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娟  禄保平 《中医学报》2016,(6):818-821
情志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瑰宝之一,以其指导临床,与治未病紧密结合,在未病先防欲病救萌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各个阶段都能体现出其效力,能够指导治未病理论更好地为健康服务。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以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对个体健康状态全面系统管理,它要求人们在健康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上预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复发,全方位、全过程维护人的心身健康。概言之,治未病就是追求机体趋向于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种健康状态不止是机体方面,也包括心理方面。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秉承了“天人合一”“治病求本”的理念,对未病之躯采取防患于未然,对已生之病干预其传变,对已愈之体避免复传.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以维护人体健康为出发点,展现了其在未来医学发展方向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对健康要求的提高,现代医疗正从以临床治疗为中心的模式向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及参与性的"4P"模式转变.为了加强中医药预防疾病的作用,中医提出了状态学说,将人群分为"未病态""欲病态""已病态"三类,"欲病态"又被称为前证.前证的提出具化了治未病思想,且为构建中医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前证的临床应用体现在...  相似文献   

4.
心脑血管疾病为中医防控的优势病种,预防医学提出的“三级预防”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相一致。建立健全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中西医结合防控体系,对于完善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促进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丁文  吴小玉 《西部医学》2017,48(5):41-42
<正>我国自1999年跨入老龄化社会以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如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非仅仅延长寿命?如何加强老年病的预防和控制?怎样使老年人的独立功能最大化?如何提高老年人照顾者的能力?如何减轻老年人照顾者的负担?这些问题,尤其是患慢性病和失能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健康管理是一种运用管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  相似文献   

6.
健康管理是一种医学服务行为,是医学服务模式的创新,有别于传统的以治疗为中心的医学服务模式,与中医"治未病"理论一脉相承,强调预防为主.构建基于"治未病"理论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减少个体患病风险,提高全民健康质量,改善医疗供需不平衡以及降低医疗费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学在200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蕴含着诸多行之有效的思想和方法,其中,被认为是中医至高境界的“治未病”,是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 “治未病”起源于我国的《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其思想价值在于将“治未病”作为医学理论基础和崇高目标,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社区卫生服务是指由全科医生为主体的卫生组织或机构所从事的一种定向卫生服务,是以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的,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病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社区居民基本卫生保健需求为目的,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理论核心思想之一。《素问、四气调神大气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大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该论明确提出“治未病”思想。意即高明的医生,在临床中应根据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治疗疾病时要有预见,要重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微杜渐,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尽早控制疾病的发生及疾病的不良预后,达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年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报》2019,(6):1166-1169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提出未病先防,应调整生活,避免肥胖;调理脾胃,以资气血;调养精神,病安从来。肥人多痰湿,痰湿易致脾气虚弱,胃气上逆,应避免肥胖。避免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促进食管、胃内容物的排空。脾胃虚弱为该病发病的基础,胃虚气逆为病机关键。应针对脾胃虚弱的高危人群,给予早期干预。情志不舒,怒气伤肝致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诱发本病,应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已病早治,根据该病临床传变规律,运用中医药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展;既病防变,根据临床常见变证的特点,在中医辨证治疗现证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变证进行早期干预,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应避免食复,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外界环境及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11.
曹国强  苏凤哲  任志强  安丽 《中医学报》2019,34(6):1166-1169
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下探索胃食管反流病的防治。提出未病先防,应调整生活,避免肥胖;调理脾胃,以资气血;调养精神,病安从来。肥人多痰湿,痰湿易致脾气虚弱,胃气上逆,应避免肥胖。避免诱发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规律,促进食管、胃内容物的排空。脾胃虚弱为该病发病的基础,胃虚气逆为病机关键。应针对脾胃虚弱的高危人群,给予早期干预。情志不舒,怒气伤肝致肝胃不和、肝胃郁热,诱发本病,应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已病早治,根据该病临床传变规律,运用中医药早期干预,阻断疾病进展;既病防变,根据临床常见变证的特点,在中医辨证治疗现证的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变证进行早期干预,既病防变;病后防复,应避免食复,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外界环境及内源性因素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