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院自199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8例 ,均经脾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治愈出院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病人 ,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为36岁 ,最大51岁 ,均有慢性肝病史 ,肝硬化 ,脾肿大 ,大便隐血++~ ++++。其中2例脾达脐平 ,有脾亢 ,血白细胞计数4×109/L以下 ,血小板(70~80)×109/L以下 ,出现贫血 ,有少量腹水。食管吞钡X线检查示 :在钡剂充盈时 ,曲张静脉使食管的轮廓呈虫蚀状改变 ,排空后曲张的静脉表现为蚯蚓样成呈串珠状影。胃镜示 :食道管静脉曲张 ;B超示 :门静脉、脾静脉扩张 ,…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2002年6月对不合并肝癌及胆管癌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随访276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变257例,占93.1%。结果:手术止血率98.6%(272/276),围手术期病死率0.18%(5/276),主要死亡原因是上消化道出血、肝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2-3年,术后复发出血率3.9%(11/276),肝性脑病发生率3.3%(9/276)。结论: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为提高手术疗效应做到:合理掌握手术适应征及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本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1例,除1例术中发现肝右后叶肝癌,死于大量腹水感染和肝肾综合症外,其余60例均效果良好。提示:在基层医院,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首选术式,其操作关键是胃冠状静脉的胃支、食管和高位食管支或异位高位食管支的有效结扎,术中打开胃腔会增加术后腹水感染的机会,同时应选择良好的急诊手术时机,术后门体侧支循环的重建和胃黏膜病变的加重是造成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也是断流术本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采用红霉素、吗叮啉等保守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68例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肝功能、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8例,无变化10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再出血率9%,全组病人脾亢症状消失。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止血可靠,再出血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包括脾切除)是常用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之一.1989年4月~2001年4月,我们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1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外科手术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并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该手术患者的体质特别差,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求特别高,故其护理至关重要。本科2006年4月-2008年4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护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方式。方法:对7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者40例,平均降压0.59kPa;升高者8例,平均升压0.49kPa;1例无变化。手术死亡2例。随访65例,随访时间8~71个月。术后1年生存率92.1%、3年生存率85.7%、5年生存率76.9%。结论:该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10年11月27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的术前准备,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及配合体会。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特殊物品的准备、对手术步骤的熟悉、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以及与手术医生、麻醉医师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能降低术后的并发症,这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均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2例,其余49例获6个月至7年随访,无再出血者,死亡9例,余40例疗效满意。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急诊应用时,合理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确切断流,注重围手术期合并症的处理,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附59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治疗的利弊。方法 5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合文献报道一并分析。结果 全组59例肝功能均为ChildA或B级,脾脏长径14~28cm。全组均择期手术,其中22例全腔镜下完成手术,33例手助,4例中转开腹,无手术死亡。全腔镜下手术最长耗时5.5h,手助术最长耗时5h;术中出血一般200~500mL,最多达2800mL(腔镜下);术后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多在3d左右,7~12d出院。结论 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择期治疗可行且有利,但应严格筛选合适的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脾部分切除术与脾完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3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行脾大部切除术,B组17例,行脾完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A组术后14例(70.00%)发热,低于B组的17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P<0.05);术后A、B两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92±0.40)kPa、(2.85±0.33)kPa,均较术前的(3.83±0.45)kPa、(3.76±0.47)kP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2、7.42,P均<0.05);术后2周A、B组血小板计数为(184.65±35.91)×109/L、(255.18±67.04)×109/L,均较术前的(78.92±13.42)×109/L、(77.47±18.13)×109/L明显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3、10.55、3.89,P均<0.05);A组术后IgM水平为(1.45±0.43)g/L,高于术前(1.14±0.24)g/L,且明显高于B组术后(0.88±0.1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5.67,P均<0.05)。结论脾大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能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解除脾功能亢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还保留了脾脏部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胃底粘膜下血管环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疗效。方法:48例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胃底粘膜下血管环扎术治疗。结果:术后住院期间再出血率为12.5%(6/48),死亡率为14.58%(7/48)。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并胃底粘膜下血管环扎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效果显著,改良Sugiura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微创手术围术期分阶段的护理。方法对9例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施行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总结围术期分阶段专科护理体会。结果9例患者经均择期顺利完成手术,全组无死亡病例,经围术期分阶段专科护理,无手术及护理的相关并发症。结论微创技术应用于门脉高压并发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治疗可行且有效,实施围术期分阶段专科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T)所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533例行断流术的PH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断流术术式的不同,分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PD)和联合断流术(combined devascularization,CD);按照治疗目的不同,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治疗;按照手术时机不同,分为择期和急诊手术.比较不同术式、治疗目的、治疗时机下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性CD与治疗性PD在门静脉压力(portal vein pressure,PVP)、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输血量少于后者.CD术后并发症、手术病死率与PD术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断流术与预防性断流术相比,PVP、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性断流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17.3%,病死率1.7%,预防性断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无病死病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断流术与择期断流术相比,平均手术时间、输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出血史的行PD和CD的患者的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和CD已经成为治疗PH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主要术式,只要手术适应症选择适当,急诊断流术和预防性断流术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脾大部切除联合断流术和脾完全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8年第2期);MEDLINE(1966.1-2008.8);EMbase(1966.1-2008.8);CBM(1978.1—2008.8);VIP(1989.1-2008.8);CNKI(1994.1—2008.8)。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及会议论文集中未发表的文献。结果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36例患者,试验组68例,对照组68例。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外周血小板水平提高更低[WMD=-39.27,95%CI(-62.57,-15.97)]。另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脾大部切除术后患者血清Tuftsin水平更高[WMD=165.28,95%CI(159.36,171.21)102个研究的合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清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52,95%CI(-0.17,1.21)]。1个研究发现脾大部切除术可提高外周白细胞水平[WMD=-0.93,95%CI(-1.52,-0.34)101个研究显示两组血清Ig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5,95%CI(-0.02,0.12)]。另1个研究表明脾完全切除组患者术后均发热天数长于脾大部切除组,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能维持免疫系统的储备功能,有助于保持抗感染能力。鉴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太少,质量均不高,每个研究纳入病例不多,测量指标不全面,随访时间不长,影响了本系统评价的论证强度及全面性。因此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  相似文献   

18.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合理性和局限性。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应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其改良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 4 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改良术式全组无手术死亡 ,术后全部病例达到止血的目的 ,随访期间无肝性脑病发生。行标准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30例 ,随访 3个月~ 9a,并发再出血 4例 ,死亡 7例 ,健存 3a以上 18例 ,主要并发症是再出血 4例、术后腹水不易消退 5例 ,失访 4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改良术 10例 ,远近期均无再出血发生 ,随访 1~ 8a至今健存 ,已生存 3a以上 6例、4 a以上 5例、5 a以上 2例。结论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预防和治疗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较合理的术式 ,但客观上仍有一定局限性 ,进一步改进这一术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积累减少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治疗的有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十年间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病例。结果78例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后发生再出血21例(发生率为26.92%),经非手术治愈19例。随着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手术操作的彻底性和完全性认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贲门区组织学研究的逐渐深入,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逐渐下降。结论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再出血的治疗中最关键的是对再出血的定位。再出血发生后非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少门脉血流量和减低肝脏及侧支循环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