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1月~2011年5月首次ST段抬高型AMI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患者89例,按照术前是否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23例)和非他汀组(66例).分析两组PCI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related artery,IRA)后2 h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他汀组5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1.7%;非他汀组46例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69.7%.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RA)对心肌细胞凋亡和心功能影响。方法:122例经急诊再灌注治疗的AMI患者,依据有无RA分为RA组(n=43)及无RA组(Non-RA组,n=79)。应用ELISA方法检测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及4周血清细胞凋亡信号分子Fas/APO-1水平,1年后随访患者心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1)再灌注治疗成功后7天RA组血清Fas/APO-1浓度与Non-RA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周时RA组血清Fas/APO-1浓度明显高于Non-RA组(P<0.01);(2)AMI再灌注治疗成功1年后,RA组心功能NYHA分级高于Non-RA组(P<0.001)。结论:AMI患者早期成功地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发生RA患者,心肌细胞凋亡重,远期心功能较未发生心律失常患者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前血清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41例ACS PCI患者,根据是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术前血清BNP、cTnI水平和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NP及cTnI与严重心律失常的相关性。 结果发生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BNP、cTnI水平均高于未发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未发生组(P<0.05)。LVEDD、BNP、cTnI是PCI术后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LVEF是保护因素(P<0.05);BNP、cTnI与LVEDD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BNP、cTnI联合检测对PCI术后严重心律失常预测的诊断效能最高。 结论血清BNP、cTnI水平与ACS患者PCI术后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别嘌醇预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146例距离初次症状发作3~12 h内直接PCI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74)和对照组(n=72),两组患者均予以冠心病介入标准化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标准化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别嘌醇顿服300 mg,术后100 mg/d维持。观察PCI术后24 h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及30 d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死亡、心肌梗死或无计划的血运重建)。结果:实验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18.9%,对照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5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30 d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论:PCI术前别嘌醇预处理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起到潜在保护作用,使患者远期预后获益。  相似文献   

5.
张静 《当代医学》2022,28(3):144-14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接受PCI治疗的96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n=41)与非RA组(n=55).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并纳入可能的影响因素,经单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RA)的影响.方法 自2007年11月~2010年11月来本院就诊患者中选取符合诊断标准并有直接PCI指征的AM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基础药物行直接PCI,治疗组服用基础药物加稳心颗粒.记录在PCI术中及术后RA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RA发生率为3214%,低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心颗粒对再灌注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盘锦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2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在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探讨.结果 240例患者中150例出现了RA,RA的发生率为62.5%.高侧壁梗死、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10.53%、24.56%明显低于心下后壁梗死患者发生率44.86%(P<0.05).而高侧壁梗死患者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前壁梗死患者发生率36.84% (P <0.05).前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下后壁梗死患者缓慢型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生率(P<0.05).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为72.46%,而再灌注时间为6~12h的患者RA发生率为49.02%,即再灌注时间<6h者RA发生率明显高于再灌注时间为6~12 h患者RA发生率(P<0.05).单支血管病变患者、三支血管病变患者RA发生率分别为84.9%、70.7%显著高于两支血管病变患者52.1%(P<0.05).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RA患者和无RA患者再梗死、死亡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术中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不同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再灌注时间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不同,及时发现RA并给予有效处理,可使相关患者的预后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万爽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7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而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B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间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CK-MB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CK-MB、cTnI峰值浓度,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发病至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A组均显著短于B组(P<0.05或0.01)。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A组显著少于B组(P<0.05)。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采用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280例。根据CYP2C19基因型分析结果及治疗的药物,分为氯吡格雷快代谢组(n=74)、氯吡格雷中代谢组(n=140)、氯吡格雷慢代谢组(n=33)及替格瑞洛慢代谢组(n=33)。在服药前及服药后不同时间点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浓度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并对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服药前、服药后1月、6月和12月时,四组患者在PT、a PTT、Fbg等凝血指标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替格瑞洛在服药后1月、6月和12月时均能有效降低慢代谢型ACS患者ADP抑制率(全部P0.05),而氯吡格雷只在服药后的6月和12月时才能有效降低慢代谢型ACS患者ADP抑制率(两个时间点P0.05)。另外,在服药后1月、6月及12月时,替格瑞洛对ADP的有效降低率显著高于氯吡格雷处理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相比于氯吡格雷治疗组,替格瑞洛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慢代谢型ACS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论相比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能够更加有效降低CYP2C19慢代谢型ACS患者的ADP抑制率、PCI术后1月及6月时支架血栓的形成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894C>T基因多态性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 入选275例接受标准双联抗血小板及PCI术治疗的ACS患者.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前及7d后检测每位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PAR).采用基因芯片及PCR技术检测每组内患者CYP3A4基因894C>T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通过PCI术明确患者的冠脉病变数目并计算其Gensini评分.出院后随访3~12月.结果 CYP3A4基因多态性在氯吡格雷抵抗(CR)组和非氯吡格雷抵抗(NCR)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3A4基因894C>T位点中携带T突变基因与ACS患者发生CR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59,P>0.05).随访3~12月后,CR组较NCR组均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P<0.05),但与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突变类型无关.结论 CYP3A4基因894C>T位点的多态性对ACS患者PCI术后抗血小板效应及心血管发生风险无明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CS患者233例,其中合并糖尿病89例(DM组),未合并糖尿病144例(Non-DM组)。2组均行PCI治疗,治疗后进行基因型测定、血小板活性测定及氯吡格雷抵抗测定。比较2组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PCI预后的影响。结果 CYP2C19基因型共6种(*1/*1)、(*1/*2)、(*1/*3)、(*2/*2)、(*2/*3)和(*3/*3),分别有107例(45.9%)、80例(34.3%)、16例(6.9%)、24例(10.3%)、6例(2.6%)和0例。DM组CYP2C19野生型携带者与突变型携带者无显著差异(44.9%vs.46.5%,x~2=0.056,P=0.82)。DM组中,W亚组与M亚组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氯吡格雷抵抗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on-DM组中,W亚组与M亚组血小板聚集率、氯吡格雷抵抗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DM组的PCI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x~2=0.095,P=0.758);但在Non-DM组PCI患者中,CYP2C19野生型患者临床预后明显优于突变型患者(x~2=11.31,P=0.001)。结论 CYP2C19基因多态性显著影响PCI预后仅限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辽宁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心血管科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并成功完成PCI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吡格雷治疗组(对照组)与替格瑞洛治疗组(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氯毗格雷治疗,观察组接受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1周和1个月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随访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治疗后2组MPAR和PRU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cTnI含量在24 h内较治疗前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观察组在术后24 h、1周和1个月MPAR、PRU和cTnI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7.08%)(x~2=4.575,P=0.032)。2组患者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42%vs.18.75%,x~2=0.753,P=0.386;29.16%vs.33.33%,x~2=0.049,P=0.852)。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更够更好地抑制ACS患者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现象,降低近中期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15-141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70例ACS患者按照PCI术后是否发生MVA分为病例组(n=45例)和对照组(n=125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MVA发生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冠脉三支病变、发病至PCI时间、PCI中置入支架个数、应用替罗非班、血浆cTnI、CK-MB、CRP、FPG、BNP、D-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糖尿病病史、冠脉三支病变、发病至PCI时间、cTnI、CRP、BNP是ACS患者PCI后发生MAV的独立危险因素,而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为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病史、冠脉三支病变、发病至PCI时间、cTnI、CRP、BNP是ACS患者PCI术后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应当密切注意此类高危因素,积极采用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药物代谢相关基因CYP2C19多态性对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且成功行PCI术,并坚持服用硫酸氯吡格雷的患者356例,记录患者术后12个月内可能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于PCI术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法检测CYP2C19多态性,根据基因结果将其分为快代谢型、携带CYP2C19*2或CYP2C19*3中慢代谢基因型,对两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CYP2C19基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收缩压、肌酐清除率、吸烟史、心脏射血分数 (EF值)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中慢代谢型比快代谢型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事件有更高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CYP2C19*2或CYP2C19*3中慢代谢基因型的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比快代谢型患者支架再闭塞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心肌缺血后适应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抗心律失常效应及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ST段抬高AMI(STEMI)并首次行PCI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心肌缺血后适应(MIP)组和常规PCI组.MIP组患者给予临时起搏、药物、低压扩张罪犯血管病变处.常规PCI组开通罪犯血管后若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则采取常规处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PCI总手术时间、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的回落值.结果:2组患者ST段回落值、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P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持续时间及PCI总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AMI患者PCI治疗中MIP可使再灌注心律失常更短时间内结束,并且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再灌注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行急诊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梗死相关动脉分组,比较各组间的RA发生率;按发病至开通冠状动脉时间分组,比较各组间的RA发生率。结果:113例行急诊介入术治疗的患者中54例患者于术后出现了RA,发生率为47.79%;不同梗死相关动脉的RA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梗死血管开通时间的RA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6 h组最高。结论:AMI患者介入术后RA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率与梗死相关动脉和再灌注开通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指导PCI术后选择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并观察用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652例分为替格瑞洛组256例,为氯吡格雷低代谢,用替格瑞洛替换治疗,常规治疗组396例,无氯吡格雷抵抗,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替格瑞洛组术后1个月时总MACE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4.04%比3.91%,P=0.173),两组总体MACE发生率术后6个月比较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7%比5.86%,P=0.210),但替格瑞洛组仍保持较低趋势。结论:ACS患者PCI术后进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对氯吡格雷用替格瑞洛替换治疗,可有效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在肌钙蛋白I(cTnI)转归前后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1日-2013年4月30日,就诊于我院并接受PCI或CABG治疗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329例,分为cTnI转归前PCI干预组(A组),cTnI转归前CABG干预组(B组),cTnI转归后PCI干预组(C组)和cTnI转归后CABG干预组(D组)。比较各组间完全血运重建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术后24个月,A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87、3.98,P<0.05);A组总体MACCE发生率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3.90,P<0.05)。结论 NSTEMI伴多支血管病变病人,cTnI转归后PCI干预可以较转归前PCI干预降低MACCE事件和再次血运重建率。cTnI转归前行CABG在降低再次血运重建率方面要优于PCI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我院ACS择期PCI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经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强化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标准剂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h、术后7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3hCK-MB、cTnI水平较术前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CK-MB、cTn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KMB、cTnI两组患者术后7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d两组患者TC、TG、LDL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治疗组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前早期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有效降低PCI术后CK-MB、cTnI水平,对患者预后改善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2-14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调脂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顺利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术后给予常规剂量(20 mg/d)的阿托伐他汀,B组术前12 h给予80 mg/d阿托伐他汀,术后给予常规剂量(20 mg/d)的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4周、8周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与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均有所改善,但随着治疗的延续,B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两组治疗后心肌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但B组升幅少于A组(P0.05)。(3)A组不良反应率为19.35%,B组不良反应率为22.58%(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地改善血脂,减少心肌损伤,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