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 [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有关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估计合并OR值(OR合并)及其95%可信区间(95%CI). [结果]纳入的20个研究存在异质性,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采用SAS8.0软件分析,OR合并值为2.15,OR合并95%CI(1.39,3.33),采用RevMan4.2软件分析,OR合并=2.35,OR合并95%CI(1.64,3.36).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换用固定效应模型、加入未发表的4篇文献还是去除小样本的5个研究,都说明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联,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在以20个研究绘制的漏斗图中,散点分布对称,计算失安全系数(Nfx)均较大,说明发表偏倚小,结论被阴性结果推翻的可能性较小,结果稳定. [结论]Hp感染与胃癌相关,Hp感染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 1980-1988年参加山东省牟平县高陵镇和浙江岱山 县胃癌普检的人群,胃镜活检组织蜡块片Hp经Warthin Starry(WS)染色,判定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态。对这些人群随访,病例与对照按照年龄、性别和居住地匹配,实施1:4的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调整和控制混染因素后,显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OR=4.4467,95%CI1.161-17.19),吸烟也与胃癌发生相关。结论 本研究以胃组织存在典型Hp作为Hp感染指标,证实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知幽门螺杆菌(HP)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增加胃癌的发病率,根除幽门螺杆菌有利于减少胃癌的发生。本文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已知易感遗传变异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及其对胃癌发生部位和发病年龄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设计,在2 426例胃癌患者中,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遗传变异与H. pylori之间的交互作用。 结果  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遗传变异NSUN 3 rs7624041和DEFB rs2376549与H. pylori感染在胃癌发生中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1.257,95% CI:1.006~1.571,P=0.044;OR=0.845,95% CI:0.715~0.999,P=0.048)。基于肿瘤部位的分层分析发现,遗传变异与H. pylori感染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基于肿瘤TNM(tumor-node-metastasis)分期的分层分析发现,在TNM早期胃癌患者中,遗传变异lnc-POLR3G-4 rs7712641与H. pylori感染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1.757,95% CI:1.060~2.915,P=0.029)。基于年龄的分层分析发现,在年龄 < 60岁人群中,ASHIL rs80142782、NSUN 3 rs7624041和DEFB rs2376549与H. pylori感染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1.602,95% CI:1.006~2.551,P=0.047;OR=1.811,95% CI:1.247~2.632,P=0.002;OR=0.688,95% CI:0.520~0.910,P=0.009);而在年龄≥60岁人群中,仅有PSCA rs2294008和CUX 2 rs6490061与H. pylori感染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0.775,95% CI:0.630~0.954,P=0.016;OR=0.790,95% CI:0.635~0.982,P=0.034)。 结论  胃癌的发生发展较为复杂,通过整合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针对易感高危人群采取H. pylori的根除措施,将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关系的Met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纳入第一类致癌危险因素,但是尚无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直接证据,而主要的推论来自流行病学调查。鉴于这些研究大都存在样本量小,研究地点、对象的特征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Hp感染是否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这个结论存在不一致的现象。本文收集近十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一次全面的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HP感染及预防胃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分为胃癌组及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事先均未接受过抗HP治疗.胃癌组在癌区,外周区各取组织2块,对照组于距幽门2~5cm区域内取组织2块,一块送病理进行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改良Giemsa染色),另一块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两项均为阳性者确定诊断.结果 (1)胃癌患者有较高的HP感染率.(2)胃窦、胃体部癌HP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贲门胃底癌(P<0.05).(3)胃癌区与外周区HP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5).(4)Lauren病理分类法肠型胃癌HP检出率高于弥漫型及混合型.结论 HP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胃癌第一类最危险的致癌因素.HP根除治疗能有效地防止癌前病变恶性化,有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100例胃癌患者、10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及100例正常人的Hp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萎缩性胃炎组Hp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9% vs 42%,74% vs 42%),CagAIgG+Hp菌株感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 vs 12%,56% vs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Hp的感染率明显提高;早期及进展期胃癌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贲门部胃癌患者Hp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Hp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胃癌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胃癌高发区居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长乐市胃癌高发区居民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用ELISA法、幽门螺杆菌快速试片法及13C-尿素酶呼气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胃癌高发区长乐市居民血清HP感染率为75.64%,男76.13%,女74.96%。幽门螺杆菌试片HP感染率为79.66%,男80.66%,女78.30%。性别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二者的诊断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相比,幽门螺杆菌试片为高,分别为90.8%和81.7%比85.6%和68.2%,2300人中胃癌检出19人。正常胃粘膜居民占35.74%,胃癌疾病占64.26%,其中胃炎占69.35%。随着年龄增长胃癌疾病增多,胃粘膜正常居民相对减少。HP感染阳性者经铋剂三联药物治疗有明显转阴,其转阴率为67.36%,男69.66%,女64.49%。结论:长乐市胃癌高发与HP感染率有密切关系,并与胃癌前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大肠癌(包括结直肠腺瘤)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4篇文献用Review manager4.2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I)并做出几何漏斗图.结果 纳入总样本量为3165例,其中病例组为1330例,对照组为1835例;Meta分析合并OR=I.36,95%CI:1.01~1.82.几何的漏斗图形虽不对称,但经敏感性分析和失效安全数分析结果显示,发表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大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荧光胃液分析与胃液中Hp相关性的研究,评估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980例各种胃内病变患者的胃液,用荧光胃液分析仪进行荧光胃液分析,同时进行胃液Hp检测。结果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为最佳截断点KJF≥0.85作为胃癌判断标准,诊断胃癌的灵敏度为83.3%;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的KJF值接近胃癌患者;在胃癌患者中胃液Hp检出率为45.2%,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患者Hp检出率为69.3%。结论荧光胃液分析对胃癌的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胃癌癌前病变的诊断特异度较高,且胃癌患者的胃液中Hp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人胃癌(HGC)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PCR-Hp-DNA法检测胃粘膜Hp。方法:对141例慢性胃炎患者和42例胃癌患者作Hp现症感染的检测。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较高,非贲门癌血抗Hp-IgG阳性率较贲门癌高,Hp感染者胃粘膜萎缩、肠化及癌变平均年龄较小。结论:Hp持续感染与HGC,特别是肠型非贲门癌密切相关,主要作用在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可能是HGC发生的“启动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海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海员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其心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广州海运(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的海员,共500名海员作为研究组,同时调查陆岸男性职工共400名作为对照组。在问卷调查前进行14C-呼气试验均为阴性,工作1年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海员开展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9个因子,同时在调查前进行14C-呼气试验复查是否为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例数(共53例)明显超过对照组(共18例),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员在船上工作期间的心理相关因素与其感染幽门螺杆菌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arrett食管(B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及组织学检查,选取BE患者32例作为研究组,单纯反流性食管炎(RE)及正常人各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组间Hp 感染情况及前两组Hp感染与炎症分级间的关系.结果在食管部位,Hp阳性率研究组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1);在胃窦部,Hp阳性率无组间差异(P>0.05).在BE组,Hp阳性率中、重度炎症均高于轻度炎症(P<0.05).在RE组,Hp阳性率在轻、中、重度炎症间无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是引起BE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可能与其炎症轻重相关,而且Hp可能并不依赖于食管反流而引起BE.  相似文献   

14.
罗祖媚 《现代医院》2012,12(1):50-5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1年9月来我院行健康体检500名体检人员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消化道症状分为观察组(有症状,210例)和对照组(无症状,290例),对两组体检人员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比较两组体检人员幽门螺旋杆菌杆菌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患者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胃炎。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有明显相关性,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适合普及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人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方法]对近几年来用胶体金法检测的1059例幽门螺杆菌抗体的结果按不同人群进行分析,同时将胶体金法与14C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法进行方法学比对。[结果]体检人群HP现症感染42.3%,门诊就诊病人HP现症感染45.7%,儿科儿童组HP现症感染22.5%;胶体金法与14C-UBT符合率达99.03%。[结论]体检人群与门诊病人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儿童组H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胶体金法是一种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的筛查幽门螺杆菌抗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各类食物及营养素摄入水平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风险的关系,为Hp感染的膳食预防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择山东滨州地区某医院Hp感染者441例和正常对照人群441名,利用食物频率表收集其过去6月内的食物摄入种类及平均每次的食物消费水平,并将其折算成21种营养素的日均摄入量。根据肉及水产品类、蔬菜水果类、奶类、蛋类及各类营养素摄入量的不同,采用四分位数法对其进行分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类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 Hp感染者肉及水产品类、蛋类、奶类和蔬菜水果类的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最低摄入量组比较,肉及水产品类(≥45.35 g/d)和奶类(≥21.53 g/d)的摄入均与Hp感染呈负相关(均P <0.05),蔬菜水果类的摄入量超过509.45g/d时,与Hp感染呈负相关(OR=0.69,95%CI:0.52-0.93,P=0.015);当蛋类的摄入量控制在50.0068.98 g/d时,可能为Hp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老年胃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10月~2005年10月老年胃病的临床资料,169例均做电子胃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病变组织送病检。结果169例均为慢性胃炎,其中浅表性胃炎102例,萎缩性胃炎67例,HP感染率分别为70.6%、83.6%。合并上消化道病变者胃癌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HP感染率分别为88.1%、88.6%、79.3%。结论HP感染与老年胃病密切相关,早期胃镜检查、积极抗HP治疗是防治胃癌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河北农村居民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家庭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在河北遵化市下属两农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居民Hp感染情况,共调查人数735人,男性320人,女性415人,年龄在6~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5岁.所有被调查者均采集静脉血检测HpU-IgG抗体,确定是否感染Hp.[结果]735例被调查者中Hp总感染率为67.35%,不同年龄组Hp感染情况不同(x2=24.7789,P=0.000 4);但性别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6 5,P>0.05).通过二项分布拟和优度检验,Hp感染的家庭分布符合二项分布(χ2=6.698 7,P>0.05),在理论分布上未发现Hp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分布倾向,但夫妻之间的Hp感染情况一致(χ2=1.373,P>0.05),符合率为65.50%,双亲感染家庭儿童的Hp感染率为65.96%,高于双亲未感染家庭儿童的Hp感染率31.58%(χ2=6.714,P=0.003 5).密切接触家庭成员间Hp感染存在一定家庭聚集现象.[结论]该地区农村居民的Hp感染率为67.35%,男女性别间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分布上看家庭内Hp感染符合二项分布,无聚集性,但密切生活接触仍能增加家庭成员间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对61位有消化道症状,经胃电图,胃十二指肠气钡双重造影或胃镜证实为胃炎、十二指肠炎或消化性溃疡的病儿及其家庭成员,用ELISA检测血清幽门螺旋菌抗体。在40例HP(+)的患儿中,有36个家庭存在血清HP抗体(占90%);总共检测121个家庭成员,HP(+)有108人(占89.26%),而21例HP(-)的患儿中,仅11个家庭成员存在HP抗体(52.26%),总共检测54个家庭成员,13人有HP(+)(24.07%)。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证实了HP感染的家庭内群集性,提示了HP感染存在人——人传播或家庭成员共同暴露于同一传染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