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缝合关闭疝缺损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式,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清河县中心医院收治的20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试验组患者在术中使用0号涤纶缝线缝合关闭疝环和直疝疝囊腔;对照组患者不处理疝环,2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和3个月分别复查腹股沟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比腹股沟区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并评估血清肿的积液量,同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等。 结果术后7 d、1个月复查局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照组血清肿积液量分别为(30.63±6.86)ml、(20.19±5.94)ml明显高于试验组(15.45±4.16)ml、(11.00±2.2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3个月血清肿积液量(13.18±5.13)ml与实验组(10.00±0.00)比较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53.21±8.21)min高于对照组(47.60±5.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3.09±0.55)d与对照组(3.08±0.63)d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慢性疼痛及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缝合关闭缺损这一操作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感染、疼痛及复发等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倒刺线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期间就收治的54名腹股沟直疝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倒刺线缝合组和对照组(假性疝囊旷置)。主要结果是比较术后7天、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腹股沟区域的超声血清肿数量和体积。次要结果包括总手术时间、术后急性疼痛、慢性疼痛、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5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特征无显著差异,包括年龄、性别、疝类型、疝缺损大小、手术方式和随访时间。倒刺线缝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55.13 min vs. 41.15 min;P<0.001)。然而与对照组相比,倒刺线缝合组术后7天、1个月出现血清肿的患者明显减少(分别P<0.001和P=0.05)。两组3个月及6个月血清肿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和1个月,倒刺线缝合组超声血清肿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和P<0.01)。两组急性疼痛和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慢性疼痛、早期复发或其他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应用改良套扎法处理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2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改良套扎组(n=39)与缝合组(n=43)。对比分析两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肿、补片感染)、复发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年龄、疝环直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套扎组假性疝囊处理时间、手术时间短于缝合组,疼痛评分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24个月,两组均无补片感染及复发。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改良套扎法可有效处理直疝假性疝囊,是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中直疝假疝囊固定于耻骨梳韧带,以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4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术前诊断依据病史、症状、体格检查、B超,必要时结合MRI或CT检查,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例患者退出实验,最终实验组纳入38例,对照组42例,两组均由同一组医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实验组术中将直疝假疝囊固定于耻骨梳韧带,对照组未固定,术后随访1年。分别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术后1年疝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术后1周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均无复发病例,血清肿、术后疼痛均好转。结论: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中将假疝囊固定于耻骨梳韧带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是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腹腔镜全腹膜外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可行性。 方法纳入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普一科收治的3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所有患者采用TEP手术。术中直疝假疝囊均给予改良医用胶黏合预防术后血清肿。 结果36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67.5岁;体质量指数17.6~31.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4.6 kg/m2。其中Ⅱ型疝13例,Ⅲ型疝23例,均为单侧腹股沟直疝;其中右侧疝25例,左侧疝11例。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病例,无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36.6~53.2 min,平均用时44.5 min,其中1例因游离弓状线外侧缘时分破腹膜,术中用3-0可吸收线缝合,因而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1~5 ml,平均3 ml;术后24~36 h下床,平均下床时间30 h;术后1~3 d出院,平均2 d;住院花费1135.42~1269.74元,平均1189.42元。术后经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估,所有患者术后1d评分为2~5分,平均3.5分。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周和2周出现血清肿,经腹股沟超声检查证实,血清肿发生率为5.56%,1例因较小,未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后自行消失,1例给予2次局部抽液,3个月后消失。余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血清肿。 结论改良医用胶黏合假疝囊技术预防直疝TEP术后血清肿的技术,方法简便易行,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型切开疝囊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游离斜疝巨大疝囊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并拟行腹腔镜下TAPP的15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巨大腹股沟斜疝患者,用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研究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游离疝囊,研究组采用T型切开疝囊,并向两侧游离。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发病时间、疝缺损大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平均疝囊游离时间(8.3minvs.11.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1m Lvs.4.3m L)、平均手术时间(47.2minvs.51.3min)均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均无复发及补片部位感染,研究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6%vs.8.1%,P=0.029);两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在TAPP巨大斜疝疝囊游离中采用T型疝囊切开,能显著缩短游离及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假疝囊处理的新方法,以避免术后血清肿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许昌市立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33例腹股沟直疝患者(Ⅱ型20例,Ⅲ型1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或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术中采用经腹直肌悬吊假疝囊技术。在术后1 d和4 d进行疼痛评分,根据临床症状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观察术后血清肿形成情况,在术后2年内随访患者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情况。结果 33例患者应用了经腹直肌悬吊假疝囊技术,手术时间为(55±9)min,术后1 d疼痛评分为(4.0±0.3)分,4 d为(2.9±0.8)分。术后所有患者无血清肿发生,在17个月的中位随访期无疝复发患者,1例患者有慢性疼痛。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经腹直肌悬吊假疝囊技术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股沟直疝经全腹膜外修补术中个体化手术方式固定假性疝囊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106例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由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固定组(53例)与常规组(53例)。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局部异物感、阴囊肿胀、伤口感染、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发生率、术后2年疝复发率。 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和3天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血清肿及局部异物牵拉感的发生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阴囊肿胀、伤口感染、术后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2组均无疝复发。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直疝修补术中采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可有效减少术后血清肿及术区异物牵拉感,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浆液肿发生率较高,浆液肿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常见的现象。关于如何预防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的发生,尚无一致意见。本文阐述了腹腔镜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的机理,易发因素及预防措施,并介绍了我们在这方面的临床经验。腹股沟直疝及大的斜疝或者阴囊疝术后浆液肿发生率较高。对于腹股沟直疝,可以在腹腔镜疝直疝修补术时将疝囊关闭(采用倒刺缝线或者endoloop)值得推荐,对于较大的腹股沟斜疝,可以尝试采用倒刺缝线悬吊远端疝囊,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可以选择性放置引流管,早期拔出引流。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而如何缝合关闭筋膜缺损是手术最大的难点。常规的缝合关闭技术存在闭合或缩小缺损困难、术后血清肿发生率高、腹壁塑形效果差等不足。笔者中心在前期应用“立体缝合”技术缝合关闭缺损,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比造口旁疝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中应用“立体缝合”技术和常规缝合技术的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立体缝合”技术在造口旁疝修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疝和腹壁外科行腹腔镜Sugarbaker修补术的造口旁疝患者资料,其中44例采用“立体缝合”关闭缺损(研究组),29例采用传统缝合方法关闭缺损(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均实现了筋膜缺损的完全关闭,对照组无法完全关闭缺损9例(31.0%);研究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47.45±10.44)min,平均手术时间(132.14±13.72)min,对照组平均关闭筋膜缺损缝合时间为(33.72±8.64)min,平均手术时间(113.97±18.30)min,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8% vs. 27.6%,P=0.036),两组术后补片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 vs. 3.4%,P=0.640)。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3% vs. 20.7%,P=0.027)。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6(5~7)d,住院费用为(72 998.79±15 352.46)元,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6(5~7)d,住院费用为(72 998.79±11 542.77)元,两组间该两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708)。结论 立体缝合技术应用于造口旁疝修补术中,可有效关闭筋膜缺损,减少术后血清肿和复发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orrhaphy,TAPP)治疗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1年1月,对24例3~14岁(平均6.6岁)患儿阴囊包块直径≥6 cm,内环直径≥2 cm的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术。经脐及稍下两侧腹直肌外缘置入5 mm trocar,在内环外上缘剪开壁腹膜,游离疝囊,将补片覆盖整个缺损,用3-0可吸收线缝合补片边缘在腹直肌、耻骨梳韧带及联合腱上,4-0可吸收线缝合腹膜。结果 24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0~110 min,平均70 min。术后住院2~4 d,无并发症。随访7~24个月,平均9个月,其中6例>12个月,无复发。结论对小儿巨大腹股沟斜疝行TAPP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 TAPP术中三种不同方式处理直疝缺损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 2018年 6月— 2019年 12月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单侧腹股沟直疝修补术的 1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直疝缺损的不同方式分为圈套器组、缝合组及疝钉组,比较三组的直疝缺损大小、术中操作时间、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圈套器组的直疝缺损大小与缝合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8),圈套器组和缝合组的直疝缺损小于疝钉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圈套器组的术中操作时间与疝钉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4),圈套器组和疝钉组的术中操作时间小于缝合组,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三组患者术后第一天疼痛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23)。对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三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 2=0.78,P=0.89);三组患者术后复发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 2=0.64,P=0.91),三组患者无术后慢性疼痛及补片感染病例。结论: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三种关闭直疝缺损的方式均具有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如何选择关闭直疝缺损的方式应根据患者及术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完全剥离或横断腹股沟疝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行TAPP的2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疝囊处理方式分为完全剥离组(n=100)与横断组(n=108),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术后尿潴留、血清肿、睾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环缝合修复技术重建内环在Ⅲ型腹股沟斜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TAPP术的15例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内环缝合修复技术重建内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急慢性疼痛、血清肿等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TAPP)术中直疝缺损处腹横筋膜固定对预防术后血清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5—2021-12永泰县医院外科行TAPP术的127例男性原发性腹股沟直疝患者的临床与随访资料。固定组(72例)术中将直疝缺损处的腹横筋膜固定于腹直肌下缘或耻骨梳韧带或陷窝韧带;未固定组(55例)术中未关闭直疝缺损,未行腹横筋膜固定。观察2组术后第7 d的血清肿积液量,术后1个月、3个月血清肿发生情况。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疝复发情况。结果 固定组术后7 d的血清肿积液量低于未固定组,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低于未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切口感染、术后慢性疼痛并发症及疝复发病例。进一步对固定组中按疝钉固定和缝合固定分组,疝钉固定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缝合固定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亚组术后第7天的血清肿积液量,以及术后1个月、3个月的血清肿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采用横断疝囊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成人Ⅲ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横断疝囊,57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肩部疼痛、会阴疼痛、恶心呕吐、血清肿、阴囊水肿)及2年随访情况(慢性疼痛、鞘膜积液、疝复发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43.5±7.3)min vs.(55.2±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0),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横断疝囊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囊部分横断治疗腹股沟复发斜疝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手术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其中原手术行传统巴西尼术8例(男6例,女2例),使用无张力修补术4例(男3例,女1例)。结果:12例复发腹股沟斜疝患者均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植入术,术中采用部分横断疝囊后完全剥除疝囊的方法,效果良好。手术时间45~90 min,平均(70.0±11.5)min,术后3~5 d出院,平均(4±1)d;术后随访6~24个月,发生阴囊水肿2例,均吸收;1例术后疼痛,经理疗及止痛治疗约1周好转痊愈。目前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部分横断疝囊治疗复发腹股沟斜疝在完全剥除疝囊方面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缝合腹膜时无张力、复发率低等优势,且手术安全性高,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术中对Ⅲ型腹股沟斜疝疝囊采用完全剥离与横断处理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为128例成年男性单侧Ⅲ型腹股沟斜疝患者行腹腔镜TAPP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术中横断疝囊(横断组),60例剥离疝囊(剥离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横断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剥离组(P0.05);术后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低于剥离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囊剥离与疝囊横断两种处理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腹腔镜TAPP治疗Ⅲ型腹股沟斜疝术中横断疝囊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血清肿、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发生率,创伤更小,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医用胶和钉合固定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固定直疝假性疝囊预防直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效果。方法 94例腹股沟直疝患者,按随机表数字法随机均分为医用胶组和钉合组2组,分别采用医用胶和疝钉合器固定直疝假性疝囊,术后随访2年,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第1和第7天的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血清肿、伤口感染、伤口出血)、住院费用以及1年和2年内疝的复发率。结果医用胶组与钉合组比较,其手术时间短〔(35±5.1)min比(41±7.5)min〕、住院时间短〔(4±0.51)d比(5±0.83)d〕、术后疼痛评分低〔第1天(5±0.52)分比(6±0.33)分;第7天(3±0.67)分比(4±0.53)分〕以及住院费用低〔(5 731±560.50)元比(8 715±534.33)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术后血清肿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及2年疝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医用胶固定直疝假性疝囊预防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费用低,宜于在各级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使用透壁缝合法处理腹股沟直疝假性疝囊预防术后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肝胆疝外科自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手术治疗的74例直疝患者,其中Ⅰ型疝12例、Ⅱ型37例、Ⅲ型25例,62例Ⅱ型及Ⅲ型患者术中行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 结果7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Ⅰ型疝手术时间为(38.42±2.81)min,出血量为(4.42±2.31)ml,术后1 d视觉模拟评分(VAS)(2.83±1.19)分,7 d VAS(1.00±0.85)分;Ⅱ型手术时间为(44.49±3.25)min,出血量为(7.00±1.75)ml,术后1 d VAS(2.84±1.21)分,7 d VAS(1.08±0.83)分;Ⅲ型手术时间为(50.64±3.35)min,出血量为(5.92±2.60)ml,1 d VAS(2.84±1.18)分,7 d VAS(0.92±0.86)分。术后随访期无血清肿发生、无睾丸肿胀疼痛、无性生活障碍、无疝复发及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出现。 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透壁缝合法处理直疝假性疝囊对于预防术后血清肿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技术,不增加术后疝复发率及慢性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