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本中心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及术式演进。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收集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期间, 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的3 012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病理证实为胃恶性肿瘤、术前检查及术中探查未发现远处转移、施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重要脏器功能完好及病例资料完整者;排除因胃癌出血或穿孔或梗阻等而行急诊胃癌切除术者、术中发现肿瘤侵及邻近脏器如胰腺或横结肠等者、术中中转开放手术者、5年内罹患其他恶性肿瘤(甲状腺癌除外)以及术前伴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不全者。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1)患者基本情况;(2)胃癌手术量逐年变化趋势;(3)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演变;(4)手术及术后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早期并发症, 术后早期并发症定义为术后30 d内的并发症, 并发症分级按照Clavien-Dindo标准进行分级归类, 其中Ⅲ级以上并发症是指需要手术、内镜或放射学干预, 或威胁生命或发生死亡;(5)生存分析:生存时间定义为自手术之日至末次随访时间(或死亡时间或随访截止时间)。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移性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化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治疗的31例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病理完全缓解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因素, 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转移性胃癌分型与术后病理缓解程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3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贲门胃底部13例, 胃体部8例, 幽门胃窦部10例。有10例术前影像学评价为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腹腔种植转移10例, 肝转移2例, 肾上腺和脾转移各1例, 多发转移5例。转化治疗术后病理有8例(26%)原发灶完全缓解(pT0), 16例(52%)区域淋巴结完全缓解(pN0), 7例(22%)病理完全缓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OR:20.082, 95%CI:2.141~188.315, P=0.009)是病理完全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pT0可以显著改善无疾病生存时间(P=0.021)。结论转移性胃癌中单纯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转化治疗效果较好, pT0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高居前3位的恶性肿瘤, 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经过胃癌专家的不懈努力, 我国胃癌治疗效果已取得长足进步, 但目前胃癌外科仍面临部分悬而未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的精准性?早期胃癌的治疗如何进一步合理化?胃癌外科微创技术的未来发展路在何方?转化治疗面临的瓶颈如何解决?这些都是胃癌外科面临的挑战。笔者查阅相关文献, 结合自身临床实践, 探讨目前胃癌外科面临的相关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和治疗现状, 并分析术前贫血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至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7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79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贫血发生率为35.6%, 术后贫血发生率为63.5%。术前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7.3%, 术后贫血患者中接受治疗的比例为17.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T分期、M分期、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与胃癌患者术前贫血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3、肿瘤T3-4期及M1期是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贫血发生率较高, 胃癌贫血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较低。营养风险高、高龄、较晚的肿瘤T分期及肿瘤远处转移是胃癌患者术前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发展至今已经经历数十年, 手术技术日臻完善。腹腔镜手术尤其是大的标本切除手术结束时会面临标本如何取出的问题。大型标本取出可能会带来额外手术切口和创伤, 增加患者术后疼痛, 增加术后瘢痕形成, 甚至影响患者功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标本取出技术也有相应的进步。临床上出现了延长切口经取物袋取出、经自然通道取出、组织粉碎后取出等各种腹腔镜手术标本取出的方式。各种标本取出方式各有其特点、优势及临床适应证。因此,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腹腔镜标本取出策略的研究进展,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标本取出技术在泌尿外科腹腔镜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健康理念普及和胃镜检查技术的进步, 我国早期胃癌确诊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胃癌具有良好的预后和长期生存时间, 提高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命质量成为胃癌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因此, 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 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目的保留功能胃切除术成为早期胃癌治疗的热点议题。近年来, 随着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研究的深入, 保留功能胃切除术的应用范围已逐渐向进展期胃癌拓展。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术包括节段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和局部胃切除术。笔者围绕近年来保留功能胃切除术的国内外重要研究进展以及笔者团队实践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 期望为临床外科医师开展保留功能胃切除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青少年胰头部肿瘤微创手术治疗的特点和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外科因胰头部肿瘤行微创手术治疗的、年龄<28岁的15例患者资料。男性5例, 女性10例。中位年龄20岁(范围:11~27岁), 体重指数(19.8±2.3)kg/m2(范围:17.3~21.6?kg/m2)。结果 12例患者接受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其中腹腔镜手术9例, 机器人手术3例;1例接受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结肠肝曲切除术;2例接受机器人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胰胃吻合。手术时间(269.0±65.1)min(范围:150~410?min), 术中出血量(135.6±52.7)ml(范围:50~400?ml)。围手术期6例发生并发症, 其中胰腺生化漏1例, 胆瘘1例, 胃肠吻合口出血及肠粘连梗阻1例, 乳糜漏1例, 切口感染1例, 肝损伤1例。中位住院时间为13 d(范围:9~22 d)。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实性假乳头状瘤8例, 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1例, 胰腺囊性纤维瘤1例,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1例, 尤因肉瘤1例。术后中位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胃癌腹腔镜规范化手术治疗模式在上海部分区域医疗中心培训推广的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自2020年1月开始,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暨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牵头、对上海市11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为期1年的胃癌腹腔镜规范化手术治疗先进技术培训推广, 收集培训推广计划前后的手术患者病例资料。纳入标准为术中行腹腔镜下远端胃或全胃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为胃癌、且肿瘤无远处转移或腹膜转移的患者;排除未施行腹腔镜D2根治切除、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和临床病例资料不完整者。2019年1—12月为规范化技术推广前, 此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作为推广前组(46例);2021年1—12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作为推广后组(102例);另外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21年1—12月期间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138例), 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推广前组相比, 推广后组的手术时长明显缩短[(207.3±36.0)min比(...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 长径<4 cm的胃上部癌远端淋巴结转移少见, 行近端胃切除术即可满足根治要求。近端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食物淤滞、吻合口狭窄、营养吸收差, 都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不断推广,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术已经标准化, 但是消化道重建方式尚未达成标准共识, 而抗反流成为近年临床关注热点。通过间置空肠达到抗反流效果, 保留或重建抗反流结构的食管残胃吻合, 包括各种抗反流的附加手术, 各有优劣。笔者全面详细介绍各种主流抗反流手术方式及其改良方案, 以期为同道提供参考, 让患者最大化获益。  相似文献   

10.
胆囊癌恶性程度高, 根治性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 腹腔镜技术在腹部外科迅速发展, 在胆囊癌中也有初步尝试和应用。然而, 由于胆囊癌根治性手术流程复杂、技术操作难度大且肿瘤易发生腹腔种植播散, 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仍有较大争议, 现阶段仍以传统开放手术作为胆囊癌外科治疗的主流术式。本文结合当前临床实践及循证医学研究证据, 梳理国内外胆囊癌腹腔镜手术研究现状, 对早期及进展期胆囊癌、意外胆囊癌及不可切除胆囊癌分别进行剖析,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胆囊癌治疗中应用的前景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 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 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 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 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 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 同时, 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 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 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食管裂孔疝(HH)是一种常见疾病, 患者腹腔内容物通过扩大的膈肌食管裂孔突入胸腔, 常见临床症状为反酸、烧心、嗳气、咳嗽、胸痛等。目前不同类型食管裂孔疝的综合治疗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其临床处理策略仍面临严峻挑战。外科医师治疗HH时应遵循个体化方案, 为患者制订最合理临床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纯单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基于倾向评分匹配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纳入影像检查和病理诊断为早期远端胃癌、无远处转移、无严重心脑血管等疾病和实施胃癌根治术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非计划二次手术者及合并其他肿瘤者。回顾性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期间, 行纯单孔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纯单孔手术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期行常规5孔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规5孔手术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由于发现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中, 体质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0.8)kg/m2比(22.9±0.4)kg/m2, t=2.456, P=0.017], 故对两组患者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纯单孔手术组和常规5孔手术组经倾向评分匹配后, 各有14例患者。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纯单孔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5孔手术组[(163.6±6.3)min比(133.9±4.4)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侧站位三孔法全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TPTLDG)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行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号分配按照双数进入TPTLDG组, 单数进入五孔法腹腔镜远端胃切除术(FPLDG)组。观察指标:(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2)围手术期情况比较。(3)术后30 d并发症情况比较。(4)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的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1)入组患者分组情况。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胃癌患者59例;男40例, 女19例, 年龄为59.00(52.00, 67.00)岁。TPTLDG组30例患者性别(男、女), 年龄, 体质量指数, Caprini评分(≤2分、≥3分), 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3分、≥3分), 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ynamin 3(DNM3)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及预后价值。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分析、实验研究方法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53例行根治性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新鲜胃癌及配对正常组织样本和石蜡切片, 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免疫印迹实验、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预后分析。收集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胃腺癌(STAD)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分析。观察指标:(1)胃癌中DNM3基因在TCGA-STAD中的表达情况。(2)胃癌中DNM3的突变和拷贝数改变。(3)胃癌中DNM3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4)胃癌中DNM3、p53的蛋白相对表达量。(5)胃癌中DNM3相关性和富集性分析。(6)流式细胞周期G0/G1期、S期、G2/M期的比例。(7)胃癌中免疫细胞浸润和DNM3之间的相关性。(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9)影响胃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 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法;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与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中2种手术方式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71例, 女性27例, 年龄32~80岁, 平均年龄(62.03±10.6)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近端组(n=28)和远端组(n=70)。近端组采用腹腔镜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 远端组采用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治疗。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生存质量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 采用Kaplan-Merier绘制生存曲线, 两组生存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近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少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 P=0.045);近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高于远端组(57.14%比4.29%, χ2=35.75, P<0.001), 反流性胃炎发病率则低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7%比22.86%, P=0.035);术后近端组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远端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相似文献   

17.
乳房肿瘤整形外科技术(oncoplastic surgery, OPS)是乳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新技术。针对不同象限的肿瘤, 均可通过容积移位或容积替代技术, 在获得肿瘤安全性保障的同时, 有效减少乳房畸形的发生, 最大程度维持乳房的美观度。本文通过对乳房肿瘤整形保乳手术的全面介绍, 能为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规范合理地开展这项技术提供指导和方向, 最终让患者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治疗策略对初始可切除型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胃癌肝转移全国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库中28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初始可切除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男性231例, 女性51例, 年龄[M(IQR)]61(14)岁(范围:27~80岁)。根据外科治疗决策将患者分为根治组和姑息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治疗组的生存曲线, 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异。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种因素的HR, 通过多因素分析控制混杂因素, 评估不同手术策略对初始可切除型胃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Cox比例风险模型, 评估并描述定量资料与预后间的详细关系。引入X-tile作为辅助工具, 确定定量资料在患者生存分析中的关键阈值。最后应用分层分析筛选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潜在获益人群。结果 (1)282例患者中, 根治组118例, 均完成原发灶和转移灶的R0切除或局部物理治疗;姑息组164例, 包括胃原发肿瘤和肝转移瘤姑息性切除52例, 仅胃原发肿瘤的根治性切除56例, 胃原发肿瘤的姑息性切除4...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肾移植供者器官非常紧缺的背景下,成人双肾移植(DKT)的开展有利于减少边缘供肾的丢弃,扩大供者池。不同于小儿双肾整块移植,DKT利用的两个供肾多来源于扩大标准供者(ECD)且因质量评估不佳而考虑丢弃。本篇综述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移植中心有关于DKT的研究。我们发现,尽管使用了经过临床或病理等标准筛选出来的两个"高风险"供肾,DKT的长期移植物及患者存活率与ECD供肾单肾移植(ECD-SKT)相似,并且在短期肾功能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这可能得益于肾单位的直接增加;在手术方面,双肾移植于单侧因其便捷性逐渐成为主流,除了部分研究报道存在较高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外,DKT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升高无关。然而在我国,DKT的应用并未广泛开展,亟待明确统一的用于DKT的ECD分配标准及开展多中心研究验证,以提高DKT的开展例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VFA)对胃癌根治术疗效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 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行胃癌D2根治术的19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前影像资料。纳入标准:(1)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完整;(2)术前病理为胃恶性肿瘤, 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3)术前无出血、梗阻或穿孔等并发症, 无远处转移。排除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或基础情况差者、行急诊手术或姑息性切除术者以及术前新辅助治疗者。通过软件计算VFA, 根据日本肥胖协会标准, 将VFA≥100 cm2定义为内脏型肥胖。将患者分为VFA高值组(VFA-H组, 96例)和VFA低值组(VFA-L组, 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效果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等指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FA对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预测能力;采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体质指数(BMI)与VFA间的相关性。结果 VFA-L组与VF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