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存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UBM检查发现的31例(31眼)睫状体脱离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31眼均明确探查出睫状体脱离.裂隙状6眼,条带状16眼,楔状9眼.18眼可探查到睫状体断离,13眼为单纯型睫状体脱离.脱离高度0.07~1.15mm.结论 UBM检查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睫状体脱离的形态、部位和范围.可以进行眼前段组织结构的精确观察和定量测量.  相似文献   

2.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睫状体脱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莹  刘坤 《临床眼科杂志》1999,7(6):363-366
目的 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睫状体脱离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检测50 例患者(视网膜脱离25 例,视网膜脱离术后20 例,顿挫伤5 例)睫状体脱离的情况。临床检查与UBM 及B超结果进行x2 检验。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行回归分析。结果 50 例中UBM 发现睫状体脱离35 例,其中B超阳性发现8 例、临床诊断6 例。统计学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01)。UBM 发现睫状体脱离可分为三种:裂隙状、条带状和楔状,相应睫状体脱离程度递增,且B超与临床检出率亦逐渐提高。眼内压与睫状体脱离宽度呈负相关(r= - 0.43, P < 0.05)。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眼中发现前部玻璃体增殖,牵引睫状体脱离,另一例外伤眼发现下方睫状体截离。结论 超声生物显微镜是一种分辨率较高的检测手段,对睫状体脱离的程度、范围及病因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UBM检查18例经前房角镜检查为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及7例眼挫伤后可疑睫状体脱离的患者,对睫状体脱离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经UBM检查25例中,20例明确探查出睫状体巩膜的离断口,且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直接沟通,5例探查出睫状体完全与巩膜突脱离,未见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直接沟通。结论:UBM检查不受屈光间质清晰度、眼压高低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断较前房角镜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超声生物显微镜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3月收治的35例(35眼)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术前行UBM及前房角镜榆查,进行对比分析,并经手术证实。结果 35眼经UBM与前房角镜检查,全部确诊为挫伤性睫状体脱离。UBM检查结果16眼为沟通型,19眼未见沟通:前房角镜检查结果全部为沟通型。结论 UBM能准确诊断挫伤性睫状体脱离,不受屈光间质浑浊的影响。在判断是否沟通方面,前房角镜检查优于UBM。两者的结合与互补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5.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及诊断眼部睫状体脱离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5  
Yang W  Liu L  Zhu X  Li Z  Wang L  Zheng B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3):194-196,11
目的探讨眼部睫状体脱离的形态学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biomicroscopy,UBM)对173例睫状体脱离的患眼与健眼的形态进行观察,并对其测量的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睫状体脱离眼均为360°全周脱离,而非某一象限的脱离。UBM探查睫状体脱离的特征性表现:巩膜与睫状体间存在无回声区,睫状突位置前移、前旋,睫状体平坦部向玻璃体中轴部位移动,部分患者可见睫状体平坦部呈层间分离。部分患者可显示虹膜、睫状体与巩膜附着点完全脱离,形成睫状体离断,离断的范围可为眼球的某一象限而非眼球全周,致使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形成完全沟通的瘘口。脱离眼的前房深度(2115±589)μm较未脱离眼的前房深度(2736±441)μm浅(t=4.49,P<0.001),前房变浅的原因是睫状突前移、前旋导致虹膜根部膨隆。结论应用UBM检查可以明确地诊断睫状体脱离,且不受屈光间质条件的限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睫状体脱离复位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Pang X  Zhou J  Wang W  Yang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6):438-440,I028
目的 评价超声生物显微镜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经UBM检查证实为睫状体脱离的患者进行手术分析评价,并回顾总结单纯应用前房角镜检查施行睫状体复位83例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超声生物显微镜用于挫伤性睫状体脱离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球钝挫伤后 ,因睫状体脱离而出现持久低眼压及黄斑病变 ,导致严重的视功能损害。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检查 ,诊断睫状体脱离并指导手术 ,使手术成功。我们曾收治2例 ,报告如下。例 1 女  14岁 因左眼外伤后视物不清两个半月 ,于1999年 1月 2日收入院 ,病历号 845 2 5。于 75天前左眼被高粱杆碰伤 ,当时视物不清。在当地医院用激素、抗生素治疗无好转。视力右眼 1.5 ,左眼 0 .0 8(- 4.0 0 DS=0 .3)。左眼球结膜轻度充血 ,角膜透明 ,前房颞侧和鼻下方极浅 ,鼻上较浅 (约1.5 CT)。瞳孔呈椭圆形 (3× 4mm) ,尖端向 7点处。左眼视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挫伤性前房积血术后睫状体脱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0月收治的Ⅲ级前房积血25例(25眼),首诊均曾作UBM检查未发现有睫状体脱离。行手术治疗后再次应用UBM检查并对眼前段形态结构进行定量测量。检查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术后前房积血均完全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21.0 mmHg以下;术后第2天UBM检查,睫状体脱离15例,其中全脱离10例,部分脱离5例,未沟通型者13例,沟通型者2例;术后睫状体脱离患者眼压较未脱离者低;睫状体脱离眼与对侧眼比较具有前房浅、睫状体厚度增加和小梁睫状体距离缩短的形态学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睫状体脱离于术后第14天均复位。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术后睫状体脱离大部分为未沟通型,2周内睫状体脱离复位;UBM对诊断睫状体脱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生物显微镜应用于治疗挫伤性睫状体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例睫状体脱离手术前后进行UBM检查,以观察和对比于术前后的改变。结果经UBM检查12例均被诊断为睫状体脱离。其中3例为睫状体上腔与前房贯通。9例未见贯通。结论UBM对挫伤性睫状体脱离的诊断、指导手术和判断手术效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自 1999年 3月引进了德国 Zeiss公司生产的 8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后 ,在对青光眼病人进行常规的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中 ,发现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中 ,经多途径药物治疗眼压迅速降至正常后 ,有一部分病人发生了睫状体脱离。我们遂对这些病人进行了统计分析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所有病例均为在我院门诊或病房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眼病人共 70 8例 ,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人 12 3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313例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2 72例 ,继发性及先天性青光眼未列入统计范围。2 .采用德国 Zeiss公司生产的 840型超声生物显微镜 ,对…  相似文献   

11.
AIM: To compare the ciliary body thickness between eyes with 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 and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 with the normal eyes, and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iliary body thickness and ciliary processes situation. METHODS: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57 patients with PAC/PACG were matched to 57 normal subjects aft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 adjusting for age and gender. All subjects underwent conventional ocular examinations and 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 examination, among which the patients with PAC/PACG performed the examinations one month after 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 (LPI).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which included ciliary body thickness at the position of 1 mm posterior to the scleral spur (CBT1), trabecular-ciliary process distance (TCPD) and trabecular-ciliary process angle (TCA). RESULTS: Eyes with PAC/PACG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thinner CBT1, shorter TCPD and smaller TCA (P<0.001) than the normal eyes, both in comparison of the means of four quadrants and in comparisons of each quadrant. After removing images with peripheral anterior synechia (PAS), the same results were also found in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CPD (R2=0.537, P<0.001) and TCA (R2=0.517, P<0.001) with CBT1. CONCLUSION: Eyes with PAC/PACG have thinner ciliary body thickness and more anteriorly situated ciliary processes. Thinner ciliary body thickness is associated with anterior situation of the ciliary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2.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合并睫状体脱离的UBM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特征。方法利用UBM对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前房角、前房深度、睫状体检查,对合并睫状体脱离UBM图像的形态进行分析。结果21例(29只眼)患者合并睫状体脱离,平均眼压为(34.84±9.37)mmHg,中央前房深度为(1.67±0.18)mm,眼轴长度为(23.10±1.25)mm。UBM图像分析示睫状体脱离双眼8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1只眼、2级12只眼、3级6只眼;脱离范围2象限6只眼、3象限4只眼、全周脱离19只眼。结论UBM检查显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的患者可合并睫状体上腔脱离,对该类患者的临床初期治疗,需重视降眼压药物及适量的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睫状体囊肿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对260例(260只眼)连续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眼前段检查.结果 在260只连续检查的闭角型青光眼中有睫状体囊肿的20只眼(7.69%)共22个囊肿,其中单发性囊肿的有18只眼(90%),多发性囊肿的有2只眼(10%).囊肿分布颞侧9个(41%),下方9个(41%),鼻侧2个(9%),上方2个(9%).在22个囊肿中有13个囊肿其所对应处房角关闭,9个囊肿其所对应处房角未关闭,卡方检验P=0.394.结论 睫状体囊肿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发生率较高的.而且他们分布的位置多在颞侧和下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与可疑原发性房角关闭(PACS)患者的房角生物学特征。设计 回顾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9年10月至2021年3月同济医院58例PACG及PACS患者。方法 回顾患者病例资料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图像,测量其房角生物学参数,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主要指标 中央前房深度(ACD)、500 μm房角开放距离(AOD500)、500 μm小梁虹膜夹角(TIA500)、500 μm小梁睫状突距离(TCPD500)、500 μm小梁睫状体夹角(TCA500)、虹膜根部厚度(IT500)、睫状突长度(CPL)、睫状体厚度(CBT)。结果 与PACS组(n=25)相比,PACG组(n=33)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更低(0.4±0.35、0.2±0.17),基线眼压更高(21.17±6.09、15.57±3.57 mmHg),眼轴更短(22.17±1.22、22.74±0.88 mm),ACD更浅(1.77±0.27、1.94±0.25 mm),AOD500、TIA500、TCPD500、TCA500更小(0.04±0.04、0.10±0.05 mm;3.90±4.58、11.07±4.77°;0.51±0.10、0.58±0.10 mm;60.55±13.26、71.54±12.58°),CPL更长(1.43±0.26、1.28±0.15 mm)。虹膜插入点位于睫状体基底部的比例(54.5%、20.0%)及睫状体前旋的比例(68.0%、39.4%)PACG组较PACS组更大(P均<0.05)。而IT500、CBT、虹膜成角和虹膜凸度在两组间未见差异。结论 PACG眼较PACS眼具有更短的眼轴和更浅的前房,长而前旋的睫状体构型更明显,虹膜插入点位于基底部的比例更高。(眼科,2022,31: 20-26)  相似文献   

15.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的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睫状体脱离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治疗的163例(186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2h内经药物控制眼压后行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检查,并对这些病例的年龄、性别、UBM表现、中央前房深度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86眼中有26眼(13.98%)并发睫状体脱离,此类患者就诊时大多眼压较高(〉50mmHg,1mmHg=0.133kPa),经治疗后迅速下降至正常甚至更低。脱离范围有全周也有部分,中央前房深度变浅。治疗后眼压控制良好,睫状体脱离复位。结论并发睫状体脱离是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体征之一,UBM检查对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APACG)患者睫状体位置变化,并分析其房角狭窄程度与睫状体位置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将入选对象分为APACG组和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存储采集到的图像,选取其中较为清晰的图像进行定量分析。测量参数包括:房角开放距离500(angle open distance 500,AOD500)、小梁-睫状突距离(meshwork-ciliary process distance,TCPD)、虹膜-睫状突距离(iris-ciliary process distance,ICPD)、巩膜-睫状突夹角(sclera-ciliary process angle,SCPA)、睫状体长度500(ciliary body length 500,CBL500)。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89例(89眼),其中APACG组57例(57眼)、正常对照组32例(32眼)。按照年龄、性别配对t检验求得23对测量数据的均值结果显示:APACG组的AOD500、TCPD、ICPD、SCPA和CBL500分别为(0.050 4±0.031 0)mm、(0.499 6±0.192 4)mm、(0.112 6±0.089 2)mm、(35.317 0±4.575 2)°、(1.060 4±0.290 2)mm,而正常对照组的分别为(0.242 6±0.078 5)mm、(0.741 7±0.240 4)mm、(0.272 6±0.218 8)mm、(44.913 0±10.089 2)°、(0.633 0±0.405 4)mm,APACG 组的AOD500、TCPD、ICPD、SCPA均较正常对照组的小,而APACG 组的CBL500较正常对照组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ACG组中TCPD、ICPD、SCPA、CBL500与AOD500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均为P<0.01)。结论 相对于正常人群,APACG患者睫状体更向前旋,而且其房角狭窄程度与睫状体前旋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闭角型青光眼房角关闭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4,他引:73  
Wang N  Ouyang J  Zhou W  Lai M  Ye T  Zeng M  Chen J 《中华眼科杂志》2000,36(1):46-51,I005,I006
目的 对中国人原发性闭角型眼光眼(闭青)房角关闭机制进行研究,为按发病机制分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诊断性的治疗方法对126例(126只眼)原发性闭青的房角及房角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活体、实时、定性及半定量观察分析。结果根据UBM房角及房我有相关解剖结构的观察,可将原发性闭青房锄头 闭机制分为单纯性瞳孔阻滞型(48例,48只眼,占38.1%),单纯性非瞳孔阻滞(9例,9只眼,占7.1%),  相似文献   

18.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目的 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眼结构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检查。方法 对 18例 1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A PACG)患者 ,16例 1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C PACG)患者 ,2 0例 2 0眼正常人 (N)进行UBM检查 ,并记录各项测量数值。结果 与正常人进行比较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浅 [A PACG =( 1.90± 0 .2 2 )mm ,C PACG =( 2 .10± 0 .34)mm ,N =( 2 .73± 0 .2 3)mm];房角较窄 [A PACG =( 10 .82°± 7.74°) ,C PACG =( 18.87°± 7.86°) ,N =( 31.12°±11.88°) ];前房结构较拥挤 [A PACG =( 0 .6 2± 0 .11)mm ,C PACG =( 0 .70± 0 .12 )mm ,N =( 1.18± 0 .32 )mm];睫状突的位置前旋 [A PACG =( 2 8.6 8°± 4 .5 2°) ,C PACG =( 30 .6 7°±5 .0 4°) ,N =( 5 2 .6 3°± 9.5 8°) ]。结论 UBM检查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提供一个新的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疑性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suspect,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PAC)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解剖结构的异同。方法:采用国际区域性流行病学眼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Geograph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Ophthalmology,ISGEO)的分类系统,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47例47眼)、PACS组(157例157眼),PAC组(96例96眼)及PACG组(86例86眼)。应用NIDEK Echoscan US-1800型A型超声测量系统对被测者眼部解剖结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晶状体相对位置)进行测量,各项均值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正常人、PACS和PAC与PACG的年龄、晶状体厚度依次增高(P<0.05),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依次递减(P<0.05);与正常人相比,PACS和PAC与PACG除眼轴外其余的参数都有差异(P<0.05);与PACG相比,正常人、PACS和PAC的解剖结构参数都存在差异(P<0.05);但PAC与PACG两组相比,除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外,其余的各项解剖参数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正常人、PACS、PAC到PACG的前房深度变浅、眼轴变短、晶状体相对位置靠前。前房深度、晶状体相对位置对PACG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