甲亢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性激素类药、心血管类药共6例(11%),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差异较大,预后较好。结论: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合理用药,早期预防、诊断、治疗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96例药物性肝损害病例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根据病人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及用药后的疗效进行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中草药占27.0%、抗结核药物占19.8%、抗感染药物占8.3%。多数患者服药2—8周后出现肝损害。结论药物性肝损害与使用药物种类、服药时间、联合用药、个体疾病状况等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7.
药物性肝损伤病人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 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28.57%),以及抗结核药物 (26.98%)、抗甲状腺药物(10.32%)和抗感染药物(10.32%)等.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个月.结论 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与临床表现.方法 对124例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前三类药物依次是中草药(59.68%)、抗结核药(16.94%)和抗肿瘤药(5.65%).结论 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多,停用肝损伤药物,经保肝降酶、退黄等综合治疗,轻度药物性肝炎多数能短期内康复,对肝损害严重或发生肝衰竭者,应按肝衰竭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药物性肝炎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治疗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结果83例患者都在发病前1—4周内有用药史,主要临床表现是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及尿黄,部分病例伴有发热、皮疹,或皮肤瘙痒。化验肝功能以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增高为主。常见药物是抗结核药、中草药、抗肿瘤药和抗感染药。大部分病人经停药、保肝治疗痊愈。结论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药物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及早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及时停药,以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及分析9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药物性肝炎的临床防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服用药物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病毒检查以及治疗转归做出综合分析.结果:引起96例药物性肝炎的药物依次为:抗生素类(占27.1%,26/96),中草药(占23.9%,23/96),解热镇痛药(占21.9,21/96),抗肿瘤药(占12.5%,12/96),抗结核药(占10.4%,10/96),其他(占4.2%,4/96).药物性肝炎男女之比为1∶1.6,60岁以上患者占63%,大多数肝损害发生时间为用药后2~4周.用药前HBsAg阳性或长期饮酒者易致肝功能损害;联合应用两种以上药物者所致肝损害较重.结论:药物性肝炎与患者用药种类、联合应用多种药物者、伴HBsAg阳性者、长期饮酒者和老年人密切相关.临床上应高度重视药物性肝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