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对接受肝动脉栓塞(TA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的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TAE联合MWA治疗的中期HCC患者139例,收集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计算患者CAR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CAR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CAR组(CAR≤临界值,n=65)及高CAR组(CAR>临界值,n=74),分析CAR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TAE联合MWA治疗的中期H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ROC曲线,确定CAR临界值为0.26,结果显示低CAR组与高CAR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t=2.254)、肿瘤数目(χ2=9.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首次消融状态(HR 4.437,95%CI 2.687~7.327,P<0.001)、CAR(HR 3.913,95%CI2.514~6.092,P<0.001)、肿瘤数目(HR 3.461,95%C...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根治性肝切除患者术前临床指标综合分析构建术前预测模型,预测肝细胞癌(HCC)患者是否合并微血管侵犯(MVI),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对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579例肝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模型组279例和验证组30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临床指标影响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评分模型,通过ROC曲线判断MVI的诊断价值,并在验证组中进行独立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5 cm(OR=8.356,95%CI 3.950~17.675,P<0.001)、肿瘤数目为多个(OR=8.652,95%CI 3.213~23.302,P<0.001)、肿瘤包膜强化(OR=4.636,95%CI 2.266~9.483,P<0.001)及AFP>400μg/L(OR=8.938,95%CI 4.182~19.105,P<0.001)为MVI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ROC曲...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双特异性磷酸酶2(DUS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了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然而,DUSP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情况及作用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讨HCC患者癌组织中DUSP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2014年12月间104例HCC患者手术标本及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检测HCC组织中DUSP2表达,分析DUSP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104例患者的组织标本中,DUSP2高表达占59.6%(62/104),DUSP2低表达占40.4%(42/104)。DUSP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和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P=0.018)、肿瘤数目(P=0.048)、远处转移(P=0.001)、血清HBV浓度(P=0.018)明显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USP2低表达患者3年无瘤生存率及3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DUSP2高表达患者(25.2%vs.63.3%,P=0.004;42.5%vs. 85.5%,P=0.002)。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低分化程度、远处转移、DUSP2低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无瘤生存率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癌组织中DUSP2的表达与HCC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数目、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DUSP2可作为预测HCC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DUSP2低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癌(HCC)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HCC患者共374例资料,按照术前HBV DNA载量分为低载量组(1.0 E+04 IU/m L)和高载量组(≥1.0E+04 IU/m 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分析并发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各项血清肝功能指标术后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高载量组各项指标上升的幅度及峰值均大于低载量组(部分P0.05)。与低载量组比较,高载量组术后肺部感染(18.9%vs.5.2%)、胆汁漏(15.4%vs.2.3%)、总并发症发生率(19.9%vs.10.6%)增高、术后住院时间(13.70 d vs.10.09 d)延长低(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HBV DNA载量(OR=0.865)、肝功能Child-Pugh分级(OR=0.731)及肿瘤大小(OR=0.535)是引起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术前高HBV DNA载量的HCC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增加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前HBV DNA载量是引起手术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术前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海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12例HBV相关HCC患者资料,根据手术顺序分为模型组589例和验证组22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组发生MVI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术前预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将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共计599例结直肠痛患者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非糖尿病组(NDM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差异并作Logistic多因素同归分析;并对直接接受根治手术的402例患者进行预后影响凶素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共58例(9.7%)罹患糖尿病,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在体质量、年龄、是否合并高血压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肿瘤组织学分级、浸润、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脉管癌栓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病理因素无相关性(P>0.05).直接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生存分析显示:术后3年的转移复发Kaplan-meier曲线及生存曲线有、无糖尿病的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1、0.9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提示糖尿病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P=0.991).结论 在接受了外科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中,糖尿病与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因素无相关性;罹患糖尿病并不改变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糖尿病在结直肠癌发展与转归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组织因子(TF)在人肝细胞肝癌(HCC)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TM法检测50例HCC及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中TF和CD34的表达。结果HCC中TF表达与患者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无或包膜不完整有关,MVD与静脉浸润、肝内外转移、肝硬化有关(P0.05);HCC中TF阳性组与阴性组的MVD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7,P=0.023);Cox模型提示TF的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TF可能参与HCC微血管生成,TF对评估HCC患者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epatoeellular carcinoma,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及复发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84例HCC患者切除术后肝内复发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可能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的13项临床病理学因素以及复发时间对HCC患者复发后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术前血清AFP>100 ng/ml(P=0.009)、肿瘤直径>5 cm(P<0.001)、血管浸润(P=0.001)以及术中输血(P=0.025)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白蛋白<35S/L(P=0.083)可能与术后早期肝内复发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 AFP>100 ng/ml(P=0.015)、肿瘤>5 cm(P=0.001)、微血管浸润(P=0.004)是与HCC切除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独立的预测因素.早期肝内复发组复发后中位生存期(12个月)明显低于晚期复发组(18个月)(P=0.012).结论 术前AFP、肿瘤大小和血管浸润是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的预测因素.HCC术后早期肝内复发病例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肝癌肝移植患者术前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定量与肝移植术后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复发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到2008年12月因同时合并HCC和HBV行肝移植手术并长期随访的148例患者,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统计患者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根掘术后HCC是否复发将患者分成HCC复发组(43例)及未复发组(105例),使用COX多因素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148例HCC肝移植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72%,7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9%,71%,54%.肝移植术后HCC复发43例,复发率为29.1%(43/148),术后HCC平均复发时间为(13.16±14.17)个月(1~54个月).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超过米兰标准(HR=9.89;95%CI2.30~42.52;P=0.002)以及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HR=2.26;95%CI1.01~5.04;P=0.047)是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术前HBV DNA>5log10 copies/ml和超过米兰标准是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HCC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的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48例PTMC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94例,女354例,男女比例为1.00∶3.77,年龄21~82岁,平均(46.9±11.0)岁。按照是否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分为HT-PTMC组(n=142)和非HT-PTMC组(n=306)。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究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灶数目(单灶/多灶)、是否有包膜侵犯、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喉前淋巴结、侧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是否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采用该数学模型评估诊疗预测价值。结果:HT-PTMC组与非HT-PTMC组在年龄、性别、喉前淋巴结和侧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病灶数目、包膜侵犯、钙化、侧颈淋巴结转移与HT-PTMC患者CLNM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增大和包膜侵犯是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上述独立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回归数学模型:(Y=-1.974+0.191×肿瘤直径+1.139×包膜侵犯)对预测HT-PTMC患者CLN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0.571~0.766),当取约登指数最大时,预测的灵敏度为0.460,特异度为0.859。结论:合并HT的PTMC患者,术前有证据显示肿瘤直径增大或包膜侵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推荐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系统(BCLC)0~A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人R0切除术后肝外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肝外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脏外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HCC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首次复发部位是否包含肝脏以外其他器官,研究人群被分为肝外转移组和非肝外转移组。随后,依据术前临床资料构建肝外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及列线图,并评估其预测能力。最后,应用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351例病人被纳入,包括肝外转移组36例(10.3%)和非肝外转移组315例(89.7%)。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甲胎蛋白(AFP)分级[比值比(OR)=1.580,95%置信区间(CI)(1.182,2.144),P=0.002],肿瘤直径[OR=1.103,95%CI(1.002,1.209),P=0.039]和瘤内坏死(是)[OR=2.379,95%CI(1.042,5.222),P=0.034]。肝外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和列线图预测能力评价: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40,95%CI(0.663,0.816);Hosmer-Lemeshow(H-L)拟合优度检验:P=0.653。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BCLC 0~A期HCC病人R0切除术后发生肝外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FP分级、肿瘤直径和瘤内坏死。肝外转移风险预测列线图在识别肝外转移高风险病人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ü WP  Dong JH  Huang ZQ  Shi S  Guo DY  Liu YS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0):733-736
目的 明确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1年1月至2002年6月实施根治性肝切除、且随访和临床资料完整的234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VTT形成与18个常见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34例患者的PVTT发生率为15%(35/234),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VTT形成的相关因素为:年龄(P=0.016)、谷氨酰转肽酶(GGT,P=0.003)、侵犯肝段数目(P=0.007)、微血管侵犯(P<0.01)、肿瘤位于S2段(P=0.001)、S3段(P<0.01)、s4段(P=0.004)、S6段(P=0.016);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VTT形成独立相关因素为:年龄(RR:0.373;95%CI:0.146~0.954;P=0.040)、肿瘤位于S3段(RR:4.625;95%CI:1.916~11.165;P=0.001)、微血管侵犯(RR:20.912;95%CI:4.745~92.172;P<0.01)、GGT(RR:4.091;95%CI:1.448~11.553;P=0.008).结论 PVTT多发生于年龄<50岁、肿瘤位于第Ⅲ段、GGT升高、显微镜下可见微血管侵犯的HCC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HBV相关的多结节肝癌病人中,多中心发生与肝内转移肝癌的发病情况和两种类型肝癌的临床病理学差异因素.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切除的多结节肝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多结节肝癌的病理学特征,分为多中心发生组和肝内转移组,统计学分析两种类型肝癌的差异因素和预后.结果 89例多结节肝癌病人中,16例(18.0%)为多中心发生,57例(64.0%)为肝内转移;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级、肿瘤大小、胆碱酯酶、Child's分级和门静脉侵犯在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中心发生组的总体生存情况优于肝内转移型病人(P=0.003);多发肿瘤类型(多中心发生或肝内转移)和Child's分级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笔者收治的HBV相关的多结节肝癌,以肝内转移型肝癌为主,多中心发生型肝癌比例较低,对于多中心发生的病人,应积极手术切除.其预后优于肝内转移者.临床医生可以通过肿瘤分级、肿瘤大小、胆碱酯酶、Child's分级和门静脉侵犯评价多结节肝癌的类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Glasgow预后分数(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hepatolithiasis-associated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HLAIHCC)术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治疗的52例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临床病理结果及预后进行统计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 GPS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病人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GPS评分为2的病人其淋巴转移(P=0.029)和肿瘤为Ⅲ-Ⅳ期比例大(P=0.007)。结论 GPS评分是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病人肝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H)患者行R0切除的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的因素。方法肝硬化相关的HCC患者300例,均获获RO切除。根据患者术前是否伴有PH分为PH组和无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影响患者R0切除术后生存的因素。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PH组和无PH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3.6%和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6%,无PH组为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肝病相关并发症(腹水800 ml/d、肝功能不全和肝衰竭)的发生率。伴有PH(P0.05)、甲胎蛋白≥20 ng/ml(P0.05)、肿瘤直径5 cm(P0.05)、非孤立型HCC(P0.05)、肝切除范围1段(P0.05)和术中输血(P0.05)的患者其生存率明显降低。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和非孤立型HCC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PH可增加HCC患者R0切除后的肝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肿瘤直径5cm和非孤立型HCC是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间收治的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选择患者性别、年龄、肝转移部位、肝转移时间、转移灶数目、转移灶大小、原发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等10个因素,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结直肠癌肝转移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对有意义的相关因素进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 71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时间为(16.5±5.3)个月,3年生存率为12.7%.单因素分析显示肝转移部位、转移灶数目、转移灶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等7个因素与预后有关,它们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1.279,9.600,8.076,17.376,19.817,24.310,32.267;P<0.05).Cox回归模型表明原发肿瘤分化程度(RR=1.671,95%CI 1.236 ~2.345,P=0.026),淋巴转移(RR=1.658,95% CI1.214 ~2.286,P=0.010),有无肝外转移(RR =2.586,95% CI 1.758 ~6.326,P=0.000)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RR=6.846,95%CI3.624~13.032,P=0.000)与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有密切关系.结论 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转移、有无肝外转移以及肝转移病灶治疗方法是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肝十二肠韧带淋巴结(HDLN)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安康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D2胃癌根治术及HDLN清扫术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HDLN转移的危险因素,Kaplan-Miere法比较HDLN转移患者与非HDLN转移患者和其他淋巴结转移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进展期胃癌HDLN转移的发生率为10.7%,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胃体中下部肿瘤(OR=6.014,P=0.002)以及T3和T4期肿瘤(OR=5.133,P=0.021)为H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DLN转移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为36.7%,HDLN转移患者术后2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HDLN转移患者(P=0.002),对于所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HDLN转移术后2年生存率亦明显低于其他淋巴结转移患者(P=0.027)。Cox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或未分化癌、T3和T4期肿瘤以及HDLN转移是影响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体中下部肿瘤以及T3和T4期肿瘤是发生HD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HDLN转移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疗效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影响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218例手术治疗的ICC患者资料,对随访的158例患者行单因素(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 Regression法)分析.结果 158例中,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23.4%,16.7%,中位生存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肝内转移、癌栓、手术方式、TNM分期与预后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肝内转移(wald=4.071,P=0.044)、肝外淋巴结转移(wald=8.713,P=0.003)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行规则性肝叶切除的93例患者(58.9%,93/158),其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局部切除者(Log-rank=14.63,P=0.0001),行淋巴结清扫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方式处理者(Log-rank=5.49,P=0.0191).肝外淋巴结转移数量1~2枚者,其预后明显优于≥3枚或融合成团者(Log-rank=8.09,P=0.0045).结论 ICC肿瘤伴有肝内转移、肝外淋巴结转移或转移淋巴结数量较多(≥3枚)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而规则性肝叶(或段)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可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